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掉苗浮在水面是什么情况,对虾淡化期间掉苗原因
对虾掉苗浮在水面是什么情况?
是缺氧所致。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且大量摄食进行光合作用的单胞藻类,导致池水造氧功能降低,水色变浑浊和清白,或者虾池地衣过度生长,引起缺氧会造成虾浮头。
处理方法:使用粒状的含氯消毒剂,在地衣生长区域投撒,当药物沉降到池底后慢慢溶而发挥药效...
对虾突然不上料台吃料是什么情况?
对虾突然不上饲料台吃饲料可能是因为缺氧所致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对虾为什么会在增氧机周边死?
在增氧机周边死,因为增氧机会引起对虾蜕壳困难死亡;底层水,引起对虾死亡,对虾和鱼一样,有顶水现象。
另外,对虾在月圆夜蜕壳时,大量耗氧,若此时底层水缺氧,则造成对虾死亡;细菌感染导致死亡,这个需要显微镜镜检才能确证病因;体质瘦弱、肝脏疾病也会引起对虾”底死“。
虾需要氧气吗?
需要密度大的话,需要打氧气,密度小则不需要。养虾的办法如下:
1、抓清淤除野。凡是养过一年虾以上的虾池,由于池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已使池水变浅,有毒物质增多,所以放虾苗前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认真进行虾池清淤工作,清淤面积要达到百分之百,保证池中水深1.5米以上。尔后使用漂白粉进行"除野"。
2、抓肥水繁饵,适时投苗。4月下旬往虾池内放水,使水深达到0.5米,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使池中的藻类、轮虫等大量繁生,以达到肥水繁殖基础性饵料的目的。5月20日前后,适量投苗,每亩投苗3至4万尾,一定要投放无病健壮的虾苗。
3、抓调节水质。在对虾养成前期,换水次数较少。当池水透明度降到15厘米~20厘米时,要换一次水,换水量占池水量的1/2。养成中期,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换水的方法是先排掉池中底层水,后添加新水。一定要防止那面排水,这面进水的混水养虾,在降雨较多的汛期不搞大排大灌,而是把表层的淡水排掉,以保证池水盐度相对稳定。
4、抓合理投饵。要自制推网一个,每早5时取样50至100尾,认真观测对虾的胃及长势。同时用旋网测定池中对虾生存量,以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投饵。在对虾养成后期每天喂6次,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各投饵喂一次,占日投饵量的40%,晚上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占日投饵料量的60%。每天的投饵料量,池中四周占80%,滩面占20%。但在池中水温超过30℃时不投饵料,水中溶氧少时,不投饵料,水质恶化时不投饵料,雾大气压低时不投饵料,注进新水后1小时不投饵料。
5、抓防止浮头。要坚持经常观察,加强水质监测,提高防治病害技术,及时准确分析掌握水情、池情、天情、虾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当发现蠓虾、小鱼靠时,说明水中缺氧,是虾浮头的前兆。这时候要昼夜不停地把水搞活,也可搞人工造浪、人工造氧、投冰降温,投放增氧剂。投饵也不能在下半夜易缺氧时投饵料。切不可发现浮头搅得沉渣泛起,这只能加剧对虾的死亡。
6、抓虾贝、鱼混养。坚持对虾与贝类混养和对虾与鱼混养,不仅大大提高池面积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养虾成本,还有利于对虾发育生长,提高对虾产量、防止对虾浮头死亡,增加虾池效益。
造成对虾泛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泛池是由于水中溶氧骤降导致水体中鱼群缺氧浮头的一种现象。
清晨巡塘时,发现鱼群浮于水面,用口呼吸空气,说明池中溶氧已不足,若太阳出来后,鱼仍不下沉,说明池中严重缺氧。
这时最好用水质测试盒对池水进行检测,并及时增氧。引发泛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下水层急速对流,池中含氧量迅速降低。
如果白天太阳光强,傍晚突然下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则上浮,因而引起上、下层水对流。
(2)水中溶氧量求过于供。
夏季若遇连绵阴雨,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少,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氧求过于供,引起鱼类浮头。
(3)“氧债”大。
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由于大量投饲施肥而造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水中有机物多,上、下层氧差大,下层“氧债”大。
渔塘水养殖白对虾,水太肥,虾缺氧怎么办? 可以下红糖或醋吗?
有种东西叫做增氧粉,水太肥换水或测试下是不是酸性太大,下点石灰中和一下!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