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方案

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方案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方案

渔业绿色健康养殖

湖北省是鱼米之乡,千湖之省。位于内陆长江中游,渔业资源丰富,水产种类繁多。同时也是水稻种植大省,大部分地区可以种植两季稻。稻花鱼是在水稻种植田中兼养鱼类,鱼稻共生,绿色养殖,在水域面积不多的地区,有这种养稻花鱼的。但在湖北,一般没有这种养殖方式,水稻与渔业是分养。。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应该是四大模式

第一,强化政策扶持。紧盯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编制实施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等规划,创设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化肥农药科学使用,集成推广高效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开展畜禽粪污治理,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机制。推进秸秆农用为主、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秆资源台账。强化农膜全链条监管,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农膜回收区域补偿机制。推行水产健康养殖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养殖尾水处理和循环利用。

第三,加强重点流域治理。以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为重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实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环境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县。

第四,构建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检查、年度评估、第三方评价,加强绩效考核,健全面源污染防治成效与扶持资金挂钩机制。加快培育新型治理主体,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渔业生态健康养殖

一般3-5个月,关键看什么品种,北方时间较长,南方时间较短。如北方一季,南方二季,海南有的三季。你说的几年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现在的技术,从育苗到放养时间很短,都是靠科技支撑,具体的可向当地水产科研机构咨询。

渔业绿色健康养殖基地

稻田甲烷减排产业

该技术采用高产低碳品种、旱耕湿整、增密控水栽培、施用减排肥料等,在保障水稻丰产稳产的同时,抑制稻田甲烷的产生,加快甲烷氧化,降低甲烷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田氧化亚氮减排产业

该技术通过减少氮肥施用、优化施肥方式、改进肥料种类、提高水肥耦合等,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氧化亚氮排放,提升氮肥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成本,实现增产与减排协同。

保护性耕作固碳产业

该技术利用秸秆地表覆盖、免耕播种,配套应用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化学除草等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减少对土壤的扰动,降低土壤侵蚀,促进蓄水保墒,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产业

该技术通过秸秆粉碎抛撒、机械还田,配套应用调氮促腐技术,将碳保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具有减肥、增产、固碳、降污多重效果。

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产业

该技术以调控日粮营养结构、优化饲料品种、改善粗饲料营养品质、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为主要手段,降低反刍动物肠道甲烷排放,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畜禽粪便管理温室气体减排产业

该技术采取粪污干湿分离、固体粪便覆膜静态好氧堆肥、液体粪污密闭贮存发酵、粪肥深施还田等,降低粪便管理过程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替代化肥施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牧草生产固碳产业

该技术通过对中轻度退化草地切根改良、重度退化草地免耕补播、多年生人工草地混播建植,以及林草复合、灌草结合、草田轮作等,提升草地生产力,增加牧草产量,提高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促进草牧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综合养殖碳汇产业

该技术采取选择具有碳汇功能的养殖品种,改善生态化养殖设施,构建由鱼类、贝类、藻类和底栖生物等组成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提高水体空间利用率,增加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并以收获、沉积等多种途径将碳存储,形成渔业碳汇。

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

该技术通过推广秸秆打捆直燃供暖供热、成型燃料清洁燃烧、热解炭气肥联产等,有效替代生产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解决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短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产业

该技术采用厌氧发酵处理有机废弃物,沼气集中供气、发电上网、提纯制备生物天然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为农村地区提供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肥施用,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绿色养鱼业

养鱼的池塘中水体颜色很绿,这可能有以下几个情况存在 :

一是池塘中大量的有机质积累,导致了水体过肥。

当水体过肥的时候,这时候水体中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积累在水体中,这时候藻类就有了充足的养分进行繁殖生长。藻类过多就会出现水体变绿的总是。事实上,水体变绿也可以说是水体呈现出肥水的态势,但是如果水体颜色绿得太厉害了,那就是水体过肥了,这是要不得的。

水体过肥,水体中藻类过多,这是会大量的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同时还能够阻挡阳光穿透水体,降低水体中其它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过于绿的水体需要进行处理。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换水,以降低水体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其实这也是在降低水体的肥度。

