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水桶养殖技术视频,水蛭桶养殖方法
塑料桶养殖水蛭的技术
塑料当中的一些有机化合物时间长了会影响鱼的健康,最好用玻璃器皿养金鱼!不过有多种容器,各有特点,可视养鱼的目的、数量、品种的不同选择:
1、 池养:适合经营性培养大量金鱼,池都建在露天,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容易培养水质(如绿水)、有利于金鱼体色鲜艳;
2、盆养:盆养分木盆、陶盆、塑料盆。木盆和陶盆有同池子相同的作用,大都用在观赏及较小规模的品种培养。塑料盆也有使用,塑料盆轻便,搬动容易,还有各种颜色可以衬托金鱼的体色,适合短期饲养;
3.玻璃缸:较适合观赏目的的家庭饲养,玻璃缸的优点是可忍孰不可以从侧面观赏金鱼的优美体型,如狮头、锍金、珍珠等都很适合。传统的石榴型玻璃缸则并不适合饲养金鱼,一是体量很小,装水少,容纳的氧太少,金鱼容易窒息死亡,也看不到金鱼的真实体型;
4. 桶类容器:桶类最不适合养金鱼,其最大缺点是水深,口小,空气不易流通,而金鱼是浅水性鱼,只适合在浅水、口畅的环境下生活。
5.塑料桶只适合运输中作短时间使用。当然,如果鱼的数量不多,配一只增氧泵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容氧量,也还是可以使用的。至于塑料材料的安全问题可不必考虑,不会影响到金鱼的生存的。
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大品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金鱼易于饲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一般都是金黄色,形态优美。金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观赏鱼。中国的金鱼主要是在鲫鱼上发展而来。而彩色鲤鱼传到日本后得到很大重视。
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中国金鱼至今仍向世人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金鱼在我国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到过年的时候家里买上两条金鱼供着,寓意在来年金玉满堂、年年有余
塑料桶养殖水蛭的技术与方法
水蛭养殖场一般选在避风能力强、光照适宜的地方,可以在家里选择一个塑料桶,将选好的种苗放到桶子里,加入适量水。桶子中可放置大量的水葫芦或者浮萍,每天投喂一些田螺或饲料,然后每天多观察水位和生长情况,保证水蛭健康生长即可。
塑料桶养殖水蛭的技术方法
摘提水蛙捕捞方法有很多,除用网捕外,还可采用以下4种简便易行的方法。1.竹筛收集法。在裹着纱布、塑料网袋的竹筛中间放动物血或动物内脏,用竹竿捆乎日仔后,放人池塘、湖泊、水库、稻田中。第二天收起竹筛,可捕到水蛙。2.竹筒收集法。把竹筒劈成两半,将中间涂上动物血,然后复原捆好,放在水田、池塘、湖泊等处,第二天就可收集到水蛙。3.丝瓜络捕捉法。将干丝瓜络浸人动物血中吸透,然后晒干或烘干,用竹竿扎牢放人水田、池塘、湖泊。次日收起丝瓜络,即可收集到不少水蛙。4.草把捕捉法。先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将动物血注人草把内,横放在水塘进水口处,让水慢慢流入水塘。4一5小时后取出草把,即可收取水蛙。加工1.生晒法。将水蛙用线绳或铁丝串起,悬挂起来晒干即可。2.水烫法。将水蛙洗净放人盆内,倒人开水以浸没水蛙3厘米为宜。20分钟后将烫死的水蛙捞出晒干。
塑料桶养殖水蛭的技术要求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水桶养殖水蛭
蚂蟥
蚂蟥的药用及养殖前景
蚂蟥,学名水蛭,是一种贵重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蚂蟥入药的习惯。蚂蟥主要作用:一是逐恶血瘀血,二是破血积聚,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子宫积血等症。当今以蚂蟥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大黄虫丸、韩氏瘫速康、百劳丸、圣喜血栓心脉宁等,均已投入大批量生产,且供不应求。仅国内每年对蚂蟥干品需求就达数千吨。日本、韩国很早就依赖着从我国进口蚂蟥。
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蚂蟥的掠夺性捕捉,使野生蚂蟥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入药需要。由于货源奇缺,现在不少地方开展人工养殖。蚂蟥生命力强,繁殖极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每次产卵繁殖60~90条小蚂蟥),易于饲养管理。人工养殖蚂蟥,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一亩水面养殖池,可收获成品400公斤,价值2万元以上,确为广大农村户的一项卓有潜力的稳当的致富门路。
