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蝎子养殖技术,蝎子养殖技术培训
小蝎子养殖技术,二龄蝎蜕皮技术_标清_clip
小蝎子脱皮互相残食是避免不了的,要想提高成活率,只能从密度和蝎窝抓起,专业养蝎子五六年,蝎子就是这种本性,改变不了的
二龄蝎子蜕皮难点
第一种是蛋托蝎子蜕皮技术。就是利用蛋托做蝎子窝,让众多蝎子集体在一起蜕皮。蝎子脱皮时有一种腥味,很多蝎子蜕皮过程中被同类吃掉了。
第二种是水泥板或者槽格板做蝎子窝蜕皮方法。这也是集体蜕皮的,成活率还没有蛋托蝎子蜕皮高。
蝎子蜕皮方法
如果脚关节处变白,拒食,就说明是快蜕皮了,这时候要注意提供足量的水,不要惊扰蝎子,惊扰可能导致蜕皮失败。
1.征兆如下,拒食,遇到猎物不理或用尾巴弹开拒之,身体变得肿大,一般会呈稍扁的椭圆,吃的胖是那种整个圆圆的像橄榄球。
2.体色变淡,据我观察的过程就是刚蜕完皮较透明,然后慢慢变黑呈现出它该有的颜色,最后再慢慢变淡准备再次蜕皮。
3.不爱进窝了,总喜欢在没有土平滑的地方呆着,活动减少,行动变慢,不会像以往到处跑来跑去了,估计是在积蓄力量养足精神迎接蜕皮吧。
4.雨林蝎属于两爬类,对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蝎子拒食,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蝎子蜕皮困难。
5.冬天温度过低时需要对饲养环境空气进行加温,在饲养箱内,最好可提供一个稍为干燥而温暖的地方放一些遮蔽物,供其栖息。
幼蝎养殖脱皮关键技术
(一)仔蝎的生长发育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温度必须控制在30-35℃,空气相对湿度必须调节在65%-80%之间,也就是蝎窝的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才合适。在这样的温湿度范围内,仔蝎的蜕皮生长既快又顺利。
(二)饲料多样化,黄粉虫、无菌蝇、小蟋蟀、地鳖虫幼虫、湿湿虫、羊奶、牛奶以及玉米面、谷糠等粮食饲料所生的小白蛀虫都是仔蝎的优质饲料。仔蝎的投食量,应保持剩而有余,以利于仔蝎吃饱吃足和蜕皮、生长的需要。用羊奶和牛奶喂仔蝎,可将玉米芯用奶液浸湿放在蝎窝内让仔蝎吸吮,干后即换。
(三)仔蝎养殖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仔蝎的成活和生长。饲养密度过大会影响仔蝎的蜕皮和发育。合理的饲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投放2-3龄蝎3000只;2-5龄蝎1500只;6龄蝎1000只。
(四)仔蝎蜕皮时要求绝对安静。
2龄蝎子的饲养管理
养蝎子最多一天喷一次水,再隔3-5天喷一次就行了。
一般来说,泥土也可以有吸水的功能,从而调整蝎子生活环境的湿度。当然饲养者可以根据这个特性,在做好平时必要的供水的同时,还要每隔3-5天在上午8时,可以用喷壶均匀地往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周围喷洒清洁的可饮用水,喷洒水分的标准以泥土湿润但不积水为准,以满足蝎子对水分的需要。
另外,饲养者还可以采用海面吸水的方法为蝎子提供水分。饲养者准备适量的海绵,在海面吸水后,将吸足水的海绵块放在小塑料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上,蝎子即可在海绵块上吮吸水分。饲养者还要及时的更换准备的水源,一般可以在每天下午6时洗换1次海绵和小盘,以免水质变坏,造成污染,从而引发蝎病,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饲养蝎子的过程中,饲养者还应该及时的观察蝎子的身体状况,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喂食喂水的方法,让蝎子能正常的饮食和饮水,以保证身体成长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
蝎子养殖脱皮技术
幼蝎生下来后第一次蜕皮比较集中,一般同一窝幼蝎蜕皮的时间约5小时左右,从第二次蜕皮开始时间便不一致,约每隔40天左右蜕皮一次,如蝎子养殖管理方法不当,蝎子养殖饲养密度过大,食物缺乏和饲料单一或蝎窝的结构不合理等,会产生严重的残杀现象或因蜕不下皮而生理性猝死等。
解决小蝎子蜕皮环境的唯一方法就是营造野生蝎子的生存环境,废除室内恒温蝎子养殖技术,不然室内恒温蝎子养殖方法永远不能让小蝎子顺利蜕皮。
二龄蝎子怎么不脱皮
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属昼伏夜出动物,喜潮伯湿、喜阳怕光,有爱钻缝隙的习惯,建窝时应尽量仿拟蝎子的野生条件,还由于蝎子吃食及活动时喜欢在潮湿的地方,休息时爱栖息在干燥之处,蝎窝最好建成下湿上干的特殊环境。蝎子群养时还有为相互争食、夺偶而残杀的通病,最好采用大面积隔离饲养法,可充分提高养蝎成活率。
种蝎和密度:选育种蝎时要挑个体大、健壮有孕的母蝎和青年公蝎,为避勉蝎子残杀,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一般临产母蝎每平方米最多不超过600只,30天以外的孕母蝎饲养密度可酌情增加。没有养殖经验的初养户,为避免蝎子残杀造成养殖失败,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管理模式。此种养法具有提高二龄蝎成活率,适宜3-6龄蝎发育成熟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
