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蚬人工养殖,河蚬人工养殖
蚬怎么养殖
吃,河蚬穴居于水底泥土表层,以浮游生物为食料(如硅藻、绿藻、眼虫、轮虫等),生长快,繁殖力强。除天然资源外,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
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
河蚬养殖技术
体外受精,18个月左右性成熟,繁殖季节为每年的9月中旬至11月。一个繁殖季节可产卵3批至4批,性腺成熟的遇冷空气时,水温骤降,排放精卵。在繁殖季节,将精、卵排放在海水中,在海水中受精孵化。
蚬又称河蚬、黄蚬、金蚬、扁螺、沙蜊等,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以浮游生物为食料,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贝类,在我国的大、中、小湖泊内均有广泛的分布。除了天然的资源外,河蚬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
蚬怎么繁殖
黄金蚬的繁殖过程 黄金蚬子是雌雄异体,是体外受精,18个月左右性成熟,繁殖季节为每年的9月中旬至11月。一个繁殖季节可产卵3批至4批,性腺成熟的遇冷空气时,水温骤降,排放精卵。在繁殖季节,将精、卵排放在海水中,在海水中受精孵化!
蚬可以人工饲养吗
黄金蚬
也叫河蚬、沙蚬,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江河、湖泊、池塘、沟渠之中。其个头不大,贝壳呈半扇形,颜色因环境而异,常呈棕黄色、黄绿色或黑褐色。贝壳上有密密的弧形花纹,一圈隔着一圈,像淡墨晕染的纹路,小巧精致。
花蚬子
是市场上常见的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
白蚬子
是东港地区黄海滩涂上盛产的贝类,因壳较其它蚬子都白而得名,个头和板栗的大小不相上下,品质和声誉完全可以和黄蚬子、沙蚬子并驾齐驱。白蚬子味道独特,与黄蚬子鲜得浓艳和沙蚬子鲜得强烈相比,白蚬子温和委婉,更适合大众的口味。
蚬要怎么养
方法一:把它们全部放进一个盆子里,然后在水里加一点菜油。被菜油覆盖的一部分水与空气隔绝,贝类会因为缺氧把身体伸出来呼吸,这样就达到了清洗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菜油合适就可以了,不能加太多,以免蚬子窒息死掉。垍頭條萊
方法二:贝类有闻到铁味就吐泥沙的习性。将蚬子泡在水中,同时再放入一把菜刀或其他铁器,蚬子就会把泥沙吐出,一般2至3小时即可。頭條萊垍
黄沙蚬怎么养殖
、放养田的选择
养殖田要选择风浪平静、流速较快的内湾或浪小的外湾。海涂要平坦,退潮后露出时间在2-4小时左右,以中低潮区为宜。水深2-3米,海水较清,底质为沙泥混合,以沙为主(占70-95%);而碎壳、石砾、泥较少,底质变化很大的地区,不能作为放养殖田。过冬田的底质含泥量可稍多一些,含细沙多一些亦可。另外,放养田的附近,最好有淡水和下水道注入,但不要正选在河口。
放养田的整理
放养田的整理比较简单,田可大可小。选好田以后,用泥沙垫平洼地,并拣净石块等杂物,这样便完成了平整工作。如底质较硬,应进行翻土、耙松。放养田的周围,可以用芒草做一些田墩,作为标志,以便于管理、播种和采捕。在靠岸的一面,必要时可做堤坝(用芒草做),以免沙蚬子被风浪冲到岸上。
当堤坝附近堆积较多的沙蚬子时,应重移到低潮区放养。靠近港道或低潮区水道旁的放养田,苗种受风浪洪水的威胁较为严重,要在可能受到威胁的地方,筑堤坝加以防护。底质较硬或小潮汛海水涨不到的地区,最好在放养田四周围筑土坝,进行蓄水养殖。坝的规格, 一般下宽8-10尺,上宽4-5尺,高1.5-2尺。
蚬子可以人工养殖吗
蚬又称河蚬、黄蚬、金蚬、扁螺、沙蜊等,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以浮游生物为食料,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贝类,在我国的大、中、小湖泊内均有广泛的分布。除了天然的资源外,河蚬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河蚬的养殖既适用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用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
沙蚬怎么养殖
1、河蚬(沙蚬)在体外受精,卵发育成为面盘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池底,将壳体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将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饵料。
养河蚬的池塘,不能注入农药和化肥水,这最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
2、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保持1米左右。每亩可放养河蚬种苗60~130千克。河蚬在池塘中不能不断繁殖,因此,第二年投放种苗可适当减少。
河蚬种苗的规格为800~4000个/千克。
3、若从外地购买蚬种,可装入麻袋或草包中运输,为减少途中死亡,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也不要堆放得过厚。
在放养前,应先将池水排干,在日光下曝晒2~3周再注水。