另外,还需要进行池塘的底改。因为水体过肥的池塘中一定会有大量的有机质的积累,进行底改能够促进 有机质的分解,通过换水将多作的矿物质元素排出去。

如果水体中出现绿色的油膜,可以考虑用生石灰撒在上面,在池塘的下风口处用网兜捞 掉。

二是水体出现了倒藻的问题。

倒藻的时候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藻类大量的死亡,腐烂的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而大大的降低水体 中的溶氧浓度,而且水体表面还会因为藻类分解不彻底而有大量的油膜出现,这时候必须要迅速的采取办法解决。

一方面需要加大换水,同时将漂浮的杂物捞掉,以降低水体中死了的藻类的数量 。

另一方面需要进行解毒处理。可以使用碧水安进行解毒,以降低倒藻后遗留下来的毒素造成后续出现问题。

绿色渔业发展

顺德又称桑基鱼塘。

佛山顺德位于北回归线带上,遍布水网,纵横交错,但凡在这里发生的故事都与水有关。遍布各村的桑基鱼塘和田园风光,不仅描绘出了顺德的秀丽,也见证了临水而居的顺德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除了自然风光,在顺德,古塔余晖,与闹市相比,少一分喧嚣,多一分宁静。在湖面,时而碰见成群鹭鸟在水上嬉戏,一道道涟漪在水面上泛起又逐渐消失,宁静而自然。

桑基鱼塘前世今生 源来如此

据史料记载,珠三角早在汉代已有种桑、饲蚕、丝织的活动。公元7世纪初,唐代各地商人和外国人都相继来广州贸易,贩运绢丝。当时长三角已是“田稻再熟、桑蚕五收”之地。但当时种的桑是在广州附近的高地,与鱼塘没有联系,尚未形成桑基鱼塘。

当地农民经过长期种桑养蚕的经验,后来发现养蚕的蚕沙(蚕粪)可以养鱼,逐渐了解蚕沙是塘鱼很好的饲料。当时因需要生丝多,种桑养蚕亦多,蚕沙量日多,塘鱼的饲料也多,于是大量发展养蚕的同时,淡水鱼业也大量发展起来了。由此,桑基鱼塘这种特殊生产方式经过长期生产实践,逐渐形成起来,并很快传到珠江三角洲各地。

一方水土 一方滋味

桑基鱼塘,让鱼成为了顺德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材。在广东的淡水养殖业,顺德的名气如雷贯耳,无论是养殖技术还是从业人群的专业化水平,均位居同行前列。

顺德的鱼好吃是有原因的。桑基养殖的鱼体型健壮、零药残、零抗生素,相比一般养殖鱼,水分更高、肉质更嫩。

而天下最会烹饪塘鱼的,莫过于顺德人。经顺德人调教过的塘鱼,玉洁冰清,不沾半点泥腥,即使以简单的油盐姜葱来蒸,鱼肉鲜香爽口,已然足够。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顺德桑拿菜是顺德人烹鱼绝技的集中体现。蒸锅直接搬到餐桌上,放入鱼或者其他食材,靠着蒸汽把食材蒸熟,通过对食材的新鲜度还有时间的精准把握,使肉质鲜嫩爽滑,犹如做了桑拿一样,因此而得名。

择鲜而用 取之有道

吃鱼,无非就是要吃鱼的“鲜”。这个鲜,在我们广东人来说,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蒸来吃。原汁原味,追求本味,才是对食材最大的尊重。蒸看似简单,实则对食材的要求和火候的控制都相当严格。

擅长桑拿菜的厨师熟知各种鱼类骨刺的位置和排布,用精准的刀法将鱼刺一一剔除,再将鱼肉切片烹制。以丝瓜条垫底,无骨鱼片铺在上面,能让蒸汽循环流通,使鱼片受热均匀,看着鱼片在蒸汽中慢慢卷曲,视觉上就已无比享受。

但如今,曾谱写着“桑基鱼塘”辉煌历史的顺德, 再也看不到老一辈所描述的“鱼塘一片连一片望不到尽头”和“塘里鱼儿肥,基上桑林绿”的景象,传说中宽阔的塘基上成片绿油油的桑林已无迹可寻。

