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养殖条件,养殖蝎子需要什么条件
蝎子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1、选适宜温度让蝎子交配
有了好种子,再饲养肯定就容易多了。蝎子喜欢温暖的环境,雄性蝎子和雌性蝎子交配的时候,就要调整好蝎房的温度,把温度控制在37度左右,雌性蝎子产子就很快,产下的小蝎子也容易存活。
2、不同年龄的蝎子分开饲养
幼小的蝎子和成年的蝎子不要放在一起饲养,两者对温度要求不同。幼小的蝎子温度在32度以下,25度以上。成年的蝎子温度在40度以下,35度以上,因此必须分开饲养。
3、水泥池要挂湿布帘
蝎房可以用水泥地,和普通土质地面。水泥地容易干燥,容易蒸发水蒸汽,蝎子虽喜温暖之处,但也不能干燥了。在水泥池中挂个湿布帘子,布帘子干了,就再打湿,保持池内空气的湿润。
4、土质地面要保持不干不湿
如果是普通的土质地面,空气是会湿润很多,因为土质地面本身含有湿气。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地面见到水了。土地有水,又不见阳光,会潮湿的,蝎子受潮了也会影响寿命。
5、冬天蝎房要开暖气
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非常冷。要是蝎房可以开暖气是最好的,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因为北方家家户户都有暖气,南方冬天有暖气不多,冬天要让蝎子在暖气房里冬眠。
6、怕光、水、风,冷,要保护好
总的来说,蝎子就是怕光、怕水、怕风、怕冷,喜欢不干不澡温暖的环境生活。只要按照这几点的要求,给蝎子布置蝎房,再吃专门的蝎粮,蝎子就能成长的很好,繁殖的也快。
蝎子室内养殖蝎子注意哪些
储藏室是可以养殖蝎子的。
室内恒温养殖蝎子。是通过加温来调控温度和湿度,把温湿度调控在蝎子适宜生长的范围内,来促进蝎子的生长,提高养殖蝎子的效益。所以也室内恒温养殖蝎子,和室外的气候条件没有多大关系,各地都可以的。
蝎子养殖周期长见效慢。如果说刚开始养蝎子,没有经济来源的话,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建议新手刚开始,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先少养点,以掌握技术和经验为主。
蝎子养殖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是养蝎子要背风向阳、远离工业污染。土质以微酸或微碱壤或沙壤为宜,同时还要避开周围50米内有可能使用剧毒农药的地方。
二要饲养要精细。喂水,要用喷洒的水好呈雾状切不可直接将水倒入蝎窝内。此外还要注意在雨后及时排净场内的积水。立夏以后蝎子的消化能力空前提高,这时如饲养区内农作物害虫不够蝎子食用,可在晚上用黑光灯诱捕昆虫任蝎子自由采食,也可投喂些鲜活昆虫。秋分以后要加大供食量,除自然昆虫外要加一些肉类饲料,喂食量要做到宁可有余不可欠缺。要迅速减少蝎子的饮水量停止直接供水。
养蝎子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地下室必须室内恒温才能养殖蝎子。主要是通过加温来调控温度和湿度,把温湿度调控在蝎子适宜生长的范围内,来促进蝎子的生长,提高养殖蝎子的效益。所以室内恒温养殖蝎子,和室外的气候条件没有多大关系,各地都可以的。
蝎子养殖周期长见效慢。如果说刚开始养蝎子,没有经济来源的话,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建议新手刚开始,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先少养点,以掌握技术和经验为主。
蝎子养殖窍门
蝎子养殖环境:
1 、蝎子栖息的环境 蝎子怕强光,喜黑暗,很少在灯光下活动,视觉退化,它们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也常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2 、活动规律 在生长期的一天当中,蝎子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注意:冬眠不是蝎子的习性,但因冬季温度低,活动困难,又难觅食,不适宜生活,才被迫冬眠。
3 、捕食习性 蝎为杂食性动物,但偏食动物性食物,主要捕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尤其爱吃土鳖虫、蟑螂、蜘蛛、蚯蚓、蟋蟀、蚊、蝇、蛾、鼠妇虫等多汁软体昆虫,饥饿时也吃少量麸皮、鼠肉、有机质土。蝎的耐饥力强,饱食一餐后可6~7天不食。蝎嗅觉、触觉灵敏,遇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易死亡。 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 8 ~ 9 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 、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 3 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第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 、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 蝎子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8℃,交配繁殖最宜温度为28~39℃。当气温低于0℃时,需要加温保暖;当气温高于39℃时,需要降温。 蝎子在 -2 ~ 42 ℃之间可以生存。但是 -2 ~ 0 ℃、 40 ~ 42 ℃时,蝎子仅能存活 5 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 2 ~ 7 。当温度长期高于 7 ℃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当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 蝎子在 12 ℃以上开始活动。在 12 ~ 24 ℃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 25 ~ 39 ℃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 42 ℃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 、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一般来说湿度要保持泥土不干不湿,霉雨季节要通风降湿,高温干旱要喷水补湿。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 15% 左右。www.nczfj.com②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 70% 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也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拥挤碰撞,影响蜕皮,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重缺食缺水;
