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高密度养殖技术,鲤鱼高密度养殖一亩塘放多少合适
鲤鱼高密度养殖技术有哪些
饲养方法
1、维持水质,鲤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每天的排泄物比较多,可加入过滤器,一边输氧一遍过滤水质。不能一次换水过多,这样会造成鱼缸中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2、鲤鱼鱼缸容易长绿苔,防止长绿苔的方法就是常清洗鱼缸,清洗鱼缸的时候要把鱼都捞出来,并保留一半的水不要倒掉,清洗完鱼缸以后倒回去。
3、不要种水草,水草很快会被鲤鱼吃掉,且吃剩下的残渣很容易污染水质。可在单独盆里养水草,定期往鱼缸里投放水草,补充营养。
4、水温的控制,鲤鱼可以熬过寒冷的冬天,但活力比较差。如果天气特别冷,注意投放一些有营养的鱼饲料补充热量。
5、食物,鲤鱼是杂食动物,蟋蟀、蚯蚓等昆虫都能吃,面包渣、馒头等素食也没问题。
6、锦鲤不需要特别的灯光照射,但为了杀菌,可以购买有杀菌效果的灯,晚上开一到两小时。
鲤鱼高密度养殖技术有哪些方法
优秀水平能实现养殖1年长3-4斤。苗种既大又好、养殖水平高、饲料优质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生产成绩。
2、普通水平能实现养殖1年长2-3斤。苗种、养殖水平、饲料质量都达标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生产成绩。
3、低水平仅实现养殖1年长1-2斤。苗种小、养殖水平差、饲料品质不佳的情况下生产成绩表现最差。
鲤鱼高密度养殖1 亩能养多少鲤鱼
答高蜜度养鲤鱼十亩鱼塘,最多也只能养26000尾鲤鱼,还必须建增养泵。要增加草叶料。还要加精饲料,注意換水,才能把这塘鱼养好。
鲤鱼的养殖技术及产量
野生鲤鱼长到8斤需要3年左右。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其适应性极强,除了澳洲及南美洲以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野生鲤鱼与养殖鲤鱼相比,其体型个更为瘦长,因为在野外需要不停游动觅食,而养殖的鲤鱼由于饲料充足,游动较少,因而体型比较宽短厚实。
鲤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每亩可放养长12厘米以上的鱼种400-600尾。
具体搭配比例:鲢鱼250-300尾占50%,鳙鱼50-60尾占10%,草鱼100-150尾占25%,鲤鱼50-60尾占10%,鲫、鳊、鲴鱼等占5%。 如池水很肥,还可放养300尾左右罗非鱼。
2、田间塘,每亩放养长12厘米以上鱼种350-400尾。搭配比例:草鱼175-200尾占50%,鲢鱼100-120尾占30%,鳙鱼35-40尾占10%,鲤、鲫、鳊等35-40尾占10%。
3、山塘,一般水温较低,水质清瘦,亩放鱼种300尾左右。
搭配比例:草鱼180尾占60%,鲢鱼75尾占25%,鳙鱼15尾占5%,鲤、鲫、鳊等30尾占10%。4、多水草的塘,放养草鱼、鳊鱼为主,亩放200尾左右,其中草鱼、鳊鱼100尾左右占50%,鲤、鲫、鲴等鱼60尾左右占30%,鲢、鳙鱼40尾左右占20%
鲤鱼高密度养殖技术有哪些品种
一般情况下水深2~3米的前提下,2亩鱼塘采用多水层次养殖,草鱼,鲢鱼中上层鱼搭配鲤鱼,鲫鱼底层鱼,可以养6000~7000斤鱼,如果当地水质条件较为良好,养殖鱼类数量可达8000斤左右。
鱼塘的水深最好要在2米以上,如果水深较浅,就会导致水底温度过高且光照过强,从而使得鱼类的死亡几率变大。
鲤鱼高密度养殖技术有哪些种类
很多想加入鱼类养殖行业的朋友其实根本不了解几个行业术语和常识,在进行鱼类养殖之前除了学好技术以外这些常识问题也建议大家先了解,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下。
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叫法
1.鱼苗
鱼苗:从鱼卵中孵出来的小鱼,体长7~8毫米,称鱼苗或水花。
2.夏花
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
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
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水温
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⑴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⑵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透明度