尽管城市化发展势不可挡,日显珍贵的土地资源也被用于发展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但“桑基鱼塘”这种属于顺德的独特历史风貌,不能从我们的记忆中被抹去。当地有一家莜食坊桑拿蒸鲜餐厅,再现了顺德“桑基鱼塘”的生态景观,引进顺德塘鱼,让食客再次体验到“鱼桑文化”的魅力所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顺德桑拿菜,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品尝到顺德桑拿菜蒸的鲜美,这家莜食坊桑拿蒸鲜餐厅优选原生态食材,全部运用蒸烹技术,追求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物质,让人们第一时间享受到食物最美味的瞬间。

除了桑拿鱼,顺德桑拿鸡更是一绝。桑拿走地鸡,选用的是桑基鱼塘放养的鸡。走地鸡非常活泼生猛,吃的是营养丰富的五谷杂粮和掉落在地上的清甜桑果,在塘基奔跑长大,养足280天,肉质非常紧实嫩滑。

用鲜摘的桑叶垫底,将肥美鲜嫩的鸡肉与粗纤维的清爽桑叶完美结合,简单配料,更能突出鸡肉原本的鲜味。

渔业绿色健康养殖的意义

总的来看,水产养殖与水环境污染之间不是一个简单划等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不协调,才会带来水环境污染问题。

养殖水域污染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严重污染只是个别地方才会出现。我国每年养殖水产品的总量是5000多万吨,总体上水产养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像有些媒体炒作的那么吓人、那么严重。尽管如此,国家也必须对水产养殖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高度重视,这一点毫无疑问。

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养殖水域周边的各种污染,严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使水产养殖水域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渔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从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来看,水产养殖布局不尽合理,如部分地区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水库、湖泊中的养殖网箱网围过多过密,而一些可以合理利用的空间(如深远海、水稻田、低洼盐碱地等)却没有开发或者开发利用很不够;一些落后的养殖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较低,等等。

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是养殖过程中的投入品。饵料和水产肥料是现今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必需品,水产养殖品种几乎都是异养生物,在目前高生物负载量的水产养殖模式中,人工投饵是水产品重要的营养和能量来源。

但在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过分追求高产高效,向水体过量投入饵料、肥料等外源营养物质,投放方法、用量不科学会导致饵料剩残过量,投入品无法被水产品完全消耗。

饵料剩残量根据饵料本身在水中的稳定性及养殖生物取食的易得性有所不同,有实验资料显示在部分池塘和网箱养殖过程中,残饵量可高达20%—30%。大量残饵、肥料和生物排泄物沉降堆积,会在水体中析出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耗氧有机物等,这些物质分解转化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养殖生物缺氧。

有机物氨化作用产生的氨会损伤鱼鳃表皮细胞导致养殖动物免疫力降低;氨转化成的亚硝酸盐则具有低毒性,可使鱼类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载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神经麻痹甚至死亡。氨氮对幼体的毒性更加显著,通过日本对虾幼体的研究发现,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各期幼体死亡率明显升高。

水体中植物营养元素大量增加还会导致藻类爆发性生长,造成水华、赤潮等现象,使养殖水体和底质处于缺氧或低氧状态,藻类死亡后释放的藻毒素会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并在组织中累积,对养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药物滥用。现代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常会使用渔用药物和环境改良剂,用以预防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害,清除敌害生物,改善水体环境,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

这类投入品主要起到维持水体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常用的渔药有用于防治病害的清塘除杂剂、消毒杀菌剂;控制水生植物的杀藻剂、除草剂;控制有害生物的杀虫剂、杀螺剂;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疫苗;以及改良水质环境的增氧剂、底质改良剂等。

大部分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化学制剂,包括抗生素、氧化剂、络合剂、表面活性剂和吸附剂等。正确合理地使用渔药和环境改良剂通常不会对养殖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使用和管理的不完善,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滥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现象。

有研究表明投加的抗生素仅有20%~30%会被养殖鱼类吸收,剩余大部分都进入了水体环境中。且抗生素具有累积效应,养殖时间越长,水体中抗生素的总量越高。除草剂、杀虫剂等投入品在水体中的半衰期都较长,过度使用势必会污染水环境,并危害栖息其中的生物体,破坏生态平衡,对养殖水体产生危害。

