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鸭子旱鸭怎么养殖,云南旱鸭养殖基地

鸭子旱鸭怎么养殖,云南旱鸭养殖基地鸭子旱鸭怎么养殖,云南旱鸭养殖基地

鸭子怎么养殖

1.饲料

专业的养殖户介绍,想要养好鸭子,饲料是最关键的,不同时期的鸭子饲料也是不同的。比如雏鸭的饲料主要是玉米为主,然后搭配一定量的豆饼和麸皮,同时加入少量鱼粉和维生素,提供它的生长需要。

等到长到中鸭的时候,玉米就可以适当的减少了,多提供一些麸皮和米糠,也需要计入一定的骨粉来补钙。长到了成年之后,饲料方面的配置就没有很多的要求了,有的时候可以进行放养,食物来源比较的广泛,平时可以搭配玉米豆饼来喂养。

2、场地

养殖场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是平原地区的话,就最好选择地势较高,又朝南的方向。如果是山区的话,就选择山坡的南面。在建设的时候,主要保证舍内的通风,大门不要朝着西北方,避免秋季的寒风贯穿。

3、雌雄配养

在喂养鸭子的时候,注意好雌雄的配比,一般雌性是雄性的三倍到五倍为最佳。可以圈养,也可以放养,如果有水塘的话最好,没有的话,也可以建设水池,并且在舍内建设产蛋的窝。

4、消毒灭菌

在入舍之前,注意提前的进行消毒处理,所以需要使用到的工具都要处理到位,同时使用生石灰配制的溶液,对整个舍内的墙壁地面都进行泼洒,彻底的消灭细菌。而且在日常的喂养中,也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抗菌药物。

鸭子怎么养殖长的快下蛋快?

鸭子一般4个月就成熟可以产蛋了,蛋鸭全年可以产蛋260~300个,鸭子下单年限可以4~5年,第一年产蛋较多,第二年可能需要休整产蛋量会下降。鸭子每年有两个产蛋高峰期,一个是3月~5月一个是8月~10月,其中3~5月这个周期产蛋量特别多。

鸭子怎么养殖什么垫

细沙

鸭子生活的鸭舍要每天打扫,定时冲洗,保持清洁,可以在地面铺上细沙,这样可以保证鸭舍干燥,方便打扫,但是沙子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次。另外鸭子生活的活动场也要定时打扫。鸭舍内打扫后就需要消毒处理,鸭舍里的食槽之类用具要常常清洗,消毒。排泄物必须要堆制腐熟,撒药剂杀虫杀菌做肥料使用。

鸭子怎么养殖需要什么正

养鸭的规定:

1、首先去工商局办理个体户注册所需要的营业执照。

2、养殖户去畜牧局备案并且申请养殖许可证。

3、养殖户需要在环保局备案,安利环保登记证。

4、售卖时需要办理税务登记证。

鸭子怎么养殖长得快

鸭子如何快速育肥?萊垍頭條

1、育肥时间萊垍頭條

如果是直接在秋季购买的雏鸭,那么可以等雏鸭养殖两个月以后,就开始育肥,如果是夏季繁殖雏鸭,在秋季已经生长超过两个月,那么可以直接进入秋季就开始育肥。开始育肥时期鸭子体重大概是一斤半的样子。萊垍頭條

2、育肥饲料萊垍頭條

先用50克黄莲和250克甘草煮水喂食,主要为了防止病害,增强抵抗力,起初三天喂养绿豆加石膏混合米饭。主要就是补充蛋白质和脂肪,能量、热量,所以主要喂食糠麸,配合粮食,面粉、玉米粉、高粱粉,然后是豆类、豆饼、等蛋白质饲料,还有就是骨粉、鱼粉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可以促进营养吸收。这样喂食两周后就可以减少糠、麦麸、豆类饲料,主要喂麦粉、米粉、骨粉、食盐少量不超过0.4%配合。萊垍頭條

