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螃蟹水浑什么原因,螃蟹塘水浑可以肥水吗
养蟹水浑怎么办
需要过滤器。饲养观赏螃蟹可以使用鱼缸,然后在鱼缸内设置氧气设备,并且氧气设备是需要持续使用的,避免螃蟹出现缺氧的现象。若是主人有时间并且能做到定期换水的话,过滤设备可以不需要使用。
1、前期准备
饲养螃蟹前,需要选择螃蟹的品种,若是河蟹,可以在池塘中用淡水养殖,注意要使用干净的水质,如果是海蟹则需要在水里加盐,另外池塘要消毒清洗干净后,重新注水以及放入螃苗。
2、选种放苗
养殖前要选择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的优质蟹种,并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五到十分钟,等待幼蟹吸足水分并适应水温后,再放入池塘中,以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3、日常管理
在养殖螃蟹的过程中,需要每天早上和傍晚各喂食一次,投喂的食物应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此外螃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定期检查水质,若出现浑浊、异味等情况,需要及时更换干净的水。
螃蟹塘水浑怎么办
小螃蟹喜欢脏一点的水,但是也不讨厌清水。
螃蟹习惯生活在有泥的地方,所以水里要有泥,有泥的水自然会浑浊一点,但是如果水很浑,螃蟹可能就容易缺养。
如果你放在自家的盆里养,景好还用清水,否则水浑螃蟹老是浮上来呼吸对它不好。
放蟹苗后水浑怎么办
幼苗释放后,应及时投喂饲料。在早期阶段,可以喂一些高蛋白饲料来补充蟹苗的营养。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混合饲喂保肝护肝的胆汁酸,可以保护蟹苗的肝胰腺,提高蟹苗的免疫力,促进钙的吸收,促进肝脏解毒,减少毒素对肝胰腺的危害,维护蟹苗的健康,提高蟹苗的去壳频率,加快软壳蟹的硬壳速度,帮助蟹苗顺利去壳,从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和苗期周转率。
选择蟹苗:
选择好蟹苗是螃蟹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开始。好的幼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容易产生大型螃蟹。当规模较大时,产量自然不会低。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选择蟹苗。蟹苗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五个方面:体色、规格、活力、病色和水色。一个好的蟹苗规格均匀,色泽鲜艳,底板干净,爬行速度快,翻转速度快。
前期管理:
除了选苗外,还应在放苗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水位应该加深。水位不应低于80厘米。如果水位很深,不仅可以减缓昼夜温差的变化,减轻蟹苗的压力,从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还可以减弱池底的光照,苔藓不易生长,浑浊的白水的影响也会减弱。其次,必须彻底解毒蟹塘。清塘药物和各种毒素在蟹塘的残留会影响蟹苗的存活率,并导致蟹苗挖洞、上岸甚至死亡。因此,做好解毒非常重要。最后,应及时加有营养的水。有营养的水可以控制苔藓和土地的生长,防止苔藓包裹在蟹苗进塘,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植物的良好生长可以为蟹苗提供一个隐蔽的地方。
蟹塘水有点浑怎么办?
卸糖水昏草清的情况下,应该把所有的线抓起来,把水全部放掉,噢,倒入新鲜的清凉的水,然后再把蟹放进去。
养蟹需要水吗
井水养蟹正确方法
养殖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需为长方形,面积1公顷。蟹池内一般挖环型沟,也可挖成“井”字型沟。沟的面积占蟹池总面积20%,沟处可保持水深1.2~1.5m,沟底向 出水口倾斜,中间平滩处可保持水深0.8m左右。平滩处种植水草如苦草、伊乐藻等。放苗前,晒干至干裂,用生石灰、茶籽饼等彻底消毒,茶籽饼的优点是只杀野杂鱼,对塘内螺蛳、 青虾没影响。以保证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水源与水质
养殖用水的水源为地下井水,井深24m,井口直径10cm,机头(电动机)功率为1.1kW。井周边无污染,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且溶解氧含量充足(在5.8mg/L以上。肥水的关键就是要施足基肥,基肥不施足,营养供不上,对蟹苗生长不利。在高温期间采用循环养殖用水的方法,首先排水1/4,然后再添水1/4,以保持 养殖用水在1~1.2m。
苗种放养
1. 2017年2月初,在蟹种放养时把水位控制在50~60cm。每亩放养平均规格为150~200只/kg的自育河蟹苗种500~550尾,蟹苗在放养前用浓度3%~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以降低养殖中发病率。放养的蟹种要求甲壳完整,肢体齐 全、无病无伤、活力强、规格整齐。为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和螺蛳的繁殖,蟹种入池塘前先用网片圈蟹池面积的30%作暂养区,待水草覆盖率达40%~50%、螺蛳繁殖已达一定数量时解除,一般暂养至4月 份,不能超过5月中旬。
2. 在2-3月份河蟹放养结束后,亩套养800~1200只/kg青虾苗3~4kg,5-6月份陆续起捕上市,可亩产青虾35kg,每亩可增加收入400~450元;7月中旬至8月初,虾苗规格为6000~7000尾/kg,亩放青虾2.5kg,可亩产商品虾30kg。 青虾摄食能力比河蟹弱,吃河蟹剩余饵料,清扫残饵,防止败坏水质。青虾还可以作为河蟹饵料。若遇过敏药物,青虾抵抗力低,先浮头,便于采取措施,避免河蟹死亡。
