首页 > Q1

海蜇养殖后期水质,海蜇养殖对水质要求

海蜇养殖后期水质,海蜇养殖对水质要求海蜇养殖后期水质,海蜇养殖对水质要求

海蜇养殖技术常见问题

围网养殖技术

石首市百特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开始对宽体金线蛭进行围网养殖,2016年已实现亩产宽体金线蛭350千克以上,带动劳动就业人数50人以上,现将整套围网养殖宽体金线蛭的技术流程总结如下。

土池围网建造

选择环境安静、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稻田挖沟起埂,沟宽3~5米,深1米,长度依地理条件而定,单个养殖池面积在120~200米

2 ,使整个

稻田形成连沟式的养殖场。在沟四周开槽,深30厘米,将高1.5米、网目为60目的聚乙烯网片底部埋入槽内,然后回填土壤,压实,用木桩和竹竿将网片撑起,两根木桩之间用铁丝连接起来,使网片不会下垂,同时在木桩和竹竿处用铁丝固定网片向池内伸出15厘米,形成“7”字形防逃檐,防止宽体金线蛭逃跑。放苗前需要晒池,苗种下水前10天,每平方米用0.5千克生石灰消毒。换水后在养殖池1/3水面种植水葫芦,以供宽体金线蛭栖息和遮阳。

苗种放养

一般选择自幼苗下水精养一个月的苗种,规格在1~2克/只,此阶段的宽体金线蛭幼苗已全部开口摄食,生长速度快,存活率也比较高,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只。

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人工养殖时,一般投喂从野外捕捞的田螺,但捕捞回来的田螺需用水冲洗干净,有条件的还可以先用3%的食盐水对田螺进行消毒处理再进行投喂,防止带入病原菌。最好是少量多次进行投喂,每2~3天喂一次,每次一亩地只投喂25千克螺蛳,注意全池泼洒,没有被吃掉的螺蛳还可以继续生长,不会堆积在一起,对水体的污染少。

2.水质管理 适宜宽体金线蛭生长的水温范围在22~30℃,因此整个养殖周期内最好都保持水温在这个范围之间。夏季温度高,需要加深水位,保持水深在70~80厘米,另外还需要在养殖池栽种一些漂浮植物,在池上搭遮阳棚防暑,避免太阳直射池底。养殖水蛭时,一般每周换水1次,建设专门的蓄水池,保证加入水的温度与养殖池内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且每次换水为池水总量 1/4~1/3,尽量减少水蛭的应激反应。另外,蓄水池需要定期肥水培藻,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疾病防治

宽体金线蛭的疾病少,一般是生活环境恶劣变化引起发病,因此要注意在养殖过程中提前做好防范,以预防为主,常见的有干枯病、肠胃炎病和气泡病。干枯病防治方法:一是保持良好的底质和水质,定期改底和肥水培藻;二是温度高时要经常换水,采取遮阳的方式给养殖池降温。肠胃炎病的防治方法:一是控制螺蛳的投喂量,每次投喂前都对螺蛳进行清洗和消毒;二是对水体进行消毒,消灭掉有害病原微生物,再补充有益微生物,加强水体循环能力。气泡病的防治方法:一是防止水中气体过于饱和,控制水面植物过于茂盛,防止水质过肥;二是对患病水蛭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进行浸泡,可有效治疗气泡病。

捕捞方法

围网养殖宽体金线蛭一般在9月底即可进行捕捞,此时规格一般在15克/只以上。捕捞时,先把围网里面自然生长起来的水草及水面漂浮的水葫芦打捞上岸,把里面夹带出来的宽体金线蛭也要挑出来,同时放掉2/3池水,以不露出池底为准。由于打捞水草的过程已经破坏围网里生活的宽体金线蛭的生活环境,对其造成应激,于当天晚上就会有大量的宽体金线蛭栖息在四周的网片上,此时即可用抄网对网片上的宽体金线蛭进行采收,如此操作2~3次,可收获围网内60%~80%的宽体金线蛭。捕捞第二天上午9:00以后,待水温逐步上升,将杀灭养殖池内浮游植物的硫酸铜等药品化水对养殖池全池泼洒,造成养殖池内缺氧,可逼迫潜入水底的宽体金线蛭上浮,此时即可进行二次采收,将围网内的宽体金线蛭捕捞干净。收获后一般以自然吊干的方法进行初加工,制成干品出售。

海蜇养殖技术与肥水

1、池塘选择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清塘消毒池塘经过彻底清淤后,冬春季干池,曝晒。池塘消毒前经过2次浸泡,每次池塘进水7-10天后排干。放苗前3O天清塘,用生石灰lOO-120kg/亩或漂白粉1O-20kg/亩,以杀灭残留的致病因子。

