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养蜜蜂最好养什么蜂种,养蜜蜂最快的方法和技术

养蜜蜂最好养什么蜂种,养蜜蜂最快的方法和技术养蜜蜂最好养什么蜂种,养蜜蜂最快的方法和技术

养蜜蜂最好养什么蜂种? 能赚钱不?

养蜜蜂当然能赚钱 蜂种 最好选择 高产蜂种 比如说我过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 白山5号3交种蜜蜂 高产杂交种 松丹1号和2号杂交种。。。。。

求采纳

意大利蜜蜂为什么说是世界名种?

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多的蜂种之一,原产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比欧洲黑蜂较小,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产物,后

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多的蜂种之一,原产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比欧洲黑蜂较小,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产物,后从日本引进,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有广泛的养殖基础,那么意大利蜂的优缺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意大利蜂的优点

1.繁殖力强:意大利蜂的繁殖力相比其他蜂种要强一些,自从早春开始蜂王就开始产卵,蜂群培育幼虫能力也不错,不管是蜂王产卵还是工蜂育虫受当地气候的影响不大,哪怕是炎热的夏季和日渐转凉的秋季也能保持强盛的繁殖力。

2.生性温顺:意大利蜂相对于中华蜜蜂、东北黑蜂来说要,性情温顺不少,和东北黑蜂一样,意大利蜂对光的敏感度较低,不太怕光。在查看蜂箱情况时,意大利蜂也不会表现得焦躁不安,如果养殖时间较长的话,与养蜂人之间也会表现得更加友好,一般不会发生蜇人的现象,前提是不要乱跑乱动哦。

3.不易分蜂:意大利蜂和中蜂相比,其分蜂性会弱化很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意大利蜂较容易保持强群,一般在一年之中多在春季发生一次分蜂,个别蜂群一年之中会二次左右,意大利蜂不易分蜂的特点还表现在炎热的夏季或食物不足的时候,即使是高温或濒临饿死的情况也不会发生飞逃的现象。

4.采蜜力强:意大利蜂的采蜜力相比中蜂要强一些,特别是在大流蜜期表现得非常不错,面对大面积蜜源植物时,能集中强群优势较好的完成采集任务,进蜜快产量高,而且意大利工蜂分泌王浆的能力也优越其他蜂种。

意大利蜂的缺点

1.适应性差:意大利蜂不耐寒,越冬性差,5度时就表现出冻僵状态,温度回升14度以上才会出巢采蜜,越冬时以强群越冬,因此饲料消耗大,对于较寒冷的地区不太适合饲养,越冬困难,在蜜源较匮乏的地区容易出现“饥荒”,对胡峰等天敌的抵御能力较弱,缺乏独立野外生存的能力,在早春工蜂育虫时往往被冻死而影响群势发展。

2.抗病力弱:意大利蜂的抗病能力较弱,比较容易感染幼虫腐臭病、白垩病等,也极易遭受蜂螨的侵袭,需要经常喷洒除螨药,但意大利蜂不害怕巢虫,对巢虫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3.盗蜂性强:意大利蜂盗蜂性强,如贮存不足极易发生盗蜂,不管是野外洒落的蜜汁,还是其他蜂群的存蜜都会成为意大利蜂偷取的对象;如是混合蜂种饲养,往往意大利蜂最先发生盗蜂现象,更有甚者,意大利蜂会潜入中蜂巢内袭击蜂王,轻则扰乱中蜂蜂群秩序,重者导致中蜂蜂王惨死。

4.不善于零星采集:意大利蜂虽然采集能力强,但是对于蜜源不丰富的地区,表现的不是那么好,对零星蜜源的采集能力较弱,在没有大蜜源时需要经常饲喂,糖和蜜,所以意大利蜂比较适合流动式追花期饲养。

