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鱼应该怎么养_桂鱼的养殖方法,野生桂鱼和养殖桂鱼有什么区别
桂花鱼是以活鱼、活虾为食。养殖桂花鱼的关键,是在水质保证的情况下,寻找到健康的饵料鱼虾。如果投喂的饵料鱼不健康,桂花鱼容易发生病害。以下就是桂鱼养殖方面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桂鱼的简介 鳜鱼俗称桂鱼、桂花鱼等,为鲈形目中淡水底栖凶猛鱼类,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我国主要的三个鳜鱼品种是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其中以翘嘴鳜养殖最多。广东是鳜鱼苗种的主产区,每年自3、4月份起就有全国最早一批鳜鱼苗孵化,同时广东地区的成鳜常年销往全国各地。据了解,2015年广东省内的鳜鱼养殖有所增加,但全国投苗总量与去年相当。
桂鱼的养殖技巧 1、养殖地点的选择
鳜鱼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生活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鳜在没有驯化的情况下,只吃活的饵料鱼。这些条件要求养殖鳜,选择的池塘条件要注排水方便,水深1.5~2.5m,池底淤泥小于10M,有增氧设施,池塘面积不宜过大,1000~3000O较为合适。为了保证随时有活的饵料鱼供应,养殖池塘最好位于天然野杂鱼丰富的区域,如靠近河道、水库、湖泊等。如自己培育饵料鱼喂养鳜,采用饵料鱼池塘与鳜养殖池塘面积比为4:1的比例确定养殖规模。当然,交通是否便利也是选择养殖地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鳜养殖过程中饵料鱼的运输量比较大。
2、苗种的种质
通过养殖鳜鱼获得的 经验 ,鳜鱼的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由于渔业行政部门对苗种管理的滞后和鳜繁殖所用亲鱼的退化,总体鳜的苗种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当从外地选购鳜鱼苗种时,要考察鳜鱼繁育场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尽量从自繁自育,所用亲鱼为天然水域捕捞的育种单位购苗种。做到购入的苗种种质纯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3、成鱼养殖模式
北方养殖地区一般5~6月份投放4~5cm的鳜鱼种养殖成鱼。每666O水面放养1000尾左右,当年大部分的鳜达不到商品鱼规格,11月份时规格为350g左右。要达到500g以上的商品鱼规格,需要继续养殖到来年6、7月份。但是,鳜商品鱼,特别是活鳜,在一年中的价格变化较大,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在7、8月份卖鳜,一般都是全年最高价格。因此,采用跨年度养殖鳜成鱼模式,尽管养殖时间较长,但效益也是可以的。
4、养殖过程中的管理
4.1饵料鱼的投喂
若采用鳜鱼自然捕食饵料鱼生长的方式,鳜鱼种放入池塘后,应立即投喂活饵料鱼,饵料鱼规格(体重)为鳜的1/10以下。饵料鱼尽量采用在天然水域捕捞的低值野杂鱼,当野杂鱼数量不足时,再采用人工培育的家鱼种。在养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饵料鱼的多少,池塘中要一直存有鳜重量1~2倍的饵料鱼。投喂饵料鱼前要用3~4食盐水药浴消毒,并剔除病、死鱼。为了保持饵料鱼的体质,每天投喂一定量的粉状饲料。
4.2池塘水质调节
鳜鱼为肉食、底栖性鱼类,对水质要求严格,同时,由于鳜食量较大,排泄物较多,养殖过程中易造成池塘水质的败坏。因此,调节好水质是养殖好鳜的关键环节。调节池塘水质主要采用以下 方法 :①加注新水。每15d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水深20~30cm;水质恶化时还应及时更换新水,每次的换水量不超过原水位的1/3。②泼洒生右灰。生石灰调节水质十分有效,经常使用可保持水质具有适宜的碱度和硬度。每隔20d施用1次生石灰,每666O水面用量15~20kg,兑水成乳全池泼洒。③增氧机增氧。2000~3000O鱼池水面要配备3KW搅水式增氧机1台。增氧机的使用遵循“三开、三不开”的原则,保证池塘中溶氧丰富。④使用微生态制剂。像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及EM原液等,使用时需保证次数和用量。
4.3鱼病防治
鳜鱼为底栖性鱼类,有病时不易被及时发觉。所以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养殖的鳜是否得病,以便及早采取治疗 措施 。鳜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得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状态下,若发生一些常规的鱼病,治疗起来难度也相当大。因此,经常采取疾病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鳜在鱼种阶段易得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可用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或常规的杀虫药物全池泼洒治疗。鳜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疾病是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对此病应采取预防措施,不放养带该病菌的鱼种,养殖期间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另外,鳜对药物比较敏感,最好用碘制剂作为消毒杀菌药物,治疗寄生虫病时也应用刺激性小的杀虫剂。