3、育肥方法頭條萊垍

糠和麦麸比较粗糙要和米饭或是菜叶、青草一起混合饲喂;粮食粉饲料要掺瘟开水混合松散饲喂,不要水分不要太少容易堵塞;鱼粉之类,要在喂食饲料时按量添加在饲料里,不要太多,多了不吸收;后鸭子要喂食盐,一般都是有定量的鹅,可以看鸭子体重,喂食鸭子数量来添加,不要过量。條萊垍頭

4、注意事项垍頭條萊

育肥一定要达到一定重量,育肥要饲养一段时间在育肥,小鸭不能育肥,主要是长骨架;喂食食饲料要注意添加青草、或是多放养,这样容易育肥,饲养健康;喂食精饲料要搭配粗饲料,不然容易不消化;喂食食盐不能过量,过量容易食盐中毒。喂食骨粉要定期定量,按需求使用,不要滥用。萊垍頭條

鸭子怎么养殖视频

配方:青椒红椒各一个、鸭子半只、啤酒一瓶、姜适量、葱半棵、八角2颗、桂皮1块、盐、生抽。

正宗啤酒鸭的做法:

1、取出食材和调料,把鸭洗净剁块,生姜切长条,大葱切段,新鲜青红椒切小块。

2、炒香。将炒锅放少许油,放入姜、蒜、干葱头小火炒至金黄色。

3、炒鸭。转大火,放入鸭肉,倒入白酒翻炒片刻。边煮边拿勺子将汤汁淋在鸭子上。

4、调味。把八角、桂皮、红尖椒、葱段和姜丝放入继续煸炒,再加少许料酒翻炒至鸭肉着色。

5、焖煮。将八角、香叶、干辣椒放入锅中,然后倒入一听啤酒,翻炒均匀后转中火焖煮15分钟(焖煮过程注意锅中汤汁,如果汁即可。

扩展资料:

啤酒鸭是一道风味独特的佐酒佳肴,是将鸭肉与啤酒一同炖煮成菜,使滋补的鸭肉味道更加浓厚,鸭肉不仅入口鲜香,还带有一股啤酒清香。雨菲烹煮啤酒鸭时,添入多种香料提升鸭肉的鲜辣之味,她称此菜还有清热、开胃、利水、除湿之功效。

1、鸭肉的膻味较重,先用沸水汆烫,再下锅煸至出油,此法可消除鸭肉的膻味,焖煮后的鸭肉鲜美,汤也香浓味美。

2、用啤酒炖煮鸭肉,鸭汤会有很浓郁的啤酒味,不过久煮后酒味就会渐消,只吃鸭肉不喝汤,并不会醉人。

3、香料份量宜少不宜多,目的在于提升啤酒鸭的鲜香味,放太多香料容易抢了主味。

4、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且富含维生素B、E,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心脏病和多种炎症,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5、鸭肉与海带共炖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对老年性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资料来源:

央视美食网-教你做鲜香啤酒鸭

鸭子怎么养殖技术

番鸭养殖技术:

孵化

番鸭由于种蛋的蛋壳厚、光滑而坚硬、不易破碎、气孔封得严、相对表面积小。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致使人工孵化率低。四川青神县养殖技术研究所采用仿生孵禽温箱有效地提高了番鸭及西洋鸭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践证明,用此法比常规孵化法提高出壳率10-15%。现将有关技术简介于下:  仿主孵禽温箱的组成

由立式孵化箱和平型出雏箱配套组成。在孵化前期番鸭蛋自温低,将种鸭蛋于立式箱内孵化,利用立式箱底部和周边贮存的热源均匀供温的特点,使番鸭蛋各部受温均匀,孵至17天后,胚蛋自温逐渐升高,此时应将番鸭蛋由立式箱转至平型出雏箱孵化,通过向平型出雏箱减加冷热水,可准确调节蛋温在所需范围内,使其处于仿自然孵化状态。

种蛋的保存和放置

在环境温度低于18℃以下保存时间在6天内,孵化率较高;反之孵化率较低。种蛋水平放置,有助于提高番鸭蛋的孵化率。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在孵化过程中,要对孵至17-35天的胚蛋喷水。

