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表

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表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表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

1、光照时长稳定

产蛋初期补光一般从19周龄开始,光照时长由短到长。人工补光由每天时长12小时开始,逐渐增加,每周增加30分钟,最终稳定在16小时。为防止发生脱肛,延长光照时一次不能超过1小时。不能时长时短,最好每天早晚固定时间各补1次光。

光照时间可采用自控灯装置——计时器,也可人工定时开关。蛋鸡从育雏到淘汰的全程光照管理制度要认真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光照时长、强度。

2、光照制度配合饲养制度

育雏期减少光照和限制饲养结合起来控制体重和性成熟;产蛋初期补光结合提高营养水平以提高产蛋量。

 

3、强度适宜

产蛋鸡光照强度一般在2.7W/㎡。多层笼养鸡舍为使底层强度达标,设计时照度可适当提高些,一般在3.3~3.5W/㎡。光照强度控制多采用调压变压器,也可通过更换灯泡瓦数简单控制。

4、照度均匀

鸡舍内安装灯泡应在40-60W为宜,一般灯高2米,间距3米,加设反光罩,以免误碰。鸡舍补光灯泡若超过2排,应交叉排列,靠墙的灯泡距墙应为灯泡间距一半,破损灯泡应及时更换。每周擦拭一次浮灰,以使保持舍内亮度适宜。

蛋鸡补充光照

5、适时补光

鸡群未达到适宜体重之前不宜补光。若鸡群体重未达标就盲目补光以刺激产蛋,则产蛋大小将低于正常,且产蛋高峰期产蛋量下降。

6、宜用红色光

光色不同、波长各异,产蛋亦有差别。试验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补红光的母鸡比补其它色光的母鸡产蛋率要高不少。

笼养蛋鸡冬季管理

寒冬到来之前,对鸡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与维修,堵死墙壁裂缝,更换门窗玻璃,预备好过冬使用的薄膜、草帘子,半开放式鸡舍应及时拆除凉棚,安好封装塑料薄膜的支架。同时还要搞好供暖设施的准备与安装,特别是使用燃煤炉取暖和使用火炕育雏的养鸡场,一定要重视检查烟道和烟囱,发现漏烟、漏气时,及早封堵、更换或进行改造。规模化养鸡场还要备足常用的抗菌药物和消毒药物,添购必要的青绿多汁饲料。

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夜间鸡体消耗能量较多,适当提高鸡饲料的能量水平,一般可高出正常标准的5%~10%。除提高能量饲料的比例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动物油脂,如果条件许可,也可在蛋鸡饮水中添加适量红糖。

秋冬季节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因此,环境消毒、用具消毒、饮水消毒同样十分重要。封闭式鸡舍每周仍须进行1次带鸡空气消毒,可用0.5%强力消毒灵喷雾,舍外环境可使用10%~20%石灰水粉刷消毒,或使用3%~4%烧碱喷雾消毒。鸡舍内的料盘、料桶、水桶、饮水器等器具,可用0.01%菌毒清或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溶液浸泡消毒。打扫粪便用的车辆、扫帚、铁锨等用具,也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蛋鸡饲养管理

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

通过经常观察,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既可以减少浪费饲料,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及时发现与防治鸡病。比如:

①淘汰7月龄仍未开产鸡,这些母鸡一般表现是耻骨未开张,喙、胫黄色没褪,全身羽毛完整有光泽,腹部有硬快脂肪;

②淘汰开产后换羽早的母鸡。

2.经常观察鸡群

观察鸡群的目的在于掌握鸡群的健康与食欲状况,检出病、死、淘汰鸡,检查饲养条件是否合适。观察鸡群最好在清晨或夜间进行。夜间鸡群平静,有利于检出呼吸器官疾病,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鸡的粪便可以反映鸡的健康状况,要认真观察,然后对症处理,如巧克力色粪便,则是盲肠消化后的正常排泄物,绿色下痢可能是消化不良、中毒或鸡新城疫引起,红色或白色可能是蛔虫或绦虫病引起。