桂鱼的苗种培育 鳜鱼苗种培育是鳜养殖的基础。鳜鱼苗种培育还不能像其他淡水鱼那样在池塘中直接投喂商品饲料或用肥水法等培育,因此,鳜鱼苗种培育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鳜鱼养殖效益的高低。
鳜鱼苗种培育包括夏花培育和1龄鱼种培育两部分。
夏花
刚孵化出膜的鱼苗身体柔软细嫩,个体比家鱼小,体长仅4毫米左右。经50~6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即达4~5毫米,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鳜鱼苗开始摄食,即进入夏花培育阶段。
I、鱼苗培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生产中归纳为流水和静水培育两种方式,流水育苗又分用孵化缸和环道;静水育苗又分在鱼塘、水泥池和网箱中培育。流水育苗成活率比静水育苗高,但生长速度比静水稍慢。
(l)流水培育 具有水质新鲜、水体交换量大、水温均衡、温差小、溶氧丰富等优点,符合鳜鱼苗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生产单位多数采用此种方法。即将在孵化缸(环道)中孵化出膜的鳜鱼苗继续留在人工控制水流的原缸(环道)中培育。育苗初期,鳜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0.5万~l万尾/米²,随鳜鱼个体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每5天左右应结合分规格转换环道1次,同时将环道底部两侧的沉积物清除。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道前数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避免鳜鱼苗暴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静水培育 培育鳜鱼苗的池塘一般以水泥池为好,面积30~5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0.8~1米,在池底可设置一些模拟自然水域的人工礁,为鳜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捕食环境;鱼苗放养前,培育池必须彻底清理消毒,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鳜鱼苗7000尾左右,当鳜鱼长走1.5厘米左右时。移入网箱培育,效果会更好。
2、饵料投喂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开口即食活鱼苗,饥饿时互相残食,这是由其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因此,准确掌握鳜鱼苗开口摄食时间、选择好饵料鱼、及时供应适口饵料是鳜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
(1)开食时间的确定 鳜鱼苗的器官分化发育与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水温23.5~25℃、24~26.5℃、26~29℃时,受精卵至鳜苗开食时间相隔分别为112~120小时、105~115小时和90~98小时。此时,鳜苗运动活泼,能够主动摄食。
(2)开口饵料鱼的选择 开口饵料鱼苗的大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鳜鱼苗摄食及成活率。生产中宜选择体型扁长、 游泳 能力较弱的鲂、鳊、鲴等鱼苗为开口饵料,尤以刚脱膜8小时的活鱼苗为最佳,此时的饵料鱼易被鳜整尾吞食。如果投喂老口鱼苗,鳜苗只能利用饵料鱼尾部一小部分,剩余部分常挂在鳜苗嘴边上,不仅影响运动,而且容易在水体中腐烂、分解,恶化水质,甚至暴发鱼病。在鳜苗开食的3~5天内得不到适口的饵料鱼,则活动能力骤然降低,感觉迟钝,便因此渐渐消瘦而死,甚至发生相互残食、并因吞食不下而卡死的现象。
(3)饵料鱼生产 鳜鱼的口裂和饵料鱼的体高随生长而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鳜鱼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苗,才能为鳜鱼所吞食。如60时龄的鳜鱼苗,仅能吞食60~216时龄的细鳞斜颌蝈苗;84时龄的鳜鱼苗能吞食60~216时龄的团头鲂苗;108时龄的鳜鱼苗,则能吞进216时龄之前各阶段的鲴和鲂苗,同时还能吞进36~108时龄的草鱼苗;144时龄的鳜鱼则能吞进36~108时龄的草鱼苗;144时龄的鳜鱼则能吞进216时龄前的鲴、鲂、草鱼、丰鲤、鲤以及l2~216时龄的鲢和24~108时龄的鳙鱼苗为食。因此,及时供给适口、充足的饵料鱼是鳜鱼苗培育的重要保证。饵料鱼生产应按鳜鱼苗生产时间、生长发育状况和数量多少分批进行配套生产;并在保证开食饵料鱼苗出膜与鳜鱼开食同步的同时;安排好鳜鱼苗后期饵料鱼的生产,及时在池塘中培育好不同规格的饵料鱼。
(4)日粮 不同日龄的鳜苗种其日粮和适口饵料鱼规格是不一致的,每尾鳜鱼苗进食初期,2天内,日粮为2~3尾,进食缓慢;2~4日龄;口粮为4~5尾;25~8日龄,日粮为8~12尾;8~12日龄,日粮为10~16尾;14~15日龄,日粮为15~20尾,进食速度随鱼体长大而加快。