气温高时喷冷开水;气温低时用35℃-40℃的温水喷洒。每天喷一次,将蛋喷至湿透,待晾干后继续孵化。

翻蛋的次数

翻蛋可以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其受热均匀。孵化过程中宜每8小时用手工或滚动式翻蛋一次。

生长发育

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公母鸭生长速度相差很大。雏出壳后,饲养至10日龄,从体型、体重的大小即可区分出公与母。平均体重的绝对增长最大值是在70日龄之后。70日龄后公鸭体重增长大大超过母鸭。160日龄时,公鸭比母鸭约重1。

10公斤。

在饲料中含有粗蛋白16~18%、代谢能2400~2600千卡/公斤的营养水平下测定,初生重为47。60克的雏鸭,公、母的体重1月龄时分别为0。79公斤、0。78公斤,2月龄进分别为1。74公斤、1。51公斤,3月龄时分别为2。

59公斤、1。80公斤,4月龄分别为2。93公斤、1。90公斤,5月龄时分别为3。25公斤、2。10公斤。5月龄之后增重速度逐渐下降。

繁殖性能

平均开产日龄为172。88天,见蛋日龄为153天,开产后第一个产蛋周期最长,连产蛋数为35-40枚。

以后每个产蛋周期连产蛋数可稳定在13~15枚;年产蛋100~110枚,最高个体可达160枚。有抱性。据110个番鸭蛋测定,平均蛋重71。50克,蛋形椭圆,蛋形指数为1。39,蛋壳为玉白色。

产区群从在每年1~5月份孵化种蛋,按出壳时间先后,将雏鸭分为“头番”(2~3份出壳的雏苗)、“二番”(3~4月份的鸭苗)和“尾番”(5~6月份的鸭苗)。

群从多选头、二番发育良好、生长快的鸭子留作种用。由于它们的生长阶段,正是蚯蚓以及鱼虾等不生动物繁殖旺盛时期,动物性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它们不仅生长快,而且母鸭当年就能产蛋。头、二番公鸭在秋季达性成熟,也可及时配种,不作种用的,多在白露时节灾食。

但用来繁殖半番鸭的种公鸭,多选尾番鸭。毛番鸭饲养到春节前后性成熟,即可与普通母鸭配种,生产半番鸭。群从主要是利用母番鸭或母鸡的抱性天然孵化种蛋。常采用鸡鸭交替孵化,以维持母鸭、母鸡体力上的消耗。孵化率一般在80~85之间,使用人工孵化,孵化率为70%,孵化期35天。

生长发育良好的公雏饲养至4月龄后,即发出“丝丝”叫声,表示性将成熟,并有追啄母鸭的性行为。至5~6月龄性成熟,即可配种。在春季,公母比例为1:7~8时,受精率为90~95%配种季节过后,种公鸭体力衰弱,配种能力差,一般当年即行为淘汰,次年再选留新种公鸭。

肥育性能

关于填肥时间,群从有“三月大,四月肥”的说法。即养至4月龄体重达2。5~3公斤手,开始填肥。饲料多用米糠和煮熟甘薯各半,用米汤或稀粥调匀,搓成圆条状的“剂子”。逐只填饲。填饲量由150克逐渐增加至400~450克,填饲量是否合适,多以在下一次填食前用手摸食道膨大部,无积食为标准。

经填饲2~3周,体重达3。5~4公斤,即可宰食。

据福建农学院1983年番鸭肥肝试验。3月龄番鸭,用玉米粒料填饲2周,平均肝重299。64克,个体肝重最高达337。40克;填肥3周,平均肝重352。77克,最高491。80克。

填肥2周和3周,在肝重增加的同时,体重分别增加1。44公斤(增重率为51。61%)、1。66公斤(增重率为68。90%),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0。58%、67。41%。公鸭肝重和体得的增长都高于母鸭。填肥2周和3周,瘦肉(胸、腿肌)占屠体比率公别24。

