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排名,海水养殖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中国现有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
中国南海三大岛礁是:
1、中沙群岛:
中沙群岛,为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位于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岛东面偏南,距永兴岛200公里,是南海诸岛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该群岛北起神狐暗沙,南止波洑暗沙,东至黄岩岛。
2、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为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构成,是中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北起北礁,南至先驱滩,东起西渡滩,西止于中建岛,由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管辖。
3、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古称“落漈”“石星石塘”,是我国四大南海群岛之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以南约260公里,珠江口东南方约315公里,地处热带北部,具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现有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吗
海洋是生物进化的发源地!地球上第一种生物体——单细胞生物就是在海洋中最早出现的!譬如:我们现在初中课本上学的草履虫!然后就出现了腔肠动物!也是在海洋中!...之后就出现了脊椎动物——鱼。再后来经过地壳变迁,气候变化的变化,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鱼类慢慢“爬”上陆地...(有科学家认为鸟类也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环,而且还很重要不过我不了解不好意思!呵呵!)...出现了哺乳动物——灵长类(猴子猩猩等)之后就众所周知了猴子便成了我们大家!
人们常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细菌、蓝藻、一些单细胞组织,逐渐从海洋向陆地发展,又从猿到人,因此海洋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海洋能够吸收太阳能,太阳能的4/5被海洋吸收以后,再慢慢地向外发散能量。所以人类的热能、清洁空气来自于海洋。同样在海洋里有很多生物,海洋就是通过海洋中的植物吸收太阳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结果就产生了人类生命所需要的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大约70%,也就是每年360亿吨的氧气是从海洋产生的。除了产生氧气以外,它还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大气的60倍。
我国已成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国养殖水产品
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2019年中国海水养殖面积1992.18千公顷,按水域分:海上养殖面积1105.76千公顷,占比55.51%;滩涂海水养殖面积584.78千公顷,占比29.35%;其他海水养殖面积301.64千公顷,占比15.14%。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历程
循环水养殖仅仅是一种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的立足点还是依托某一个具体品种。我国的循环水养殖品种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鲆鲽类养殖。鲆鲽类是我国北方海水鱼的主要养殖品种,养殖设施以“地下海水+设施大棚”为标志,鲆鲽类养殖品种的兴起,带动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发展。随着众多的养殖设施在同一区域长时间集中抽取地下水,水资源枯竭的问题已开始显现,因此养殖企业对适应鲆鲽类养殖要求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技术需求非常迫切。由于我国的海水循环水养殖设施技术研究基础较差,适用的系统技术还未成熟。而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循环水养殖是鲆鲽类主要的养殖方式,系统技术相当成熟。如何针对我国的养殖条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是鲆鲽类养殖设施工厂化发展的关键。
(2)鳗鱼养殖。鳗鱼是我国南方淡水养殖的主要出口创汇型品种,养殖设施以“山泉水+设施大棚”为标志,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形成了工厂化的鳗鱼养殖产业。目前的养殖系统虽然直接引入山泉水,但还是难以完全阻隔病害侵袭。许多养殖企业在面临病害发生时不敢用药,担心一旦被查出会影响所有的出口产品,只能任其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鳗鱼养殖对循环水技术的需求一直存在。
(3)鲑鳟类冷水鱼养殖。鲑鳟类冷水鱼养殖是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新兴的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养殖设施以“冷泉水+梯级水泥池”为标志。流水型的养殖系统用水量非常大,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北方地区的冷水鱼养殖还受冬季气温的影响,水温偏低,不利于养殖品种的快速生长,发展循环水养殖设施非常必要。在欧美,以大西洋鲑为代表的鲑鳟类冷水鱼养殖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为我国改造流水养殖设施、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我国海水养殖
