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蜜蜂白垩病,甲硝唑治蜜蜂白垩病
如何防治蜜蜂白垩病?
对蜜蜂白垩病的防治必须采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
(1)加强检疫,发现疫情及时报告,限制疫区,控制病害的蔓延,对病群及早隔离,采取治疗措施。
(2)加强饲养管理,把蜂群安置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养强群,增强巢内工蜂清除虫尸的能力;选用抗病力强的蜂群育王;饲喂优质花粉。
(3)注意消毒。对蜂箱、蜂具、巢脾及花粉进行彻底消毒。对少数幼虫患病的巢脾要立即将病虫割除;对多数幼虫患病的巢脾应将整个巢脾烧毁。工蜂消除能力差时要人为地用镊子将虫尸除掉。
(4)对病群处理要果断,在除掉患病巢脾后将病群适当合并,密集群势,增强蜂群的保温及清除虫尸能力。
(5)药物治疗。可试用抗真菌药物。“杀白灵”有一定疗效,方法是每毫升药液用糖浆液(1:1)百倍稀释后对患病群喷喂,每日用药1次,连续2次停1天,再用药2次为一疗程。重病群停2天后可施第二个疗程。此外,抗白垩一号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蜜蜂白垩病的防治必须采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
(1)加强检疫,发现疫情及时报告,限制疫区,控制病害的蔓延,对病群及早隔离,采取治疗措施。
(2)加强饲养管理,把蜂群安置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养强群,增强巢内工蜂清除虫尸的能力;选用抗病力强的蜂群育王;饲喂优质花粉。
(3)注意消毒。对蜂箱、蜂具、巢脾及花粉进行彻底消毒。对少数幼虫患病的巢脾要立即将病虫割除;对多数幼虫患病的巢脾应将整个巢脾烧毁。工蜂消除能力差时要人为地用镊子将虫尸除掉。
(4)对病群处理要果断,在除掉患病巢脾后将病群适当合并,密集群势,增强蜂群的保温及清除虫尸能力。
(5)药物治疗。可试用抗真菌药物。“杀白灵”有一定疗效,方法是每毫升药液用糖浆液(1:1)百倍稀释后对患病群喷喂,每日用药1次,连续2次停1天,再用药2次为一疗程。重病群停2天后可施第二个疗程。此外,抗白垩一号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荔枝虫的照片资料
荔枝蛀蒂虫
学名: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属鳞翅目、细蛾科,旧称爻纹细蛾。
该虫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少区的荔枝、龙眼产区,以幼虫为害荔枝、龙眼的背后嫩叶主脉、花穗,在幼果膨大期蛀害果核,果实发育后则蛀害果蒂,导致幼叶中脉变褐色、表皮折裂、花穗顶端枯死、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为一种小型蛾子,体形大小与幼虫期的营养有关,取食果实的,雌蛾体长4-5.1毫米,翅展12毫米左右;雄蛾体长3.2-3.5毫米,翅展8-9毫米。头、胸部背面的鳞毛为灰白色。触角丝状,长度为体长的2倍以上,灰黑色。前翅狭长灰黑色,从内缘中部至外缘的缘毛长,灰黑色;自基部1/3处,有一条从前缘伸向外缘,将近内处又转回前缘中部,形成有两度曲折较宽的白色条纹,左右前翅并拢相接时,白色条纹呈“爻”字形;前翅末端的橙黄色区有3个白色光泽斑。后翅细长如剑,灰黑色;后缘中部的缘毛长,约为翅宽的4倍。腹部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白色,两侧各有数条黑白相间的斜纹。
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转橙黄色。卵壳上常有多行纵向排列的不规则刻纹或突起。
幼虫:扁筒形,末龄幼虫体乳白色。体长6.5-11毫米不等。上颚具小齿6枚,第3枚最大。腹足3对,位于第4-6腹节。
蛹:体长为6-7毫米。初蛹期为淡黄绿色,后逐渐变为黄褐色,近羽化时翅芽呈黑褐色且透见斑纹。头部额区有一尖锐的突起。触角芽长度约为体长的1.7倍。
[生活习性]