96%、23。66%,而北京鸭分别为16。20%、14。80%。

填肥2周和3周,每产1公斤肥肝耗玉米分别为30。05公斤和32公斤,每增加1公斤活重的玉米消耗量分别为4。80公斤和5。84公斤。

杂交利用

公番鸭与当地母鸭交配和生产半番鸭是产区人民的传统习惯。

古田鸭农技术好,春季种蛋受精率可达80%以上。半番鸭杂种优势率达25。41%。在粗放饲养条件下,3月龄体重可达2。05公斤。据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测定,三元杂交的“番北金”鸭10~60日龄相对生长率为76。10%,半番鸭为67。88%;“番北金”鸭可比半番鸭提早10~15天上市,节省饲料10%。

鸭子怎么养殖知识

鸭子品种。绍兴麻鸭喂一些青菜和玉米面儿。

鸭子怎么养殖方法

1、开水时间与方法

一般雏鸭出壳后24-26小时,在开食前先开水,开水后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和卵黄吸收,促使胎粪排泄和生长发育。

2、开食时间与方法

在开水1-2小时后,雏鸭开始觅食,此时可以用开食盘喂给全价颗粒破碎料。采用长宽40厘米×40厘米、缘高2~2.5厘米的开食盘,每个开食盘可饲养50只雏鸭。

3、喂养次数

饲喂次数一周龄6-8次/天,第二周龄4-6次/天,3周龄后3-4次/天。每次喂料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这样可以让饲料得以消化。注意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即可。

雏鸭养殖注意事项

1、温度

温度是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一般要求:1-3日龄34℃-32℃,4-6日龄30℃-28℃,7-10日龄26℃-24℃,11-13日龄22℃-20℃。

2、密度

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建议应根据雏鸭的生长年龄和天气变化等情况适当的调整养殖密度。

3、光照

雏鸭对于光照的需求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在管理雏鸭的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光照。根据雏鸭的年龄而控制光照时间,0.5-1.5月内的雏鸭每天光照时间不得低于10个小时。

4、卫生

做好通风干燥,垫料清洁,鸭粪与污秽垫草要及时清除,饲槽、饮水器要每天清洗,用具及舍内地面每10天左右用20%的石灰水或2%的烧碱水消毒一次,以防雏鸭患病。

鸭子怎么养殖成活率高

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鹅鸭苗的成活率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冬季鸭鹅提高成活率的注意事项:

1、温度。

一般温度要求是,1—5日龄为27~28℃,6—10日龄为25—26℃,11~15日龄为22—24℃,16~21日龄为20—22℃。早春育雏温度可高些,晚上温度比白天高1~2℃,温度高低可灵活掌握。适宜的湿度,鹅虽然是水禽,但怕圈舍潮湿,雏鹅更怕潮湿。特别随雏鹅日龄增大,采食和排便量加大,湿度将更大,为此,日常管理中——定防止饮水外溢,保持地面干燥,垫草勤换勤晒。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60%左右。

2、通风和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鹅群拥挤,强弱采食不均,雏鹅的发育易出现两极分化,容易发生啄癖。密度过小,虽有利于成活和发育,但不利于保温,同时房舍的利用率低。一般是1~5日龄为25只/平方米,6—10日龄为20只/平方米,11—15日龄为15—12只/平方米,16—20日龄为10—8只/平方米。

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粪便,产生潮气、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雏鹅的健康发育,并易诱发疾病。在生产中,注意保温而忽视通风,造成雏舍空气污浊,环境恶化。为此,要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打开门窗通风,但不能有贼风,不能让进入舍内的风直接吹到鹅身上,防止受凉而引起感冒。

鹅鸭苗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只能在室内保暖饲养。一般用红外线射灯保暖。 1、育雏温度:刚出壳的雏鸭,其体温调节能力差,必须做好保温工作。1~3日龄的育雏温度30℃~32℃,以后每隔2天温度下降1℃,当舍温降至与外界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2、舍内育雏密度:1~7日龄时,地面育雏每平方米20~40只,网上育雏每平方米40~60只。3、及时饮水喂料:雏鸭出壳12~24小时后,及时给予饮水和喂料,饮水器要充足及分布均匀,必要时人工调教饮水。雏鸭饮水后1~2小时,用全价优质小鸭料(1~3日龄可用小鸡料代替)用水软化后,均匀撒在料盘或塑料布上,诱其采食,全部能正常觅食后,改用料槽供料自由采食。4、光照:雏鸭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强,生长快,昼夜不断地采食,故育雏舍应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电灯照明,让其24小时采食。5、注意通风换气:育雏舍内的通风要良好,以防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诱发疾病和引起中毒。