3、水质调控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60目的围网。解毒肥水,放苗前全池泼洒“绿水解毒安”每瓶3-5亩或“氨基酸解霸”每桶5-8亩,第二天使用“肥水膏”+“贝蜇乐”或“生物酵素肥”+“肥水精华素”每亩500-1000g,促进硅藻和小球藻繁殖,透明度维持在40-50cm,pH维持在8.0即可放苗。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养殖水温的适应范围是15-35℃,水温的最适范围是22-28℃;盐度的适应范围是8-38‰,最适范围是18-25‰;pH适应范围7.8-8.5,最适pH为7.9-8.3;水体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为宜;溶解氧4mg/L以上。

4、放苗苗种选择:苗种选择体态较好、游姿舒展、个体活跃、大小均匀的个体,伞经一般在1.5cm以上,最好5-8cm,活力强,色呈浅红色或金黄色。放苗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阳光直射。苗种运输到池塘边时,打开袋口,自然适应 10分钟-20分钟后慢慢将蜇苗放人池塘,切忌在大风天气、下风口或岸边浅水区投放,以避免幼苗冲上岸边致死。放苗密度:伞经5-8cm的苗40-80只/亩,伞径1.5-2cm以上的苗500-800只/亩。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提高苗的成活率和活力,促使蜇苗快速生长。

5、海蜇各阶段养殖注意事项(1)幼蜇入池选择规格在2cm左右、健康无畸形、活力好的幼蜇,在天气晴朗、无风、水温在19℃左右时人池,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这样幼体适应环境快,存活有保证。(2)15天的海蜇形状似鸡蛋大小,伞径在7-8cm,多在上风处聚集,在傍晚浮上水面。在水中游动时,触须伸展,伞动频率高,有力,不间断摄食小型浮游生物,食量很大,体重在60g左右。在放苗15天内,定期泼洒“肥水膏”或“贝蜇乐”每亩500-1000g,水质不宜过肥,保证水中生物饵料充足。(3)30天的海蜇伞径在15cm左右,基本上全池可见,此时是海蜇增重速度加快期,体重在1000g以上,体色有白色、深红色、紫红色3种。适当添加辅助饵料或自己发酵饵料(豆粕50斤,麦麸30斤,玉米粉10斤,“水产诱食酵母”5袋,“强效EM”2瓶,水40斤混合发酵三天,有酸香味即可)促进海蜇快速增长。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或“速调107”每瓶3-5亩稳定pH,定期使用“底巧”+“底生氧”或“底速安”配合“臭氧水安”每袋2-4亩改善底质,促进蛏子、对虾健康生长。(4)45天的海蜇伞径在28cm以上,伞动频率舒缓,体重约4000g,全池可见,上风处居多,惊动后快速下潜。这一阶段除满足前面的条件外,还应及时补充新鲜海水。管理人员巡池时,用长竿将触网的海蜇轻轻推离网边,以免海蜇磨伤伞头,影响销售。(5)60天的海蜇伞径在35cm以上,伞动频率缓慢,体重在8000g以上即收获。

海蜇养殖技术

海蜇的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营养食物。每100克海蜇内就含有蛋白质12.3克,脂肪0.1克,无机盐18.7克,糖4.9克,并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市场售价达30元/斤,非常受欢迎。

2、海蜇虽然美味,但是捞海蜇却是个体力活,有些大海蜇甚至重达上百千克,一个成年人也很难将其从海中捞起,稍有不慎还会被蜇伤。而且海蜇捞上来后要马上进行处理,否则就会变质,人工成本较大,所以市场价格也较高。

3、养殖海蜇具有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小、收益高等特点,海蜇对水环境的要求不高,还可以和多个品种进行混合养殖,市场前景广阔。

海蜇养殖技术常见问题及解决

海蜇没有养殖的,全都是野生的。

海蜇养殖技术常见问题有哪些

还真有营养差别,但是差别不大,海蜇是随机取食的,完全决定于水域中的浮游动植物和悬浮腐屑。

谁不定养殖的还更有营养呢!

人工养殖海蜇怎么养

海蜇,俗称水母。海蜇掉触角,应是水质不良所致。一般在池塘养殖海蜇时,为了保持池塘的水质,水体必须经常换。通过换水,不仅为海蜇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而且可以保证水体肥活嫩爽,对海蜇的生长起到刺激、促进作用。

换水必须坚持少换、勤换,避免大排、大灌。 海蜇养殖,基本上采用的是不投饵的方法,因此换水(补充水体的天然饵料)对海蜇养殖非常重要。 海蜇养殖注意事项: 海哲养殖过程中,一般造成海蜇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手捞网捕获方法落后;海蜇病害引起的海蜇死亡;个别性成熟早的海蜇产卵后体质衰弱而下沉溶化,败坏水质, 引起海蜇死亡。