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1)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2)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酸碱度
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因子。
⑴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⑶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溶解氧
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
锦鲤高密度养殖技术
锦鲤的食量比较大,一般密度小一点比较好。每16.5升的水能够养殖一条15厘米——20厘米的锦鲤鱼。
锦鲤是属于背部观赏的鱼类,因此很多的人也不建议鱼缸锦鲤养殖,而这些鱼缸养殖锦鲤的人则因为地方有限或者是经济有限,而迫不得已使用鱼缸来养殖。许多的成品水族箱在过滤方面都存在着缺陷,因此更应该注意锦鲤饲养密度,不然得不偿失,过滤不强的基础上,高密度养殖,破坏水体平衡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为了锦鲤生长速度以及体色发展,建鱼池的位置也需要进行考虑。一般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家养锦鲤可利用庭院空地或房顶建池。池的四周可种植葡萄,池顶设架,既美化环境,又能在高温季节遮荫。新建的水泥池用前要除去碱性,可蓄满水后加入稻草或麦秆浸泡,15天左右后排出池水,再用清水冲洗几次,然后加入用滤网过滤的新水即可使用。
如何高密度养殖鲤鱼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2-4亩,水深2米左右,以长方形为主,水质清新,水底泥少或无,排灌增氧设备齐全
2
/7
2、饵料鱼培养。根据适口性好、经济成本低的原则,可以选择白鲫、钝吻鲷等鱼苗作为饵料鱼。通过利用池塘养殖桂花鱼之前的自由期来培育早期饵料鱼,鲤鱼或鳜鱼鱼苗可以自己繁殖,或者各种鱼苗可以在桂花鱼不被养殖前大约20天内投放,放养量为每亩40 - 60万条鱼。喂养方法是用豆浆或其他饲料喂养,而中后期饵料鱼必须在专用池塘中喂养。
3
/7
3、放养桂花鱼。放养时间通常在6月,放养标准应为6 - 10厘米,具有放养成活率高、生长快的优点。通常,每亩的库存量为500 - 800。
4
/7
4、饵料鱼投喂。在成鱼养殖期间,每天吃足够的食物是明智的。如果诱饵鱼太少,会影响桂花鱼的生长或者互相残杀。
5
/7
5、水质。桂花鱼鱼塘应控制水质,并经常换水。6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是喂食季节。每周应注入和排出一次水,每次水量应改变0.4m,以保持水的透明度在40cm以上。
6
/7
扩展资料
1、生活习性。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7
/7
2、鳜鱼种放养。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注意事项
建议采用多池高密度饲养、多次捕捞和逐渐减薄的方法,以确保饵料鱼和桂花鱼同时生长。
鲤鱼高产养殖技术
.每一种混养模式均有1~2种鱼类为主养鱼,同时适当混养搭配一些其他鱼类。
2.为充分利用饲料,提高池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滤食性鱼类与“非滤食性鱼类”(俗称吃食鱼)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在亩净产500kg~1000kg的情况下,前者与后者的比例以40%:60%为妥。
3.鲢、鳙的净产量不会随“非滤食性鱼类”产量的增加而同步上升,一般鲢、鳙的亩净产为250kg~350kg,鲢、鳙之间的放养比例为3~5:1。
4.一般上层鱼、中层鱼和底层鱼之间的比例以40%~45%、30%~35%、25%~30%为妥。
5.采用“老口小规格、仔口大规格”的放养方式,可减少放养量,发挥鱼种的生产潜力,缩短养殖周期,增加鱼产量。
6.鲤、鲫、团头鲂的生产潜力很大,因放养规格间距较小,经统计分析表明,其净产量的增加,首先与放养尾数有关。故在出塘规格允许的情况下,可相应增加放养尾数。
7.同样的放养量,混养种类多(包括同种不同规格)比混养种类少的类型,其系统弹性强,缓冲力大,互补作用好,稳产高产的可能性更大。
