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态养殖的模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的模式用药吗
肥水的方式包含几个操作方式,一是是复合肥肥水,二是粪肥发酵肥水,三是微生态方式肥水方式;前两者形不成闭环,肥水后的水质和藻相不稳定,容易倒藻或者转藻,所以不推荐采用前两者进行肥水;而后者可以形成闭环管理,形成良好并且稳定的藻相,水质状态稳定,菌促藻,藻促水,两者相互协同,相互抑制,不容易倒藻或转藻,即使是气温突变或者天气突变(比如强降雨等现象),所以,在常规水体养殖方面上应用的模式采用后者比例较高。而微生态养殖模式里面的肥水方式则可以采用。
采用微生态肥水养殖,可以提高养殖对象完全的适水度,肥水需要用到的产品为菌和氨基酸;菌有光合细菌,em菌和芽孢杆菌,前者为主导,后两者为交叉交替使用;定期的施用前者,会培育良好的水体环境和丰富的藻相,所产生的肥水状态是采用粪肥和化学复合肥所不能比拟的,后者肥水肥效快,肥效不稳定,倒藻风险系数较高;前者肥效相对较慢,肥效稳定,合理定期施用,基本不存在倒藻或者转水的风险;
光合细菌可以自己培育,关键在于要选取优良的光合细菌菌种和培养基(一般实体店是不会让你做的,这样损伤了他们的利益,购买的需要3到4元,自己培育在2毛左右,你可以在某宝上找下牧海人光合细菌看看,自行繁育的效果比较好),能够确保光合细菌的可持续繁育性。自己培育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而且间接提高了养殖的利润空间,光合细菌以后自己培育是一个趋势;光合细菌不但可以在淡水水体用,也可以在海水水体内使用,它的适应范围是比较广泛的。
光合细菌作为水产微生态制剂的一个成员,发挥着领头军的作用,其可以广泛应用于海参、南美白对虾、斑节虾(基围虾、花虾)、四大家鱼类、水蛭、泥鳅、龙虾、大闸蟹、青蛙等水体养殖类项目方面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下其主要作用:
【1】、分解水体小分子有机物,净化水质,降解转化氨氮、亚盐和硫化氢及有机酸,保护水体环境,提高水体菌藻平衡状态,通过水面泼洒施用光合细菌,既可以形成以菌促藻,又可以形成相互克制,防止过度藻类或者菌相过度繁殖,改善水质,降低水体的cod、bod指标,并可于水体内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水体内有害病原的产生;
【2】、其本身含有抗病毒因子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水体致病菌的繁殖,所以在对养殖对象进行投料时采取拌服的方式,即可起到预防降低虾体犯病病的几率,提高虾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其在繁殖时能释放出一种具有抗病性的物质,能压制预防虾体疾病的发生;
【3】、光合细菌的营养丰富,富含较高的B族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脂类化合物,是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可以为养殖对象提供较高的植物蛋白,可以发挥促进水产动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光合细菌可培养浮游生物类,作为初期处于浮游期的养殖对象的天然饵料。由于光合细菌比较轻,与吸附剂合剂应用利于其沉降水体和水底,可以在池塘底部直接作用,并定植底部,对底部的环境改良效果较好;使用时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最好间隔三天以上,并选择晴天施用。
【4】、科学的使用光合细菌,能够有效的预防浮头、泛池,并可减少换水量并提高20%——80%的养殖密度,并起到增重作用,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预防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倒藻,高ph、养殖对象肠道及胰腺损伤)。
希望能够采纳,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
水产养殖生态效益
多层养鱼是指按照鱼类的栖息习性进行混养的一种养殖方式。
可分为上层鱼、中下层鱼、底层鱼三类。
上层鱼以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鱼、鳙鱼为代表,中下层鱼是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底层鱼有鲮鱼、鲤鱼、鲫鱼、青鱼等,它们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
将这些鱼类同塘混养,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发挥水体生产潜力;二是全面合理利用池塘天然饵料资源,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成本;三是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改善池塘生态环境。
例如,草鱼等吃食性鱼类的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分解成为肥料,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
草鱼食量大,排泄物多,若单养则水质容易变肥,不适于其喜清新水质的习性;若混养鲢鱼、鳙鱼,让它们滤食浮游生物,就能防止水质过肥,保证草鱼所需的清新水质环境;鲮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它们可以吃掉池塘中腐败的有机质,也能改善水体的卫生条件。
总的来说多层养鱼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五大生态模式
0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018年农业农村部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这些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2019年相关政策将继续。
02
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
今年年初,我国首个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意见出台,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
03
休闲渔业
未来休闲渔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也将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04
