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蚕养殖前景,东北种蚕养殖技术
地蚕种植环境
喜阳,地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寒抗热,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喜肥但怕涝,所以种植的时候,适应选择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以及在排灌方便的地区种植。可在上年秋季的时候进行整地,将其翻耕,期间可利用太阳暴晒,有利于减少越冬病虫源
地蚕如何种植
地蚕喜温暖湿润气候。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耐寒,不怕水涝,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区生长茂盛,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燥、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
2、繁殖方式
地蚕繁殖可用根茎或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春季采挖地蚕母株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按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栽种,覆土厚5厘米,稍镇压后浇水。10天左右出苗。每亩用种根茎量70~100公斤。
地蚕养殖法
就以一个人养蛴螬为例,养殖一年大约可以收入六七万元。因为一个人所干的活所产生的价值大约是六七万元
地蚕种植多久有收成
1、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2、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3、婚俗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4、民族禁忌 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
地蚕种植环境条件
3-4月份。
1、地蚕的播种最适宜的时间基本上在三四月份,但也随着不同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而有所改变。
2、地蚕喜温暖湿润气候。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地蚕繁殖可用根茎或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春季采挖地蚕母株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按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栽种,覆土厚5厘米,稍镇压后浇水。10天左右出苗。每亩用种根茎量70~100公斤。
地蚕的种植技术
天麻栽培要“三要” 1、要选好场地:理想的栽培场地要温暖、湿润,不要阴冷干燥或者积水,一般在野外荒地、林间空隙、山坡阴面及沙质土壤地,也可充分利用室内、地下室、窑洞、庭院、藤本植物隐蔽空地栽培,总之人工创造适合天麻生长的环境,任何地区均可栽培天麻。 2、要科学管理:天麻栽培技术比较简单,文化程度高低都可学会基本操作,天麻播种后,只是湿度、温度上的管理,但是,要坚持科学管理,具体的栽培管理要做到:第一,场地土壤要保持一定的含水率,天旱时及时浇水;第二,栽培畦(池)内温度不高于28℃;第三,控制水分,连续阴雨要清沟排水;最后,搭棚遮荫,避免高温烂麻。 3、要适时收获:实践证明:及时收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一点在天麻栽培中,往往易被忽视,最后导致“空心麻”等情况出现;一般在11月份以后栽培的天麻,历时一年必须进行收获,春季栽培的,更不要延误收获时间,以免造成烂麻、虫蛀,如果一旦发生抽薹,就没有了商品价值。病害防治霉菌病:①选择阴山和有树林遮荫的地段,土壤透水、透气性好的砂壤土栽培天麻。②在培育菌材或栽种天麻时一旦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菌棒,应及时剔出,轻者将杂菌刮掉并经日晒1-2天,重者弃之不用。③栽培天麻与培养密环菌时,菌材间的间隙要用沙土填实,否则,残留的空隙在下雨时会积水,易引发杂菌。④栽种时适当加大菌材用量,促使密环菌旺盛生长,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杂菌的生长。