3. 在3-4月每亩套养细鳞斜颌鲴规格15cm以上鱼种25尾,年底可获规格0.2~0.5kg商品鱼8~12kg。在蟹塘内套养细鳞斜颌鲴能充分利用河蟹吃剩的残饵、水草枯叶、碎屑、腐泥等,减轻因“废物”腐烂变质对水质的影响,改善 河蟹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减少发病。
饲料投喂
河蟹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投喂上应进行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按照“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进行投喂。
1.饲料种类
植物性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苦草等各种水草。动物性饲料:主要有小杂鱼、塘内螺蛳等。配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配制符合无公害食品养殖要求的颗粒饲料。玉米、小麦最好进行熟化,以提高其利用率和适 口性,减少对水体污染。
2.饲料投喂
投饵方法:看季节,按“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进行投喂;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摄食活动强弱,活动力强多喂,弱则少喂。
养殖管理
1. 春夏两季可直接使用地下井水,水位控制在1~1.2m,水质保持在:井水溶氧大于5mg/L,pH值7.2~8.2,盐度小于5‰。
2. 池塘内种植水草如苦草,约占总水面的1/3,这样既能为河蟹提供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的饵料,又能起到降温、避敌、增加溶氧量、改善水质的作用。
3. 塘内投放螺蛳,亩放250~300kg,前期投放总量的1/3,5、6月份投放总量的2/3。为河蟹提供了营养价值高的鲜活天然饵料,同时能改善和维护池底环境。
4. 饲料投喂,在养殖前期,也就是4至6月份投喂河蟹专用饲料为主,即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饲料比为3∶2;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7∶3。,因为6至9月份是河蟹生长最快的时期,饲料投喂量不仅要加大,而且在饲料中要添加 维生素E以及蜕壳促生长素。饲料投喂时,根据蟹体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以摄食到八成饱为宜,每天投喂2次,采用手撒的方法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一般情况下,日投喂量约为河蟹总重的2%~3%,但应根据天气 、水温和及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
5. 病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采取池水消毒与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方法,并定期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
6. 捕捞时捕大留小,均衡上市。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资料周转等因素加以考虑,将规格达到75g/只以上的个体及时挑选上市,既满足市场的需求,又可缓解生产资金的紧缺,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地下井水养殖河蟹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选择好养殖地然后做好池塘管理即可
蟹塘浑水怎么处理
1、如果伊乐藻依然长在泥里,适当“割草头”,防止其长出水面,影响通风效果。同时加强保草,让其恢复活力,长出来的新草净化能力更强,调水效果更好。此时割草不能像4-5月份那样,一刀割到底,因为这时的伊乐藻活力相对较差,割得太狠不易恢复,建议割掉伊乐藻长度的1/2到1/3左右。
2、如果伊乐藻已经上浮且数量较多,应拉出通风沟和采光沟,增加水体流动性,防止缺氧;增强底部光照,防止底层伊乐藻产生“光饥饿”。同时,拉完伊乐藻后用竹子或者木棍将其固定好,防止刮大风卷到一起,导致死亡、腐烂。在割草和拉草开沟后,一定要注意改底、解毒调水,防止操作后出现水浑,影响伊乐藻生长。同时还要注意保草,因为割草和拉草对伊乐藻本身是一种伤害,防止操作后出现伊乐藻不长,甚至萎缩、死亡的现象。
3、加强增氧、改底。伊乐藻萎缩腐烂,除了药害以外,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底层溶氧不足引起。大家经常会发现,有些伊乐藻表面上看着挺好,但拔起来看就不一定好了,所以伊乐藻一般都是从底部开始出现问题。高温季节,池塘底部溶氧相对较低,所以应该加强增氧,多开增氧机,防止底层缺氧;同时还应定期改底,改善底层环境,减少底层耗氧物质,防止伊乐藻出现烂根等现象。
4、人工降温。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现深井泵出水口的伊乐藻始终能保持良好的活力,泡沫板盖着的、或是浮萍下面的伊乐藻活力也同样很好。这都是因为伊乐藻喜欢低温的特性,后两者虽然光照有所影响,但在高温季节,相对于强光照来说,温度更加容易影响伊乐藻的生长。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