饱食的鳜鱼苗,腹部膨大,呈棱形,尾柄微弓,在流水情况下,靠在内壁静止不动或随水漂流;饥饿的鳜鱼苗身体扁平,在环道内散开觅食,据此,可判断饵料鱼是否充足。
(5)摄食方式 在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鳜鱼是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的;常常是半条鱼含在嘴里,半条鱼露在嘴外。边吃边游边消化,最后把鱼头吐掉;有时还会看到饵料鱼的头挂在鳜鱼仔鱼鳃盖后的棘刺上,而这又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寄生虫,此时应注意,遇到这种情况不需作药物处理,过一段时间鱼头会自然脱落。
鳜鱼苗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是由鳜鱼仔鱼发育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刚孵化出膜的仔鱼,虽然色素沉着早已发生,但眼的活动还没有开始。因此,它捕食饵料鱼主要靠触觉来进行,而细小饵料鱼的运动又主要是尾部的振动,故都是从尾部被鳜鱼苗吞食的。鳜鱼苗经7~10天培育后,全长达16毫米以上时,便具有成鱼外形,尚未长出鳞片,但其眼的功能和侧线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对外界的反应日趋敏感。此时的鳜鱼仔鱼就能同时依靠触觉和视觉来捕食饵料鱼,摄食方式发生变化,从开始吃饵料鱼尾部改为从头部开始吞食。这时就可投喂鲢、鳙的出膜鱼苗;但由于鳜鱼苗的发育规格不整齐,仍应投喂部分团头鲂或鲴鱼鱼苗等,供小规格的鳜鱼苗摄食,以达到均衡生长的要求。
3、管理 在鳜鱼苗培育夏花期间,必须实行精细管理,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育苗池;严格控制水质,及时排污清污;适时繁殖饵料鱼,注意与鳜鱼苗培育需求相衔接;饵料鱼投喂前必须严格消毒;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治鱼病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鳜鱼苗成活率。
经过13~15天的 饲养 ,鳜鱼苗长至2.5~3.5厘米,这时的鳜鱼苗已为夏花,可用来培育鳜鱼种了。
鱼种
鱼种培育阶段是紧接鱼苗培育阶段进行的,生产上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继续培育成6~10厘米或50~100克/尾的鱼种,称鳜鱼种培育阶段。
从鱼苗育成夏花后,鱼体已增长了几十倍;如仍留在原地培育,密度过大,将影响生长,亦增加了管理等方面的难度。但如直接放入水面养成商品鱼,由于夏花仍幼小,觅食及防御改害的能力薄弱,将会降低成活率。因此,有必要将夏花进一步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
鳜鱼种的养殖方式分专池主养、套养、拦养、网箱养殖四种,一般用专池培育的鳜鱼种成活率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套养池鳜鱼种成活率较低。一般在20%~40%。套养池放养密度低;生长速度较快,而专池培育虽然成活率较高,但由于放养密度较大而影响鳜鱼的生长速度。
1、专池培育
(l)鱼池条件与放养 面积不宜过大,以0.05~0.2公顷为宜,水深1.5米以上。灌排水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为最佳,采用人工投喂饵料的方法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放养3000~4500尾。夏花放养前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2)饵料投喂 鳜鱼种的日常饵料要求比较产格,一要活、二要适口、三要无硬棘、四要供应及时。
①投喂量 鳜鱼放养后,应定期抽样测定塘中鳜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存塘量,并以此为依据,同时参考气温变化等因素,按池养鳜鱼总量的5%~10%为投饵量;计算投放饵料鱼的数量。也可根据检查鳜鱼池中剩余饵料鱼密度,推算出将要吃完的前2~3天,即需补充投放对鳜鱼平均规格适口(为鳜鱼体长1/3~1/2)的饵料鱼的量,在投喂的饵料鱼总量中,要注意大小规格不同的饵料鱼配比,以供生长速度不一的鳜鱼选择适口饵料。
②投喂间隔 饵料鱼采敢5天一投的方法为好,因为投放饵料鱼后2~3天内,饵料鱼的活动比较迟钝,鳜鱼的食欲特别旺盛,有利于捕食,时间间隔太长,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和增加体能消耗,还必须投放更多的饵料鱼,增大池中溶氧消耗,一方面增加了鱼池的实际承受力,另一方面对鳜鱼生长不利。
③饵料鱼的解决途径 培育鳜鱼种突出的向题就是需要大量的饵料鱼。解决的 渠道 通常有4个:
原池培育:利用鳜鱼鱼种原池培育,可解决鳜鱼种初期的。饵料鱼。方法是在放养鳜鱼县花10~15天,先分批放入鲂、鲢、鳙、草鱼等鱼苗,每公顷放养密度为300万~500万尾,以肥水发塘,并每天泼洒豆浆,当饵料鱼规格长至1.5厘米左右时,正好为鳜鱼夏花下塘时的适口饵料。
