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去氨氮,水产养殖去氨氮最快的产品
水产养殖去氨氮标准多少正常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其中五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如果水质指标当中有一项达不到五类,那么整体水质就要被判为劣五类
养殖水质氨氮标准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超标是由池底老化、淤泥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水源水质不佳等因素所致。水体中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超标对水产动物的毒性较强,造成的危害相似于氨氮超标。
水产氨氮标准值
在《渔业水质标准》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所以在水产养殖中氨氮一定不能够超过标准含量。
水产氨氮多少是合格
在《渔业水质标准》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所以在水产养殖中氨氮一定不能够超过标准含量。
水产养殖氨氮标准是多少
虾塘内的氨氮含量一般不能超过0.5毫克/L。当氨氮浓度过高时会穿透虾的细胞膜,从而对虾的组织器官造成伤害,甚至会导致虾死亡;同时氨氮的含量升高后还会影响到虾的摄食量,因此要合理控制虾塘内的氨氮含量,使水中的氨氮含量处于0.5毫克/L以下。
养殖水中氨氮含量标准
水产养殖中,氨氮越低越好,一般在0.2以下就可以。保证水体浮游植物的数量是控制氨氮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一个是降低外源氮源的流入。
沼液中的溶氧不是很重点,因为排放到水体中的沼液不多,对水体的溶氧影响不是很大。最主要是确保沼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很低。
水产养殖水质氨氮过高用什么
1.如果氨氮过高可以通过快速换水来降低池塘中的氨氮含量,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池塘温度的变化避免温差大导致鱼发生应激反应。
2.池塘中的藻类也可以吸收大量的氨氮,可以培育优良的小球藻类吸收池塘中的氨氮。
3.使用氧化性的改底产品氧化池塘底部的残饵,改善池塘底部环境,降低氨氮的含量。
水产养殖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快速去除氨氮
没用
氨氮可以转化为铵根离子,属易容物质,因此一般情况下,氨氮不能用盐去除。
去除氨氮的方法可有:
(1)将含氨氮的废水调节成碱性(pH:9—10),通过曝气吹脱,可去除氨氮,但操作繁琐,药剂费用较高;
(2)生物法:通过活性污泥、生物膜等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DO:2-3mg/L),进行硝化反应,将氨氮氧化池硝态氮、亚硝态氮。
养鱼氨氮标准多少正常
1.龟缸氨氮不超过0.02ppm是正常的。
2.想要降低氨氮,需要培养硝化细菌,这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它可以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之后还能转化为硝酸盐,这样就可以避免鱼儿受到毒害,而且降低了水体的营养,也能防止藻类的爆发,对水质的维持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除此之外,部分藻类也有吸收氨氮的能力。
水产养殖去除氨氮用什么方法
① 物理化学脱氨
a. 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投入污水中,将污水中NH4-N氯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
氯投加量与NH4-N重量比为7.6:1,由于污水水质的不同,投加量将大于理论计算值。
此外,折点氯化法还需要消耗水中碱度,理论计算1毫克/升NH4-N消耗14.3毫克/升碱度(以CaCO3计),一般需向污水中投加NaOH和石灰来补充污水碱度的不足;并且尚需对出水余氯进行脱除,以免毒害鱼贝类水生生物,余氯脱除可用还原剂二氧化硫将余氯还原成氯离子或用活性炭床过滤吸附。
采用折点氯化法脱氨氮,工艺复杂,投氯量大,再加上补充碱度、余氯脱除等工艺环节,而且投氯尚会产生一些新的有毒有害物质。
b. 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去除氨氮
离子交换树脂对各种离子所表现的不同亲和力或选择性是离子交换的基本条件。目前在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沸石天然离子交换物质作为离子交换物质,但该法在国内尚无应用。
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入交换柱的SS值不应大于35毫克/升,以免增加水头损失,堵塞沸石床;吸附饱和后必须对沸石进行再生,以恢复其离子交换能力;无运行管理经验。
c. 空气吹脱法去除氨氮
污水中的氨氮大多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形式存在,并在水中保持平衡。当pH值升高时,污水中游离氨的比率增加,当pH值升高到11左右时,水中的氨氮几乎全部以NH3形式存在,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可使氨气从水中向大气转移。
氨吹脱包括三个工艺过程:一是提高污水pH值,将污水中NH4+转变为NH3;二是在吹脱塔中反复形成水滴;三是通过吹脱塔大量循环空气,增加气水接触,搅动水滴。
该工艺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需对污水调节pH值,投加大量石灰,药剂投加量大,另外还产生大量的污泥,增加处理难度和污泥处理量:由于需要大量循环空气,故动力费用较高;该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尚无使用先例,也缺少运行管理经验,因此不推荐采用。
② 生物脱氮
氮是蛋白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微生物的元素之一,一部分进入细胞体内的氮将随剩余污泥一起从水中去除。这部分氮量占所去除的BOD5的5%。
在有机物被氧化的同时,污水中的有机氮也被氧化成氨氮,并且在溶解氧充足、泥龄足够长的情况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反硝化菌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硝酸盐(NO-3-N)中的氮作为电子受体,氧化有机物,将硝酸盐中的氮还原成氮气(N2),从而完成污水的脱氮过程,生物脱氮工艺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养鸭
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