药用蚂蟥的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 药用蚂蟥对生物的环境变化适应性特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不论高山平原,药用蚂蟥均能适应。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水塘饲养。
2.有惊人的耐饥能力 药用蚂蟥虽性贪食,摄食量大,但耐饥力特强,即使长期挨饿,也毫不恐惧。
3.饲养技术容易掌握 药用蚂蟥喜食无脊椎水生昆虫,如将水生昆虫按比例与药用蚂蟥混养,就不必专门投食,只要将水质管理好,即可生长得很好。
4.药用蚂蟥个体大,一般比普通蚂蟥大几十倍。
5.用工少,男女老少利用业余时间都可养殖。
6.蚂蟥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引进优良种源,即可年复一年的自行繁衍。
蚂蟥的人工养殖技术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这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6.运输 运输蚂蟥通常采用随身带运法。具体方法如下:在网纱袋里放些水草,将蚂蟥装入后,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7.加工方法
(1)水烫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蚂蟥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蚂蟥死后,捞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2)石灰法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成。
(3)酒闷法 可将高度白酒倒入蚂蟥,能淹没即要。
(4)生晒法 将捕得的蚂蟥用铁丝穿起,悬吊阳光下直接曝晒。
以上方法,供参考选用。另需注意的问题:
(1)水烫法在晒的时候易起潮,可边晒边用铁钉或竹尖放气。
(2)要选晴天。阴天无法曝晒易腐败变质。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要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但不可烤糊烤黄。
(3)晒干的蚂蟥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吸潮变霉。干度标准以手能折断为佳,鲜干品比例为:大蚂蟥约7公斤左右可晒1公斤干品,小蚂蟥约8~10公斤可晒1公斤干品。
优质干蚂蟥标准:呈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者为佳。贮藏时,要置于干燥处,以防虫蛀。
水蛭
秋冬正值水蛭的销售旺季,又闻今年秋水蛭产量下降,近两个月走势不断转好,价格也上涨,大水蛭(清水货)175—180元升为190元,东北小水蛭从75—80元涨到97—98元,上涨幅度分别为8.5%和30%, 水蛭后市如何呢,笔者分析如下:
水蛭的概况
水蛭俗称蚂蝗,民间又称蚂鳖、内钻子等。水蛭蛭纲的统称。分为、宽金线蛭(有称其金钱蛭)、柳叶水蛭等。市销售也就是以上三种原动物,实际不依此而分,主要分为大水蛭和东北小水蛭。分别主产于山东的微山湖,江苏安徽的洪泽湖和黑龙江。
水蛭的历史行情回顾
从水蛭的1998年算起,当时仅有7—8元,到下半年开始上涨,在1991年2—4月到第一个高峰,最高时为150元。之后,回落到65—70元,到1997年的六年间,在70—80元之间震荡。三年后的2000年,涨价风潮时升至200—220元的高价,出现第二次高峰。进入本世纪,2002年2—3月时跌到150—160元的低价,以后步步回升,2004年下半年攀升到270—280元,刷新历史高价。在高价持续至2005年的4月份。然后缓缓下滑到2007年上半年低时的160—170元。
从水蛭的历史行情分析到,一每个波动的周期的低价和高价都在升高;二高价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水蛭的产量
1、水蛭的野生资源
蛭类中大多数种类营半寄生生活,有些品种幼时捕食,成年后吸血生活。蛭类生活的寄主往往是一类,而不是一种动物。如医蛭类水蛭对所有的血液都喜吸食。在陆上,依靠前后吸盘的交替附着身体的纵肌与环肌的拮抗性收缩作尺蠖式移行,行动敏捷。幼蛭摄食浮游生物,不吸血时以小型昆虫,蠕虫,螺蚌的幼体为饵料,也吸食泥面腐殖质,食性较杂。水蛭吸取人畜血液时,吸盘中首先释放出抗凝血的水质素,顺利吸食寄主血液。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水蛭生命力旺盛。水流干涸后,有些种类可以潜入泥底穴居,损失40%的体重也能生存。水蛭横向切断后,能从断裂部位重新长出两个新个体。这是水蛭特有的再生能力。水蛭适应性强,耐饥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病力,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及湖畔,温暖湿润的草丛是水蛭栖息、摄食和繁殖的场所,在全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但主要产于北纬32—38°之间,这个范围最适合水蛭的生长。如江苏的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微山湖,特别是淮河以南大江大湖流域分布很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但都是粗放的,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农民种植作物,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的土质发生改变。益虫益鸟减少,虫灾严重已是十几年的事实;大量的工业污水到排放,多数河江湖已被污染,水质恶化。今年的太湖水藻泛滥就是缩影。水蛭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加上一些河流、湖泊干涸更是加剧野生资源的减少。这一方面。