配备饵料鱼培育池:以至1:1~2准备饵料鱼培育池,放养易繁殖、易捕获、鳜鱼又喜食的白鲫、团头鲂、鲢、鳙等品种,每公顷放养75万尾夏花;其他池养的夏花品种按常规放养投放,然后以分期拉网、少量多次为原则,将适口规格的鱼种筛出投喂给鳜鱼。一般每半月拉网1次,每次10~20千克为宜,10月是上旬后不再拉网,最后一次可多捕出一些,保证鳜鱼饲养后期有充足饵料,又使饵料池中的鱼种后期生长良好,此法显示了养殖系统中各品种间的生态平衡和协调,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培育小规格的家鱼鱼种:有计划地在1龄家鱼种培育池中适当加大放养密度,在不同时期分批留大捕小取出一定数量的小规格鱼种投喂给鳜鱼,此法既可保证鳜鱼饵料鱼供应,又可充分利用鱼池;提高鱼种池的效率。
利用野杂鱼:这种方法可在不增加任何成本情况下收获鳜鱼,提高池塘效益。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各1次,观察鱼类活动、摄食、水质变化等情况;并定时测定水温、PH,做好记录,饲养鳜鱼的池塘,初期水位应浅一些,50~70厘米水深为好,因为这时鱼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而低水位有利于提高池水温度。相对增加饵料鱼的密度,经过若干天生长以后,采取分期注水的方法,逐步提高池塘水位,以增加水中溶氧量和鱼的活动空间,一般每周注新水2次,每2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控制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具体注水的次数和每次注水量多少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施放生石灰水以调节PH。鳜鱼不耐低氧,塘中最好配备增氧机。天气闷热时,坚持中午开机1~2个小时,半夜2:00~5:00时开机2个小时左右。保证溶氧充足是提高鳜鱼种生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培育过程中,还必须遵循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定期泼洒药物,做好灭菌杀虫工作。
(4)鳜鱼种的并塘越冬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左右时;即可开始并塘。并塘的目的主要是把不同规格的鳜鱼种进行分类、计数囤养,以便销售或放养。通过并塘,全面了解当年的鱼种生产情况, 总结 经验教训,提出下年度生产计划,并囤出鱼池及时清整,为来年生产作好准备。
鱼种并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鱼种并塘一般在水温10℃左右的晴天下进行。水温偏高,鱼类活动能力强;耗氧大;操作过程中鱼体易受伤;水温过低,封冻和下雪天不宜并塘,以免鱼因冻伤而发生死亡。二是拉网前半个月应逐渐控制池塘中饵料鱼类的数量。拉网、 捕鱼 、选鱼、运输等操作应小心细致,避免鱼体受伤。成鱼池(或亲鱼池)套养的鳜鱼种可随成鱼的捕捞(或亲鱼池清塘)而及时并塘。在拉网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缺氧造成鳜鱼种死亡。三是选择背风向阳、面积0.1~0.2公顷、水深2米以上的鱼池作为越冬地。规格10~15厘米的鳜鱼种每公顷可囤养4.5万~7.5万尾。
鳜鱼种并塘后仍应加强管理,使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并在塘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鱼供其摄食。在长江以北地区,严冬冰封季节长;还应采取增氧措施,防止鱼种池缺氧。
2、其他育种方式
(1)套养 包括成鱼池和亲鱼池套养2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6~7月,套养2.5~3.5厘米规格的鳜鱼夏花,每公顷放养密度为4000~7000尾。套养池平常一般不需专门投饵,利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野杂鱼就行了,因而在夏花放养前,应对池塘中野杂鱼的数量大小作一次调查检测,如果塘内野杂鱼数量较多,则放养量可适当加大。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套养池内不宜再套养其他品种夏花,以防止小规格鱼种被其吞食;二是鳜鱼对药物较为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鳜鱼种全军覆没。因此,在使用鱼药时,要选择使用,并要精确地计算药物的使用量,尤其是高温季节,更要谨慎用药,通常采用低剂量或者停止使用;三是鳜鱼对溶氧的要求比家鱼高;容易发生浮头,因而套养池的水质要求不宜过肥,特别是以肥水鱼为主的成鱼塘更要注意。因此,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高溶氧量也是套养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
(2)拦养 利用小型河沟中野杂鱼较多,水质、溶氧条件比池塘优越等特点,在小到河沟的适宜地段用网截一段水面;放养一定数量的鳜鱼夏花,既可利用河沟中野杂鱼,又可获得经济价值高的鳜鱼,一般每公顷放养3000~5000尾。
(3)网箱饲养 网箱大小以50~100平方米为宜,网目规格应根据鳜鱼夏花规格和饵料鱼大小而定。设置地点要求是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有一定微流水的水域,网箱的箱底距水底至少在0.5米以上。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40尾。
这些方式的饲养管理基本与专池培育相似。
>>>下一页更多精彩“桂鱼的生态习性”
桂鱼
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