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技术教程,国外鳜鱼养殖技术
国外鳜鱼养殖技术研究
近期阴雨连绵,光照严重不足,大部分池塘水位都处于满池状态,鱼池水质看上去比较清淡,但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都程度不同存在,有机物含量偏高,池水溶解氧量偏低,养殖鱼类受不良水质影响易浮头,仍要注意换水、调水,可全池泼洒增氧型解毒应激灵,每7-10天用药200-300毫升/亩化水全池泼洒;适时开启增氧机,加快水体交换,增加溶氧,如使用自动控制增氧机的,应将开机溶氧值设定在3以上;备足大颗粒型增氧剂,以备应急之需;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应控制微生态制剂的施用。
2、饲养管理:
日巡塘2-3次,时刻关注鳜鱼的摄食情况。9月份以后,鱼池中天然饵料鱼数量有限,应根据鳜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补充适量饵料鱼。选择鳜鱼喜食、体型适合鲫鱼塘口自产小鲫鱼、小鲤鱼作为饵料鱼比较好,价格低、来源广、群体比较耐活。饵料鱼的投喂量及投喂的频度,一般饵料鱼投喂量为鳜鱼存塘量的10-15倍为宜,20-30天后视饵料鱼的存活情况决定是否补充。夜晚与黎明前这两个时限要坚持巡查,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3、鱼病防治:要将发现的病鱼进行认真检查和判断,必要时送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诊断,并针对性进行防或治的处置。平时以防治纤毛虫、锚头鳋为主,可全池泼洒鳜鱼车轮清、鳜鱼锚虫净。
鳜鱼繁殖技术
生长繁殖季节多是在春末到夏初。桂鱼的词语一般都是在两年内达到性成熟,可以进行繁殖。而雄鱼一年就达到性成熟,成熟过后的桂鱼一般都是在江河,或者是湖泊以及溪流等地,进行自然的繁殖。鳜鱼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在下雨天或是水流比较缓慢的环境下进行产卵,受精卵会随着水流漂流,然后进行孵化。
鳜鱼人工繁殖
1、环境要求: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2~3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
2、清塘消毒:在四月五日用生石灰清塘,在四月十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并加注新水0.8~1.0米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3、饵料培育: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浮把)放入塘中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鱼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
国外鳜鱼养殖技术研究现状
1、鱼池条件:
鳌花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 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鳌花鱼的捕捞。
1、池塘准备和饲料鱼培育:
⑴在饵料鱼放养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⑵天然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鳊鱼、白鲢、鲫鱼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公分,且每亩水面放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池底肥的可不施),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2.鳜鱼喜欢栖息在静水中,一般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冬季低水温时,幼鱼主要在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白天一般侧卧于湖底凹坑中,较少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在水草丛中四处游动寻觅食物。
3.鳜鱼属底栖型凶猛性鱼类,以小鱼、小虾等为饵。初孵出的仔苗刚开口,即可捕食其他鱼类的仔苗。
向左转|向右转
鳜鱼人工养殖
有。
桂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终生以小鱼、小虾为食。刚孵化出的桂花鱼苗即能捕食其他鱼苗,体长0.7厘米的桂花鱼能捕食体长0.35厘米的其他鱼类,体长31厘米的桂花鱼可捕食体长15厘米的鲫鱼。桂花鱼食量较大,通常饱食时食量可达自重的10-15%。在养殖桂花鱼过程中,投喂饵料鱼有一定的选择性,即鱼苗阶段以鳊鱼为主,鱼种阶段以鲫鱼、鲮鱼为主,成鱼阶段以易得和适口的小鱼为主,我地基本上用小鲫鱼、小泥鳅、鲮鱼等作为桂花鱼的饵料鱼。
鳜鱼人工养殖技术
成活率不高,由于人工培养鱼苗不能很好适应放养水环境,加上野河中鳜鱼苗的天敌、病毒很多,导致成活率不高 ,人工养殖鳜鱼苗为提高鱼苗成活率,总结了提高鳜鱼鱼苗的成活率五项措施
鳜鱼养殖基地
重庆市大足区有一家水产养殖基地有桂鱼养殖。
鳜鱼养殖新技术
养殖池的准备
1.养殖池条件 养殖池面积以1-2亩为宜,稻田开挖的池子最佳,池深1米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灌排水方便。
2.驯化区域围拦 用40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池子一角围起来作为驯化区,面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左右,高度为0.8-1.0米,底部埋入泥中20厘米,每隔2米用竹杆打桩支撑。
