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和黄鳝是一种东西吗-鳗鱼常见的品种有哪些,鳗鱼和黄鳝有什么区别呢
鳗鱼和黄鳝是一种东西吗,鳗鱼常见的品种有哪些
鳗鱼和黄鳝并不是同一种动物,它们有很多区别:品种不同:鳗鱼是鳗鲡属的鱼类,也被叫做白鳗、鳗鲡等。黄鳝是合鳃鱼科黄鳝属的鱼类,也被叫做田鳝、长鱼、罗鱼等。习性不同:黄鳝喜欢生活在淡水中,鳗鱼可以在淡水和咸水中生活。体长不同:鳗鱼成年后的体长在60-90厘米,鳝鱼的体长在20-70厘米之间。 鳗鱼和黄鳝是一种东西吗 鳗鱼和黄鳝并不是同一种生物,虽然它们的外形比较相似,但是它们的品种、习性以及体长都有很大的区别:
1、品种不同:鳗鱼是鳗鲡科鳗鲡属的鱼类,它们又被人叫做白鳗、鳗鲡。黄鳝是合鳃鱼科黄鳝属的鱼类,它们也被称为田鳝、长鱼、罗鱼等。
2、习性不同:鳗鱼和黄鳝的习性也是不同的,黄鳝喜欢生活在淡水之中,像河流、湖泊、沼泽、池塘、稻田等都有它们的身影。鳗鱼有洄游的习性,它们都是生活在淡水和咸水交界的水域,它们会在海洋中生产,在淡水中生长。所以它们既可以在淡水中生活,也可以在海水中生活。
3、体长不同:鳗鱼和黄鳝的体型不同,鳗鱼成年以后的体长会在60-9厘米之间,鳝鱼的体长会在20-70厘米之间,两者成年以后的体长也有很大的区别。
鳗鱼常见的品种有哪些 1、日本鳗:日本鳗是比较常见的鳗鱼品种,它们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海域中,在中国、菲律宾、韩国等都有发现。它们平时栖息在淡水之中,属于夜行鱼类,通常都是昼伏夜出的。
2、欧洲鳗:欧洲鳗主要在地中海、波罗海、摩洛哥等海域中,它们的身体细长,长度一般会在60-80厘米之间,少数可以达到1米左右。
3、美洲鳗:美洲鳗和欧洲鳗是比较相似的,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差距。美洲鳗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是比较适合食用的一种鱼类。
“海鱼”的种类有哪些?
物种分类:
1、圆口纲(Cyclostomata) :
最为原始的海洋鱼类。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Agnatha)。体表裸露无鳞,体形细长呈鳗形,骨骼完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脊索终生存在,无椎体。具有单独不成对的鼻孔,由内胚层形成的鳃处于肌肉囊中,并开口于体外。本纲为一些小型或中型的鱼形动物,现知全世界有2目、3科、14属、60余种。中国只有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的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和盲鳗目(Myxiniformes)的蒲氏粘盲鳗(Eptatretus burgeri)为海产。
2、软骨鱼纲:
内骨骼全为软骨,但常以钙化加固,无任何真骨组织。体表被有盾鳞。棘刺或裸露无鳞。脑颅无接缝,头部每侧具有鳃裂,开口于体外。肠短,内具螺旋瓣,无鳔。雄性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鳍脚。行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为歪型尾。现知全世界软骨鱼类有12目、40科、130属、650余种。分布很广,全世界各海域都有,但以低纬度海域为主;从沿海至3000米的深海均有分布。中国软骨鱼类现知有10目、35科、73属、166种,可明显地分为“标准北方种类”和“标准南方种类”两个区系。“标准北方种类”经常生活于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标准南方种类”通常生活于南海,有些种类随着暖流,可到台湾海峡和东南部海域生活。
3、硬骨鱼纲:
海洋鱼类中最高级的、也是现在最为繁盛的一纲。内骨骼出现骨化,头部常被有膜骨,骨骼具有骨缝。体表被有硬鳞或骨鳞,或裸露无鳞。外鳃孔 1对,鳃间隔退化,鳃丝为双行的鳃条所支持。通常有鳔,鳍条多分节,肠内无螺旋瓣。有些鱼有背肋和腹肋,耳石坚实。一般为体外受精,无泄殖腔。现知全世界硬骨鱼类有420科、3800余属、18000余种,其中海洋鱼类约有12000种。中国海洋硬骨鱼类有 197科、780属、1825种。
七星鳗很好吃,
七星鳗,又称星鳗、海鳝、沙鳗,中国沿海均有分布,以东海为多。星鳗肉质洁白,形似河鳗,呈长圆筒形,一般体长30~60cm,体重300~700g,体重一般500g左右,有的大型星鳗可达2000g上下。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完全,沿侧线及其上方各有一行白色点状的感觉孔,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为广温、广盐性种类。星鳗是东海海岸垂钓的主要鱼种之一,近岸底层经济鱼类。
外形特征:
1、七星鳗体呈长圆筒形。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完全,沿侧线及其上方各有一行白色点状的感觉孔。
2、头锥形,两眼间隔宽而凹、吻部尖长,前端尖形,口阔而平,中等大,后端可伸到瞳孔的后端下方。两颌牙细小,每侧2行,舌较宽,前端能活动。头部及体侧具白色斑点、背侧灰褐色,腹部白色;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
