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养殖场搭建,番鸭养殖场地建设费用
种鸭养殖场建设
养四千只鸭需要5000-10000平方米的鸭棚。
1.
养1000只鸭子,大约需要面积为150-200平方米的鸭棚。
2.
控制好养殖密度,每平方米鸭群密度过大,将造成拥挤、堆压、积温闷圈,所以应减少圈内鸭数,增设水盆食槽。
3.
鸭子夏季的饲料配方应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使蛋白质水平可能处于最低限,以减少饲料消化散热。一般情况下白天饲喂3次,晚上饲喂...
4.
采用地面饲养方式饲养鸭子,要及时更换和翻晒垫料,保持干燥疏松,必要时进行杀灭。
养鸭场怎么建设
目前我国肉鸭养殖存在三种形式,大规模集约化肉鸭养殖企业、规模化肉鸭养殖场和散在的农村养殖户,其中规模化肉鸭养殖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肉鸭养殖的标准 今天我们就要来给大家讲讲做规模化肉鸭养殖的标准都有哪些。
肉鸭舍建设的标准
1、场址选择要求安静、干净、偏僻、独立;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远离村庄、污水沟、厂矿企业。
2、鸭舍要求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保温隔热性好,鸭舍的墙、顶要厚,舍内吊制顶棚,在夏季外墙与舍顶涂白,真正做到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3、肉鸭不喜欢强光,舍内墙皮与地面要硬化。肉鸭舍不要留天窗,肉鸭养殖的标准 两侧窗户要低,便于通风。鸭舍的通风换气主要依赖换气扇,也可利用自然通风,吊扇的使用意义不大。
肉鸭温度公式
肉用型雏鸭与蛋用雏鸭育雏时的区别,一是育雏的温度要求较高,二是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求也高。在生产实践中,通常用高温育雏方法来育雏。其优点是雏鸭生长速度快、卵黄吸收良好、发病率低。肉鸭育雏期环境最适温为:1-2日龄35℃;3-7日龄30-34℃;8-14日龄24-29℃;15-21日龄21-24℃。
掌握温度时,都要遵循鸭龄从小到大,循序下降的准则,切忌忽高忽低,避免温差过大。由于雏鸭的体质有强有弱,所用的热源不同,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的湿度、通风条件也有差别。肉鸭养殖的标准 因此,采用的适宜温度最好根据雏鸭的精神状态决定。温度过低时,雏鸭挤压成堆,此时应适当升温;温度过高时,雏鸭张口喘气,远离热源,烦躁不安,张开翅膀,饮水量增加,此时应当降温;温度合适时,雏鸭散开活动,三五成群,躺卧的姿势很舒展,伸颈展翅,食后静卧无声。
4、垫料以优质的稻壳、麦草为主,要求松软、干净、无霉变。夏季养鸭可垫水洗沙、最好不用土、锯末等作垫料。棚架垫网养鸭是发展方向,能改善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条件与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
1、地面平养。很多养鸭户以前是养鸡的,其地面平养的条件几乎还是原来养肉鸡的条件,刚开始时由于鸭病少,养殖效益尚可;随着养殖批次的增多,很多养殖户又走入了肉鸡养殖时的误区,鸭病增多、效益低下。
2、网上平养。肉鸡网上养殖模式同样适合于肉鸭,它是现代养殖发展中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关系到养殖户养殖水平与效益的改善与提高。由于肉鸭胆小,网上养殖时一定要注意棚架垫网的稳定性要高,弹性要小,让鸭子平稳活动。
生态鸭养殖场
我国的鸭子养殖基地的分布范围比较广,目前最大的肉鸭养殖基地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县的肉鸭产业是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生态肉鸭在孵化、养殖、加工等方面超过了1亿羽,其年产值超过了150亿元,因此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委会授予“中国肉鸭之乡”的称号。
种鸭鸭棚建设
成本:青年鸭14元/羽×3000羽=4.2万元,青年鸭即开产前100日龄左右的蛋鸭。
饲料成本0.2公斤/天·羽×1.75元/公斤×360天×3000羽=37.8万元。
工资、水电、防疫2.5万元。
鸭棚建设2.5万元,以上各项投入合计47万元。