8.放养密度应根据当地饲料、肥料供应情况、池塘条件、鱼种条件、水质条件、渔机配套、轮捕轮放情况和管理措施而定。
9.为使鱼货均衡上市,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供年初放养和生长期轮捕轮放用,并适当提前轮捕季节和增加轮捕轮放次数,使池塘载鱼量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10.成鱼池套养鱼种是解决大规格鱼种的重要措施。套养鱼种的出塘规格应和其年初放养的规格相似,其数量应等于或稍大于年初该鱼种的放养量。
3
放养密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饲料充足,水源水质条件良好,管理得当,放养密度越大,产量越高。故合理密养是池塘养鱼高产重要措施之一。只有在混养基础上,密养才能充分发挥池塘和饲料的生产潜力。
1.密度加大、产量提高的物质基础是饲料
对主要摄食投喂饲料的鱼类,密度越大,投喂饲料越多,则产量越高。但提高放养量的同时,必须增加投饲量,才能得到增产效果。
2.放养密度提高的限制因素是水质
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放养量越高,净产量越高。超出一定范围,尽管饲料供应充足,也难收到增产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结果。其主要原因是水质限制。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适宜溶氧量为4.0~5.5mg/L,如溶氧低于2mg/L时,鱼类呼吸频率加快,能量消耗加大,生长缓慢。如放养过密,池鱼常会处在低氧状态,这就大大限制了鱼类的生长。如天气变化,溶氧往往下降到1mg/L甚至更低,鱼类经常浮头,有时发生泛池死鱼事故。此外,放养过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残饲、粪便和生物尸体等)在缺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还原物质(如氨、硫化氢、有机酸等),而这些物质对鱼类有较大的毒害作用,并抑制鱼类生长。
鲤鱼高密度养殖技术视频
这是作为新鱼友来讲,最为省心和最为实用的办法,那就是刚开始饲养观赏鱼的时候,我们就养一种鱼,即使说破天了,我们也不去混养其他的观赏鱼。
因为我们明知道自己的水平和精力有限,这就好像是前一阵子比较流行的那段话:放牛只放一条牛,多了我也看不过来,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新鱼友们最为简单的饲养观赏鱼第一守则。
只养一条鱼或者只养一种观赏鱼,这一定是绝对正确的。
第二点注意事项:不管是养水还是困水,反正是鱼缸里的水体不运行一周,我就坚决不买鱼
很多鱼友养鱼之所以失败,败就败在了养水的问题上,这一点对于新鱼友来说,仿佛是永远也解不开的难题。
我们暂且不管鱼缸里是有过滤还是无过滤,也不管我们的滤材到底是多少,鱼缸里是什么过滤系统,假设我们啥也不懂的话,不知道如何养水为好,请记住以下这一个原则:
鱼缸加入自来水静置三天,开启过滤循环四天再买鱼,如果无过滤,那就静置七天再买鱼,除非我们的鱼缸是在夏季里放阳台上一个劲的暴晒,否则在室内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首先这个水质养什么观赏鱼它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我都实验无数次了,当然有过滤更好了。
如果出现了问题,那绝对不是水质的事,百分百就是鱼有病或者养多了。
第三点注意事项:宽水体养鱼,就是这一个绝招,很多鱼友做不到或者想不开
这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很多鱼友看到了养鱼老道发的视频,我的观赏鱼饲养密度一开始都是极低的,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所以刚开始的饲养密度,我的原则设定就是,不管有过滤和无过滤,这个鱼缸水质都不会出现问题,过滤对于这些鱼缸水质的调理,反而是次要的了。
就像我目前饲养的那缸孔雀鱼,就是有竹节草的那缸蓝色妖姬,即使立刻停掉过滤器半个月,水质也保证不倒,它们照样会活得很好,哪怕半个月不换水也没有问题,我们刚开始养鱼,就要达到这个水质效果和饲养密度,那么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就像我在昨天的视频里提到的,所有的观赏鱼散开来在整个鱼缸游动,只能占到整个水体的三分之一,在这种饲养密度下,它们想患病都难,我们又是多么的省心呢?
