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青蟹,箱式养殖青蟹
青蟹生态养殖
海水养殖池条件:要求进排水方便,海水水质清新而不污染,PH值7.8-8.5之间,底质为沙质、泥沙质为宜,杜绝泥质。
海水养殖池青塘纳水:将池水排干暴晒,在放苗前15天每亩用50-60千克生石灰清塘,杀死害鱼和有害微生物,改良养殖池底质。在放苗前4-5天用10ppm茶籽饼进一步清池,彻底清除杂鱼和鱼卵等,再用60目进水网过滤纳水60厘米水位,适当施肥,培育池水。然后放养海水养殖品种,如对虾类,白虾、鲻鱼、鲈鱼、弹涂鱼、虾蛄等,充分利用海水养殖池。
青蟹苗中间培育:养殖户购入的青蟹苗必须放置在小池内或网箱进行中间培育,投喂的饵料以丰年虫、桡足类及鱼糜为主,日投饵量开始为青蟹幼苗体重100-200%,才后日投饵量占青蟹苗种体重百分比逐渐减少,但日投饵量逐渐增加。因此,投饵应隔夜不剩饵为原则,一天喂1-2次,经过15-30天培育,青蟹甲壳可长至4-5厘米,才达到笼养规格。
架线吊养技术:用粗铁丝在海水养殖池平行架线,两端固定,每隔1.5-2米架一条,空档可撑船来管理青蟹。取直径35-50厘米的笼养框,笼养框要选用壁厚,上端开口塑料框为宜。牵引网的网口直径为15厘米,用细铁丝圈成,以便投饵。才后将伸展网圈口一固定在架线上,平均每米吊2个笼养框,架线至少高出池水位30厘米。根据池水条件,每亩可笼养500-1000个。每笼内放养一只甲壳宽4-5厘米左右青蟹种。
养殖管理:笼养青蟹的理想饵料为活的贝类、螺类青蟹可用双螯将贝类、螺类钳碎而食之,剩余的活饵料不败坏水质。一次投喂量够3-5天食用,投喂时适当多投。使用死的动物饵料要掌握投饵量以防败坏水质。水质管理主要根据池水的透明度确定进排水,特别夏季高温期要加大换水量,确保池水清新和充足溶氧。
交配和育肥:青蟹长到每只250克以上,季节在秋季时,青蟹已到交配期,将笼养的青蟹放至养殖池,让其交配,保证饵料供给,以增加蟹黄和肥满度,提高青蟹品位,以获得较高的销售价。
收获:在交配育肥15-30天后,根据气候和市场行情,适时起捕出售。
青蟹的养殖
(1)加强饵料管理萊垍頭條
加强饵料管理萊垍頭條
抱卵蟹体内积累的能量随抱卵时间推移越到后期消耗越大,需要补充营养。饵料管理极为重要。首先,保证其充足的摄饵量,在投喂饵料时经常更换饵料种类避免产生怨食造成饥饿状态,挖卵自食。其次,保证饵料的质量,如投喂配合饵料时注意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的添加量。萊垍頭條
(2)加强水质管理條萊垍頭
加强水质管理萊垍頭條
水质管理是抱卵蟹培育中最关键的环节,要使其胚胎发育顺利进行必须保持水质稳定。避免经常性的抽干水检查,和一次性的大量换水,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少量加水调节。为了避免培育池水质恶化,应控制抱卵蟹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3-5只,饵料投喂应适量,未摄食完的饵料应从池中检出,使每四天换水量1/4左右,池水能有充足氧气和无有机物污染败坏水质现象。萊垍頭條
(3)保持池水水温稳定萊垍頭條
保持池水水温稳定萊垍頭條
保持水温稳定通常是加深池水使池水深度在1. 5-2.5米左右,这样即使气温聚变池水温缓冲时间也较长不因气温而骤变。换水时注意进水与池水温差,且让水流慢慢进出。进水时让水处于喷雾状,增加水温和氧气。萊垍頭條
(4)保持池水氧气充足萊垍頭條
河蟹胚胎发育中耗氧量较大,保持水中充足氧气一方面可加快胚胎发育,另外也使亲蟹摄食消化加强,提高河蟹活力。池水中保持5毫克/升溶氧是较佳,通常以不低于3毫克/升为度,氧气过低易造成抱卵蟹流产。在不足时,应采用池水自体循环曝气或在池中铺设充足管道进行充气加氧。萊垍頭條
(5)适时适度对抱卵蟹检查萊垍頭條
河蟹刚产出或产出不久的卵为紫酱色,豆沙色、桔黄色、橙红色等,以前两种颜色的质量较好。在正常发育条件下,随胚胎发育的进行,每个发育阶段都有其不同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了解河解胚胎发育进程能及时把完成胚胎发育即将孵化的抱卵蟹移入育苗池孵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萊垍頭條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青蟹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青蟹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
青蟹饲料
三门青蟹是肉食的:饵料以寻氏肌蛤、红肉蓝蛤、鸭咀蛤、淡水螺蛳等动物性饲料为主,可通过池塘内人工增殖或人工采捕投喂方式解决;也可投喂专用配合饲料。日投饵量占青蟹体重5%至20%,视青蟹的个体大小和不同生长时期调节,个体越小,所占比例越高。
青蟹生态养殖不脱壳
不用
青蟹可以用自来水短时间养殖。
1、青蟹属于海鲜的一种,生活环境需要一定的含盐量,而自来水属于淡水,基本上没有含盐量,因此不能长时间养殖青蟹。