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通过

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 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 3、3%。2015年,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5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60、5亿元,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

2013 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81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5年,国家将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增产。

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

2015年,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并已按照2013年资金规模的70%拨付地方。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2015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同时,重点在南方水稻产区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在北方粮食产区开展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严重地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

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

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项目支持。二是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三是优化种业发展环境。

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

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340万财政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三园两场”、“三品一标”集中度高的县(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4个。

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5年,国家将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5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3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

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5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以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组织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完成改革试验项目中期评估三大工作为重点。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

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5年,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

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规划中的农业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四是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实行退耕。

五是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六是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七是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

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5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试点县规模达到300个,新增20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带头人、骨干农民。

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

38、阳光工程政策

2015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训。

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5年依托培训基地举办117期示范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培训87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3000名大学生村官。选拔50名左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三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

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2015 年,国家将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国家将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这些组织必须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坚持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单位补贴6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补贴8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对于公益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5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9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对于商品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3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55%,地方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地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

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项目进行奖励或者补助的政策。

44、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2015年,除继续实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关部门选择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合作社,按照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风险可掌控的原则,稳妥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

4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衡量标准和运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4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

2015年,选择三个省作为整省推进试点,其他省(区、市)至少选择1个整县推进试点。

49、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根据1号文件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产权交易、股权的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等重大问题。

5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2015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60万户左右。拟按照东、中、西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标准,改造农垦危房24万户;同时按照中央投资每户1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建设农垦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的征地补偿标准

征地补偿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2.1万元。

其他税费

1、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

1、房屋补偿标准

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

捣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

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

平房每平方米补偿1900元。

2、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仓房每平方米补偿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补偿165元。

沼气池每个补偿4600元。

厕所每平方米补偿190—300元。

猪鸡舍每平方米补偿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补偿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补偿180—330元。

砖石墙每延长米补偿190元。

格栅每延长米补偿450元。

大门楼每个补偿2400元。

饮用水井每眼补偿1000元。

农家排灌水井每眼补偿15000元。

排灌大井每眼补偿3万元。

排水管每延长米补偿80—150元。

电话移机补助费每户200元。

有线电视迁移补助费每户300元。

坟每座补偿5000元。

3、异地安置补助费每户2万元。

征占林木补偿标准

1、林木补偿标准

⑴杨、柳、榆、槐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元;

4—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36000元;

14—2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800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32000元。

⑵柞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3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44000—6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24000元。

⑶红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20000—31000元;

21—40年平均每亩补偿56000—62000元;

41—70年平均每亩补偿1680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26000元。

⑷落叶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50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0—25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13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后林木补偿标准

一般林木

幼龄林平均每株补偿35-65元;

中龄林平均每株补偿220—300元;

成熟林平均每株补偿350元。

3、森林植被恢复费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苗圃地每亩120000元;

未成林每亩86600元;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每亩63360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每亩76670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亩50000元;

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亩43340元。

4、林业设计费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总和的3%收取。

果树补偿标准

1、苹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00-4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600-18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00元。

2、梨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0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0-2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200元。

3、桃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8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50-68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280元。

4、葡萄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5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40-1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3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90元。

5、枣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8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2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20-13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680元。

6杏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8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200-3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80元

7、板栗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2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860元。

8杂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25-5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80-13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30-2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40元。

电力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低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30000元;线路加高木杆平均每根1000元,砼杆平均每根1500元。

2、高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47000元;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60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

3、高压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55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砼A杆平均每基10000元,铁塔平均每基10万元。

4、高压线路加高:砼双杆平均每基2万元,铁塔平均每基20万元。

邮电通讯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电话线路

木杆平均每根1000-20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500-3000元。

2、架空光缆

木杆平均每根5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000元;

光缆每米50-150元。

3、地下电缆

电缆、光缆每米100-200元。

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采取工程修复和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按成本价适当补偿。

1、农村小型水库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9000元;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6000元;

水库荒滩每亩补偿300元。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

小型闸门每个补偿15000-20000元;

排灌干渠堤坝每延长米补偿80元。

厂矿企事业单位动迁补偿标准

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动迁,考虑实际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办公用房参照民房动迁标准;厂房等生产设施按重置折旧计算,适当考虑停工搬迁损失费用。