3、防止应激,保持环境稳定

良好而稳定的环境条件,对正在产蛋的母鸡十分重要。特别是现代优良品种,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如抓鸡、注射、断喙、换料、停水、光照改变、灯影晃动、新奇颜色、飞鸟窜人等,都可能引起鸡群惊乱而发生应激反应。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内容

第一是选址和土地手续。

需要在国土局和农业局备案签订用地协议,国家提出新的“三农政策”,对于农村养殖户还是大力扶植的,农民办饲养场,只要不占用基本农田,是很容易得到审批的。

养殖场虽是临时建筑,但不及时办理用地手续,会被认为是非法占地,视为违建。

第二,如果养殖场属于生态养殖场或规模较大,还得办理环评手续。要通过环保局的审批拿到环境影响审批意见和排污许可证。

其目的就是要维护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三,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没有这个证件是不能从事养殖业的。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批下来后可以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并及时到畜牧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申请《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条件如下:

动物饲养场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但农民家庭散养的除外):

a、选址、布局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b、畜(禽)舍的设计、建筑符合动物防疫要求,采光、通风和污物、污水排放设施齐全。

c、有患病动物隔离圈舍和病死动物、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d、有专职人员;

e、出入口应有隔离和消毒设施、设备;

g、防疫制度还要健全。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

蛋鸡的养殖场地很重要

蛋鸡的养殖场地尽量选择在远离城区、清静、排水畅通、背风向阳、交通便捷,没有野兽的树林或者果园里,周围要有简易的栅栏围挡,里面要有排水沟,遮荫设备,绿树和草地,切记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源和电源,并且水质还要符合饮水卫生的要求。

蛋鸡鸡苗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蛋鸡的品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个头高大健壮,脐部收缩良好,鸡身干净,抗病力强,品种纯正能适应当地环境的蛋鸡。

合理化的科学饲养和鸡舍管理

1.科学化饲养

刚刚运输来的小鸡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很容易脱水,所以到达地方后一定要让小鸡喝水,喝水后记得给小鸡选择一些颗粒小,容易消化的饲料喂养,一天喂个7次左右。如果小鸡到了3个周后开始逐渐的喂饲料和一些牧草,一天三次,早上和中午不要喂的太饱,让鸡自己去找食吃,如果到了2个月后开始喂杂粮玉米、稻谷。

2.鸡舍管理

每天做好鸡舍的消毒工作,每平方9只鸡左右。在地面上垫上草料,在鸡舍放一盏60瓦左右的节能灯,每天清洗粪便,每两个礼拜进行一次大的消毒。

做好防疫工作

小鸡在幼小时期最易发病,所以要选购一些常用的疫苗,在小鸡苗发生病情时可以有效的治疗,并记得一定要把发病的小鸡苗隔离开。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

如何控制灯光使得我们养殖的生蛋鸡,提高生蛋的效率。其实面对这个问题来说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但是一些专门养殖户他们就比较了解的清楚,控制灯光来提高生产的效率。

但是在控制当光的时候,来影响他的下蛋效率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盲区,不能够盲目使用这些灯光。

注意使用时长不可适得而返。

我们需要注意的第1个问题就是注意使用的时长,每天必须保障8个小时休息的时间。在我们养殖的过程当中,这些下蛋的蛋鸡。

如果长时间生活在灯光之下,或者长时间生活在有光照的环境之下,他会出现精神恍惚,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综合症状,甚至导致不会下蛋。

所以每天必须得保证,他有足够的时间休息,8个小时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休息时间不够,那么光照的时间太长,就会导致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第1个问题就是要注意的这个情况。

循序渐进增加时长。

对于使用灯光来照耀,也就是蛋鸡的养殖通常是在密闭的情况来进行养殖的,那么使用模拟的灯光模拟外界的自然光源来给他适应这个环境的问题。

那么使用当光的时候。我们如何循序渐进的使用这个灯光,不能够一下子就让他生活在长时间的灯光照耀之下。因为一下子他很难适应,就会导致于这个精神错乱的问题出现,一旦出现精神问题的错乱性,那么就再想调回来,可能就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通常的情况之下,是在养殖的初期,开始循序渐进,比如说一个星期增加一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一直增加到每天可以使用灯光,模拟外界自然光给他带来16个小时光照的时间为止。