在池塘中养殖时,应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也可施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料。
4、河蚬的生长率根据饲养条件而定,苗种平均重约0.11克,饲养1个半月可增重4倍,达0.45克;3个月可达0.91克;4~4.5个月可达2.25克;5~6月可达4克,7~7.5个月可达5.4克,体重相当于原苗种的50倍,这时即可采捕。
5、起捕河蚬时,可采用带网的铁耙,捕起后再用铁筛分出大小,将较小的个体仍放回原池继续饲养。
河蚬也可与鲢、鳙、草鱼混养,但不能与青鱼、鲤鱼混养。
经过粉碎的河蚬是黄鳝的好饵料,小河蚬可直接投喂。扩展资料:经济价值:
1、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
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
2、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
这不但在国内受到人们喜爱,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普遍受到人们喜爱。
3、提供出口的商品河规,一般壳长25~36毫米,壳高22~33毫米,壳宽16~28毫米。个体重4~7克,每公斤160~220只。河蚬亦可以作为农田肥料。施用碎蚬肉、碎砚壳,对酸性土壤有改良作用。药用价值:
1、近几年来,随着河蚬出口量的增加,河蚬价格不断提升。
日本,韩国每年向我国进口上万吨的鲜活河蚬,作醒酒,护肝药膳。
河蚬不但可以作为中药的药材,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尿、去湿毒、治肝病、麻疹退热、止咳化痰、解酒等功效,而且还是禽畜类和鱼类的天然饵料。
2、经过粉碎的蚬肉、蚬壳配入混合饲料,饲喂禽畜有促进生长繁殖的作用,可提高禽类产蛋率、畜类产乳率。
河蚬也可作为某些特种水产品的鲜活饵科,近几年来,随着鳖、鲤鱼、黄鳝、蟹养殖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重视河蚬的养殖。
哪里有养殖河蚬
河蚬又称黄蚬,是一种淡水贝类,其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壳质稍厚且坚硬,成体壳长40毫米左右,壳面颜色变化较大,常与栖息环境有关,呈棕黄色、黄绿色或黑褐色,壳面有粗糙的环肋。河蚬平时栖息于江河、湖泊、沟渠或池塘内,穴居于水底生活,并以硅藻、绿藻或轮虫等浮游生物为食,一年四季皆可繁殖,性腺最丰满期是5月至8月,最佳采捕利用期为1龄~2龄。河蚬经济价值较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蚬肉含蛋白质15克,脂肪3克,而所含的维生素A、B1、B2、B12、C及铁、钙、镁等营养物质也很丰富。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钴和牛黄酸等成分。蚬肉除可炒、煎、炸、滚汤外,还可加工成蚬干、罐头和冻蚬肉等产品。河蚬除作菜肴外,它还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疗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蚬肉能下温气,利小便"。另据现代药书等记载:河蚬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适量食用蚬肉可治疗疔疮肿毒、湿热黄疸、不便不利等症,对治疗夜盲症和促进母体乳汁分泌、加快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也有作用。而蚬肉中丰富的维生素B12对治疗贫血有特殊疗效。河蚬所含的钴成分对维持人体的造血功能和恢复肝功能也有辅助作用。民间记载常喝蚬汤、常食蚬肉还令人筋骨强壮。由于河蚬所具有的营养、药用及食疗价值,因此,它不但在国内许多地方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普遍受到欢迎,故河蚬也是出口创汇品种。目前,开发利用河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组织渔农民在有资源的江河水域中适量来捕河蚬,常年均可进行或分阶段进行。可采用网眼为2厘米左右的抄网或耙网捕捞,若是单艇操作,可捕大留小。二是为适当保护自然资源提高产量,可发展江河湖泊人工增养殖。其增养殖的方法是:选择水深约2米,沙泥底质,地势平坦,有一定肥力,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放养蚬苗,放养时均匀散放,密度为每亩15千克左右(规格0.5厘米~1厘米),放养后4个月~5个月便可长成商品蚬,可做到当年放养当年收获。三是利用池塘养殖。池塘面积2亩以上,水深1米以上,底质以沙土为宜,放养前要清除敌害生物并暴晒池底15天以上,然后注水施鸡粪等农家肥150千克~200千克。每亩放蚬苗100千克左右。养蚬池塘还可同时混养草、鳊、鲢、鳙等鱼类(但不能混养青、鲤鱼),池塘养河蚬经5个月~6个月即达商品规格,个体重4.5克以上便可收获上市。
在家怎么养河蚬
河蚬肉营养丰富,饲养简便,因此,可作为池塘养殖的饵料品种。