施工运输道路补偿标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乡村运输道路,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工程竣工后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修复。乡村道路视取料难易、路面宽度情况,每公里补偿20-35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9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4万元

乡村道路和田间作业道补偿标准

考虑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确需修建的乡村道路连接线和田间作业道,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实施。

村道路连接线每公里补偿12万元。

乡村道路连接线、田间作业道每公里补偿8万元

征地及动迁不可预见费

按签订的征地和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总费用的5%计算。不可预见费由建设单位负责使用,主要用于因工程设计变更引发的扩大征地和地上附着物动迁的补偿;

工程设计时没有发现,征地动迁协议中没有列入的不可预见的地下构造物动迁补偿;因国家政策性调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灾害等不可预见项目的补偿。涉及征地的不可预见项目,由省交通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共同核定。

各市动迁办公室管理费

按省市签订的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的总费用的3%计提。

各市动迁办公室为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拆迁地上、地下附着物和地方协调工作。市动迁办公室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高速公路占地赔偿——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苗圃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苗圃地补偿费=该苗圃前三年年平均产值苗圃地面积补偿倍数

注:补偿系数=临时占地为每年2.5--5倍;永久占用为10--25倍。

国有其它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其他林地补偿费=所在乡农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林种补偿系数

集体其它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

集体其它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占用期一年为1.5-3倍,

占用期二年为5倍)

对拆迁特困户和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房屋,由拆迁人按以下规定给予照顾:

1、对拆迁持有有效《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其拆迁货币补偿款低于5.5万元的,按5.5万元给予货币补偿。

2、对拆迁持有有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中的残疾人,其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标明残疾标准

程度为一级、二级的听力、语言、肢体残疾的和标明视力、智力、精神残疾的,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再给予补助1万元照顾。

对于特殊情况参照有关规定,依照现行当地物价市场,由省市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与业主协商处理。

经济建设是民生工程,要征得人民理解与支持,掀起全民建设家园的氛围,不得强制进行,若有对群众有威胁,恐吓甚者暴力行为,直接追究负责官员责任。

渔业绿色健康养殖产业

靠谱。

云蒙渔业项目,依托现代农业、渔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绿色环保产业,值得推广。

项目依托环湖生态隔离防护沿线汪塘,发展莲藕生产基地;建设生态休闲渔业园,打造集名特优品种养殖、休闲垂钓、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环湖生态休闲渔业园。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华源生态农业产业园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栽植了樱花、垂柳、木槿等绿化苗木10万余株,种植丹参200余亩,购买了游艇,建设了一处集餐饮、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农家乐;新官庄休闲渔业文化产业园已建设了渔业工厂化养殖厂、红枫种植园,正在建设公鼐文化广场、民俗展示馆等设施;投资5000万元的云蒙湖德鼎生态渔业休闲旅游项目正在建设渔家乐,开发垂钓、划船、婚纱、戏水一条龙服务。

渔业养殖业

1、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2、渔业 是人类利用水域中生物的物质转化功能,通过捕捞、养殖和加工,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产业部门。

养护渔业资源

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轮作为主、休耕为辅,集成一批保护与治理并重的技术模式。

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

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实施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旗舰物种拯救行动计划,全力抓好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大力实施增殖放流,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完善休渔禁渔制度,在松花江、辽河、海河流域建立禁渔期制度,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和海洋渔船“双控”制度,加强幼鱼保护,持续开展违规渔具清理整治,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特种养殖


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方案
  • 龙虾螃蟹养殖技术,龙虾螃蟹养殖技术
  • 龙虾螃蟹养殖技术,龙虾螃蟹养殖技术 >> 龙虾螃蟹养殖技术,龙虾螃蟹养殖技术...

    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方案
  • 鱼类批发从哪里进货,鱼类养殖批发
  • 鱼类批发从哪里进货,鱼类养殖批发 >> 鱼类批发从哪里进货,鱼类养殖批发...

    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方案
  • 貉子毛脏了自己怎么洗,白色貉子毛如何洗能白
  • 貉子毛脏了自己怎么洗,白色貉子毛如何洗能白 >> 貉子毛脏了自己怎么洗,白色貉子毛如何洗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