注意营养的控制和跟得上。

对于养殖蛋鸡来看,不仅需要保持光照的原因,需要注意的一个难点,更加注意的是,在他下蛋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给他补充营养的问题。

如果营养跟不上,那么下出来的蛋,就会有问题。比如说下的蛋经常会软皮蛋壳没有硬的那种。

有的呢,下蛋大小和颜色都有不均匀的效果出现。

所以在养殖的时候,不仅需要注意光照的问题,更加需要注意的是营养的问题,营养就决定着它下了蛋。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我们需求?

蛋鸡养殖操作规范

蛋鸡是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鸡蛋是饲养蛋鸡的主要收入来源。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科学的养殖技术是蛋鸡高产的前提。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技术

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转群上笼前期准备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蛋鸡转群上笼

①入笼日龄: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②选留淘汰: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③分类入笼: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如过小鸡装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南侧中层笼内,适当增加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过大鸡则应适当限饲。按鸡笼容纳的鸡数,每个单笼一次入够数量,避免先入笼的欺负后入笼的鸡。

3、蛋鸡的免疫接种

开产前要进行免疫接种,这次免疫接种对防止产蛋期疫病发生至关重要。免疫程序合理,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疫苗来源可靠,保存良好,质量保证,接种途径适当,操作正确,剂量准确。接种后要检查接种效果,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接种效果,使鸡群有足够的抗体水平来防御疾病的发生。

4、蛋鸡的驱虫处理

开产前要做好驱虫工作。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驱蛔灵200~3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上笼后要连用抗球虫药5~6天。

5、蛋鸡的光照控制

光照对鸡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进产蛋,缩短光照则会抑制性激素分泌,因而也就抑制排卵和产蛋。通过对产蛋鸡的光照控制,以刺激和维持产蛋平衡。此外,光照可调节后备鸡的性成熟和使母鸡开产整齐,所以开产前后的光照控制非常关键。现代高产配套杂交品系已具备了提早开产能力,适当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鸡开产时间适当提前,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

体重符合要求或稍大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可在16~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20分钟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小时,而体重偏小的鸡群则应在18~20周龄时开始光照刺激。光照时数应渐增,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时间过长,易引起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不宜过强或过弱,过强易产生啄癖,过弱则起不到刺激作用。密封舍育成的新母鸡,由于育成期光照强度过弱,开产前后光照强度以10~15勒克斯为宜,开放舍育成的新母鸡,育成期受自然光照影响,光照强,开产前后光强度一般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范围内,否则光照效果差。

6、蛋鸡的饲养管理

开产前的饲养不仅影响产蛋率上升和产蛋高峰持续时间,而且影响死淘率。

①适时更换饲料:开产前2周骨骼中钙的沉积能力最强,为使母鸡高产,降低蛋的破损率,减少产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应从17周龄起把日粮中钙的含量由0. 9%提高到2. 5%,产蛋率达20%~30%时换上含钙量为3. 5%的产蛋鸡日粮。

②保证采食量:开产前应恢复自由采食,让鸡吃饱,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产蛋率上升。

③保证饮水:开产时,鸡体代谢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证充足饮水。饮水不足,会影响产蛋率上升,并会出现较多的脱肛。

7、减少蛋鸡的应激反应

①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应激。转群上笼和免疫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鸡、运鸡和入笼动作要轻。入笼前在蛋鸡舍料槽中加上料,水槽中注入水,并保持适宜光照强度,使鸡入笼后立即饮到水、吃到料,尽快熟悉环境。保持工作程序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过渡期。

②使用抗应激添加剂。开产前应激因素多,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以缓解应激,常用的有维生素C、速溶多维、延胡素酸和镇静剂氯丙嗪。