二是相互干扰严重;
三是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四是争夺空间;
五是争夺配偶。
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蝎子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出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蝎子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蝎子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
)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蝎子养殖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冬眠是指蝎子以休眠状态安全度过冬季低温侵袭的一种生物学特性。一般情况下,蝎子在严冬来临之前,即已做好了充分的冬眠准备,其中包括通过大量取食积累营养的生理准备和冬蛰窝穴的准备。在冬眠前1个多月,即大约9月份蜕皮以后,无论是成蝎还是幼蝎,其食欲变得旺盛,食量也增大起来,体内大量积累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供冬眠期间消耗。在我国华北和东北等东亚钳蝎主产区,5厘米表土的温度常在-10℃以下,而且土壤含水量亦很低,不利于蝎子的存活。所以,蝎子的冬眠常深入地下30厘米以下,有时甚至70厘米~8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蛰伏。
在冬眠期间,蝎子蛰伏于窝穴内,不吃不动,其行为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只有体内必要的生理代谢活动维持在最低水平。这种蛰伏状态,一般在冬眠的中后期最为深沉,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也最迟钝,但却极易由于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死亡。因为这时是蝎子的抵抗能力和免疫系统最差、最脆弱的时期。此时身体瘦弱、发育不良的个体,由于其抗逆能力较差,或其基础代谢不能长时间维持,往往难以安全度过冬眠期。
蝎子的冬眠习性,是在自然状态下对环境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这就为发展人工恒温条件下无休眠期养殖,加快蝎子的生长发育进程,进而为提高人工养蝎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可能。
养蝎子注意事项
环境问题要控制好,土壤要潮湿,并且有可以隐蔽的地方,食物上面包虫,蟋蟀就可以饲养鱼缸就可以。
就近引种: 远距离引种会由于环境、气温、湿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初养者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避免惊吓: 蝎子怕动又识窝,随意翻动它的窝,会使它受惊吓,而四处乱窜不归窝,不吃不喝,慢慢就会死去。
食物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但如果有足够的鲜活昆虫(如地鳖虫、黄粉虫等)供应,它们就很少互相残食。因而饲料是个关键,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孕期护理: 蝎子一般在7~8月间产仔,如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产仔而流产,产出的小蝎也会被公蝎吃掉,不能繁殖足量的小蝎。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产期护理 :孕蝎产仔后,小蝎要爬到母蝎背上呆4~6天才能下来自己走动,小蝎不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是很难生存几天的。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怎样养蝎子,养蝎子应该注意什么?
就近引种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不同,如果引种的距离跨度太大,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因此如果是初次养蝎,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少惊吓
蝎子虽然有着威力十足的尾巴,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如果经常翻动蝎子的窝,会让它受到惊吓,这样蝎子会四处乱窜还会不归窝,最后会不吃不喝的死去。
食物要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其实这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如果能给蝎子提供新鲜鲜活的昆虫,蝎子就很少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孕期护理
蝎子通常会在盛夏季节产仔,如果这时候还把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为找不到安静的地方生产而流产,而且公蝎还会把刚生产的小蝎吃掉,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产期护理
母蝎生产过后,小蝎需要爬到母蝎背上待上一段时间,直到第一次脱壳后才能正常下地生存。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幼蝎的饲养
幼蝎在经历过第一次脱皮后会从母蝎身上下来,此时幼蝎的食欲会大涨,每天需要吃掉一只小昆虫,但由于幼蝎的自我捕食能力很弱,如果喂得饲料过大,幼蝎无法杀死的话,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
母仔分离
在仔蝎处于28℃一35℃的温度条件下,8天左右开始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蜕皮后爬下母背开始活动,这时小蝎全身呈乳白色,10小时以后开始变为粉红色,最后变成褐红色。母蝎和仔蝎此时都食欲大振,应当立即进行人工分离。具体做法是:先把产仔后的母歇夹出放到原来的成蝎池内和公蝎混放一起并加强饲养,使其尽早吃肥恢复体质后并提前交配,然后再把瓶内的小蝎子连同沙土一起轻轻倒到入小蝎池内进行饲养。这样分离出的仔蝎基本上是无一伤亡。
防逃措施
虽然蝎子不能飞,但是它的爬行能力很强,无论采取何种饲养方式,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趁机跑掉。
防止水浸
蝎子的呼吸和生殖系统都在身体的下部,因此千万不能水浸,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一周换一次新水即可,不要长期让蝎子喝到变质的水,否则蝎子会病死。
防鼠害
蝎子由于本身有毒,因此敌害不多,但如果冬季蝎子处于冬眠状态,它对老鼠基本上是没有抵御能力的;夏天老鼠同样也会会抢吃黄粉虫或地鳖虫等饲料。因此一定要做好防鼠工作。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