效益:3000只蛋鸭饲养一年,按产蛋280枚/羽计算,共产蛋60000公斤。售价按7.5/公斤计算,则总产值为60000×7.5=45万元。
淘汰蛋鸭按18元/羽计算,3000×18=5.4万元。
合计50.4万元。
纯利润:50.4万元-47万元=3.4万元。饲养一只良种蛋鸭,一般一年可获利10元以上
种鸭养殖场建设项目
养殖looo只蛋鸭4亩地就可以,蛋鸭般都是群群的在一起吃食,现在养砸蛋鸭一般需要有一个小的池唐鸭子在喂饱后就下来鱼塘中出行游泳,在水中寻找小鱼小虾,这种鱼塘有2亩地就可以了,蛋鸭一般晚上回来鸭舍进行宿窝下蛋,这种鸭舍有半亩地的大小就可以了因此养上千只蛋鸭有4亩地就可以了。
鸭场养殖基地
(选地建厂)1、鸭子想要养的好首先就要有好的养殖地点,鸭场要搭建在水源充足,最好是靠近池塘的地方,池塘周围不能有化工厂或者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厂地周围,鸭场周围要有遮阴的树木,鸭舍的搭建要求有保暖性能强,通风条件要好,这样会让鸭舍内有良好的空气,鸭子才不爱生病,鸭场的周围要用铁网进行隔离防止鸭子走失,搭建好场地后要会鸭场进行消毒工作,鸭场的地面可以用石灰进行消毒,鸭舍内可以用药物熏蒸的方法进行消毒,消毒时要保证鸭舍的封闭,不让消毒的效果会变的很差,准备工作都完成后等待放养雏鸭。
(雏鸭挑选)2、购买雏鸭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大型的养殖基地,网上订购,个体养殖户的繁育出售,都可以买到雏鸭,不过挑选雏鸭时就要看你自己的眼光啦,雏鸭最好选择,身体健壮,跑动能力强,毛色鲜亮,脐带恢复完好,觅食能力强,这样的雏鸭最适合购买,购买完成后要及时运送到养殖场地,运输过程中要做好网箱的雏鸭数量,不要密度过大不然运输时会出现有挤压磕碰导致雏鸭出现损伤,运送回来后要及时的对鸭苗进行补水让雏鸭快速的适应运输时带来的不适症状。
(雏鸭管理)3、雏鸭在购买回来后要进行鸭舍的暂养,不能放马进行放牧式养殖,鸭舍的温度要控制在28度至30度,饲料方面要用青草嫩内拌入玉米面进行喂食,购买回来的雏鸭要经过2周的养殖才可以进行放牧,购买回来的第一周每天喂食4次,白天喂食3次,夜晚喂食1次,到第二周每天喂食4次夜晚不用喂食,温度可以根据雏鸭的身体症状来决定最好是养殖1周降低24度至26度,第二周温度可以减低到20度至23度,饲养2周后的鸭子白天放牧的时间要控制在3小时至4小时,下午放养3小时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鸭不用着急放入池塘中,因为雏鸭的身体比较弱过早的下水会让鸭子生病的几率变高。
(鸭子驯养)4、鸭子购买回来的第三周就要开始进行简单的驯养和放牧下水,这个阶段要增加鸭子的驯化过程,主要用的方法是每天在喂食前要用口哨或者是大声的喊叫然后进行喂食工作,要让鸭子每次听到口哨或者是喊叫就能自己回来进食,驯化过程可能时间会长些不过要坚持每天喂食都用同样的方法,这样做才能为后的管理带来更大的方便,鸭子生长到3周时就要进行下水让鸭子尽快适应养殖场周边的环境。
(防害方法)5、鸭子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天敌比如:老鼠,野猫,黄色狼,蛇,狗,等很多动物都会对鸭子产生威胁,所以养殖场周围要做好防护,这方面主要是靠养殖人员多加用心。
(鸭子分群)6、鸭子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进行分群养殖,把种鸭也就是下蛋鸭和商品鸭分开饲养,商品鸭要用笼舍进行封闭性饲养,减少鸭子的活动空间加强饲料的使用,这样能让商品鸭快速的育肥加快出栏的时间,种鸭没有下蛋时要控制好饲料的供应主要让鸭子在池塘中寻觅食物,如果这个阶段鸭子过于肥大对发情的时间会有影响,减少产蛋的数量,鸭子在下蛋时可以增加些饲料,提高产蛋的效率。
(商品鸭出售)7、商品鸭育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20天至25天就足够啦,这个阶段要尽快的联系好买家或者是寻找好销路进行出栏。
养鸭养殖场建设
1、土地规划许可证:需要个人申请想要做养殖,写一份养殖报告想在哪里建场递交村委乡镇盖章,再到畜牧局做好养殖备案,后到国土局申请《土地规划许可证》。关于选择在哪儿建场不仅要符合养殖场建设对地形地势的要求,更要符合国家要求,不可离居民区太近,不能在居民区上风向处,不能离水源太近一般至少要有1公里的距离,不可在禁养区内,不然可能无法通过申请。
2、环境评估:环评是目前养殖很重要的手续,想要长期从事养殖行业一定要通过环保部门拿到环节影响审批意见以及养殖场排污许可证,如果环评没有通过的话贸然养殖很可能会面临禁养或者拆除!所以在畜牧部门养殖场备案之后一定要环保局拿到环保手续!