饲料搭配多样化:蝎子喜食体软多汁类昆虫,投喂饲料应以肉食性动物为主,昆虫的种类越多越好,因为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脱皮等均有促进作用。无论春夏秋冬一定供给足够的昆虫类饲料,投喂食物时一定要定时定量,可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当供给除昆虫类以外的饲料,投喂饲料时可在天黑前1小时进行另外除满足日常蝎子饮水外还要不断喂给一些西瓜皮、西红柿等水果类植物饲料,以充分满足蝎子的营养需求。如发现有幼蝎脱皮困难猝死时,还应在黄粉虫的饲料里加喂适量的胱氨酸、维生素、土霉素和食母生等,让蝎子间接吸收营养。
及时分离各龄蝎:蝎子的生长速度与其本身的摄食能力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既便是同一窝繁殖的幼蝎生长差异也是很大的。在生长过程中,个体健壮的大蝎最容易吃掉体质弱的小蝎,末脱皮的吃掉正在脱皮的残弱蝎,为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可在事先多准备一些场地,将体质强弱不同的同龄蝎分别饲养并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在放养幼蝎的密度上最好的控制在二龄蝎每平方米10000只以下,3-6龄蝎在5000只左右。
温湿度的控制:蝎子属低等的变温动物,要提高养蝎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恒温养殖,实践证明最适宜蝎子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39℃之间,也只有在这个温度之内蝎子的采食量多,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应在蝎窝内因地制宜地装上加温设备,千方百计保持适宜温度,除此之外蝎窝周围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可采用洒水蒸汽等方式控制在65%—85%之间。
日常管理及疾病防治:养蝎时不管规模大小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详细的生产记录,每天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根据气温变化及时采取增减温措施,对伤弱病死蝎要及时诊治处理,定期在蝎子的非产期非脱皮期对蝎窝进行卫生清理消毒,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公蝎的搭配及分窝:公母蝎的自然配数应为1:2,最多不应超过1:3,蝎子虽属一次交配终生受孕的特殊动物,但也应合理的搭配公蝎,如果母蝎产仔后失配或漏配,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母蝎产仔数量和成活率,在孕蝎产仔前,应把公蝎全部捉出,另池饲养,以免公蝎扰乱孕蝎产仔或食仔蝎,孕蝎产完仔大小分离后,应及时将公蝎放回母蝎池内,让其自由交配,为下胎产仔打好基础,另外为防止血缘近亲交配,同窝繁殖的公母蝎长大后不能交配以免影响产量,可将公蝎组织起来和其它地方的公蝎互换
蝎子养殖技术宝典
就近引种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不同,如果引种的距离跨度太大,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因此如果是初次养蝎,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少惊吓
蝎子虽然有着威力十足的尾巴,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如果经常翻动蝎子的窝,会让它受到惊吓,这样蝎子会四处乱窜还会不归窝,最后会不吃不喝的死去。
食物要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其实这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如果能给蝎子提供新鲜鲜活的昆虫,蝎子就很少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孕期护理
蝎子通常会在盛夏季节产仔,如果这时候还把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为找不到安静的地方生产而流产,而且公蝎还会把刚生产的小蝎吃掉,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产期护理
母蝎生产过后,小蝎需要爬到母蝎背上待上一段时间,直到第一次脱壳后才能正常下地生存。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幼蝎的饲养
幼蝎在经历过第一次脱皮后会从母蝎身上下来,此时幼蝎的食欲会大涨,每天需要吃掉一只小昆虫,但由于幼蝎的自我捕食能力很弱,如果喂得饲料过大,幼蝎无法杀死的话,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
母仔分离
在仔蝎处于28℃一35℃的温度条件下,8天左右开始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蜕皮后爬下母背开始活动,这时小蝎全身呈乳白色,10小时以后开始变为粉红色,最后变成褐红色。母蝎和仔蝎此时都食欲大振,应当立即进行人工分离。具体做法是:先把产仔后的母歇夹出放到原来的成蝎池内和公蝎混放一起并加强饲养,使其尽早吃肥恢复体质后并提前交配,然后再把瓶内的小蝎子连同沙土一起轻轻倒到入小蝎池内进行饲养。这样分离出的仔蝎基本上是无一伤亡。
防逃措施