其实很多鱼友之所以想不开,大多数还是源于我们自己的贪欲,正如养鱼老道饲养的那缸草金鱼,它们虽然既便宜又没有什么观赏性,但是如果它们的状态达到最佳,我们只去少量换水和喂食即可,看起来那也是相当的舒心。
至少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水质不好、鱼儿患病之类的烦恼吧?那样子饲养观赏鱼,我们自己真的感到会很累的,也失去了饲养观赏鱼的乐趣。
所以说,宽水体养鱼,一定是我们能够饲养好观赏鱼,最为有效的做法,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我们既不用担心不小心给它们喂多了,也不用担心它们会缺氧或者鱼缸水质败坏,更不用担心鱼缸的水质无法养成,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也不用我们整天去考虑什么过滤系统和滤材的多少等问题,有它也行、无它也可。
如果饲养观赏鱼,我们能在饲养密度上摆脱了过滤器的束缚,那么就没有任何人调理不好鱼缸的水质,只有等到鱼缸的水质稳定了之后,我们才能够养好鱼,这是肯定的,这里不是说不需要过滤,但是它对于我们已经不重要了。
否则的话,很多新鱼友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鱼上,也不在水质上,都在那个硝化细菌和过滤器材上,到底哪头轻哪头重呢?新鱼友们醒醒吧,别再被什么给踢了脑袋。
第四点注意事项,选好鱼就养,不好的就淘汰,连治也没必要去治,剩者为王出好鱼
第四点我们需要注意的,当然就是选鱼的问题,这个我也反复提到过多次,在这里就不必再重复,总而言之一句话:观赏鱼的精气神罢了。
如果是在我们这样的水质养成环境下,在我们如此宽松的水体下,我们在选鱼上也做了适当的注意,也只去饲养一种观赏鱼,种种条件全部符合预期,但是这个观赏鱼到家之后,它还是会患病。
我们不要再去准备一堆试剂和鱼药了,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了,发现疾病就隔离,老三样调理,调理不好不是我们的问题,是这条鱼本身的体质太差,根本没有再去饲养的必要了,下次我们选鱼就会学乖了。
如果是体质好的观赏鱼,早晚都能够自行恢复的,体质不好的就要直接淘汰掉,剩下来的全部都是精英。
大部分情况下,通过如此两到三批的自然淘汰之后,剩下来的观赏鱼,我们绝对会饲养的顺顺利利,然后我们再去学习一些新知识,按照既定的换水、喂食思路,正常饲养就可以了,至少我们的饲养信心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对于这样环境下存留下来的观赏鱼,体质绝对没有问题,它们也很少会再去患病,很可能就一直养到了繁殖,养到了爆缸。
这个方法无论对于任何新手都绝对适用,我们一开始也不要去追求什么高档的观赏鱼品种,简简单单,比较容易饲养的小型热带鱼、草金鱼、小锦鲤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饲养品种,我们就使用上述的方法来缓慢饲养,其他问题都不是大问题,选鱼的时候我们要瞪大眼睛即可,再就是要稳住架,不要动不动就去折腾那个水质和鱼缸过滤,更不要手痒到非去往鱼缸里去倒什么东西。
干干净净的鱼缸里,啥也没必要倒,只要放入观赏鱼,三天后少量加入鱼饲料投喂,这个水质它怎么可能走向败坏呢?我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养驴
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