此虫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6-7代,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发生10-11代,在广西的玉林年发生12代,此虫冬期多以幼虫在荔枝、龙眼的冬梢和早熟品种的花穗顶端轴内越冬。冬春代成虫多于上午羽化,其余各代成虫在下午开始羽化,晚上8-10时为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在树冠内枝杆等隐蔽处静伏,受惊扰作短暂飞舞后盛期在羽化后复停息在原树或邻近的树冠内。羽化后次日凌晨交尾,交尾盛期在羽化后的第3天早晨。产卵前期2-4天,产卵活动多在晚上11-12时,卵多产在顶芽的叶脉间、叶腋、嫩叶柄基部、或幼果的中下部果皮、或近成熟和成熟果实的果蒂上;每雌花果期平均产卵133-157炷,多的达223粒,3-5天内产完。卵历期,冬春季为4-5天,5-10月为1.5-2天。初孵幼虫自卵壳直接蛀入寄主组织内。嫩叶受蛀风吹草动脉变褐色,干枯破裂;花穗受害,顶端枯死;果实被蛀害,造成落果或品质下降。幼虫历期,冬春季为21-30天,5-10月最长约13天,最短7天,平均10-11天。整个取食期均在蛀道内,虫粪也留在蛀道中和果蒂上。老熟幼虫从被害部的蛀诞内爬出,吐丝下垂至树冠下部叶片或地面杂草或地面枯叶上吐丝结茧化蛹;在落果内的幼虫爬离果后在地面杂草或地面枯叶上化蛹。蛹历期,冬春季20-26天,5-10月4.8-9天。成虫历期,冬春季为5-13天,5-10月为4-7天。
此虫在广西的桂西南地区终年可发生为害,但于5-12月为其种群数量较多的时期,其中在5月中下旬对夏梢和早熟荔枝果实、5月底至6月上旬对早中熟荔枝果实、6月下旬对夏延秋梢和中晚熟荔枝果实、7月下旬至8月初对中晚熟龙眼果实、10-11月对果树的二次秋梢等为害较重。
雌成虫一般选择在顶芽已经萌动的小叶主脉搏上、花穗轴的先端、荔枝果实表皮颜色由深绿变为淡黄绿色和果蒂周围表皮现浅红色的果实上产卵。龙眼果实的果皮颜色由深黄褐色变成淡黄褐色,或其种核颜色变为红至红褐色(大乌品种)、红褐色(石硖品种)和黑褐色(储良品种)时,着卵率较高。
一般在早、中、迟熟品种混栽的果园,早熟种先受害,随后再转入中、迟熟品种混栽的果园,早熟种先受害,受害较严重。
此虫的天敌主要有蜘蛛、蚂、草蛉、蒂蛀蛾绒茧蜂(A-panteles sp.)、甲腹茧蜂(Chelonus sp.)、蒂蛀蛾白蜂(Phanerotoma sp.)、无后缘姬小蜂(Sphenolepis sp.)、扁股小蜂(Elasmus sp.)和一些致病微生物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用肥,促进新梢抽发整齐,并做好疏梢,可减少为害结合修剪和疏花,适当剪除虫害梢、叶和短截花穗,冬季做好控制冬梢等工作,以减少虫源。
(2)生物防治:由于此虫的天敌种类颇多,常年于6月下旬至10月寄生、捕食,对控制为害能直到一定作用,应注意保护利用。即在春梢期、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前和采果后,可少用或不要喷药,以利于充分利用果园原有的天敌。
(3)药剂防治:在有此害虫为害较严重的地区或果园,要根据果树各品种物候期进行预测预报。在新梢期,尤其夏、秋梢期,每2-3天检查顶芽和幼叶上的着卵量,当卵量比上次显著啬时,即可喷药;在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期后开始进行坦蛹,掌握各代成虫羽化达40%-80%时喷药;在采果前40天左右,检查果实上的着卵率,当着卵率达1%时开始喷药防治;此外,在收果前20天、10天边连续用药二次。有效药剂有:10%高效灭百可乳油5000倍液,或18%杀虫双300-400倍液加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8%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8%乐期本乳油1500-2000倍液,或5%卡死克悬浮剂或10%灭百可或20%灭扫利或15%8817乳油或52.25%农地乐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或30%双神乳油1500-2000倍液。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