育雏前的准备在育雏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要保证育雏室中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也要保证温度和通风以及安全卫生各方面都符合遇处标准,要为育雏室消毒,除此之外就应该选择鸭苗了。肉鹅在一生中雏鹅阶段非常关键,并且在这阶段它的身体...

育雏前的准备

在育雏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要保证育雏室中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也要保证温度和通风以及安全卫生各方面都符合遇处标准,要为育雏室消毒,除此之外就应该选择鸭苗了。肉鹅在一生中雏鹅阶段非常关键,并且在这阶段它的身体比较脆弱,无论是在食物上面,温度上面还有湿度上面都应该加以小心,而且要对雏鹅有一定的耐心,才能提高它们的成活率。

育雏中的管理

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饮水,在雏鸭出壳24小时左右,大部分的雏鹅会自动的站立,并且有吃食的欲望,这是要注意不要给它们进行喂食,首先应该先饮水。可以将水放在育雏室中,让雏鹅自由的蠕动和饮水在水中,应该加入少量的葡萄糖或者是维生素,这样有利于清理它们的肠胃,可以让肠胃中的胎粪便排出。在饮水过程中水源一定要充足,同时水质要保持清洁,应该让每一只雏鹅都可以喝到水,还可以在水中加入预防有痢疾的药物,这样能有效的防止拉稀现象。

在饮水之后就开始喂饲料了,在开食的时候可以把饲料撒在塑料布上面,然后让雏鹅自由的啄食。虽然首次吃饲料不建议雏鹅吃得太饱,但也要保证每一只雏鹅都能够吃上食物。开始的饲料可以采用清洁的青饲料,比如说莴笋叶或者是苦麦菜,把它们切碎和米饭拌在一起。等到开始三天以后可以在开始饲料的基础上加入17%的青草料,或者是绿嫩的青菜让雏鹅自由的吃食。要注意不能喂雏鹅干料,一定要拌湿以后才可以进行,这样才能防止出因为吃饱过后口渴大量的饮水,导致腹胀死亡。

雏鹅破壳三天之内可以适当的喂一些精饲料和青饲料,精青饲料的比例为1:3,等到生长在10日龄左右比例为1:10,10日龄以后比例为1:15。每天喂养的次数也可以按照每日增长的速度适当的提高,在喂食的时候可以先让它们饮水,然后再喂饲料,能够做到定时定量的喂食,才可以让雏鹅更好的生长,并且要做到少食多餐,每天吃饲料的次数都应该在6次左右。

在雏鹅生长到两周龄左右,就可以进行放牧了,第一次放牧应该选择天气比较晴朗的上午,在放牧之前应该先喂它们一些饲料,在吃的半成饱以后再把雏鹅赶出育雏室中,让它们在草地上自由的才是嫩草。每天可以放养两次,每次放养的时间在三十分钟左右,第一次放养以后应该每天都坚持的放养,而且可以放养的次数和时间,随着它们日龄增加也跟着不断的增长。

等到雏鹅在20日龄以后,如果气温比较温暖,可以进行全天放牧,但是在这期间也应该及时到补精饲料。在放牧的时候一定要远离水源,避免有中暑的现象,还要注意如果天气比较寒冷,或者是有阴天雨天大风恶劣的气候,为了预防雏鹅有疾病发生,应该合理的安排放牧时间。

在育雏阶段,为了防止出现压伤或者压死的现象,也为了保持每一只雏鹅都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应该进行适当的分群,可以根据处鹅生长的大小以及身体的强弱来进行适当的区分。在开水开始之前进行第一次区分,等到开始以后两天进行一次群分,在这以后应该每天都适当的观察。密度应该控制好,7日龄内的雏鸭每平方米可以养25只,15日龄以内的雏鸭,每平方米只能养15只,15日龄以后每平方米可以养10只雏鸭,能把密度控制好,才可以让雏鸭更好的生长。