8、蛋鸡养殖环境的卫生

上笼后,鸡对环境不熟悉,加之进行一系列管理程序,对鸡造成较大应激,随着产蛋率上升,鸡体代谢旺盛,抵抗力差,极易受到病原侵袭,所以必须加强防疫卫生工作。杜绝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和鸡舍,饲养人员进入前要消毒,保持鸡舍环境、饮水和饲料卫生,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和鸡场内外的消毒,减少疾病发生。此外,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药和中草药防止大肠杆菌病和霉浆体病的发生。

9、加强观察蛋鸡的行为

观察鸡的采食、呼吸、粪便和产蛋率上升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鸡开产前后,生理变化剧烈,敏感不安而易发生挂颈、扎翅等现象,应多巡视,及早发现和处理,以减少死亡。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脱肛鸡、啄肛鸡、受欺负鸡和病弱残疾鸡,挑出处理。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大全

养鸡技术培训:鸡场内要按NY5043《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合理配置技术及生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要一律实行凭证(培训证)上岗制度。场方要定期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知识等的继续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鸡舍清理和准备: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当一栋蛋鸡转群淘汰后,应先将鸡舍内所有设备(包括粪便、病残鸡及各种用具等)清理出去,然后将鸡舍及设备等冲洗消毒干净。空舍14天后,再将所有干净用具放到鸡舍中,按要求摆放好,将喂料设备和饮水设备安装妥当。对自动饮水系统(包括过滤器、水箱和水线等),采用碘酊、百毒杀、氯制剂等浸泡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待用。

接雏:鸡场在接雏前2天,要给育雏舍加温,使温度达到33-35℃,然后将饮水器灌满水,水中可加3%葡萄糖。雏鸡到来后,先供饮水,2小时后开始供喂料。

温度控制:鸡舍内第1周温度要保持在33-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21天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鸡舍确切温度要视鸡群活动情况而定,降温过程不要太快,以免雏鸡受凉刺激,日夜温差变化要控制在1℃内。

通风:要确保鸡场内经常通风换气,除去有害气体。冬季严禁用煤炉取暖,以防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通风要做到循序渐进,窗户在早、晚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当进入鸡舍,感觉气味刺鼻时,要及时敞开通风,同时注意保证室内温度。饲养前期要做到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后期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8天以后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冬季,当空气过度干燥时,要通过喷雾消毒增加湿度。

密度:在育雏前期饲养密度可大些,随着鸡的生长,要经常扩群,确保鸡群能够活动。一般1日龄,50只/平方米;20日龄,30只/平方米;40日龄,8只/平方米;120日龄,集中上笼(三层全阶梯式标准蛋鸡笼)饲养。

饲喂:鸡场内使用的饲料要确保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准则》的要求,饲料中可以拌入多种维生素类添加剂,但不允许额外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特殊情况下,添加的药物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要求。在产蛋期内,严格执行停药期,不得饲喂含药物及药物添加剂的饲料。鸡群喂料应根据需要确定,确保饲料新鲜、卫生。饲养人员日常要随时清除散落的饲料和喂料系统中的垫料等,不得给鸡群饲喂发霉、变质、生虫的饲料等。

饮水:鸡场要全部采用循环式自由供饮水系统。前10天供饮温水,水温为18-20℃。饲养人员每日要刷洗、消毒饮水设备,所用消毒剂要选择百毒杀、漂白粉、卤素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药。消毒完后用清水全面冲洗饮水设备。饮水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或电解质多维素类添加剂,不能添加药物和药物饲料添加剂,特定情况下添加的药物饲料和药物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要求。

光照控制:鸡舍前30天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3小时。光照强度:前30天光照强度为20勒克斯或5.4瓦/平方米,30天后可通过减少灯泡功率或数量,将光照强度减至2.5-5勒克斯或6-1.2瓦/平方米。要尽量选用多个低功率灯泡,以保证光照均匀,还要定期进行光照强度检测。