2、同时自来水中还含有一些漂白粉之类的成分,直接养殖青蟹很容易导致青蟹死亡。
3、如果想要用自来水养殖,通常需要将自来水提前2天左右盛出,待里面的氯气挥发之后才可以短时间养青蟹。
1、饲喂
(1)饲料主要以荤料为主并配合适量的植物型饲料,投喂量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一次投喂量不宜过多。
(2)保证饲料的干净,不能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同时根据养殖数量、进食情况等因素合理调整投喂量。
(3)及时捞出吃剩的饲料,避免饲料发霉变质后污染水质。
2、水质管理
(1)保证水质的干净清澈,并根据池塘中的水质情况适量换水。
(2)需注意,因为青蟹会出现脱壳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它能顺利度过脱壳期,在这个阶段不仅要保证水质的干净卫生,而且还要求有充足的溶氧量。
3、日常管理
(1)每天早晚各巡查1次,检查青蟹的生长情况、水池的情况、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是否正常的运转。
(2)在下雨后需要及时换水,因为掺杂着雨水的池水会对青蟹造成一定的影响。
(3)因为青蟹容易逃跑,因此在养殖时需要做好防逃措施,而在早晚巡视时也要检查防逃措施是否完好无损,如果有破损需要及时修补好。
青蟹生态养殖价格
饲养青蟹的水位最好不要太深,30厘米左右就可以,最好给它用沙石搭建一个露出水面的平台,能够为螃蟹提供一个两栖的环境。
室外批量养青蟹,就需要在后期将水位逐渐提高到一米五左右,不能长时间维持浅水,会使水面温度太高,导致螃蟹不脱壳,水位太深会造成压力太大,螃蟹也不会脱壳
青蟹养殖基地
每年为了保护海洋生物的发展生存平衡。每年国家都会有封海期。在封海期的时候。也能看到很多的海鲜产品,有很多网友和旅游朋友都问,海产品哪里来的。比如螃蟹。在封海期的螃蟹大部分都是养殖的螃蟹。不是存野生的螃蟹。都是螃蟹养殖基地养殖的螃蟹。
青蟹生态养殖技术视频
1.先在安置螃蟹的桶里倒入少量的白酒,可去腥味,适量即可,
2.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时候狠狠的抽它们,用锅铲的背面最佳,直到它们被抽晕为止,
3.这个时候是下手的最好机会,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将螃蟹提到和下巴保持水平的位置,这个位置的视角最佳,
4.暂时放下锅铲,拿起刷子朝着已经成平面状的螃蟹腹部猛刷,
5.刷的时候你不应该想的是在刷一只螃蟹,而是应该想象成在刷皮鞋,各个角落都不要遗漏,
6.检查没有淤泥后丢入另一桶中,
7.用清水冲醒它们,
8.结束
青蟹人工养殖
1、防逃跑
养殖螃蟹时螃蟹逃跑,绝大多数的养殖户都吃过这个方面的亏,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需要重视这个原因了。青蟹的逃跑几率更高,其本身的活跃程度和打洞水平都是极高的,外围防护没做好,它们跑的那叫一个快。养殖青蟹的用户建议大家在外围多设一层防护网,适当的增加最外面的高度,以减少这个几率的发生,另外日常可以多巡视下,方便及时发现问题。
2、水源的整洁
青蟹对于水源算是很讲究的,只要水质比较差,这些青蟹轻者长不大,重的直接死亡。优质的水源才能养出优质的青蟹,想要自己的青蟹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那水源的天然无污染自然就是需要多下功夫了。青蟹脱壳的时候是很脆弱的,水源不好那就会导致成批的死亡,这也是常见的青蟹批量死亡的原因之一,水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3、异物预防
如果没做好外物入侵的预防,那么养殖池里面就容易出现异物泛滥的情况,常见的有青苔这样的水生异物,还有纤毛虫这样的寄生虫之类的东西。青苔极容易泛滥,很容导致青蟹没有适合的活动场地,且污染水质,最后导致无法继续养殖。纤毛虫则会直接寄生到青蟹身上,让其无法正常的生长,就算长大了卖出去后,你这个有寄生虫也是砸自己的招牌。
4、控氧
最后就是氧气的控制了,由于螃蟹属于两栖性质的,一些养殖户就容易忽略青蟹对于氧气的需求。其实青蟹本身基本都在水里生存,很少会上岸,所以水里的含氧是十分重要的。水里长期氧气不足的话,会导致青蟹不愿意会到水里,从而严重营养到青蟹的真长生活,养殖效果就更加不用想了,如果经常发现大批的青蟹上岸不愿下水,那么就要注意检查了。
以上就是养殖青蟹的一些注意事项了,虽让青蟹适合人工养殖,但是也不是随便就能养殖的。水生养殖本来就比较难以观察到日常的养殖效果,一些问题再不注意的话,那养殖是很难搞好的。
青蟹生态养殖方法
盒子首先在结构上应满足螃蟹暂养所需要的尺寸,如果尺寸太小,暂养后期,螃蟹会因为活动受限而停止进食、
2.盒子的材料应满足食品级要求。如果使用太多的再生料生产盒子,将会有不健康的化学成分析出,对过螃蟹吸收,间接对人的健康产好不良影响。