这与他们的产地和本身的素质有直接关系。

意大利密蜂的品种和别的国家的密蜂不一样可能与地区有关系。

蜜蜂的种类,多点字

1、中华蜜蜂

躯体较小,头胸部呈黑色,蜂王体长17.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棕红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工蜂体长11mm左右,喙长5mm左右,腹节背板呈黑色,有褐黄色环,处于高纬度、高山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中锋腹部色泽偏黄,全身被覆灰色短绒毛。

雄蜂体长12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绒毛。中蜂耐寒性较强,飞行敏捷,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适宜在山区、半山区的生态环境中饲养。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常咬毁旧巢脾,抗囊状幼虫能力弱,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

2、意大利蜜蜂

体形较黑蜂小,腹部细长,吻较长,因此可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腹节背板第2~4节的前部具黄色环带。性情温顺,在提脾检查时,能保持安静。抗病力弱,对蜂螨的抵抗力弱。育虫力强,分蜂性弱,清巢能力强,抗巢虫。以强群越冬,食料消耗大。

采集树胶能力强,造脾性能好,分泌王浆能力强,并善采储大量花粉。群势强而机敏,因此在流蜜良好的情况下,意蜂能表现出特别优越的采集力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意蜂除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全国其他地区均有饲养。

3、卡尼鄂拉蜜蜂

大小和体形与意蜂相似,腹部细长,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节通常有棕色斑,少数个体具红棕色环带,几丁质黑色,覆毛短而密,体表绒毛灰色,雄蜂绒毛灰至灰棕色,吻长与喙长均6.6mm左右。分蜂性强,不易维持强群。耐寒,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盗性弱,采集树胶较少。性情温顺,提脾检查时,不怕光,能保持安静。

采蜜力很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蜜源条件不良时很少发生饥饿现象。采集花粉能力比意蜂差。蜂王呈棕黑色,少数蜂王腹节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红色环带,产卵力强。在夏季,只有当粉源充沛的时候,卡蜂才能维持大量子脾;若粉源缺乏,育虫则受到限制。

4、欧洲黑蜂

欧洲黑蜂个体较大,腹部宽,覆毛长,绒毛带窄而疏,几丁质呈均一的黑色,少数腹节背板第2~3节有棕黄色小斑,但不具黄色环带。工蜂体长13.5mm左右,背板黑色,腹部粗壮,少数腹节背板第2~3节有黄棕色斑,绒毛深棕色,喙长平均6.4mm。分蜂性较弱,采集树胶多,雄蜂腹部绒毛呈棕黑色,有时黑色。

欧洲黑蜂性情暴躁,好蜇,怕光,提脾检查时,乱动且常处于激怒状态。越冬性能强,育虫能力弱,分蜂性弱,采集勤奋。易感染幼虫病,易遭受蜡螟侵害,但抗孢子虫病和抗甘露蜜中毒的能力强于其他蜂种。春季发展稍慢,可达中等群势,仲夏才可成为强群 。欧洲黑蜂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西北部。

扩展资料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

1、蜂王

蜂王的社会分工就是专职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它的身体发展得很健壮,大腹便便,体重是工蜂的两倍,失去了“女性”身材的苗条。在产卵期间,蜂王每天都要让工蜂饲喂蜂王浆,以促进快速代谢保持旺盛的产卵能力。

2、雄峰

只是与峰王交配。雄峰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每天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其存在的唯一作用是与蜂王交配。不过,雄峰当发挥了这一作用,就要献出其宝贵的生命。从这一点上说,雄峰要履行社会分工的责任,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3、工蜂

社会分工最多,任务最重。可以说,除了蜂王与雄峰各自的任务外,蜂群内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担。工蜂是雌性器官发育不全者,但它的许多结构特化得更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其前肠中的嗦囊特化为蜜囊,以便贮存花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蜜蜂

蜜蜂的种类和分布:

蜜蜂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1、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andreniformis Smith , 1858

别名:小排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源、耿马;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2、小蜜蜂Apis florae Fabricius , 1787

别名:小草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的北纬26º40’以南,海拔1900m以下地区,广西南部的龙州、百色、上思等地;国外分布于阿曼北部和伊朗以东的南亚和东南亚等国。

