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气候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方面,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

气候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方面,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气候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方面,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

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

目前,全球温度呈上升趋势,且以北半球较高纬度升幅最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特别是作为农业主体的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农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四个主要领域之一,气候变化背景下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生产在2020~2050年将会遭受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依据气候模式,气象专家预测全球温度在未来100年还将升温1.4~5.8℃,变暖现象将持续,且比过去100年的增暖速率更快。温升已严重影响了与冻土、冰和积雪有关的生态系统(如水文、自然、海洋、淡水生物及陆地生物等系统),并且增加了对人工管理与人类系统的影响。

2.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气候的温暖干燥使土壤因潜在蒸发能力的增加而使含水量降低,且在夏季表现最为严重。土壤通气性能受其水分条件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其内固有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和外源有机碳的降解,以此对土壤有机碳含量造成影响。土壤水分不足,空隙率变大(透气性增强),致使其内有机碳含量因矿化分解速率的加快而降低。气候变暖还会对土壤微生物活动与含量造成影响,使土壤C-N循环与养分含量发生改变,致使农业系统因土壤有机质分解与氮流失的加快而消弱了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2.2对水环境的影响

区域降水格局与降水量随气候变化而发生改变,就江河径流量而言,北方减少南方增加,各流域年均蒸发量提高,其中内陆河地区与黄河提高15%左右,致使流域流量降低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气候因自身变暖而更加不稳,极端气候(如旱涝)事件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强,加剧了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基于人类活动与暖干气候的影响,湖泊补给来自大气降水的比例逐渐减少,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生长季节,农业用水需求量持续提升,负面影响了区域农业用水。

2.3对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的影响

气候变暖将使区域积温提升,延长了我国长江以北(尤其是高原与中纬度地区)作物的生长季节,喜温作物因低温冷害的减轻而出现北移,并且扩大了晚熟作物的种植面积,调整了作物种植结构。与此同时,随着土壤水分蒸散量的提升,有利于热量资源增加的因素可能会因水资源的匮乏而无法充分利用,从而提升了作物稳产在气候方面的风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明显增暖的气候影响下,东北地区将水稻种植逐渐北扩至之前的水稻禁区(如嘉荫、伊春等);喜温作物在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扩大,越冬作物逐渐向北扩展;虽然冬小麦在陕西省向北扩展种植,但因降水减少造成的干旱加剧使其生长受限制区扩大。假设在温升1.4℃且降水增加4.2%的环境下,对我国作物种植面积而言,一熟作物会由当前的62.3%下降至39.2%,三熟作物分别会由当前24.2%与13.5%上升至24.9%和35.9%。

2.4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

温升程度、降水格局与作物对CO2浓度升高的生理反应为农业生产能力遭受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其所引发的季节变化、作物病虫害演替及其适宜种植区迁移等均将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温升可使全年生长期延长,对热量不足地区与多年生作物有益于生长;温升对生长期较短的栽培作物在发育速率方面拥有促进作用,但单产会因生育期缩短而降低。实践证明,当在生长季节内温度每升高1℃,小麦产量将会下降3~10%,且在过去20多年中因温升已下降大约4.5%。小麦将在黄淮海平原地区暖冬时期生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使其在遭遇倒春寒天气时冻害发生机率提升;我国东部玉米、油菜、土豆、水稻与冬小麦在CO2施肥效应提升的情况下可使其潜在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对CO2施肥效应不予考虑时则会下降2.5~12%。

3.现代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3.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

要想控制并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则须改造现有农业设施以提升其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具体措施为:①改造老化农业灌排设施,扩大灌溉面积;②通过科学灌溉实现节水农业;③针对自然灾害建设综合防治工程;④通过地形的改造,促进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抑制径流与土壤侵蚀病害;⑤对于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而言,其农业发展中心应为改土治水,通过农田基本建设的加强来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进而实现农田的稳产高产。对农田防护林加大建设力度,研究显示:在农田防护林有效范围内,可有效提升相对湿度10~20%,减小地表风速30~40%,增加土壤含水量20~30%,降低地面蒸发率29.2%。除此之外,由于森林自身为CO2的良好吸收库,因通过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养护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提升其抗逆性能的关键性措施。

3.2培育选用抗逆品种

农作物有效生长期因气候变暖而得到延长,与此同时还需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因此其品种选择非常重要。实施农作物品种改良,使其适应气候变化,保证增产增收,改良培育过程应以耐旱、耐热及抗病虫害品种为首选,以此应对气候升温所引发的病虫草害。与此同时对农作物生理特性进行改善,包括选育高光合效能及低呼吸消耗的品种;对于多熟制农作物可以晚播早熟的小麦品种为选择;棉花应选择耐阴雨、耐高温及潜力大的高产杂交品种;大豆和玉米可选择生长期较长的高产品种。另外,为应对产量受种植北界北移与生育周期缩短的影响,可通过选育光合作用高效且光周期不敏感的优良作物进行控制。