3、无腹鳍,胸鳍黄色,其他各鳍均为淡黄色。胸鳍与奇鳍均较发达;奇鳍互连;背鳍始于胸鳍后上方;臀鳍位于肛门后方。尾部侧扁,尾部长于头与躯干长度之和。
海叁的品种
根据海参背面是否有圆锥肉刺状的疣足分为“刺参类”和“光参类”两大类。其中“刺参类”主要是刺参科的种类,“光参类”主要是海参科、瓜参科和芋参科的种类。
1.刺参类:刺参科
刺参科包括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和花刺参。
仿刺参又称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也就是人们俗语中的刺参。它体长20-40厘米,体呈圆筒形,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规则的3行纵带,用于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皮肤粘滑,肌肉发达,身体可延伸或卷曲。体形大小、颜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随生活环境而异,喜栖水流缓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昼伏夜出;夏季水温高时进行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刺参分布于我国的山东、辽宁和河北沿海,主产于威海、烟台、大连、长山岛等,捕捞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的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捞量最大,7-9月是刺参夏眠季节。刺参体壁厚而软糯,是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被誉为“参中之冠”。
梅花参又称凤梨参。体长一般60-75厘米,最长可达1.2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是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背部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呈梅花状,故名“梅花参”;又因体形很象凤梨,故又称“凤梨参”。皮肤内的骨片很简单,一种是微小、重叠和密集的颗粒体;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3次、不规则的X形体。生活时体色艳丽,背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赤色;触手黄色。栖息于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我国主要产于南海的西沙群岛。它体大肉厚,品质佳,是中国南海的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
绿刺参又称方柱参、方刺参;花刺参又称黄肉参、白刺参、方参,它们都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海参,产量较高,过于软嫩。
2.光参类:海参科
海参科包括九种海参,是种类最多的一科:
图纹白尼参又称白瓜参、白乳参、二斑参等。它体形肥胖,前后两端几乎一样宽,酷似冬瓜,生活时体色变化很大,底子为白色或浅黄色;背面略呈浅黄褐色,前后各有一块赤褐色横斑,故称“二斑参”。它是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肉质厚嫩。
蛇目白尼参又称虎鱼、豹纹鱼、斑鱼等。它背面为深灰色,带黄色蛇目状斑纹,排列成不规则纵行,生活于热带珊瑚礁内有少数海草的沙底、水深6-18米处,肉质肥嫩。
辐肛参又称石参、黄瓜参等;白底辐肛参又称靴参、赤瓜参等;乌皱辐肛参又称乌参,这三种海参都是生活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海域的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质量较好,但产量较低。
另外,还有黑海参、玉足海参、黑乳参、糙海参,都是我国南海普通的食用海参,品质较次。
3.光参类:瓜参科
瓜参科包括方柱五角瓜参、裸五角瓜参、瘤五角瓜参三种,都因体壁较硬,故食用质量较差。
4.光参类:芋参科
芋参科包括海地瓜和海棒槌两种:
海地瓜又称茄参、海茄子,体形和颜色都很似番薯,因此这种海参被称为“海地瓜”。体呈纺锤形,长一般4-12厘米。生活时体呈肉红色,体壁很薄,半透明,干制后背部为棕黑色,腹部为浅棕色。品质较差,但价格较低,许多饭店用此做海参菜谱,借人们对海参不熟悉之故,提升菜品档次,混淆视听。
海棒槌又称海老鼠,体表光滑,无管足或肉刺,生活时体呈灰褐色或黄褐色,体壁很薄,半透明,稍能透视其纵肌和内脏,食用价值很低。
海参的产地:
从广义上讲,我国南北海域都出产海参,但南北所处,品类不同。越往南,海参种类越多;越往北,海参品质越好。就刺参而言,主要产于黄渤海海域。另外,我国吉林省东部图门江口以北海域到俄罗斯海参巍一带,也是过去的一处重要产区。
海鳗
海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