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
“鱼菜共生”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
物种之间和谐共生,双方之间形成生态互利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这个前景也是非常被看好的。
05
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
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水产养殖的三大技术模式
水产养殖有哪些新模式。
1、稻渔种养结合
利用种养结合可以将光照、土壤及营养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既能够保证水稻的优质,又能够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2、智能渔场
进入5G时代,智能渔场的新启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调节渔场的环境,控制温度、定期换水、投放饵料等,提高养殖效率。
3、休闲渔业
休闲鱼庄,可供人们垂钓、捕捉及喂食等娱乐活动。推动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将休闲与农业结合起来。
4、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主要是将蔬菜种植与养鱼结合在一起,鱼产生的排泄物可作为农家肥为蔬菜生长提供营养。而通过蔬菜净化过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体供鱼生活。使其形成一个循环农业模式,并且环境污染也会减少,成本减低。
水产养殖微生态制剂
专利名称:调水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
调水菌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精心选培活菌菌种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活菌水质改良剂,它以从自然界分离的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菌群组成的EM菌为主导菌种,通过复壮和培养,利用微生物菌群在各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互为生长基质,采用独特的发酵工艺形成共生和增殖,再复配微生物营养保护剂及天然调水剂,最后形成一个菌群复杂、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复合型微生物水质调节和改良制剂。
功效1、高效分解水体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和有机碎屑,消除底泥污染,降低水体BOD指标,快速增加水体溶氧,解救因缺氧造成的浮头、泛塘等现象;2、消除水中氨基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源,促进优良藻类的生长,快速培养浮游生物饵料;3、抑制水体致病菌的定植和侵袭,杀灭致病因子,尤其对水霉菌、鳃霉菌、嗜水气单胞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协同消解重金属、农药、藻毒素及化学工业污染,降低水体COD指标;5、维持水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6、稳定水体pH值,保持水体有益微生物和藻类的种群数量,抑制卵藻、微囊藻等有害藻类的生长。
理化性状淡红色液体。
主要成分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天然调水剂。
有效成分含量每毫升含益生菌20×108个。
使用范围适应于所有海、淡水水产动物育苗池和养成池。
用法用100倍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用量1、调节水质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250-500毫升直接泼洒,每10-15天泼洒一次,高温季节或水质恶化时可加倍泼洒。
2、改良水质高密度换水养殖池,每次换水后,每立方水体用调水菌2毫升直接泼洒。
3、环境处理养殖池注水前,用100倍调水菌稀释液均匀喷洒池底和池壁四周。
4、肥水处理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1000毫升,配25千克粪便(各种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后投入水体。
5、应激处理遇到浮头或泛塘,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5000毫升直接泼洒。
注意
1、投放“调水菌”前三天,后五天内禁止使用有杀菌作用的化学药品及抗生素药物;2、“调水菌”底部稍有沉淀或浮有少量白沫均属正常,使用前先将桶内菌液摇匀后再开盖使用;3、使用“调水菌”要即配即用,如有剩余应密封保存,发现气味不酸或腐臭说明已变质,勿再使用;4、使用本品不受天气、光照和水温影响,大风、暴雨前夕泼洒使用效果更好;5、制作“调水菌”稀释液或发酵料时最好用井水,若用自来水应除氯或放置24小时后使用;6、本品使用安全,使用三天后随时可以换水。
发明内容本发明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①取蛋白胨5%,红糖20%,磷酸二氢钙10%,硫酸镁1%,氯化钾5%,氯化钠5%,矿物元素4%,水50%,制成培养液备用。
②取EM菌种和①培养液按1∶49的比例倒入发酵罐中,保持pH4.0-5.0,温度23-28℃,厌氧发酵培养4-10天,待料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制得EM菌菌液,备用。
③80目筛选的黄原胶,备用。
④取③备用的黄原胶按0.1-0.3%添加量加入EM菌菌液中,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装瓶。
本发明具有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对水环境无二次污染,对水产养殖动物无毒副作用,对水产养殖底质环境有明显修复功能等优点,是顺应当今社会回归自然,珍惜水和生命,追求绿色食品,发展健康养殖,实现健康消费的必由之路。
权利要求
本发明水产微生态制剂调水菌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①取蛋白胨5%,红糖20%,磷酸二氢钙10%,硫酸镁1%,氯化钾5%,氯化钠5%,矿物元素4%,水50%,制成培养液备用。
②取EM菌种和①培养液按1∶49的比例倒入发酵罐中,保持pH4.0-5.0,温度23-28℃,厌氧发酵培养4-10天,待料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制得EM菌菌液,备用。