3.3调整农业布局和耕作制度

气候变化使作物生长期的光能资源和热量资源增加,复种面积扩大,一些作物的种植北界北移。另外,气候变化会使各个区域降水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此时则需对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结构与分布情况实施调整。故此需对植被带和种植带北移的可能性采取规划措施,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适度的将冬季越冬作物北移;通过发展冬季农业、麦棉两熟、小麦玉米间作和恢复、发展双季稻等途径,提高复种指数。

3.4加强科技投入

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投入与人员综合水平,强化培训,针对农业生产建立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带动生产。

(1)强化对农业灾害与天气气候的预测能力,例如以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依据,预报年型天气气候以及未来五年、十年的变化趋势,以此促使农业部门在规划与生产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对农业生产实施合理布局,并为未来五年、十年的农业生产做好技术储备;

(2)加強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工程,以科技的创新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如加强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生产等学科前沿领域,以强化人类应付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

(3)加强科学研究,改进和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认识,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推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如何做好应对措施,实现现代农业的稳产高产,则为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与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占臣.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4(3):25~25.

[2]韩国军,张新时,周广胜.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J].气象科技进展,2011(02).

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12级,我们称为台风,一般发源于热带地区,源于太平洋的称台风,源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飓风。

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一般源于太平洋,多发生在7、8月,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弊:大风掀翻船只、房屋等,暴雨引发局地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利:降水可以缓解我国长江流域夏季的干旱(伏旱),同时带来凉爽天气

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方面

气候对养羊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 ,气温太低,不利于草的生长 ,所以会影响到羊的饲料加工 ,我们可以参考以前的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的有利影响

茎杆粗壮、麦穗大,控制旺长、防倒伏,小麦需要这样种、这样管!

我们种植小麦都有这几怕:

怕种子播稀了,小麦出苗后稀稀拉拉,真的是有钱买种而无钱买苗,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种子,而再有钱也是买不到苗子的。所以播种的时候都是足量或超量下种。

怕出苗后苗小苗弱还发黄,恐怕麦苗弱了抗不了寒、受不了冻,总认为苗子长的好就一定能高产,所以种麦时往往能早种就早种,能多施肥就多施肥,能多浇水就多浇水,看到上冻前麦苗高高的、厚厚的、绿油油的,心里才感到踏实。

怕小麦生长到中后期,尤其到了开花结穗快要成熟了的时候,一场风刮来,麦地里一片前倒后伏、一片狼藉,你说不仅仅造成减产,有时甚至是绝产而白忙活一阵,就是不绝产也是让你没法机收,只好一镰一刀动手割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害怕,害怕的事往往就真的发生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来、分析去,看看人家、比比自己,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真的是错了。

原来下种多用肥多、种的早种的好真的不一定收成好,对于小麦来说真的是适得其反,苗厚了、过旺了反而不是好事,冬前旺长了、春季会更旺,冬前旺长不但不抗旱反而更容易受冻。春季旺长了反而更容易被风刮倒,不但不能高产,反而会空耗养分造成后期养分缺乏而生长无劲、长穗无力最终造成了减产。

犯错不可怕,怕的是次次犯同样的错。我们不懂技术不要紧,要紧的是得去学习。不懂就要问、不会就要学,不能死要面子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而吃亏的只能是自己,科学技术你不信不行、不服不行。

去年的这个时候,种麦前农技专家来到我们村专门讲解如何种小麦,听了后也是半信半疑,说一亩地播十多斤种子就行,我们原来都是二十多斤呢。按照专家说的试种了一年,结果真的不错,不仅省了种子、省了肥料,而且小麦长的不稀不厚、麦杆粗壮发棵多、抗冻害不倒伏,而且每亩增产三成多。

今年又到了种植小麦的时候了,现在把控制小麦旺长防冻害、防倒的种植技术分享给农民朋友们,在种麦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种麦时一定要把好时机,一定不要种的太早,也不能过晚。

正常年份我们山东、河南、河北等小麦主要产区一般在10月1日前后播种。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气温较高,一般10月1日到10月15日播种是最适宜的。

如果你上心留意的话,从气温的角度来把握播种期是比较准的,播种比较早的冬性品种小麦在日平均气温18℃到16℃的范围内播种最好,播种比较晚的,要选种半冬性的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到14℃的范围内播种比较好。

选购小麦种时要问好农技专家或农资店专家是用冬性的、还是半冬性的,一定要选在当地适应性比较强、产量表现比较好的优良品种。

第二,施肥要合理搭配,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庄稼长的好不好,全靠肥料来主导。这说明了肥料的重要性,主导的是有机肥、无机肥要合理搭配,氮肥、磷肥和钾肥要搭配合理,各种肥料要按照各生长阶段的需要来按需供给,不是“一炮轰”一次吃个饱,要求底肥、追肥分段施。

