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肉鸡中毒症有哪些,肉鸡药物中毒特征
常见的肉鸡中毒症有哪些?如何防治?
①鸡食盐中毒:食盐是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适量的食盐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代谢,但若食入过量,则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食盐中毒原因多由计算错误加入过多造成。或饲料中缺乏其他营养物质,增加鸡只对食盐的敏感性。一般幼鸡比成鸡易中毒。
中毒表现精神沉郁、拼命饮水、嗉囊胀大、粪便稀薄甚至水泻、肌肉震颤、两腿无力,运动失调或瘫痪。
防治措施:发病后立即停喂高盐的饲料或饮水。轻度、中度中毒的,供给大量清水即可;严重中毒的,要适当控制其饮水,每隔1小时给水20分钟,防止食盐过快吸收扩散。中毒早期服用植物油,缓泻可减轻症状。
②呋喃类药物中毒:呋喃类药物常用于某些传染病和球虫病防治的有痢特灵(呋喃唑铜)和呋喃西林。其毒性大且不易溶于水,因用药剂量过大或连续用药时间长,药物在饲料中不均匀等原因,较易引起鸡只中毒,尤以雏鸡最为敏感。
中毒鸡表现精神呆滞,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站立不稳,减食或不食。呼吸缓慢,有时头颈伸直,喙尖着地。有些表现摇头、转圈、惊厥、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轻度中毒可慢慢恢复。剖检可见消化道和口腔黄染,肌胃角质层易剥离,肠道充血、出血,心肌变性,肝郁血肿大,体躯水肿。
防治措施:一旦发病立即停药,并灌服0.01%~0.05%高锰酸钾水或5%葡萄糖水。必要时每只鸡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混合液0.2毫升,每天2次,连注2天。
平时呋喃类药物要严格按使用要求投喂,连续用药不能超过7天。
③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素素中毒是一处危害较大的中毒病。
各种饲料成分(谷物、饼类)或混合好的饲料污染黄曲霉素后,便可发霉变质,产生大量的黄曲霉素,鸡只食入这种饲料即可中毒。2~6周龄雏鸡最敏感,饲料中只要有微量毒素即可引起中毒,且发病较重。
雏鸡精神沉郁,贫血消瘦,冠苍白,虚弱,凄叫,拉淡绿色稀粪,有时带血。腿软不能站立,翅下垂。死亡率可达90%以上。剖检可见急性中毒的肝脏充血、肿大,出血及坏死,色淡呈黄白色,胆囊充盈,肌肉有时出血。慢性中毒常见肝硬变,体积缩小,有白色点状或结节状病灶,伴有腹水。
防治措施:
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最根本的办法是立即停喂霉变饲料,服用5%葡萄糖水。用2%次氯酸钠消毒鸡舍。中毒鸡只不能食用;平时做好饲料管理,防潮,防霉变。可用福尔马林对饲料进行薰蒸。
④一氧化碳中毒:鸡群表现呼吸困难,不安,不久即转入呆立或瘫痪,昏睡,死前发生痉挛和惊厥。剖检可见血管和各脏器内血液呈鲜红色。
造成中毒的原因是通过烧煤使鸡舍保温时,由于暖炕裂缝或倒烟、通风不良造成,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舍内一氧化碳浓度达0.1%~0.2%时就会引起中毒;超过3%时可使鸡只窒息死亡。对长期饲养在低浓度一氧化碳气环境中的鸡只,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应引起重视。
措施:鸡舍和育雏室采用煤火取暖时,要保持通风良好,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一旦中毒发生,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最好将鸡只移到安全、空气新鲜的鸡舍内。
⑤喹乙醇中毒:喹乙醇是一种新型化学药物添加剂,有促进家禽生长和抗菌的双重作用。饲料中加入30毫克/千克,长期使用,可促进生长;按每千克体重每天30毫克拌料,连用4~5天,对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病有治疗作用。近年来在养鸡业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使用不当(使用过量、混合不匀、重复添加)或计算有误,往往易引起中毒,造成经济损失。一般在治疗时,如果连续用药超过5天或每千克饲料用量超过0.1克纯品时,易引起中毒。
表现病鸡采食减少或停止,缩头,鸡冠呈紫黑色,拉黄白色稀粪,死前痉挛,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与新城疫或最急性禽霍乱相似。
防治措施:
(1)严格按规定的添加量使用。根据我国《兽医药品规范》规定,每1000千克饲料添加喹乙醇25~35毫克。
(2)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也应控制用药量和连续投药时间。
什么是鸭葡萄球菌病?如何防治?