3、黑大蜜蜂Apis(Megapis)laboriosa Smith , 1871

别名:岩蜂、喜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分布: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南麓,西藏南部,云南横断山脉的怒江、谰沧江、金沙江、洪河流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4、大蜜蜂Apis(Megapis)dorsata Fabricius , 1793

别名:排蜂、马长蜂(傣名)。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岛;国外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5、沙巴蜂Apis(Sigmatapis)koschevnikovi Butte-Reepen , 1906

别名:红色蜜蜂

分布:仅分布于加里曼岛,该岛北部属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沙劳越州和文莱国,南部属印度尼西亚。

6、绿努蜂Apis(sigmatapis)mulue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 1998

分布:仅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

7、苏威拉西蜂Apis(sigmatapis)nigrocinta , Smith , 1871

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

8、东方蜜蜂Apis(sigmatapis) cerana Fabricius , 1793

分布:亚洲,包括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生存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9、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 1758

分布:原产于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由于欧洲移民和商业交往,现已引入世界各地,成为主要饲养的蜂种。

你好我们学院就重点研究这类分类,楼上讲的是单一的一个属,我们研究的是蜜蜂的总科,可以说很多蜂都是蜜蜂这个物种范围的,世界上还有很多未被定种名,光一个经典属我们的研究就经营了十余年,现在还有大量新种在被发现。蜜蜂泥蜂研究室是重点实验室,所以新种资料被保密的,但还是有百科上的一些老资料,希望能帮助你。

这是一个巨大物种群,包含的不只是常见蜜蜂,上面的大多是Apis这个属的,但广义蜜蜂是一个总科。包含蜜蜂、熊蜂、木蜂、地蜂、准蜂、分舌蜂、艳斑蜂、彩带蜂、和条蜂、条蜂、双刷蜂、芦蜂、切叶蜂、遂蜂、赤腹蜂、短舌蜂、低眼蜂、壁蜂之类,以前还包含泥蜂总科的蜂类,以下为文献资料,具体可以去百度百科查阅。

蜜蜂总科

Apoidea

膜翅目的1总科。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全变态。总科下分11科:分舌蜂科(Colletidae)、短舌蜂科 (Stenotritidae)、低眼蜂科(Oxaeidae)、地蜂科(Andrenidae)、隧蜂科(Halictidae)、准蜂科(Melittidae)、栉距蜂科(Ctenoplectidae)、双刷蜂科(Fideliidae)、切叶蜂科(Megachilidae)、条蜂科 (Anthophoridae)和蜜蜂科(Apidae)。

蜜蜂科 蜜蜂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蜜蜂总科(Apoidea)、蜂蜜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蜜蜂属(Apis)。

蜜蜂科中有熊蜂属、麦蜂属、无刺蜂属、壁蜂属、切叶蜂属、蜜蜂属等。

蜜蜂属下由7个独立种构成:西方蜜蜂、小蜜蜂、大蜜蜂、东方蜜蜂、黑小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根据进化程度和酶谱分析以西方蜜蜂最为高级,东方蜜蜂次之,黑小蜜蜂最低。其中黑小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沙巴蜂基本以野生状态生存着为植物授粉作贡献;而中华蜜蜂、西方蜜蜂多以生产用蜂种,普遍为人类饲养。从狭义上指蜜蜂属尤其指家养的意大利蜂、中华蜜蜂、欧洲黑蜂(包括我国的东北黑蜂、伊犁黑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

切叶蜂科蜜蜂

leaf-cutter bee

分类地位膜翅目蜜蜂总科切叶蜂科切叶蜂亚科切叶蜂属概述亦作leaf-cutting bee。

膜翅目(Hymenoptera)切叶蜂科(Megachilidae)昆虫,尤指切叶蜂属(Megachile)昆虫。与其他近缘的蜂类相异处为,前者将花粉收集於腹部,后者将花粉收集於后足。雌蜂独居,与雄蜂交配后在土中、空植物杆或树洞内作巢,用绿叶碎片衬垫以包住所产的卵。雌蜂站在叶片上,沿