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鸭体的抗病能力。这是养好鸭子的根本条件,也是搞好防疫的基础。要精心饲养,做到饲料配合得当,营养齐全,饲喂及时,饮食清洁;同时要加强科学管理,保持鸭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饲养密度,保持通风良好,环境安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或其他不良因素的刺激。生长良好的鸭子可避免发生营养性疾病,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注射疫苗的免疫效力。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由外场或外地引入病鸭,这是防病措施中最重要的内容。如果必须从外地或外场购入鸭时,一定要了解被购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并经兽医人员检疫,千万不要从发病场、发病群或刚刚病愈的鸭群引入,引入后先经隔离饲养30天后,无任何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时,方可混群饲养。严禁将参加过展览或送往集市或送屠宰场不合格的鸭子运回本场混入鸭群。也应禁止将生长缓慢的病鸭挑出与小日龄的健康鸭混群饲养。此外,自繁自养还有助于免疫程序的制定。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即一栋鸭舍只饲养同一日龄的鸭,同时引进饲养,同时转群、出售或屠宰。在每次进雏前,有1~2周的空舍时间,便于清扫和消毒,确保下批雏鸭的防疫安全。

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许多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疾病发生后往往没有相应的对策,因此,对那些已有市售的疫苗或本地区已有的鸭传染病要进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如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霍乱等,通过免疫注射,使鸭只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是预防和控制鸭传染性疾病的可*而又经济的方法。要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全年免疫计划,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3、采取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如在饲料、饮水中加入某些药物或保健添加剂等,也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但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或耐药性,要考虑定期更换药物,并注意某些药物的残留问题。

4、搞好卫生消毒、灭鼠和粪便处理这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消毒对象包括:进出人员、车辆、饲养鸭车间、饲养管理用具、垫草、鸭运动场等。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可采用不同的消毒药剂和方法。鼠类是多种疫病的传播者或贮存宿主,养鸭场的鼠类已成为公害。饲料房、开放式鸭舍、鸭场废物和废用设备堆集的地方,都是鼠类藏身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此,应将消毒、灭鼠作为养鸭场或养鸭户的经常性的工作。

5、防止与野生水禽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水禽也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贮存宿主和传播者,如鸭瘟、鸭球虫、禽流感等。由于鸭场户外饲养家鸭,残留的饲料和户外饲槽常可招致野生水禽的飞临,而与家鸭发生密切接触,污染饲料与水源,致使疾病传播。

6、防止蛋传疾病所谓蛋传疾病就是能从感染母鸭通过受精蛋传给新孵出后代的疾病。有两种情况:一是病原体在蛋壳和壳膜形成前感染卵巢卵泡(卵巢传递),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进入,而由鸭蛋内部携带的,如沙门氏杆菌等;另一种情况是鸭蛋在出生时或因蛋产下后因环境卫生差,病原体污染蛋壳,如一般肠道菌,特别是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时而有绿脓杆菌和葡萄球以及霉菌。在孵化过程中可能造成死胚,但多数污染的蛋经孵化后,形成弱雏或带菌雏。当不良环境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如育雏温度过低,则小雏可能发病或死亡。因此,预防蛋传疾病是提高雏鸭成活的重要因素。所以,平时注意种鸭房的环境卫生,勤打扫或消毒产蛋场地,更换垫草,并保持干燥,以减少粪污染蛋。蛋壳表面越干净,则壳上污染细菌就越少。此外,要增加拣蛋的次数。孵化用蛋宜集中后用甲醛液熏蒸或用温热的洗剂冲洗,晾干。严禁用粪便污染的脏水洗蛋,这不但起不卫生消毒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扩大污染。新生幼雏进入育雏室后,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四的氯霉素,连喂3~5天,能提高弱雏的成活率。