虽然蝎子不能飞,但是它的爬行能力很强,无论采取何种饲养方式,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趁机跑掉。
防止水浸
蝎子的呼吸和生殖系统都在身体的下部,因此千万不能水浸,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一周换一次新水即可,不要长期让蝎子喝到变质的水,否则蝎子会病死。
防鼠害
蝎子由于本身有毒,因此敌害不多,但如果冬季蝎子处于冬眠状态,它对老鼠基本上是没有抵御能力的;夏天老鼠同样也会会抢吃黄粉虫或地鳖虫等饲料。因此一定要做好防鼠工作。
蝎子蜕皮几次开始繁殖
帝王蝎是世界第一大蝎子,亚洲雨林蝎外表与非洲帝王蝎极为相似,但帝王蝎体型更大且粗而圆,螯呈半圆且表面十分粗糙凹凸不平有刚毛,尾端的毒针则呈现红色。帝王蝎的繁殖期约在每年的3,4月,雄蝎会先将类似直立小树枝的精荚置放在岩石表面,夹住雌蝎的螯,经由一阵推拉,再让雌蝎把精夹插入殖泄腔,以达成交配目的.经过约6至9个月的怀孕期,时间长短会依蝎子种类不同而异,母蝎以卵胎生方式直接将幼蝎产下产下的幼蝎会待在母蝎的背上1至2周,而幼蝎则需2至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刚生下来的幼蝎身体为白色状态刚产下的幼蝎全会爬到母蝎背上。
饲养蝎子必须让家人或同居室友知道,千万不能偷偷饲养,并且要告知被螫咬后的严重性,及后续处理的方法,挑选蝎子时,应选择外观看起来完整,四肢健全,外表无伤口且有活力的个体.因帝王蝎是雨林品种,饲养上较需要注意湿度及温度问题,底材一般使用腐殖土,湿度则需维持再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湿度.帝王蝎可以多天不补食昆虫或其他小动物,但一定要有充足水分,水须保持干净,装水的容器原则上以不能装下蝎子为基准.每次吃剩的食物残渣必须清除,否则易滋生细菌和小虫,容易造成蝎子的健康问题.此外,底材出现小虫则须立即更换.帝王蝎喜欢阴暗潮湿,饲育环境须提供其躲藏的物体.
雨林蝎属于两爬类,对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温度过高活过低都会使蝎子拒食;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蝎子蜕皮困难。理想的温度应该在25度~30度,以28度为宜,湿度保持在75%左右就行了。在饲养箱内,最好可提供一个稍为干燥而温暖的地方,供其栖息。
雨林蝎不太挑食,面包虫,蟋蟀等任何体形小于它的昆虫,它都能接受,有时也可以喂乳鼠以补充营养,但不容易消化,建议少喂或不喂。蝎子在幼蝎阶段食量小但吃食的频率较勤,成蝎则正好相反。
雨林蝎不太爱动,但饲养箱也不能过小,至少是蝎子体形的5倍。由于要保持湿度,所以垫材用腐殖土或者椰砖比较好,也有新手选择养鱼用的小沙砾。二者各有利
弊。腐殖土和椰砖保水性较好,缺点就是需要定期的更换。沙砾比较好管理,也相对干净,但是不易控制水分,湿度也就不好管理。无论选择什么垫材,都不要忘
记放入一个小水碟和定期的喷水。。饲养箱内不要太多的装饰,以免影响蝎子的捕食,需要的只是一个稍微浅些的水盆和一个能供其藏身的躲避处。
二龄蝎子多长时间蜕皮
蝎子发育一般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
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产15~35只幼蝎。
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蝎子蜕皮需要的七个条件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 5 年,每年产一胎,寿命 7 ~ 8 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1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6次,7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 5 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2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 再过5~7 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 9 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 3 龄蝎,体长达 2 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 3 龄蝎经过 40 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 10
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 5 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 6 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 4 龄蝎, 8 月底蜕第 4 次皮成为 5
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 6 月和 8 月各蜕一次皮成为 7 龄成蝎。
第 3 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
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 250 天左右。
养驴
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