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淡水养殖,高密度淡水养殖
高密度淡水养殖技术
选址
(1)养殖淡水银鳕鱼(大鳞肥)一般可按照养殖鲤鱼的方式来进行。需要在地势平坦,自然条件好,没有污染,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池塘。
(2)在养殖银鳕鱼池塘的周围,不能有养殖场或者是化工厂。
2、池塘消毒
(1)在搭建好池塘后,需要检查好池塘周围的堤坝,不能有鼠洞或者是侧漏。
(2)随后,需要用石灰进行池内的消毒,在池塘周围要使用隔离网进行隔离,为了防止鸭鹅等家禽进入池塘。
(3)准备就绪后,便可以往池中注入清水,需要仔细观察水位,如果水位下降了,便需要检查池塘中是否有地方有洞,若有洞,便需要及时修补。
3、水质
在放鱼前,需要检查水质,如何不适合淡水银鳕鱼的生长,便需要立即进行调节。
4、水温
淡水银鳕鱼(大鳞肥)一般可在1-30℃的温度中生存。
5、选鱼苗以及网箱暂养
(1)在选择鱼苗时,要选择大小要相同,不能有明显差异的优质鱼苗。而且当买到了鱼苗后,不能立即放养鱼苗,需要通过网箱等方法进行暂养。
(2)用网箱暂养鱼苗时,可先将少量的鱼苗放入池塘的水中进行养殖,等待3-5天后,若无异常,便可以把剩下的鱼苗放入池塘中。
6、放养密度
(1)在前期时,淡水银鳕鱼的放养密度跟鲤鱼放养密度相似,一般鲤鱼养殖密度为每亩3000斤左右。
(2)而到了后期时,体重为2两的银鳕鱼的放养密度一般是1500-2000尾/亩。
7、喂食
(1)一般在放养鱼苗的5天以内,可以先不用喂食。
(2)在放养后的7-8天,便需要进行第一次喂食。喂食的前3-5天,可以先将饲料投放到池塘内的每个角落,等鱼苗适应饲料后,便可缩小喂食的范围,直至缩减到固定的范围内。
高密度工厂化淡水养殖
主要有水质,溶氧,投喂三大问题。
1水质控制,鳜鱼是一种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水质不良会使鳜鱼患病甚至发生大规模死亡。所以,水质控制是第一大问题。
2溶氧量,同样,鳜鱼也是一种对溶氧要求较高的鱼类,水体的溶氧量不但要满足鳜鱼的需要,还要满足过滤系统的需要,这是第二大问题。
3均匀投喂,高密度饲养很容易造成投喂不均匀,时间长了,会造成鳜鱼体型大小不一样。如何均匀投喂是第三大问题。
高密度淡水养殖技术有哪些
鱼种下塘前,可用3%~5%食盐溶液药浴鱼体15分钟,以杀灭寄生虫和病菌;一般采用充氧活水车或者尼龙袋充氧运输。运输前应先在网箱内微流水密集暂养12h后再装运。
放养密度根据苗种规格、池塘条件和计划养成规格配置,一般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2200尾/亩。
翘嘴鲌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生长速度差异较大,如有少数较大的个体,应在运输前将较大的个体筛出,以提高养殖成活率。
高密度淡水鱼养殖
高密度饲养孔雀鱼,比如我们用一个100的鱼缸放进去500条孔雀鱼,密度是够大了,我们可以每天喂食量可以少一点,一天喂两次到3次,然后每天换掉5分之一的水,打氧泵24小时开启,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孔雀鱼可以完全适应鱼缸的氧气和水质的变化。
高密度淡水养殖技术规范
一,池塘选择。
鳙鱼是中层鱼类。在深水池塘养殖的时候,一般选择套养。而当水体不是特别的深的时候,鳙鱼最好还是单一种类的养殖。
在鳙鱼养殖之前,最好进行彻底的清塘。将池塘内的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鱼池清扫干净,没有较多的淤泥之后,进行消毒杀菌。鳙鱼的鱼塘的消毒以生石灰消毒为主。选择生石灰的原因一是因为生石灰在触碰到水体的时候,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杀死病菌。二是生石灰的价格便宜。三是因为生石灰容易挥发。
当然,清塘完成之后,并不是立即的放水养鱼。鳙鱼由于是滤食性鱼类,养殖之前,在池塘的底部施用一层培养浮游生物的底肥是很有必要的。鳙鱼池塘的底肥培养一般选择食用厩肥、生物尸体等容易繁殖浮游生物的材料。将底肥均匀的铺在要养殖鳙鱼的池塘底部,等待厩肥充分分解,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之后,才能投放鳙鱼的鱼苗。
二,投放鱼苗。
鳙鱼投放鱼苗的时候尽量选择投放大规格的鱼苗。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投放质量超过1千克的超大规格的鱼苗。大规模的鱼苗生长的更迅速,更容易适应池塘水体。
和所有的水产养殖一样,鳙鱼的鱼苗不能直接的投放到池塘里面。鱼苗的消毒杀菌和水文环境的适应都是不可缺少的步奏。
鱼苗的杀菌消毒和所有的水产一样,使用浓度为百分之四的食盐水或者浓度为千分之二的硫酸铜溶液养殖鱼苗半小时以上,就算完成了鳙鱼的消毒杀菌工作。水文的适应则是取鱼塘水体,养殖鳙鱼一到两个小时,观察鱼苗有没有不适应的情况,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投苗。
由于鳙鱼一般都是与其他鱼类混养,所以大家知道的拖放鱼苗的数量都不多。当只养殖鳙鱼一种鱼类的时候,要适当的提高鱼塘的放苗数量。
鳙鱼投放入塘的时间应该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雨雪甚至湖面结冰的时候放养鳙鱼。鳙鱼放养入养殖池之后,将鱼苗均匀的赶入池塘,保证鱼苗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池塘,不造成某一地点因为鳙鱼的数量过多而造成食物不够的情况。