海蜇从开始溶化到全部溶化的过程与个体大小关系不大,在8天之内就会全部溶化掉。

因此,要及时处理死亡的海蜇,同时加强对海蜇病害的防治,改进海蜇的捕捞方法。 海蜇,主要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栖息于近岸水域,尤其喜居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5~20米,有时也达40米。

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沿岸和俄罗斯远东海域。中国沿海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海域都有海蜇分布。

养殖海蜇需要什么技术

1.世面常见的饲养水母:海月水母,海蜇(赤月水母),巴布亚硝水母,澳洲斑点水母,彩色水母,倒立水母,大西洋海刺,天草水母

2.人工繁殖或者海捕,以上品种都可以在某宝买到

3.成熟的硝化系统,强度适中无死角无气泡的水循环,硬件大概需要水母缸或者海水缸一个,海盐,盐度计,温度计,丰年虾培养皿,丰年虾卵,换水泵,硝化细菌球,缸小的情况下室温和空调就可以调解水温,大缸需要水冷和加热棒来平衡温度。具体养水可以参考海水论坛的养水教程。

4.刺胞动物都有毒,以上品种都养过的我对大多数品种无感,没有过被蛰的感觉,但是不代表无毒,因为活的丰年虾放进去在接触了它们的触手或者口腕以后都是瞬间死亡的。天草水母和大西洋海刺毒性略强,个人感受是接触到触手会有痛痒感,但是很轻微,强调下个人体质不同,我免疫不代表所有人免疫,饲养时间最短的活了三个月,最多的活了一年多,据说有玩家养过三年以上(没证实过)

5.想养久一点肯定是需要喂食的,一般都是喂刚孵化的丰年虾,海刺类可以喂大丰年虾。不可以把它们和别的生物包括海藻在内混养,只能单独饲养,而且不建议他们品种之间混养。

6.水母舒张的频率和睡眠的α波相似,所以会觉得放松催眠很正常

千万不要养海蜇

海蜇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体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300~600毫米,最长可达1米。伞缘有八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

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虫宅zha)等。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程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腔肠动物。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扩展资料:

海蜇的经济效益:

1、营养价值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与其他活性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鲜食品。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是很多中药处方的重要成份。

2、药用价值

100克海蜇丝的脂肪含量也很低,吃一盘海蜇丝相当于只吃了一个半苹果,而且又大大满足了你的口腹之欲。海蜇富含蛋白质、钙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

3、其他价值

海蜇不仅可药用、食用,还可作为宠物饲养,很多商家喜欢将海蜇的幼体放在斗鱼杯进行销售,但多数养不长,要想养好杯装海蜇,一定要定期用瓶盖轻轻地避开幼蜇取出海水,更换人工海水至三分之一,换水时不能有气泡,杯中最好不要放置装饰物、其他动物,会影响幼蜇的寿命,幼蜇的食物以水母液体饲料、丰年虾为食,投喂时,取适量饵料,直接投入杯内。

参考资料来源:

海蜇头可以养殖吗

海蜇有野生和养殖之分。锦蛰一般就是说的正宗野生海蜇,头皮比较贵的。沙蛰价格就比较低,市场上出现好多锦蛰,不一定是野生的,一般是养殖的。

养殖的海蜇头一般来说颜色比较浅,没有野生的海蜇颜色特别深。市场上许多小贩、饭店购买养殖海蜇回去后,用酱油浸泡,也就是染色,这种海蜇的水比较浑浊。

观赏海蜇怎么养

水母有很多种类,一般的观赏类水母可存活2—3个月蜇可存活一年左右,其母两年左右。只有灯塔水母可以实现逆生长,其他水母不可以。为人类所熟知的海蜇,能活一年左右。以渤海湾的海蜇为例,春天小海蜇开始长大,夏天变成成体,9月产卵,10月底就差不多就死亡。其他的水母,寿命也大都在一两年左右。

养龟


海蜇养殖后期水质,海蜇养殖对水质要求
  • 发酵床养殖的实用性,养殖发酵床用什么料
  • 发酵床养殖的实用性,养殖发酵床用什么料 >> 发酵床养殖的实用性,养殖发酵床用什么料...

    海蜇养殖后期水质,海蜇养殖对水质要求
  • 小尾寒羊养殖场怎么样,纯种小尾寒羊种羊价格
  • 小尾寒羊养殖场怎么样,纯种小尾寒羊种羊价格 >> 小尾寒羊养殖场怎么样,纯种小尾寒羊种羊价格...

    海蜇养殖后期水质,海蜇养殖对水质要求
  • 麝香鼠养殖技术与效益预测,麝香鼠养殖技术与效益
  • 麝香鼠养殖技术与效益预测,麝香鼠养殖技术与效益 >> 麝香鼠养殖技术与效益预测,麝香鼠养殖技术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