⑤培养密环菌时为防止杂菌感染,可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腐烂病:①选择个体完整、无破损,颜色黄白而新鲜、健壮,无病虫害的白麻或米麻作种麻,在采挖、运输和栽种时严防碰伤和日晒。②注意温湿度的调节,创造密环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以便抑制杂菌繁衍。密环菌在6-30℃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18-25℃,超过30℃就会停止生长,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含水率50-55%时生长最好。③栽培天麻的培养料最好应进行堆积、消毒、晾晒处理,把内部的虫、蛹及杂菌杀死,减少危害。 日灼病: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茎秆由于受阳光照射易受害而变黑。特别是阴雨天,侵染霉菌后病部倒伏死亡。故在天麻出土前就要搭棚遮阴。 虫害防治 蝼蛄:蝼蛄能在天麻窖的土层内开挖纵横隧道,咀食天麻块茎,可用50%氯丹0.5公斤,麦麸 炒香 25公斤,加水7.5公斤左右拌和后于傍晚时分散置于天麻窖表面作诱饵毒杀。 蛴螬 俗称“地蚕”、“金龟子”,常在窖内咀食天麻使之成为空洞。可用敌百虫碾碎加蜜糖,放置在碟上诱杀,也可用红薯切成火柴盒大小,浸入0.2%浓度的40%乐果液中12-14小时,搅动1次后再浸10小时,捞出晒干后备用,毒杀时在每窖放置3-4块,药效期为7天,一次杀不完的可多投放几次。在晒制、贮藏和投放毒薯时应严防小孩误食。 蚁类:蚂蚁可用灭蚁净药杀,同时,可用肉皮和骨料埋入有蚁害的天麻附近,过2天后拔出,当蚁群聚集时用开水浇杀。天麻栽种时应做好白蚁的预防工作,可用3%氯唑磷 米乐尔 颗粒剂拌入细土中,大田每亩用量2.5-3公斤,窖栽每穴用量约1公斤。也可用毒死蜱、 乐斯本 、进行防治。 蚜虫:天麻开花期有蚜虫危害时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0倍液防治。 鼠害:可用0.005%溴敌隆或0.005%氯鼠酮或0.02%绿亨鼠克毒饵,加水适量稀释后拌入新鲜大米、小麦等放在麻窖附近毒杀。
地蚕生长环境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地蚕没有任何用处,因此,地蚕是没有人要的。但到了现在,地蚕竟然有人专业种植,而且,地蚕能够卖到30元一斤呢
地蚕种植环境温度要求
首先自我介绍下我是来自湖北宜昌天麻之乡的种植户欢迎大家交流啊 下面是我自己总结和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朋友 天麻生长习性:适宜于疏松、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15-28度,当地温低于8度、高于30度即停止生长。天麻不能自养,必须依靠蜜环菌提供养分而生长发育。即蜜环菌生长在木材上,天麻再吸收木材上的蜜环菌再生长。 天麻种植基本条件是: ①有适宜天麻种植的原料资源——木材,除开松、杉树外,其它杂木材树种都可以用于种植天麻。 ②沙土, 沙性土壤,疏松、透气、沥水的土壤。也可以用河沙。气温自然 引种天麻与引进其它农作物种子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农户在引种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当地气候是否适宜。天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温度过高、过低,天麻都会生长变慢甚至出现休眠。特别是温度过高时,还容易出现烂麻。因此,天麻最适宜在海拔稍高、林木茂盛、夏季气候冷凉、空气湿度较大的山区种植。其它地区种植天麻,必须设法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尤其是低山种植天麻,夏季要能通风、降温、保湿,防止天麻腐烂。如果环境不适,最好不要轻易引种天麻。 有没有合适的资源与栽培场所。种植天麻,需要栓皮栎、麻栎、槲栎等木质坚实耐腐,且树皮粗、不易脱落的树木做菌材,同时需要富含有机质、略偏酸性、疏松透气、不带病虫的天然阔叶林间腐殖土做培养土。引种天麻前,要先考察周围是否有此类资源。另外,种植天麻栽培场所也很重要,要求四周清洁、少杂菌,空气新鲜、湿度较高。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初种植者喷水不当,很容易引起烂麻。 菌床是否准备妥当。天麻与一般植物不同,属严格的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制造养分,只能依靠其伴生菌——蜜环菌为其提供养料才能生长。因此欲种天麻,首先必须准备好蜜环菌床。一般秋末冬初引种天麻,6~8月份即需要着手引进菌种、培养菌材,这样天麻引种回来后可顺利播种。