三。日常管理。
鳙鱼养殖池的日产管理主要是饵料投放和病害防治。
由于投放的鳙鱼为大规格的鱼苗,所以鳙鱼的抗病性也是很高的。但是,由于是大规格、高密度的养殖,鳙鱼仍旧会患病。尤其是由于在投放鱼苗之前,有过施底肥的做法,鳙鱼就及其容易患有寄生虫病。因此,对于鳙鱼常见的寄生虫病通常是以预防为主。当然,预防寄生虫病并不是从鱼苗养殖之后才开始,在鳙鱼清塘的时候,就要时刻的小心,预防鳙鱼的寄生虫病。
鳙鱼的寄生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清塘的时候,将塘底部的淤泥充分清理干净,烈日暴晒养殖池塘,充分的消毒。
底肥培养浮游生物的时候,也需要消毒,选择消毒杀菌过的底肥培育浮游生物。
投放之前,对于鳙鱼的鱼种要充分的消毒。消毒的程序越严厉越好。
定期的对池塘的水体消毒。当然,在水体中养入鳙鱼之后,就不适合再用生石灰消毒了。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用对鱼伤害较小的消毒剂。
水体增氧。鳙鱼由于养殖密度大,水体内氧气过少,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极为不利,因此,鳙鱼池塘的增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投喂饲料合理。避免因为投喂饲料不合理而造成的水体污染,滋生寄生虫。
谈完鳙鱼的寄生虫病的预防方法之后,咱再说一说鳙鱼的日常管理。
鳙鱼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关于鳙鱼饲料的投喂。鳙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虽然,在鳙鱼入塘之前,就曾经有过底肥培养,保证鳙鱼不会因为缺少食物而发生意外。但是随着鳙鱼的逐步生长,水体中所含有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是跟不上鳙鱼的生长发育的。因此,投喂饲料势在必行。
虽然,鳙鱼也会食用一些水藻,但鳙鱼最重要的食物还是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鳙鱼的饲料投喂主要还是通过投放适合水体内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的有机肥来间接的投喂鳙鱼。
最初的时候,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会投放一些厩肥、堆肥或者直接是人畜的粪便。后来有投放过无机化肥。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观察发现:单一的使用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但是肥效缓慢,很限制鱼的产量;单一的食用化肥,肥效比有机肥短的多,成分也比不上有机肥,主要只能培养小型的绿藻和蓝藻,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并不理想。
现在,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主要投放的肥料是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过后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制作而成的肥料。这种肥料含有大量的适合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能够改善水体内的水质环境,对鳙鱼的生长很有好处。
四,上市销售。
鳙鱼身上最肥美的地方就是鱼头,因此鳙鱼只有当头长到一定分量的时候才能够上市销售。现代养殖鳙鱼主要采用套养、混养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避开鱼群上市的高峰区,能够更好的获得回报。因此,笔者是不建议养殖单一的鳙鱼的。最好能和鲢鱼、草鱼等鱼类混养,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应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
高密度养殖:利用湖泊、水库以及河沟发展高密度淡水养鱼,适宜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有网箱养鱼、围栏养鱼和流水养鱼等。
网箱养鱼:适应的水域范围较广,可以在水库、湖泊以及河流中设置。
流水养鱼: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
围栏养鱼:适用于天然饵料丰富、水位落差小、底质平坦且较浅的大中型水域。
淡水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一般来说,每亩水塘养殖鲤鱼3000斤左右为好,搭配300斤左右其他鱼类,放养的过多易发生病害,养殖成本剧增。一般来说青草鲢鳙都是混养的!现在来看河南的四大家鱼养殖密度最高有达到万斤的!一般来讲1亩塘子混养养到2000~3000斤!当然地区,气候,环境,水质及养殖技术和投入不同差距也很大!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