3、动物防疫合格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对于从事养殖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证件,没有动物防疫合格证是不能从事规模化养殖的,当《动物防疫合格证》下来之后还要到工商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再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4、建设施工许可证:以上证件办好之后,拿着这些证件到建设局申请《建设施工许可证》无证建设可能面临停工的可能。当这些证件办理好之后就可以开启你的养殖之路啦,可能不同地区申请流程标准有所不同,不管怎么样,如果想要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符合标准,没有的要及时补办
种鸭养殖项目
在农家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的致富门路。
1建泥鳅池
在房前屋后的庭院周围,选择水质良好、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泥鳅池。池的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平方米为宜,池深1m以上。池底和四壁用石头、砖块或水泥板铺砌,并用泥沙浆抹光。下游距池30cm处开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备,以防泥鳅逃逸。
2投放准备
池底铺一层厚20~30cm富含腐殖质的菜园*或其他肥*,按鱼池常规消毒方法消毒杀菌,1周后注水20~30cm,然后按每平方米水面500g的比例投施畜禽粪肥,再加水至60~80cm深,5~7天后待水色变成黄绿色,透明度为20cm左右时投施鳅种。
3鳅种投放
下池的鳅种(或鳅苗)要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大小均匀,规格不一致的应筛选后分池养殖。泥鳅种苗下池前先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15分钟,以免染病。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500g为宜。投种要一次投足,避免分批下池造成相互咬斗残杀。
4饲料投喂
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以7∶3为宜。养殖以投喂蝇蛆、蚯蚓、螺蚌、小甲虫类、水生昆虫、动物内脏、畜禽血液、血粉等高蛋白和脂肪的优质饲料,适量搭配菜叶、米糠、豆渣和玉米粉等饲料。实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投喂制度,每日投喂2~3次。投饵过多采食不完时应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水质。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泥鳅停止摄食,时应停止投喂。
5水肥管理
在泥鳅的摄食生长期,每隔7天左右每平方米水面泼洒人畜粪肥100g左右,保持水体透明度20cm,若透明度小应延缓施肥时间,反之则应提前。要注意及时换水,一般情况下每隔7~10天排放一次旧水,同时补充新水,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因缺氧引起泥鳅浮头甚至“泛池”而造成损失。
6产卵繁殖
泥鳅的繁殖分自然繁殖和人工授精孵化两种方式。繁殖池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左右,可吊挂受精卵50万粒,孵出鳅苗20万尾。
选择2~3龄健康无病残的性成熟泥鳅作种,雌雄配比为3∶1要求体长14~16cm,体重20g以上,腹大柔软,体表有光泽,稍呈黄绿色要求雄鳅体长10~20cm,体重12~15g。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如下:雄鳅头部椭圆,稍平。产卵前先将全巢用食盐水浸泡消毒,然后吊挂在水面下10cm深处,上面用棚布、草帘或芦席等遮阴,严防鸟类等天敌侵害。孵化时将水温调控在20~28℃之间,8~15小时鳅苗即可出壳。刚孵出的鳅苗常侧卧池底,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生长发育,此时可投喂熟蛋黄和面粉等混合饵料,逐步培养稚鳅的自行摄食能力。
7疾病防治
泥鳅的疾病以预防为主,关键是搞好消毒工作。每天巡池清扫食场,每隔15天左右用漂白粉液全池泼洒消毒杀菌。治病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最好采用中草药防治,如大蒜可防治泥鳅肠炎,菖蒲可治烂鳃病等。
8泥鳅
泥鳅既是人强身健体的营养滋补食品,又是特种水产养殖的高级饵料。用泥鳅喂养特种水产动物时最好将泥鳅与某一水产动物同池饲养,既减少投喂和的麻烦,又能随时补给特种动物的饲料。如浙江某养殖场在龟、鳖池中混养泥鳅,让龟、鳖自行采食,可节省饲料1/4。
单养的泥鳅一般采用诱捕办法,方法为将炒熟的米糠或麸皮等香味饵料盛于鱼笼中诱捕,或用小眼目铺于进水口底,晚间注入清水,待泥鳅好氧大量汇集于此时收网捕获。
规模养鸭场
其实两个养殖场靠的太近,它有什么影响呢?