如果在引种同时准备菌床,不仅会使投资加大,而且第一年产量较低,效益欠佳。 引种季节是否适当。由于天麻有性繁殖种子保存期较短,且扩繁难度较高,目前农户种植天麻,基本上都是引进白头麻、米麻做种。天麻一般随收随播,最佳播、收季节在秋末冬初11月份前后。冬季引种天麻,需防麻种冻伤;春季引种天麻,若气温已高,天麻已开始萌动生长,却无蜜环菌及时提供养料,则天麻生长不良,产量明显降低。其它季节,不宜引种天麻。 供种单位是否可靠。目前天麻供种单位较多,但虚假广告、信息也多,农户引种时需慎之又慎。有条件的农户,最好到国家正规科研院校找有关专家引种,或者直接到天麻主产区引种。如果当地有野生天麻,也可收购野生天麻做种。千万不可相信寄发或散发的小广告,未经现场考察就轻易邮购。 购买麻种数量要与菌床面积匹配。以山区常见的天麻窖栽为例,如果每窖铺两层菌材,每层用菌材10根,每根菌材旁放5粒20克左右的天麻种子,则每窖需20克左右的天麻种2公斤。由于天麻品种、麻种大小不一,所以具体购种时还需要灵活变通。红天麻每窖用种量可略小,乌天麻每窖用种量宜略大。麻种小,每窖用种量可略小;麻种大,每窖用种量应适当加大。如果购进麻种过多,会使种植成本提高;麻种过少,则会影响到当年产量。 麻种质量要高。最好能引进有性繁殖后种植1—2代的天麻种子,这样的天麻种活力旺盛,生长快、产量高。用小白麻、米麻做种均可,麻种大小最好在20克左右。此外,麻种应新鲜,呈黄白色,无病虫、无创伤,凡老化、损伤、带有病虫的天麻不宜再做种用。 要确保运输安全。麻种运输,需要用保温透气材料包装,每层麻种间用苔藓等材料隔开,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麻种在运输过程中失水、冻伤,或受到机械损伤。切不可将麻种用不透气的塑料袋直接包装运输,以免造成损失 如何防止菌材感染杂菌 1、选地: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种植天麻,另外不能连作,应消灭老窝。 杂菌种类较多,有的在土壤粘重、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有的在浇不到水的地方易生长。如室内栽的天麻,浇水不匀,常在浇不到水的地方长杂菌。水分适宜的地方蜜环菌生长旺盛,杂菌就受到控制。所以不管是田间栽植或室内用锯末沙配土栽植都应浇水均匀,室外栽要注意选排水良好的土壤,另外不要在杂菌窝中连栽,山区土地面积大,可选生荒地栽天麻。减少重茬引起杂菌危害天麻。 2、培养菌枝、菌棒、菌床时所选用的菌种一定要纯。如果培养出的三级固体菌种或菌枝本身就带杂菌,那么由它们培养的大量菌材也都易受杂菌感染。 3、一穴中培养菌棒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要控制在100-200根之内,如果感染杂菌,可弃而不用,减少到最低损失。这是防止杂菌污染最好的一种方法。 4、因杂菌营腐生生活,选用新鲜木材培养菌棒最佳,同时应尽可能缩短培养时间。新鲜木材不宜晒干使用。如果无新鲜木材,只有干木材,那么也应选择未朽烂,无杂菌的木棒树枝预先浸透水后再用。 5、菌坑不易过大过深,特别是水位高的地方或降雨量大的地区,易造成过湿、淹窖、且地温低,都不利蜜环菌的生长。 6、土壤或填充物一定要干净未有污染。用土填空时应实而不紧,也不可虚浮。 7、注意坑内湿度变化,应保持坑内适宜湿度。湿度过大,要去掉覆盖物通风或周围挖渗水沟。 8、如发现菌棒上有杂菌,轻者刮掉,日晒1-2日,重者抛弃不用。 9、加大接菌量。菌枝或菌种放的多,菌长的快,就能抑制其它杂菌生长。 10、采用纯菌种伴栽、伴播方法,因菌种纯,无杂菌污染,用砂覆盖,都可大大降低杂菌污染的机率 天麻的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介壳虫、蚜虫和伪叶甲。 防治病虫危害(一)虫害1、蝼蛄:土名拉拉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天麻窝表土层下开掘纵横隧道,咀食天麻块茎。防治方法:主要利用药剂进行毒饵诱杀。用50%氯丹1斤,炒香的麦麸50斤,加水15斤拌合后作成毒饵。于傍晚时分撒于天麻窝表面。2、蛴螬:土名又称地蚕和土蚕,是金龟子的幼虫,以幼虫在窝内咀食天麻块茎,将块茎咬成空洞。防治方法:在播种或栽植前窝内土壤可进行药剂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用水稀释30倍,喷于窝面再翻于土中,在生长期用该药700-1000倍在窝内浇灌。有条件的地方,在天麻地附近设置电灯、马灯、黑光灯诱杀成虫(金龟子)。3、介壳虫:主要是粉介为害天麻块茎。一般是由菌棒上带入麻窝内的。收获天麻时,常见到白麻或箭麻块茎上有粉介扒在表面如系个别穴发生,应将菌棒放在原穴中架火烧焚,白麻、米麻和箭麻一齐水煮加工,不能与其他种麻混合,更不能作种用。如果大部分麻窝都遭介壳虫危害,就应将天麻全部加工,这块地也要停止再种天麻,所有的菌棒进行烧毁防止蔓延。4、蚜虫:俗称腻虫。危害花苔及花。