十日常管理:饲养管理人员每天要例行“六查一处”:一查卫生,看鸡舍内外脏乱情况;二查通风,看鸡场内通风状况;三查消毒,检查消毒池和消毒盆中的消毒液,以免过期失效;四查鸡群动态,看鸡的精神、采食等是否正常;五查喂料,看饲料新鲜度等;六查产蛋,检查蛋的大小、色泽等;一处,即及时对病死、淘汰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病死鸡处理:当鸡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要依据《动物防疫法》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报驻场官方兽医确诊,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如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疫病时,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新城疫、结核等疫病时,要对鸡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其病死鸡或淘汰鸡的尸体等在官方兽医监督下,按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要求作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及有关场地、用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

十疾病治疗:鸡群发生疾病需进行治疗时,应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符合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中所规定的治疗用药。特别在产蛋期,严禁随意或加大剂量滥用药物,造成药残超标,影响鸡蛋产品的质量安全。

十蛋鸡淘汰:淘汰蛋鸡在出售前6小时停喂饲料,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办理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凭《产地检疫证》上市交易;不合格的,及时予以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出。运输车辆要做到洁净,无鸡粪或化学品遗弃物等,凭《动物检疫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运输。

十日常记录:鸡场内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档案记录制度,对鸡场的进雏日期、进雏数量、来源,生产性能,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如日期、日龄、死亡数、死亡原因、存笼数、温度、湿度、防检疫、免疫、消毒、用药,饲料及添加剂名称,喂料量,鸡群健康状况,产蛋日期、数量、质量,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等全程情况(数据),及时准确地记入档案中。记录档案要统一存档保存两年以上。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蛋鸡生产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旺盛需求,促进了我国现代蛋鸡业的迅速发展。尽管一段时间以来蛋鸡业处于周期性的滑坡阶段,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鸡蛋作为一种单一食品,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消费品,蛋鸡业将是一个永久存在的行业,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农户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从未来几年看,养蛋鸡、想赚钱,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在进行蛋鸡生产时,具体应从蛋鸡品种、饲料、饲养管理、健康体系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入手。

1.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的蛋鸡是提高养鸡户经济效益的首要措施。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优良品种的蛋鸡比当地土种蛋鸡产蛋量可提高50%左右。良种作为整个蛋鸡饲养的第一个环节,就像是在春天播下的种子一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秋天的收获。随着蛋种鸡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户对蛋鸡质量的认知越来越深,保证蛋鸡质量成为迫切需要。高质量蛋鸡要求具有高生产性能的遗传基因、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差异、环境适应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强等。优良祖代鸡品种在良好一致的饲养环境下,能确保品种一致,生产出高遗传性能的父母代种鸡;高遗传性能的父母代种鸡经过科学饲养管理能够保证种鸡健康一致,生产出合格一致的种蛋;合格一致的种蛋依托规模生产、精细孵化,能够保证商品雏鸡大小一致,结合严格执行的免疫程序,从而确保雏鸡抗体一致,得到行业最高质量的4A级雏鸡。

现代生产实践中饲养的蛋鸡,品种繁多,来源复杂,而且品种间、群体间的生产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在我国推广的优良品种蛋鸡比较多,在选择时要根据经营方向、饲养方式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等因素,在经济效益上进行总体对比后选择。

2.选择投入产出效益好的饲料

饲料选择得好与坏,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饲料作为蛋鸡生产所需营养的提供者,其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而且直接影响蛋鸡的免疫应答和健康水平。已知蛋鸡需要几十种营养物质,蛋鸡的不同生理阶段应该选用相应的蛋鸡饲料,不同生理阶段的蛋鸡饲料,是按相应阶段配制的,能较好地满足该阶段蛋鸡的营养需要,但不适合其他生理阶段。选择好饲料,特别是性能价格比高的饲料是充分发挥蛋鸡生产性能,实现农户养殖回报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有三类饲料产品,即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1)全价(配合)饲料 即按蛋鸡的营养需要配制,并经充分混合,用户不需要添加任何饲料即可直接用于饲喂蛋鸡,并能满足蛋鸡对代谢能和各种营养物质的要求。