1.筏式单养龙须菜。这是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数是在秋、冬、春三季连续栽培龙须菜3茬,少数是全年筏架不上岸,连续栽培4茬。
2.龙须菜与海带筏式轮养。9月--12月栽培龙须菜,12月--翌年4月栽培海带,4月--7月栽培龙须菜;少数是7月--9月也栽培龙须菜。
3.龙须菜与牡蛎筏式轮养。在夏、秋、冬三季吊养褶牡蛎,在冬、春季牡蛎收获后栽培龙须菜1茬--2茬。
龙须菜栽培技术
1.海区选择。
①底质:除了凹凸不平的岩礁底质外均可。
②水深:冬季大干潮线下2.0m以上水深。
③风浪与水流:目前,由于养殖器材坚固,抗风浪能力强,可以到潮流较急的海区养殖,风浪较小的海区要求潮流畅通。
④水质:南方海区水质一般较肥沃,只要养殖季节海区海水比重在1.018以上、没有工业废水严重污染均可。
2.海区布局。要求呈“品”字形排列。
我国最大的海水养殖区
中国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
1.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纬度为北纬29°30′~31°00′,东经120°30′~125°00′,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台湾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四大经济鱼类为主要渔产。由于长期来的滥渔酷捕和海洋污染,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当地政府为此宣布实施舟山渔场振兴计划。
2黄渤海渔场
这个渔场位于渤海湾一带,面积约3600平方海里,是山东省、辽宁省两省渔民的主要捕捞渔场。不过近十几年,环渤海地区上马了众多的石化项目,对渔场的海洋生态系统确实有所损伤,渔场的功能在逐渐衰退。
3南部沿海渔场
南海渔场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渔场,这里是捕捞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不过,南海渔场和渤海湾渔场一样,由于过度的近海渔业养殖,已经造成海域严重富营养化,渔场的功能也确实在减退。
4北部湾渔场
北部湾的资源丰富,因饵料丰富,盛产鲷鱼、金线鱼、沙丁鱼、竹英鱼、蓝圆鲹、金枪鱼、比目鱼、鲳鱼、鲭鱼等50余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及虾、蟹、贝类等,是我国优良的渔场之一。沿岸浅海和滩涂广阔,是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贝类有牡蛎、珍珠贝、日月贝、泥蚶、文蛤等,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又称南珠)就产在这里。涠洲岛、莺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很可观。沿岸河口地区有许多红树林。
中国现有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以上
人们常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细菌、蓝藻、一些单细胞组织,逐渐从海洋向陆地发展,又从猿到人,因此海洋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海洋能够吸收太阳能,太阳能的4/5被海洋吸收以后,再慢慢地向外发散能量。所以人类的热能、清洁空气来自于海洋。同样在海洋里有很多生物,海洋就是通过海洋中的植物吸收太阳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结果就产生了人类生命所需要的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大约70%,也就是每年360亿吨的氧气是从海洋产生的。除了产生氧气以外,它还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大气的60倍。 整个地球水的循环,最主要的一个源泉是来自于海洋。人类生存所需的淡水主要是来源于海洋。每年海洋蒸发44亿立方千米的淡水,通过降水再返回到陆地。 人类的很多食物也是来自于海洋的。海洋里有22万多种生物,它给全球提供了22%的蛋白质,是人类的食物资源,也是药物的资源。同时海洋也是矿产的重要来源。据现在不完全的统计,海洋石油有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这是很重要的能源。海洋矿产资源要比陆地上蕴藏的资源多40-100倍。海洋还有很多再生能源,风力、波浪,还有潮汐能,涨潮、落潮。海洋的资源,海洋的环境,对人类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我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20米以内浅海面积2.4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71万公顷。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55万公顷。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所以说没有海洋地球也就枯萎了,海洋是地球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
根据年鉴统计2020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364万亩,其中辽宁227.6万亩,占全国总面积62.5%,山东119.5万亩,占全国32.8%,河北14.2万亩,占全国3.9%,福建2.2万亩,占全国0.6%。
2020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比2019年增长2.48万吨,增幅14.5%。其中山东9.89万吨,占全国50%,辽宁5.64万吨,占全国28.7%,福建2.8万吨,占全国14.2%,河北1.3万吨,占全国6.6%
上述数据表明,辽宁以占全国62.5%的面积,产量仅占全国28.7%,亩产仅为49.5斤/亩,仅为山东、河北亩产的三分之一不到,主要原因是海洋牧场开放式养殖规模大,产量低,同时池塘养殖以苗种为主,成品产量过低,未来有一定增长空间。福建亩产超过辽宁亩产的50倍,主要是养殖方式以吊笼为主,单位亩产高出池塘养殖很多。
2020年全国海参苗产量550亿头,比2019年增加26亿头,增幅4.88%。其中山东332.87亿头,占60.5%,辽宁196亿头,占35.6%,河北21.17亿头,占3.85%。
农村养殖
农村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