鱼种放养
5月中下旬鱼种达3厘米以上(最好5厘米以上)即可放养,一般每亩放1000-2000尾。放养时,先把鱼种放在网箱中,用喷雾器喷洒硫酸铜液进行消毒,主要杀灭鱼种身上的寄生虫。然后把鱼种放入小范围的驯化区,进行吃食驯化。
吃食驯化
斑鳜虽然与鳜鱼一样为肉食性鱼类,但其捕食、抢食的能力较差,只有当目标靠近它时才会去捕食,如捕食不成功,也不会像鳜鱼一样去追赶,所以驯化它吃“死鱼”这一点很关键。这一过程在驯化区内进行。开始时,把饲料鱼“浆”成半死(能动但不会逃跑)再投喂,等到斑鳜能聚拢来自动摄食后,再把饲料鱼全部杀死投喂,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才把驯化区的围拦设施撤除,有意识地在池边设几个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设定的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过程才算完成。
国外鳜鱼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答:不高,由于人工培养鱼苗不能很好适应放养水环境,加上野河中鳜鱼苗的天敌、病毒很多,导致成活率不高 ,人工养殖鳜鱼苗为提高鱼苗成活率,总结了提高鳜鱼鱼苗的成活率五项措施
项可行措施,现介绍如下
调控孵化水质鳜鱼苗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较严格,主要是对水质方面。在整个鱼苗培育阶段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7.0~8.0,无污染。对剑水蚤可用80~90目筛绢严格过滤,对水源要每半个月用氯制剂消毒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建砂滤池,经砂滤池过滤后的水通过水塔直接送人环道。用环道流水培育的方式培育鳜鱼苗,放养密度为3万~5万尾/m3,这种方式能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体交换量大,无温层,易于排出一部分污物,一般成活率达到40%。
把好开食关刚孵出的仔鱼,全长只有4mm,体重1g左右,在水温23~37℃时,60~72h后鳜鱼苗卵黄囊消失,正处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时期。此时的鳜鱼苗其消化道虽明显增大变粗但消化功能弱,体质也最弱,因而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及时提供足够适口的开食饵料。如果当鱼苗在稍长时间内不能摄食到饵料鱼苗时,其腹部扁平,胃中无食,之后即使再投入饵料鱼,鳜鱼苗也无力捕捉,从而失去正常的捕食能力,最终死亡。因此,这一时期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从几种家鱼苗的比较结果来看,出膜后约8h的团头鲂苗作为鳜鱼苗的开食饵料最为适宜。如用刚孵出的草鱼、鳙鱼、鲢鱼苗投喂,鳜鱼有时不能吞食整条鱼苗而只能吐出,致使鳜鱼苗死亡率上升。孵出2d后的团头鲂苗,由于活力增强,影响鳜鱼苗的摄食。投喂饵料鱼的数量提高到鳜鱼苗的十倍,使鳜鱼苗能轻易地摄食到饵料鱼苗。
在鳜鱼人工繁殖时,因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度不一致,产卵持续时间需6~8h,在孵化桶内,早出膜与晚出膜的时间相差10~19h,其开食出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保证不同时期的鳜鱼苗均能得到适口鱼苗,在其开食1~3d内,需2~3批次刚出膜的团头鲂苗,以提高其成活率。
投喂适合的饵料鱼鳜鱼有相互残食的习性,饵料鱼的品种、丰歉、规格以及饵料鱼的配套繁殖等对鳜鱼的成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口饵料鱼团头鲂的配套繁殖孵化应安排在鳜鱼催产后2~3d催产较适宜,数量为鳜鱼苗的2~3倍。鳜鱼开食5d左右体形增长,便可投放刚出膜的除了团头鲂的其它家鱼苗了,一般只要在鳜鱼苗开食2~3d后,催产2~3批家鱼如草鱼、鳙鱼、鲮鱼等。通常鲢鱼苗的游动较快,不利于鳜鱼苗的摄食。
饵料鱼的投喂要做到适时、适口、适量。每天早晚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鳜鱼苗的2~3倍。饱食的鳜鱼苗,腹部膨大,呈棱形,尾柄微弓,在流水情况下,靠在内壁静止不动或随水漂流;饥饿的鳜鱼身体扁平,在环道散开觅食。以鳜鱼苗饱食为准,饵料鱼过多会引起水质变坏,过少会引发其相互残食。
重视鱼瘸防治保证鳜鱼苗在体长2cm之前不发生疾病是育苗成败的首要措施,而这时的鳜鱼苗体表无鳞片覆盖,体质脆弱,很容易被原生动物侵袭,做好每天的疾病预防工作必不可少。从开食前一天开始,每天进行一次常规消毒。用药时适当降低流水环道的水位,混合泼洒食盐水(2%~4%)和福尔马林(40ml/m3),然后单独泼洒“暴血停”(0.02ml/m3),在开食前一天和开食后两天还要添加青霉素。此外,饵料鱼在投喂时也用食盐水(2%~4%)浸洗5min。
加强培育期间的管理培育期间,必须严格实行精细管理,主要包括: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育苗池;严格控制水质,及时排污清洁;适时繁殖饵料鱼,注意与鳜鱼苗培育要求相衔接;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病工作;随着鳜鱼苗的生长,适时进行分环道培育;转换环道,配置增养泵,保证其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只有抓好育苗培育期间每一环节的管理,鳜鱼苗成活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鳜鱼鲈鱼养殖
桂鱼贵。
鳜鱼,鮨科鳜属。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农村养殖
农村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