蚜虫危害时应用40%的氧化乐果配成1000倍液喷雾杀灭。5、伪叶甲:以成虫危害天麻果实,在果实上蛀孔。因为虫口数量不多,可早晚人工捕捉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天麻的田间管理 防旱根据天麻生长习性,春季天麻刚萌动生长需水量小。6、7、8月份是其生长旺盛时期,需水量较大。9月下旬后,天麻定型,处于养分积累阶段不需要大水。在我国长江南岸及沿长江地区栽天麻,雨水较多,一般不进行灌水。但夏季遇伏旱时,也要注意浇水保芽。因为7月份正是新生麻迅速生长的季节,幼嫩的芽子还不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威胁。在长江北岸及北方地区,尤其是一些土层脊薄的地区,夏季更应注意防旱。在山地栽种的天麻灌水时要沿坡的斜面,并于天麻窝的上方挖一洞穴,看到菌棒的一头,即可浇水待水渗入后再覆土填平洞穴。平原地区浇水,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尤其是种子发芽的原球茎,大水漫灌会使大量原球茎死亡。应用喷水方式只要将上层干土层喷湿和下层湿墒接上就可以,并且应勤浇,轻浇。防涝一般情况下,夏季雨水大些对天麻生长是有利的。但遇大暴雨后应检查容易积水的天麻窝,注意及时排水。尤其是底层土壤排水不良和低洼的地方以及在平原地区栽天麻,大雨后都需注意排水。对天麻生长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是秋涝。秋季气温和地温都逐渐降低,天麻生长缓慢,将要进入休眠期。水分大,蜜环菌则会破坏了种麻的防御结构。在环境条件不利天麻生长而蜜环菌仍能生长的情况下,侵染麻体的蜜环菌则进一步深入内层,突破天麻消化层而进入中柱层,引起麻体腐烂,新生麻就停止生长。因此,在9、10月份要特别注意开好排水沟,防涝、防止天麻窝内积水。防冻 天麻一般来说能耐低温。如1971年,北京引种的天麻窝,在20厘米深栽植层的土壤地温在-3℃条件下能越冬,虽周围土壤已冻结,但天麻块茎仍未受冻。我国寒冷的吉林省抚松县,海拔774.2米的地区,元月份平均温度为-15.7℃,最低温度可达-34.7℃,仍有天麻分布。但这些地区必须有40-50厘米厚的自然积雪覆盖,天麻分布层的土壤温度在-5℃以上,天麻不至于受严重冻害。通过实地观察,头一年栽种的天麻,冬季未进行采收的要比当年新栽种下去的天麻抗寒力强,东北地区,当地野生分布的天麻要比由南方引种去的天麻抗寒力强。另外骤降低温,在有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天麻受冻。如果-10℃的低温发生在冬季10-11月份,天麻容易受冻害。如果是1-2月降温,天麻受冻害就轻微。因为天麻已经过了几个月的低温锻练,提高了天麻抗逆能力。但是如将天麻暴露在空气中则抗寒力降低。于零下2-3℃的条件下只放置半天或一夜,天麻块茎表面就会变为鲜红色,遇暖解冻后麻体内呈现白浆状。故冬季翻栽天麻的时间不宜太晚,以防止天麻暴露在空气中遭受冻害。
地蚕的防治
吡虫啉
防治对象:
防治蝼蛄,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拌炒香的麦麸撒施,进行诱杀;金龟子成虫大量发生时,可用吡虫啉(每667平方米用纯药一二克)对水喷雾。
天诺线净
防治对象:
天诺线净是杀虫、杀线虫剂,对多种作物的根结线虫、根蛆、蛴螬、小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药杀效果好。具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
地蚕怎么留种
1、选种:无刺红花大约有以下几种品种。
(1)大红花:此品种刺较少,叶子尖,花淡红色,花朵小而花丝较短,花的品质较硬。
(2)金红花:刺少、叶子尖端圆,花苞金红,花朵较大,花丝长,花的品质柔软。
(3)新疆红花:叶缘和总苞片均无刺(但也有一种有刺的),品质较好。这种品种无刺有利于采收。
选择发育良好、分蘖多、花朵大而色泽好的植株作为种株。采种要采中心花蕾的籽,侧枝上的花籽不宜选作种用。俟红花茎叶呈黄棕色时种籽即成熟。以后分收分打,每667平方米可收种子50~75千克。把收下来的种籽,用簸箕簸出劣籽,储藏于瓦坛或不易受潮的器皿内,以备播种用。储藏期以不超过1年为好,否则发芽率差,长不好。
2、选地和整地:红花是一种喜欢干旱和较肥沃土壤的植物,也能适应瘠薄土质。潮湿与积水地对它生长不利。故应选用旱地或生荒土种植,并可在屋前后的小园地、坟堆等含有多量腐殖质的地上,适宜沙质壤土或轻度的黏土。忌连作,须隔3~4年方可种植。前作物以黄麻、大豆、冬瓜、芋头等为宜。前作物收获后,用锄头和四齿耙翻土1~2次,精耕细耙,使土壤疏松细匀,排水良好;翻土20~23厘米深,并于翻土时同时施入腐熟后的堆肥或厩肥1000千克,加过磷酸钙15千克。
3、播种:红花可根据地区气候,采取春播、秋播、冬播。江浙多系霜降后至立冬时播种;河南、山东多是秋播,新疆和东北寒冷地区多是春播。冬播最迟不得迟于11月底,过迟则翌年幼苗细少幼嫩,易受害虫侵袭。而四川则多为霜降前10月中旬播种。