河蚬在体外受精,卵发育成为面盘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池底,将壳体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将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饵料。养河蚬的池塘,不能注入农药和化肥水,这最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保持1米左右。每亩可放养河蚬种苗60~130千克。河蚬在池塘中不能不断繁殖,因此,第二年投放种苗可适当减少。河蚬种苗的规格为800~4000个/千克。若从外地购买蚬种,可装入麻袋或草包中运输,为减少途中死亡,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也不要堆放得过厚。在放养前,应先将池水排干,在日光下曝晒2~3周再注水。在池塘中养殖时,应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也可施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料。河蚬的生长率根据饲养条件而定,苗种平均重约0.11克,饲养1个半月可增重4倍,达0.45克;3个月可达0.91克;4~4.5个月可达2.25克;5~6月可达4克,7~7.5个月可达5.4克,体重相当于原苗种的50倍,这时即可采捕。
起捕河蚬时,可采用带网的铁耙,捕起后再用铁筛分出大小,将较小的个体仍放回原池继续饲养。
河蚬也可与鲢、鳙、草鱼混养,但不能与青鱼、鲤鱼混养。
经过粉碎的河蚬是黄鳝的好饵料,小河蚬可直接投喂。
蚬子的生态习性
河蚬生活在底质为砂、砂泥或泥砂的江河、湖泊、池沼、沟渠中,以通海江河的咸淡水交汇处分布密度较大;营穴居生活,穴居深度2~5cm。水温低于5摄氏度时,停止摄食;高于32摄氏度时,可能死亡;适宜生长水温为9~32摄氏度。河蚬杂食性,摄食底栖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以鳃过滤的方式取食。河蚬3月龄壳长1.1~1.2cm达性成熟,雄雌异体偶有雄雌同体,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类型,体外受精。
在福建的生殖期为1~12月,以7~8月为盛期;在江苏以6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盛期。在适宜孵化的条件下,受精卵的胚体在担轮幼体期之后脱膜,此时体长200Lm;脱膜后进入面盘幼体期,期间营浮游生活;结束浮游生活后沉入水底,再经15~30d的发育,变态为针尖状的幼蚬,开始埋栖生活,这时把壳体埋在泥砂中,只露出水管进行呼吸和摄食、排泄。
河蚬对重金属的富集
由于河蚬具有分布广泛、个体较大、生活史较长、不主动摄取食物、容易采集等特点,同时由于河蚬是一种滤食性的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如硅藻、绿藻、原生动物、轮虫等为食料,对毒物有很高的浓缩系数,能直接反映水体的重金属污染,被认为是非常适于作为水生生态毒理学上的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物。
蚬子的形态特征
河蚬Corbiculafluminea,俗称沙蜊、蜊潦,瓣腮纲Lame-llibranch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目Heterodonta、蚬科Corbiculidae、蚬属Corbicula,双壳纲的一科,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各大洲水域。代表属蚬属动物壳小型到中型。壳厚而坚硬壳长约28mm,,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有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铰合部有3枚主齿,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前、后侧齿各2枚,侧齿上端呈锯齿状。足大,呈舌状。雌雄异体或同体。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发育成幼蚬后沉入水底,营底栖生活。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生长于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亦可入药,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饵料。
蚬子的营养价值
1、提高免疫力:蚬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2、壮阳壮腰:蚬子可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
3、利尿消肿:蚬子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具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4、祛脂降压:蚬子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5、利造血、护肝:蚬子所含的微量元素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的效果。
蚬子的家常做法
辣炒蚬子
材料:鲜活蚬子1kg,姜丝、蒜米、辣椒丝、新鲜花椒、糖适量
做法:
1、准备:鲜活蚬子1kg,姜丝、蒜米、辣椒丝、新鲜花椒、糖适量;
2、热锅热油,爆香姜丝、蒜米、辣椒丝、新鲜花椒、糖;
3、放入蚬子大火迅速翻炒;
4、等蚬子全部张口,立即装盘就可以了。
葱油蚬子
材料:蚬子600克、酱油适量、香葱适量
做法:
1、蚬子用淡盐水浸泡半天,去沙洗净待用;
2、冷水锅中放入姜片烧开,滴少许料酒;
3、将蚬子倒入,这时可以准备个筛网,看见刚一张口的蚬子就马上取出;
4、浇上适量的酱油,撒入香菜末,最后用热油浇上搅拌均匀即可。
养鸭
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