针对于直接的影响,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间接的影响确实会有很多。
那么对于农村里面有没有这么相近的呢?其实我们觉得在农村里面没有这么必要,距离这么近的养殖场。
农村土地众多,利用土地大把多。
面对于农村里面的土地,更多的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可以利用的土地那么多干嘛非要凑得那么近呢?
可以远一点然后去养殖或者说自己创业千万不要靠太近,靠得太近的时候,其实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动物最害怕的就是疾病的传染,因为动物有这么一个共同性,它有可能有某些疾病会互相交叉传染的,所以基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在农村里面,大把土地的情况下,可以租用其他的土地,不一定非要凑在一起养殖。
粪便不能够互相干扰。
对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如果说养猪和养鸡养鸭的场所距离比较近,那么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排泄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如果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掉。
那么对于双方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坏处,但是目前在这个问题的节点上面来看,如果说一边是养猪的,一边是养鸭的,其实最害怕的就是病毒的问题。
所以未来它不互相干扰,那么经常呢,要在两个场地之间进行消毒来抑制控制病毒的传播。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会觉得更加麻烦。倒不如当初把这个养殖场地分的再开一点,这样更好。
加大农村里面的环境污染。
其实如果说两个养殖场靠的那么近,如果是大规模的养殖,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气和废物,所以基于这个问题来看我们觉得,密集的养殖肯定会引起环境的恶化和污染。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拉开距离,而不是凑在一起,毕竟排泄的时候如果凑在一起,那么就会形成更大的污染。
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们希望能够看到他更好的蓝天。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来看,没有必要开在一个地方拥挤的养殖,毕竟双方之间有可能会产生不愉快的现象,也有可能会产生疾病传染的问题。
种鸭养殖场建设方案
首先就是要选择选择适宜方式来进行鸭的养殖。现阶段实施鱼鸭综合经营重要有三种方式。其中一个就是放牧式,也就是鸭群散放在池塘或是湖泊水面,傍晚赶往鸭棚。这种方式有助于小水面鱼类养殖,亦可节约一部鸭饲料,但是对于鱼增产效果绝不小。然后就是是塘外养鸭的方式。也就是于渔池邻近建鸭棚,并且设立水泥活动场、活动池,每天把活动场的鸭粪、残余饲料洗涤到渔池之中。这种方式方便鸭群集中管理,但是绝不能充分发挥鱼鸭共计生互利的长处。最后就是鱼鸭混养。乃于鱼池堤埂之上建鸭棚,围一部分池埂作活动场,将鸭间接饲养于渔池之上。这种方式能比较糟糕地展现鱼鸭共计生互利的生态效应。农户因地制宜地选取糟糕适合的经营方式,可展现最为小的效益。
圈养和耕作全然有所不同、实际上采食绝不到任何野生饲料、全然靠天然饲喂。所以,对于青年鸭生长期之内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长骨骼、短羽毛所需的营养均要加以符合。饲料要尽量多元化、维持能量、蛋白质的均衡,使含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均有充裕的来源。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