雨水多的地区,采用高畦,畦高17~20厘米,宽85~100厘米,畦长根据地形而定。每畦种两行,株距23~33厘米,行距33~50厘米。可采用点播或条播,每穴或在沟的一定距离(株距)撒下种子六七粒,盖上一层薄细土,种深3~5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用种子1.5~2.5千克。播种后10~15天,就可出苗,如久未发芽,可浇水1次催芽,并略锄松表土。
【栽培管理】
1、间苗追肥:苗长至7厘米左右时进行间苗,选苗叶色青绿、茎粗壮的,拔去色黄而幼弱的苗,每穴留苗两三株,如有缺苗,此时可进行补填。叶苗长有5片时,用人粪尿150~250千克,每100千克对清水250千克,进行第1次追肥,追肥时从旁边浇下,防止倒伏。在惊蛰前后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用人粪尿500~600千克,用清水稀释。施后结合培土,以防花蕾过多倒伏。以后看生长情况,一般不再施肥。如天气久旱不雨,可适当进行灌溉。
2、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根腐病:由根腐病菌浸染,整个生长阶段均可能发生,尤其在幼苗期、开花期发病严重。发病后植物萎缩,呈浅黄色,最后死亡。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选用无病地的植株留种;拔除病株,清除残枝病叶,集中烧毁。用50%退菌特500倍液加5%石灰和0.2%尿素淋喷。
②锈病:危害叶片,以叶背面发生较多。防治方法:采花后拾净残株病叶烧毁。喷0.2%~0.3%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300~4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续2~3次。轮作,以防止土壤中孢子危害。在冬天或早春用水浸田,也可减少锈病发生。
③黑斑病:在4~5月间发生.受害后叶上呈椭圆形病斑,具同心轮纹。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残叶,集中烧毁。与禾本科植物轮作。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减轻发病。发病初期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④炭疽病:为红花中后期病害,南方多发生于4月和5月间。主要危害茎枝、花蕾基部和总苞。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植物轮作;用30%菲醌25g拌种子5千克,
拌后播种。发病后剪除发病部分,拔除发病严重的病株,然后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600倍液喷洒,每隔10天1次,连续2~3次。并深挖排水沟,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抑制病原菌的传播和病害的蔓延。
(2)虫害:
①红花长须蚜:以无翅胎蚜群集于红花嫩梢上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卷缩起泡等。一般雨季危害减轻,干旱时为害加重。防治方法:发现蚜虫时可喷40%乐果1500~2000倍液,或2.5%鱼藤精800~1000倍液。
②潜叶蝇:为害叶片,一般在开花前为害最甚。防治方法:5月初喷40%乐果1500~2000倍液。
③地老虎、蟋蟀、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在红花幼苗期造成植株地表部分出现伤口,或咬断整株而使其死亡。防治方法:主要采用药剂拌种、轮作、倒茬、毒饵诱杀等方法。
【收获与加工】立夏后开始采收,采收期15~20天。花瓣初开时为黄色,渐呈橙红色,最后成暗红色,当花呈橙红色时是采收最适宜的时候。每个花序可以采摘3次。由于红花药用部分是花冠,如不及时采摘,容易凋萎,故必须每天采收1次,一般多于清晨露水未干前进行,因红花锐刺甚多,日出后刺硬伤人。采收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捏紧,抽出花冠,太小的待翌晨采。如天气由晴转阴雨时,要组织力量抢收。每667平方米可收干红花10~15千克,高的可达15~25千克。采收后,即行暴晒,晒时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须用竹筷轻翻,晒半天后,再用白纸盖着晒,必须勤翻动,以保持它的色泽。如遇雨天可用无烟炭火炕干,火力要温和均匀。晴天采收的约4千克湿红花可得干红花1千克。
养兔
养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