二是水蛭一般要三龄才能性成熟,才具有繁殖的能力。每年春秋两季,水温超过15度时交配,20度左右时爬上岸,在离水面30厘米处的湿土上产卵。此时,也是人们捕捉水蛭的时期。在利益驱使下,大小一起的掠夺性捕捉,造成群体减少,多年后繁殖量下降。一些产区可供商品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东北小水蛭,今年新货入市量,较2006年明显减少。
2、状况应性强,耐饥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病力,不断有报道说可以人工饲养水蛭,且不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可池养、坑养、缸养、桶养等。但是多年以来不见养殖品大量上市,倒是有商家虚报养殖效益,借此收购野生幼水蛭,倒卖水蛭种苗,获取非法收入,而被骗的养殖户收到可观效益的寥寥无几。在技术仍需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大规模发展,批量上市需要更长的时间。难以弥补野生供给量的下降,缓解未来供给转紧发展趋势。
可见,以上是近两年水蛭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水蛭产量的下降不是近两年的问题,恢复起来比较缓慢。估计2007年产量在200一250吨之间。
水蛭的销量
水蛭是特种药用水产动物,在医学上具有多种药用功
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条种蛭均可繁殖,每年可繁殖2—3次。水蛭适能种疾病。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血瘀闭经、跌扑损伤等。近几十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水蛭素,能抑制血酶的活性。水蛭素抑制凝血酶,即阻止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也蛋白,从而多疗
水蛭养殖技术
要防止水蛭逃跑,水蛭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水蛭很容易逃跑。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水蛭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5.经常观察,防止水蛭天敌进入养殖池内。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7.及时剔除有病的水蛭。
我正在学习刘明山水蛭养殖技术,上面说得很详细的,希望对你有用
水蛭怎么养殖技术
养殖水蛭确实赚钱, 1亩667平方水面产值10万左右,一平方2斤,去掉成本7万利润还是有的,今年鲜货价钱普遍70左右一斤。但这是高要求精养条件下产量,我这用的薄膜精养模式,用网箱模式我是没见到能达不到这产量的。我总结下养殖水蛭需要知道以下这些部奏,改底,肥水 ,解毒,防应激,防逃,防天敌,螺狮新鲜供应充足,水源清洁无化肥农药。
养水蛭的塑料板箱
要想高效养殖水蛭,取得很高的产品,离不开平常的技术积累,笔者总结了以下6大技术要点,希望对各位养殖户有所帮助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水蛭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鳝鱼技术在一些区域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形成规模,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目前鳝鱼养殖最成熟的一点就是网箱养殖技术,比如以前的稻田养殖、水泥池养殖等慢慢退出。鳝鱼网箱技术虽已成规模,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掉,最终会制约鳝鱼的发展。
在一线从事鳝鱼养殖的过程中,为了从养殖者那里了解鳝鱼网箱养殖现状,我接触过许多鳝鱼养殖者,包括说真话的人、说假话的人和半真半假的人。其中愿意说出网箱养殖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与我探讨的人更是首屈一指。鳝鱼养殖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下面针对鳝鱼网箱养殖技术作出一些概述,希望对推动鳝鱼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鳝鱼网箱养殖技术包括:
鳝鱼苗种、网箱规格、网箱密度、网箱内鳝鱼放养密度、水草、挂网方式以及水质管理、投喂技术、混养鱼种及比例、药物的使用等。
这是几组鳝鱼网箱的模式,如下:
鳝鱼苗种:目前鳝鱼苗子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繁殖苗种供应量不多,有待突破。
网箱规格:目前有4平方、5平方、6平方,其中以4平方的网箱为主。
网箱密度:以4平方的网箱为例,一亩网箱放养15—20个为宜,网箱与网箱之间间隔不要太近,间隔0.5米为宜,行与行之间间隔2米以上为宜,以确保水体的流动性和网箱的通风性。
网箱内鳝鱼放养密度:一般鳝鱼放养密度是一个平方放3斤到左右,大的多放小的少放,但是有不少养殖者认为反正要损苗的,多放点不至于取的时候会很少。据了 解江西这边放养密度最高一个平方达到5斤左右,甚至更高。密度过高,可引起鳝鱼的拥挤胁迫,造成肝脏、肠道等内脏器官的“排毒”障碍,进一步引发代谢障 碍。影响鳝鱼的吃食、生长、发病率等。
水草:
目前主要以水花生为主,很少用水葫芦的。水花生最主要的是虫的问题,危害水花生的害虫有两类:一类是近似于螨虫的害虫,另一类是昆虫类小虫。
1、近似于螨虫的害虫。一般是在水花生的叶片上形成白点,最后导致水花生枯死。此类危害相对不多见,养殖者通常不需要进行预防,一旦发现,应及时的进行杀灭。
2、昆虫类的小虫。危害水花生的速度非常快,从发现到大部分的水花生叶片被吃完,一般只需3-5天。养殖者一旦发现个别网箱内的水花生叶片出现大量空洞 时,要立即用药物进行杀灭,用喷雾器进行喷洒。喷洒时尽量不要喷洒到水里,以喷洒水花生叶片为准。该类虫害一般在每年8月份危害水花生,部分地区有所提 前,养殖者一定要提前发现,一旦发现此类虫害,最好在首次施药后,间隔20天左右再补喷一次,或在整个易发月份每隔20天左右施药一次。水花生的优点是不 易腐烂,即使烂也是叶子,不会败坏水质,食物浪费少,由于水花生根系发达,食物一般很少直接沉底。缺点是易生虫,开花老化。这都可以人为去控制。
挂网方式:有竹棍直接插入的可用3年左右,有铁丝和部分竹棍相结合的可用5年左右。前者适用范围广,后者不适用于周围有水泥路的,针对有老鼠多的可以采取此方式,铁丝穿矿泉水瓶子效果更好。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分为网箱外和网箱内,这就像一个国和一个家,外面的水质好了,网箱内的水质才有保障。如何去调节水呢?我们都知道水是流动的,它是要经过很多次流 淌才能到达目的地的。那么可以说水是一种流动的“土壤”,是一种流动的“矿石”。看过林文辉老师的《池塘的那些事儿》的人大概知道,对生态具有重要影响的 水体重要属性包括:温度、盐度、pH值、pE(氧化还原电位)、碱度、硬度。其中,温度是地域太阳辐射属性,pE是生物活动的结果。PH值是受水体本身和 生物活动的双重影响。水的化学式是H2O,但是自然界水是千变万化的,主要由八大离子组成:钙、镁、钾、钠、碳酸根、碳酸氢根、硫酸根、盐酸根。其中, 钙、镁、钾、钠属于阳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盐酸根、硫酸根属于阴离子,阳离子的当前量和阴离子的当前量之差,决定水中pH值,钙和镁决定水中的硬度, 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决定水的总碱度。可见,水不再是“看不见”的,我们要想调节好水,首先要知道他的一些属性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管理池塘的水质。
投喂技术:
投喂技术分为训食和日常投喂,训食训的好开口率高,至少产量不会很低。以前是通过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来投喂,产量不是很高,但是随着鳝鱼饲料的出现, 鳝鱼的产量明显增加了不少,但是饲料和鱼到底喂多少,比例是怎么的。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数字,一般选择鳝鱼喜欢吃什么就喂什么,鱼和饲料的比例在5:1和 2.5:1之间,这样喂的话,鳝鱼的产量不是很高,鱼和饲料的比例控制在2:1到1.5:1为好。
混养鱼种及比例:
鳝鱼网箱养殖套养的鱼种主要是帮助调节水质,因为每一个池塘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没有固定的。在这里我给出一个参考的数据,主要放养花白鲢,黄颡鱼,草鱼, 银鲫等。花白鲢主要是为了调节水质,平衡藻相,花鲢一亩15个,一斤3个左右,白鲢50个,一斤3个左右。黄颡鱼一亩放100尾,以提高经济价值和减少鳝 鱼饵料的浪费为主。草鱼25尾,一斤3个左右,规格大的可以少放,主要是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银鲫15尾,可以有效的杀灭水体中的蚂蟥,特别是隔年苗的 池塘。
药物的使用:
由于人工养殖鳝鱼,投喂量比较大,而大部分鳝鱼是野生的,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鳝鱼的环境又会比较恶劣,细菌病毒繁殖较快。不管是从环境问题还是从鳝鱼体质 承受消化问题来看,都需要进行人为的去处理,这时候就需要借助药物来处理,怎么合理的去运用药物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在肝胆方面经常使用成分为葡 醛内酯和甜菜缄类比其他药物要好。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