(2)浓缩饲料 是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元素、维生素和非营养性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再与一定比例的能量饲料配合,即成为营养基本平衡的配合饲料。实践证明,推广使用浓缩饲料不仅可以减少农村中能量饲料的重复运输,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弥补当前农村蛋鸡养殖户蛋白质饲料短缺的问题。蛋鸡用浓缩饲料,一般粗蛋白质在30%以上,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也高于蛋鸡需要量的2倍以上,因此不能直接饲喂蛋鸡,而必须按一定比例与能量饲料相互配合后饲喂,才能发挥浓缩饲料的真正效果和作用。

(3)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是一种或多种微量成分(单一添加剂)组成的、加有载体与稀释剂的均匀混合物。它是浓缩料、全价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蛋鸡饲养效果的关键部分,它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蛋鸡生长,增进蛋鸡健康水平,改善蛋鸡产品品质,最终达到提高蛋鸡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另外,具备动物营养和饲料专业知识的农户还可用自产或自购原料配制全价料,但需注意,应按蛋鸡不同生理阶段配制相应的全价饲料。

3.科学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程度,往往高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影响。蛋鸡的饲养环境可直接影响鸡的生长、发育、繁殖、产蛋和健康,通过人为控制鸡舍的小环境,在光照、温度、湿度、空气、通风等方面使其尽可能接近蛋鸡的最适需要。注意饲养方式与设备的选择,减少应激因素对蛋鸡的影响,防止饲料采购、保管、加工、投料和其他途径造成的饲料浪费。

(1)育雏期(0~6周龄)是蛋鸡生产的关键时期。产蛋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雏鸡的良好发育。育雏的目的是通过给雏鸡提供适宜的鸡舍环境条件和充足的营养,使蛋鸡的体型能均匀生长发育,并达到合适的骨架和标准体重。1~4周龄是雏鸡各个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雏鸡各组织器官从功能的不健全(或不具备)逐渐发育,对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抗逆性很差,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必须根据其生理特点加强管理。

(2)育成期(7~20周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理想的营养供给,使鸡在达到性成熟之前,能建立良好的体型并使鸡群有良好的均匀度。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的必要条件。若鸡骨架小而体重大,则会出现肥胖、产蛋性能不理想、早产、脱肛多、产蛋初期死淘率高等。通常以12周龄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前12周着重骨架的发育,注重胫骨的生长,到12周龄末鸡群胫长能否达标相当重要,这影响到该品种能否发育到应具备的体型(包括体重和骨架部分)。若前12周骨架得到充分发育,以后骨架会长到应有的高度,从第13周起到准备初产,着重在体重的增长,即要有适宜的周增重。在正常情况下,大约到18周龄时完成蛋鸡的体型发育。

(3)产蛋期(21~72周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给鸡提供适宜的光照刺激和营养刺激,确保蛋鸡尽快地达到产蛋高峰,并通过加强鸡舍细节管理,维持产蛋高峰、保持产蛋的持久性,生产出大量安全的产品。此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鸡从开产到40周龄,这期间体重还在增加,体重必须保持在标准之内,这时达成理想产蛋的基本条件,每周照样测定体重,40周龄后改为2周一次。若鸡群体重不能达标,则平均蛋重会变小,产蛋率下降也快。所以从测定体重可判断鸡群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0周龄后可每4周测定一次体重。因此,产蛋期最准确、最经济的饲喂方式是以产蛋率、蛋重、体重、日龄和采食量等为依据而进行饲养管理。

4.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现代蛋鸡生产具有饲养数量多、密度大等特点,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规模生产,因此一旦鸡群感染疫病,损失巨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体系,保证蛋鸡健康安全,实施规范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和重大疫病发生的预案与应急措施,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净化生产环境,是蛋鸡安全生产的关键。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鸡场环境卫生,包括鸡群的小环境(鸡舍)和大环境(生产区和生活区)卫生两方面。