3.盒子的进排水应设计合理。一般进水都由一条进水管上的一个小孔进水,出水管一般设置为溢流出水。但进水管的位置、盒子底部的结构、决定了排污是否顺畅。如果排污不便,除了会增加人工清污的成本外,还会造成多投的饵料或螃蟹的粪便分解,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快速升高。螃蟹会因此中毒而死。因此。螃蟹养殖盒的进出水设计非常重要。
4.排污口的位置。螃蟹养殖盒的排污口一定是在盒子底部最低的位置。另外配合底部排污管和阀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盒子里的水排干,利用水流的快速冲击力将集中在盒子底部的污物冲走。如果没有这种排污设计,水质会很快变坏,对螃蟹的生命造成威胁。
5.盒子与盒子叠加后,不应该留有太多的缝隙,以防止螃蟹逃逸。
6.盒子的门和投喂口应设计合理,以方便投喂及观察。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防止对螃蟹造成惊扰。影响它的生长。如果蟹盒的门小孔太多,不仅光照太强会对螃蟹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也会导致螃蟹夹破盒门而逃跑。
7.水质调节:螃蟹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最好在蟹池中安装一套净化水质的装置,使用流水养殖,并将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而且养殖期间要每隔2-3天换水一次,单次换水量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免水质长期不更换,氧气含量较低,无法满足螃蟹的生长需求。
8.投放蟹苗:养殖螃蟹时,要挑选大小一致、无病无伤、活力十足的幼蟹投放在池塘中,投放密度保持在每平方米80只左右,而且购买的蟹苗要放入清水中浸泡3分钟,然后取出静置10分钟,再次浸泡,重复上述操作2-3次后即可放入池中。
9.投喂饵料:螃蟹属于杂食动物,吃有机碎屑、动物尸体、藻类等食物,养殖期间,可以每天提供两次饵料,分别在每天的早上5点、晚上8点,有利于增加螃蟹的摄食量,而且喂食量为螃蟹体重的百分之四,不宜喂食过多,以免食物浪费,造成水质污染。
青蟹养殖户
青蟹的养殖技术
蟹池建造
1.场地选择养殖青蟹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海水比重在1.007~1.021之间,pH值7.8~8.5之间,水温在10℃~30℃以内,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17.6毫克/升,铜离子浓度不超过0.488毫克/升。
2.池滩底质蟹池滩涂地的土质好坏,既关系到青蟹的潜伏栖息,又直接影响着建池堤坝的牢固度,所以应选择保水、不渗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质土涂地为宜。
3.池塘面积单养青蟹的池塘面积以3亩~5亩为佳,虾蟹类混养的池塘为10亩~20亩之间较合适。若对面积过大的养殖池塘,则要求采用竹篱或拦网分隔成若干小区,以便于个体大小不同的青蟹分档(级)养殖。
4.池形与水深池子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长方形池之长宽比为5∶3~3∶2,水深1米~1.5米),池的朝向一般以东西长、南北短为佳(但不强求)。池底构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锅形底三种。
5.池滩与池沟池底部应开挖顺水沟(中央沟、环沟、十字沟),滩与沟之面积比例以3∶1左右为佳。沟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沟上口面宽3米~6米,沟壁(边)坡比降1∶2~1∶2.5,主沟道(中央沟)要与控调闸相通,以利于进排水调节方便。滩中须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岛",可供青蟹栖息与隐藏,减少其相互残杀伤害。
6.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7.隐蔽物设置为防止和减少蟹与蟹之间的接触机会,使其安心蜕壳成长,应在池内布放一些障碍物和隐蔽物,如插上若干行梅花桩形的竹枝、树枝,枝竿扦插距为30厘米~50厘米之间,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砖瓦片,人造洞穴等设施作隐蔽物。设置隐蔽物,可以增加青蟹隐藏和活动栖息的空间,达到分散、疏离青蟹群集,减少相遇的目的,又可使青蟹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自由选择适应的栖息场所。
8.进排水设施养蟹池要构建进排水可调节的控制闸1座~2座,以方便池中水体交换和顺对流。为节省建设成本,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