根据专家试验和测算,种小麦时使用的底肥养分量是每亩施用农家肥三千公斤左右,必须是沤透沤熟发酵好了的农家肥,生猪粪是不能直接使用的。

每亩使用的化肥是按纯养分推荐使用量的,用量是纯氮是6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7公斤左右,氧化钾6公斤左右,购买肥料时需要按照这个养分的用量去计算所用的肥料量。这些都是底肥用量,只占了每亩小麦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长时期所用化肥总量的七成。另外的三成是后期追肥使用的,一般在起身期和拔节时期进行追肥。如果底肥施多了就会发生旺长现象。

第三呢,就是要把握好播种量并做好小麦田的管理。

一般要使用精播机进行播种,在最适宜的播种期,并且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种,用种量一定不要大了,专家建议每亩播麦种15斤左右,这样出苗后每亩麦田的基本苗就能达到15万左右,是比较好的苗情。

如果播种的时机、小麦种子的用量没有把握好,或者冬前气温较高,这些因素使小麦苗出现了旺长情况,那么就需要在越冬之前、春季小麦返青之后就要采取及时镇压的方法控制旺长,同时呢使用35毫升左右的“壮丰安”矮壮素,加水40公斤充分混合,然后用喷雾器喷洒到麦苗上。

在小麦起身的时候或者拔节的时期进行追肥和浇水,用来培植壮苗,提高麦苗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对于春季出现旺长的麦田,除了镇压和喷洒矮壮素进行控制外,还要实行蹲苗,就是不要过早追肥和浇水,可以往后推,推迟到小麦拔节后三天到五天再进行追肥浇水。

春天还很容易发生“倒春寒”,这对小麦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一定要注意留意天气预报,要在“倒春寒”来之前先浇水防止冻害发生。如果发生了“倒春寒”冻害就要抓紧时间追肥和浇水,同时使用叶面喷施尿素等肥料,用来减轻“倒春寒”引起的冻害。

另外还要做好病虫害的发生,根据麦田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用以提高小麦的抵抗力实现健壮生长、确保小麦丰收。

总起来说,要达到小麦苗杆壮不旺长、不受冻不倒伏的目的,就要从选种上、用肥上、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上下功夫,早作准备早受益,一旦旺长、受冻、倒伏了,也要及早采取控制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气候变化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其一,新降的雪疏松多孔,能够贮存大量空气,有防冻保暖作用。其二,融化后的雪水中重水的含量比普通水少25%。重水是一种带放射性的物质,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雪中重水含量少,显然有利于促进生物生长发育。其三,雪水的理化性质与一般水也不一样。雪水由于经过冰冻,排除了其中气体,导电性质和密度发生了变化。研究表明,雪水就其生理性质而言,和生物细胞内的水的性质非常接近,因此,表现出强大的生物活性。植物吸收雪水的能力,比吸收自来水的能力大二至六倍。雪水进入生物体后,能刺激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其四,雪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比雨水中的氮化物多5倍,比普通水更高,可以说是一种肥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雪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命”肥沃着土地,养育着庄稼,为人类造福的。坏处1、阻塞道路,影响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2、雪压住植物,容易使植物受伤或死亡。3、大雪可以压坏房屋,造成人员或家畜伤亡。4、大雪天气可以冻死部分动物,或盖住草原,使各类食草动物缺食饿死。我国内蒙古地区每年都有牛羊因此死亡。5、春雪对于小麦、油菜这些农作物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灾难。

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

1、发展畜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

2、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

3、地价低廉,地广人稀,草类繁多,生长茂盛,温和的亚热带气候,距海港近,出口便利。

4、培育优良种牛,先进冷冻保鲜技术,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5、广大农民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畜牧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种植业;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天气、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主要是气象灾害的影响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目前,全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风雹,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我国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9900多万亩(1993年),轻灾年也有5600多万亩(1994年)。

——低温冷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2005年12月山东威海、烟台遭遇40年来最大暴风雪,此次暴风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亿元。

回顾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种类。在气象灾害中,干旱也是我国影响面最大、最为严重的灾害。旱灾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影响远。因此,旱灾也是我国气象灾害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类灾害。 在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是仅次于旱灾的气象灾害。此外,雷击、沙尘暴、霜冻、冰雹、雾灾等在我国也是经常发生的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