(2)重视鸡场的规划与布局,合理规划,包括鸡场选址、鸡舍构造、通风、光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鸡场的布局要合理,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产品的通道。脏道是专门运送鸡粪、死鸡、淘汰鸡及垃圾的通道。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把消毒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根据蛋鸡的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消毒、防疫制度,养鸡场应对鸡舍进行定期打扫、定期消毒,鸡群出栏后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还应注意对鸡舍通道、进出人员和车辆的消毒,重视带鸡消毒,一般每周1次,高温季节每周2次。

(4)建立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是指在一个蛋鸡的生产周期中,为预防某种传染病而制定的疫苗接种规程,其内容包括所用疫苗的品系、来源、用法、用量、免疫时机和免疫次数等。制定免疫程序时应根据本地区鸡主要疫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家禽的种类和用途、鸡的日龄、疫苗的免疫特性及母源抗体的影响等,以保证免疫程序的切实可行。

(5)坚持全进全出制度,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是控制鸡体外和鸡舍病原菌长时间存活的最有效方法,有助于控制大多数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目前,很多养殖户常常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把雏鸡、育成鸡、成鸡都养在一起,有的甚至在同一鸡舍内又育雏又养大鸡,形成一个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而且从开始养鸡就连续不断,老鸡还没淘汰,新雏又进场,鸡场没有间歇的时间,也就不能进行全场的彻底消毒,极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播。科学的养鸡是把成鸡和育成鸡、雏鸡分开饲养,绝对禁止把不同日龄的鸡放在一栋鸡舍饲养。

(6)确定有效的药物预防方案,病毒性传染病都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的,而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则要靠定期投放药物来预防,这些疾病一般有日龄性和季节性的特点。确定正确的用药时间,了解不同日龄、饲养阶段、饲养方式、季节、气候等因素,适时而有效地投药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7)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理制度,一般有死鸡、病鸡、疫苗瓶、低值易耗工具、鸡粪、垫料等,处理时都应从感染疫点或使用点开始,沿脏道运出鸡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8)建立疫情的预警系统与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周边地区和国内外疫病流行情况,建立检测体系、免疫监测、消毒监测和鸡群日常状况观测体系,及时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以便有效控制疫情。

5.现代经营管理

近几年,按现代企业模式建立起来的一些鸡场,进行了经营管理模式改造和技术改造,观念新、起点高、决策科学、技术先进、生产水平高、经济效益好,是动荡的蛋鸡业中令人振奋并寄予希望的亮点,成为传统养鸡场改善经营管理的典范。目前,我国多数蛋鸡场不具备全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条件。因此,就要针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严重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问题积极改进,使之尽量贴近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企业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提高生产、增加收益。概括来说,应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组织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家族式企业应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以解决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矛盾。

(2)改善用人机制,花大本钱改善工作条件,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吸纳聘用管理人才参与决策,并注重责、权、利的合理分配,加强职工的培训,不断改变传统意识下雇用关系的内涵,逐步实践“人本管理”,知识经济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强化生产管理,树立生物安全大环境意识,严格按养鸡场卫生管理要求,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创造安全卫生的养鸡环境。尤其要加强对鸡粪和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强调卫生间距,实行单一品种全进全出,使蛋鸡生产的大小环境都得以改善。

(4)改进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会计账目,标准的会计账目应由专业财会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合格会计来完成。

(5)做好成本分析和生产效率分析,提高企业诊断和改进方案的准确性。

养龟


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表
  • 如何饲养龟,饲养安缘龟
  • 如何饲养龟,饲养安缘龟 >> 如何饲养龟,饲养安缘龟...

    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表
  • 冬天什么水位养乌龟,养乌龟水位多深最好
  • 冬天什么水位养乌龟,养乌龟水位多深最好 >> 冬天什么水位养乌龟,养乌龟水位多深最好...

    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蛋鸡养殖场免疫制度表
  • 农业养殖致富项目水产,特种水产养殖项目大全
  • 农业养殖致富项目水产,特种水产养殖项目大全 >> 农业养殖致富项目水产,特种水产养殖项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