鸭葡萄球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因发病炎症部位不同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皮肤型、关节炎型、内脏型等。
(1)发病原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鸭体表及鸭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葡萄球菌。在饲养管理较差的条件下,鸭群抵抗力下降。当鸭体表皮肤破损时,葡萄球菌可能通过创伤感染鸭子。鸭群过大、拥挤、通风不良、鸭舍空气污浊等均可促进葡萄球菌病的发生和增大死亡率。
(2)临床症状 急性败血症的病鸭,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两翅下垂,缩颈,嗜眠,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典型症状为胸腹部以及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有血样流体渗出。皮肤破溃后,流出紫红色液体。
临床上,关节炎型较多见,多发生在种鸭。病鸭站立时频频抬脚,驱赶时表现跛行或跳跃或步行。触摸红肿部位有热痛感。跖趾关节肿胀、破溃(图31),若切开可见肿胀块,跖趾关节变形,关节面粗糙,关节腔内积有淡黄色脓性分泌物,部分病鸭跗关节肿大,关节腔积液。死鸭有腹水,肝肿大,呈绿褐色,脾肿大,淤血。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可引起小鸭脐炎,表现脐部肿大,紫黑色;时间稍久,形成脓样干固坏死物。
图31 跖趾关节和趾关节肿大、变硬(右侧为正常对照)
(3)防治措施 鸭葡萄球菌是一种环境性疾病。因此,维持鸭舍环境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含菌量,降低感染机会,对防止本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降低饲养密度,减少拥挤,加强通风换气,避免和消除鸭体发生外伤等能有效减少葡萄球菌病的发生。如采用网上育雏,网床的结构应合理,防止铁丝等刺伤皮肤;种鸭运动场应平整,排水好,防止雨水浸泡鸭体;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供给鸭群足够的维生素制剂和矿物质,提高鸭群的抵抗力。
用诺氟沙星、磺胺嘧啶、庆大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治疗鸭葡萄球菌,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主要症状](1)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病鸭死前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一般可见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低头缩颈呆立,病后1~2天死亡。身体外表皮肤多见湿润、水肿,相应部位羽毛潮湿易掉,颜色呈青紫色或深紫红色,皮下多蓄积渗出液,触之有波动感。有时可见翅膀内侧、翅尖或尾部皮肤形成大小不等的出血、糜烂和炎性坏死,局部干燥呈红色或暗紫红色,无毛。切开水肿皮肤可见皮下有数量不等的紫红色液体。胸腹肌出血、溶血。有的病死鸭皮肤无明显变化,但胸、腹或大腿内侧等皮下有灰黄色胶冻样水肿液。肝变脆,有出血点及白色坏死点。该型能造成较大损失。(2)初生雏鸭感染葡萄球菌可发生脐炎见于1周龄以内,特别是1~3日龄的雏鸭。病雏鸭弱小、怕冷、眼半闭,腹部增大,蛋黄吸收不良,脐孔周围皮肤浮肿,发红,皮下有较多红黄色渗出液多呈胶冻样。(3)中鸭和种鸭多发生葡萄球菌型关节炎多见于趾关节和跗关节,病鸭跛行,不能站立,喜卧,关节及其邻近腱鞘部肿胀,局部有热痛感。剖检可见关节肿胀处皮下水肿,切开有干酪样物蓄积,关节液增多。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肿大、质硬,脾脏稍肿,泄殖腔黏膜溃疡。
[防治措施](1)预防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有合理的光照,尽量减少细菌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孵化室及其设备的消毒工作,保持种蛋的清洁,减少粪便的污染,做好育雏保温工作,防止异物性外伤的发生。(2)治疗根据药效试验,敏感药物有头孢类、红霉素等。各地敏感药物也不完全相同,应结合药效试验,选择药物。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