③80目筛选的黄原胶,备用。
④取③备用的黄原胶按0.1-0.3%添加量加入EM菌菌液中,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装瓶。
全文摘要
调水菌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精心选培活菌菌种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活菌水质改良剂,它以从自然界分离的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菌群组成的EM菌为主导菌种,通过复壮和培养,利用微生物菌群在各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互为生长基质,采用独特的发酵工艺形成共生和增殖,再复配微生物营养保护剂及天然调水剂,最后形成一个菌群复杂、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复合型微生物水质调节和改良制剂。
文档编号C02F3/34GK101082028SQ20061002718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邹国忠 申请人:上海泓宝绿色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水产生态养殖的两大技术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
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02
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
03
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3时开机增氧。
04
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05
使用生物制剂
一些不清淤的池塘淤泥很厚,有害生物滋生,用一些底改产品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可以有效保持水质清新。
06
使用生石灰等化学药物
改良一些养养殖动物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
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养殖动物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或芽孢杆菌类抑制。
07
套养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
08
移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养殖动物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养殖者可根据养殖动物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养殖动物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水产养殖药物
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中明令禁用药物有:喹乙醇、呋喃唑酮、呋喃那斯、呋喃西林、孔雀石绿、氯霉素、汞制剂、锥虫胂胺、五氯酚钠、杀虫脒、双甲脒、林丹、毒杀芬、六六甲基睾丸酮、己烯雌粉酒石酸锑钾、地虫硫磷、DDT、呋喃丹、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磺胺噻唑、磺胺脒、红霉素、杆菌肽锌、泰乐菌素、速达肥、阿伏帕星、环丙沙星。
水产养殖用药问题解析与零用药的实现
1、遍洒法:这是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了,将药物在用药的容器中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均匀即可。这里需注意的是一定要先溶解好后再用,在用药时应从上风口开始用,并在上风口需适当多洒一些,让药物慢慢扩散到下风口,这样对用药人和鱼都安全。现在很多药品都会与金属发生反应,建议大家在用药时最好选用塑料工具用药。
2、口服法:此方法相信很多水产养殖者也用过,方法是将药物(有时疫苗也用这种方法来接种)拌在鱼的饵料中让鱼服下。适用于治疗发病早期之鱼,鱼还没有停止摄食的情况下用或是对健康之鱼进行疾病预防时用。用此方法时在喂之前最好停食半天的时间,并且投喂量要比平时少,这样有利于鱼在短时间内全部吃食进去。
3、注射法:注射法较口服法进入鱼体的药量要准确吸收更快,因利于鱼的吸收,所以疗效更好。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用药成本也较高。这种方法在水族行业用的比较多,但在食用鱼生产中一般只用于亲鱼或是苗种做疫苗时才用。
4、涂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鱼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死病原体,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用药量少,对鱼的副作用也小,安全、有效,所以在水族行业用的较多,但在食用鱼生产中如果是量大的话操作起来也很困难,因此这种方法只是针对亲鱼外伤感染时才会用到。要注意的是如是用烈性药物,在涂抹时一定注意不要让药物流入鱼的鳃部,以免对鱼造成伤害,
5、浸洗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鱼体消毒浸泡法,方法是在合适的溶液内配上较高浓度的药物在短时内(通常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强迫鱼类受药,从而杀死鱼体表及鳃部的病原体。这种方法在鱼种转池、成鱼放养前或运输前后使用,同时在水族行业也经常使用此方法。需注意的是在浸洗时一定要有人专门看守,发现鱼有较大反应时要及时转出来要入放入池中。
6、挂袋、挂篓法:此法通常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使用,尤其是在养殖面积较大的水体中使用较广泛。其方法是将药袋(篓)挂在食场(台)周边,造成一定的药物区域,使鱼在吃食的过程中接受治疗,或是在加水时挂于进水口处,使新加的水消毒。这种方法使用很方便,但如是用在食场(台)周边时一定要使鱼先养成集中到食场(台)吃食的习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7、浸沤法:这种方法是对中草药而言的,具体操作是将中草药浸沤在鱼池的上风口处或是分成数堆,以杀灭水体及鱼体表的病原体,因中草药药性较慢,此方一般用于鱼病预防。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