熊蜂族蜜蜂

bumblebee

蜜蜂总科蜜蜂科的1属。似蜜蜂,但唇基隆起;颚眼距明显;第1亚缘室被斜脉分割;雌蜂和工蜂后胫具花粉篮,胫节外侧光滑,边缘具长毛;雄蜂阳茎基腹铗和刺缘突突出或明显超过生殖突基节。本属昆虫通称熊蜂。

亦称bumble-bee。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科(Apidae)熊蜂族(Bombini)昆虫。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在温带最常见。非洲大部分地区及印度的低洼地无熊蜂,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的熊蜂非本地产,系引入以帮助有花植物传粉。熊蜂体粗壮多毛,一般长1.5∼2.5公分(约0.6∼1)。多为黑色,并带黄或橙色宽带。在地下筑巢,或找废弃鸟巢或熊蜂,熊蜂属(Bombus)的一种。鼠洞栖身。

熊蜂属(Bombus)的种类营社会性生活,每巢有一只蜂后、多只雄蜂和工蜂。拟熊蜂属(Psithyrus)为非社会性昆虫,但将卵产在熊蜂属种类的巢内,由其工蜂照看。由於两者形态极为相似,英国的P. vestalis有时把熊蜂属的蜂后螫死,这样就不再产生熊蜂属的幼虫,工蜂就专门照料前者的幼虫。熊蜂属的蜂后在冬眠后产卵,第一窝一般发育成4∼8只工蜂,它们羽化不久就替代蜂后去采花粉和照看蜂房。蜂后於是专门产卵。有些雄蜂虽系蜂后所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但大部分系由工蜂产的卵孵化而来。初秋时蜂后停止产卵,雄蜂的比例增加,包括蜂后在内的群体逐渐消亡。此时某些蛾和甲虫的幼虫取食残留的卵和幼虫。未来的蜂后长成后飞离,交配,并寻一隐蔽处越冬。

木蜂亚科蜜蜂

中华木蜂 Xylocopa Sinensis Smith.

灰胸木蜂Xylocopaphalothorax (Lepeltier )

黄胸木蜂Xylo Copa appendiculata Smith

蜜蜂的种类中最为经典的Apis这个属。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记载蜜蜂第一个属(Apis)和第一个种(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所以当时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东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国的学者对采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比研究后认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独立的蜂种,并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

1988年国外的学者又确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为独立的蜂种―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

当时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7个明确的现生种(现生种:指地史上出现的种,已发现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种)依定名先后为:

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 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 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东方蜜蜂 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 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 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 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马来西亚的丁格(Tingek)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经过多年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对比研究,确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苏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为一个独立蜂种。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 9 种。

(1)黑小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2)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ricius

(3)黑大蜜蜂 Apis laboriosa Smith

(4)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ricius

(5)沙巴蜂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6)绿努蜂 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7)苏拉威西蜂 Apis nigrocincta Smith

(8)东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9)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

近缘膜翅目为泥蜂,以前是蜜蜂总科,了解一下吧。

泥蜂总科

Sphecoidea;digger wasps

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科。体壁坚实,裸露少毛;前胸背板不伸到翅基片,腹部常具柄的蜂类。通指泥蜂。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均多,目前已知约12000种。

泥蜂成虫体中型至大型,体长20~50毫米。体色暗,具红色或黄色斑纹。口器咀嚼式。 前翅一般具3个亚缘室,少数1~2个。上颚发达;前胸短,向后延伸不到翅基片;并胸腹节非常发达。足细长,转节不分节,胫节和跗节具刺,以适应捕猎,后足基跗节不加宽。腹部具柄;雌性腹部末端螫刺发达,体毛不分枝。一些种类的头或体上由浓密的银色毛组成斑。幼虫无足,有些在胸部和腹部侧面具有小突起。完全变态。

