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沙门氏菌怎么引起的,如何防治鸭沙门氏菌病
急性型鸭沙门氏菌病经常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1日龄雏鸭感染后,体质软弱,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颈呆立,下痢腥臭,泄殖腔周围绒毛有粪便黏附,腹部常见膨大,触诊较硬,卵黄吸收不全,脐部红肿。病程1~3天,常因急性败血症死亡,有些雏鸭因瘦弱脱水而死亡。2~3周龄的雏鸭感染后,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呆立一旁、不愿活动、两翅下垂、两眼流泪或有黏性分泌物。常见下痢、颤抖及运动失调,最后常因抽搐、角弓反张而死,病程一般3~5天。慢性鸭沙门氏菌病经常发生在1月龄左右的雏鸭和中鸭,表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粪便稀软、严重时下痢带血、逐渐消瘦、羽毛松乱等症状。也有表现张口喘气等呼吸困难的症状。还有病鸭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通常死亡率不高,在有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可使病情加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隐性型鸭沙门氏杆菌病是指成鸭在感染沙门氏菌后,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这种带菌的成鸭,经常通过粪便排菌污染环境,导致本病传播流行。
刚出蛋壳不久而死亡的雏鸭,有卵黄吸收不全,脐部发炎的症状,肠黏膜呈现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肝脏稍肿、瘀血。较大日龄死亡的雏鸭,肝脏肿大、充血、表面有灰黄色小点状的坏死灶。胆囊肿大,囊内积有大量黏稠的胆汁。脾脏也明显肿大,呈斑驳状花纹。小肠后段和直肠肿胀,肠黏膜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典型的病变是盲肠肿大1~2倍,呈斑驳状花纹,肠内有干酪样团块状物质。其他病变还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出血。肾脏发白,含有尿酸盐。气囊混浊,常附有黄白色纤维素物质。有时出现肺炎、肺水肿、腹膜炎和卵巢炎等症状。
根据雏鸭发病死亡较多,临诊发现严重下痢、粪便腥臭、泄殖腔周围绒毛有粪便黏附,颤抖和运动失调、最后常因抽搐、角弓反张而死,死后剖检特征是盲肠肿胀,坏死性肠炎,肠内容物呈干酪样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由于沙门氏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鸭发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其他疾病非常相似,临床诊断鸭沙门氏杆菌病比较困难。确诊需通过细菌学检验,先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然后通过凝集试验及生化试验鉴定出沙门氏杆菌。
由于鸭沙门氏杆菌血清型较复杂,目前预防鸭沙门氏杆菌病的疫苗效果不确实,采取如下综合性预防措施,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1)防止蛋壳污染 保持产蛋箱内清洁卫生,经常消毒,经常更换垫草,每天定时捡蛋,做到箱内不存蛋。种蛋每天及时分类、消毒入库。蛋库的温度保持12℃,相对湿度为75%。种蛋入孵前再进行1次消毒。孵化器和孵化室的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尤为重要,须制订相应的制度,闲人免进,做到室内无病毒、无病原菌。
(2)防止雏鸭感染 运输鸭的箱具、车辆要严格消毒。育雏舍在进雏前,对地面、空间和垫草进行彻底消毒。雏鸭的饲料和饮水中加入适量抗菌药。消灭鼠类和蚊蝇,防止麻雀等飞鸟进入育雏舍。
(3)加强雏鸭阶段的饲养管理 育雏舍内要垫干燥清洁的褥草,有足够的饮水器及料槽。舍内温度在1周龄内要保持28~30℃,此后每增加1周龄舍温下降2℃。禁止雏鸭与成鸭或中鸭同栏饲养。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舍内进入雨水,防潮防湿。
土霉素、敌菌净、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对鸭沙门氏杆菌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鸭群病情较轻,食欲正常的情况下,可选用1~2种药物,按治疗剂量拌入饲料内喂给,一个疗程3~5天或5~7天。如土霉素粉,按饲料的0.06%~0.1%拌入料内,连喂5~7天。在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的病例中,考虑选用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药物合并应用。
鸭沙门氏菌病,又名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鸭感染发病时常出现大批死亡,而成年种鸭经常成为带菌者。
(1)病原
该病病原为沙门氏菌,系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孢,为兼性厌氧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良好生长。引起鸭感染发病的沙门氏菌血清型比较复杂,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
(2)流行病学特点
雏鸭一般在1~3周龄阶段容易发病,病死率可高达50%~70%。成年鸭可被感染,但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该病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尤其是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饮水等途径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垫料、用具、鸭场的鼠类等传播。种鸭被沙门氏菌感染后,经种蛋垂直传播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种蛋被沙门氏菌污染后,可造成死胚量增加,孵化率严重下降。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差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临床症状
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沉郁、呆立、垂头闭眼、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并且常见下痢,肛门黏有粪便。病鸭眼睑常水肿,鼻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有的病鸭在后期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抽搐突然倒地,头向后仰或间歇痉挛,持续几分钟后死亡。
(4)剖检病变
病鸭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肝表面色泽不均匀,有时呈灰黄色,肝表面及实质中有细小密集的灰白色坏死点,整个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表面可见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点。剪开肠道,可见肠黏膜脱落,形成糠麸样的内容物。少部分雏鸭盲肠肿大,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的栓子,胆囊肿胀,充满胆汁。气囊混浊不透明,肾脏色泽较淡,有尿酸盐沉积。
(5)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综合分析后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鸭沙门氏菌病应注意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相区别。鸭霍乱一般发生于1月龄以上鸭,且发病与死亡比鸭沙门氏菌病快,心脏和心冠脂肪出血,肠道肿胀、内充满胶胨样内容物,且有一种特殊的腥臭味等。鸭沙门氏菌病与鸭传染性浆膜炎很难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鸭发生沙门氏菌病时,肝有灰白色坏死灶,盲肠肿大的特征剖检变化。
(6)防治措施
患病母鸭所产的蛋不能留作种用。雏鸭必须与成年鸭分开饲养,以防患病时相互感染。应加强雏鸭的饲养管理,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要避免地面潮湿。鸭舍和运动场应定期消毒。种蛋应及时收集,并清除表面污物,入孵前进行消毒。孵化和出雏用具必须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可在饲料加入0.1%~0.2%的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进行治疗,或在饲料中加入0.01%的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进行治疗,连续喂饲3天。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