城市生活气象(要点)

v 城市生活气象关注气象条件对城市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v 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是以气象要素未来的短期变化为主线,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变化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做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且为群众乐于接受的生活环境气象预报。

v 以指数的形式进行发布预报,既能使老百姓理解,又做到了科学量化。

v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种类繁多,因气候、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季节的差异,各地发布的生活气象指数预报不尽相同。

v 常见的城市生活气象指数涉及居民生活、市政保障、医疗保健、环境污染、商业活动、旅游服务、公共安全等。

v 居民生活气象指数,有紫外线指数、花粉浓度、人体舒适度、体感温度、穿衣指数、晨练指数、热浪指数、风寒指数、寒冷指数、炎热指数、晾晒指数、霉变指数等。

v 城市生活保障方面,有供水指数、空调开机指数(供电)、供暖指数等。

v 医疗气象指数,有中暑指数、感冒指数、冻伤指数、呼吸道疾病气象指数、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消化道疾病气象指数等。

v 环境污染气象指数,有空气质量等级、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扩散指数、大气清洁度、负离子气象指数等。

v 商业气象指数,有商场客流气象指数、空调销售指数、啤酒气象指数、冷饮气象指数、洗车气象指数、

v 旅游气象指数,有景区客流指数、登山气象指数、滑雪气象指数、游泳气象指数预报、钓鱼气象指数等。

v 公共安全气象指数,有防火气象指数、火险等级、干燥指数、交通安全、行车安全指数、公路通行气象条件等。

v 众多气象服务指数中以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呼吸道疾病指数等尤为重要。

v 紫外线辐射强度是指白天正午时间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对人体的皮肤、眼睛等可能造成的损坏程度,过度的太阳照射可能损害皮肤和眼睛,严重可能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

v 既要注意适度照射阳光,又不宜过度;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30分钟;外出时要注意适当采取防晒措施。

v 人体舒适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组合下人体的舒适感觉,一般认为以70%—80%的人感觉为判断标准。

v 天气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系列反应,一是气象条件会诱发或者使病状恶化,再者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因特定的气候环境会使某种疾病多发,如伤寒、感冒、消化系统感染等。

v 气温在18度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度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v 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

v 在强冷空气影响前后,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哮喘病、气管炎、溃疡病类风湿病、脑血管异常的患者病征都容易有异常变化。

v 气象过敏症是不同季节、不良气象要素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发生的某种病症,这些气象因素还会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

v 当天气发生较剧烈变化时,冷暖干湿、风霜雨雪等气象因素产生刺激作用,当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就会产生气象过敏症。

v 春季,气候变幻多端,今天风和日丽,明天阴雨连绵,常使人很难适应,容易出现春季气象过敏症。

v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稀释、聚积、清除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在逆温层、大雾天气等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状况严重,应避免室外活动。

v 人们常认为早晨的空气最新鲜是一种误解,其实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在一年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

v 晨练要注意“四大忌”:晨练并非越早越好,日出之后是晨练的好时机;不宜在马路边晨练;清晨树荫绿叶下空气质量差;雾天晨练有损无益。

v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住的房屋,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选择。这样的房屋既可以适当利用冬夏的阳光,又可“巧妙”适应冬夏的“季风”。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P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 气候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P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也包括负面效应。

P 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P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P 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P 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因此减少。

P 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P 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P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因此增加。

P 目前,对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出现的变化了解甚少。

P 已有研究指出,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的一些极端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

P 全球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是不利的。

P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P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P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资源之一。

P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P 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可能增加,危害人类健康。

P 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气候变化的坏处

气候异常的危害,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河北四川几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方雪灾,北极圈冰层融化,各种地质灾难,滑坡泥石流频发,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地质灾害等等。

天然水是无色透明的,水体受污染后可使水色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感官。

水体发生臭味污染属有机质,恶臭,阴沟臭。危害使人憋气恶心,水产品无法食用。

指酸、碱和无机盐类对水体的污染,使水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阻碍水体自净作用。

会增大水中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给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影响。

各类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杀死水中生物,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最后影响到人体。 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过量的铬对人体健康有害被人体吸收,有致癌作用。

臭氧层已被人类严重破坏。

养猪


气候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方面,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
  • 豪猪背刺是什么,豪猪竖刺是什么信息-豪猪是几级保护动物
  • 豪猪背刺是什么,豪猪竖刺是什么信息-豪猪是几级保护动物 >> 豪猪背刺是什么,豪猪竖刺是什么信息-豪猪是几级保护动物...

    气候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方面,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
  • 平菇的养殖技术,蘑菇平菇怎么养殖
  • 平菇的养殖技术,蘑菇平菇怎么养殖 >> 平菇的养殖技术,蘑菇平菇怎么养殖...

    气候变化对养殖影响有哪些方面,气侯变化对养殖影响
  • 母猪产前打什么针可预防仔猪拉稀,母猪产后三天仔猪拉稀是什么原因
  • 母猪产前打什么针可预防仔猪拉稀,母猪产后三天仔猪拉稀是什么原因 >> 母猪产前打什么针可预防仔猪拉稀,母猪产后三天仔猪拉稀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