泥蜂大多数为捕猎性,少数为寄生性。其捕猎性及筑巢本能复杂。 成虫捕猎节肢动物,包括昆虫、 蜘蛛、蝎子等。 其捕猎范围因属、种而异。成虫捕到猎物后,用螯针将其麻痹,然后将猎物携回巢内封贮,供子代幼虫食用。

各学者对本科分科意见不一,通常应用的是总科下分为 17科:长背泥蜂科(Ampulicidae)、大唇泥蜂科(Stizidae)、短柄泥蜂科(Pemphredonidae)、小唇泥蜂科(Larridae)、瘤腿泥蜂科(Alysonidae)、结柄泥蜂科(Mellinidae)、 异色泥蜂科(Astatidae)、角胸泥蜂科(Nyssonidae)、 滑胸泥蜂科(Gorytidae)、三室泥蜂科(Psenidae)、沙蜂科 (Sphecidae)、节腹泥蜂科(Cerceridae)、短翅泥蜂科(Trypoxylonidae)、大头泥蜂科(Philanthidae)、完眼泥蜂科(Miscophidae)、刺胸泥蜂科(Oxybelidae)和方头泥蜂科(Crabronidae)。

泥蜂大多数在土中筑巢,某些用唾液与泥土混合成水泥状坚硬的巢,有些在地上的自然洞穴内或利用其他昆虫的旧巢;少数在树枝内或竹筒内筑巢。土中筑巢的巢的结构、巢室的数量、入口处的形状因不同的属或种而异。

泥蜂筑巢后,于巢室内产卵,大多数泥蜂将猎物放于巢室内,封闭巢室,幼虫孵出后取食猎物,直至老熟化蛹;少数种类幼虫孵出后由雌蜂用猎物饲育,而且经常更新猎物。

泥蜂社会性发展较弱,大多数为独栖性,少数种类类似共同生活,即若干雌蜂共用一个巢口及通道,每个雌蜂再单独构筑自己的巢室。

泥蜂的化石最早于下白垩纪发现。泥蜂可能起源于膜翅目寄生类群的祖先。

泥蜂为重要的益虫,可捕猎各种害虫,并为植物传播花粉。但有少数种类是害虫,如大头泥蜂属捕猎家养蜜蜂的工蜂以饲育幼虫。

【蜜蜂的种类】

蜜蜂的种类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记载蜜蜂第一个属(Apis)和第一个种(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所以当时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东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国的学者对采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比研究后认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独立的蜂种,并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

1988年国外的学者又确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为独立的蜂种―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

当时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7个明确的现生种(现生种:指地史上出现的种,已发现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种)依定名先后为:

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 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 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东方蜜蜂 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 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 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 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马来西亚的丁格(Tingek)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经过多年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对比研究,确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苏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为一个独立蜂种。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 9 种。

(1)黑小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2)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ricius

(3)黑大蜜蜂 Apis laboriosa Smith

(4)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ricius

(5)沙巴蜂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6)绿努蜂 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7)苏拉威西蜂 Apis nigrocincta Smith

(8)东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9)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

NO

养蜂


养蜜蜂最好养什么蜂种,养蜜蜂最快的方法和技术
  • 新手养蜂入门找野蜂的方法有哪些,养蜂技术如何快速找蜂
  • 新手养蜂入门找野蜂的方法有哪些,养蜂技术如何快速找蜂 >> 新手养蜂入门找野蜂的方法有哪些,养蜂技术如何快速找蜂...

    养蜜蜂最好养什么蜂种,养蜜蜂最快的方法和技术
  • 抚州养殖甲鱼哪里有批发,抚州养殖甲鱼质量如何
  • 抚州养殖甲鱼哪里有批发,抚州养殖甲鱼质量如何 >> 抚州养殖甲鱼哪里有批发,抚州养殖甲鱼质量如何...

    养蜜蜂最好养什么蜂种,养蜜蜂最快的方法和技术
  • 如何让蜂群顺利度夏,在夏季怎样保持蜂群群势呢
  • 如何让蜂群顺利度夏,在夏季怎样保持蜂群群势呢 >> 如何让蜂群顺利度夏,在夏季怎样保持蜂群群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