(二)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1、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确诊。鸭群中出现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多为精神不振或沉郁,缩颈,喜卧,眼、鼻有分泌物,减食或不食,母鸭产蛋量急剧下降等。此时应迅速将可疑病鸭隔离观察,并将死亡鸭送兽医部门检验,以便尽早作出诊断,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隔离病鸭,污染的场地和鸭舍进行紧急消毒。严禁饲养员及工作人员串圈,以免扩散传染。

3、停止向病群引进或出售活鸭,确诊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4、病死鸭深埋或焚烧,粪便发酵,垫草焚烧或堆肥,严禁病鸭或死鸭出售或加工食用。

5、根据确诊的疾病,选用专用疫苗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对病鸭进行合理的治疗。对慢性传染病病鸭宜早淘汰。

鸭场的消毒

请参照鸡场的消毒方法进行操作。

鸭常见疾病防治

(一)鸭瘟

1、病原或病因疱疹病毒

2、症状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3、防治在2月龄时注射鸭瘟疫苗,一般在1周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鸭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成年鸭一次肌注聚肌胞1毫克,3日1次,2~8次有良好疗效。

(二)雏鸭病毒性肝炎

1、病原或病因鸭肝炎病毒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左右的雏鸭,发病半日到一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背脖”,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时在地上旋转,咀壳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3、防治初发病鸭群或受到此病威胁的鸭群,可注射康复鸭的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蛋黄匀浆,经皮下注射每只0.5~1.0毫升可起到降低死亡率,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

(三)雏鸭传染性浆膜炎

1、病原或病因鸭疫巴氏杆菌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2~3周的雏鸭,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地面,眼鼻有浆液或粘性分泌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不久抽搐而死。

3、防治氯霉素或土霉素按0.04%混于饲料中,边疆辅助4天。并改善良雏室的卫生条件。

(四)鸭霍乱

1、病原或病因多杀巴氏杆菌

2、症状此病的最急型无明显可见的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3~43℃,口渴、嗉囔内积食或积液,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并常摇头,故称此病为“摇头瘟”。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稀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有此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天内死亡。

3、防治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按0.4~0.5%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复方新诺明按0.02%混于饲料中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喹乙醇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的剂量拌于饲料中喂服,每天一次。青霉素肌注每鸭2000~5000单位,每天2~3次。

(五)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1、病原或病因多型的沙门氏菌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前的雏鸭,病鸭食欲消失,口渴、下痢、流泪、眼睑水肿鼻孔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喘息,有痉挛抽搐等神经症状。

3、防治注意种蛋和孵化器的消毒。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连服2~3天,链霉素肌注,每鸭每日2.5毫克,分两次注射。0.02%的呋喃唑酮加入饮水中,连用7天,以后剂量减半,再喂7天。

(六)雏鸭流行性感冒

1、病原或病因流行性感冒杆菌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20目龄以后的幼鸭。病鸭精神萎靡,体温升至42.5℃以上,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或鼻塞,喉管内有痰液,呼吸时发生“咕咕”声。病鸭常在游水时出现神经症状,病鸭肝脏肿大至正常的6~8倍,为此病的特征性病变。

3、防治磺胺嘧啶片(0.25克)第一次日服半片,以后每隔4小时服1/4片。20%硫胺噻唑钠肌注1毫升,隔4小时注射0.5毫升。氯霉素肌注10-12毫克,每天2次,一般4次有良好效果。

(七)鸭葡萄球菌病

1、病原或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病

2、症状(1)关节炎型:常见于中鸭和种鸭,蹼和跗关节肿胀、发热、跛行。(2)内脏型:多见于成年种鸭,腹部下垂。(3)脐炎型:1周的雏鸭,病鸭腹部膨大,脐部肿胀坏死。(4)皮肤型:多见于3-10周龄幼鸭。皮肤损伤而发生局部感染,胸部皮下化脓或局部坏死。

3、防治氯霉素按饲料量的0.04%混入饲料,连喂3天。

(八)鸭丹毒病

1、病原或病因猪丹毒杆菌

2、症状病鸭拒食,羽毛松乱下痢,有些病鸭关节肿胀。

3、防治青霉素G钾(或钠),每鸭每日5万单位肌注,连续2~3天。

(九)鸭曲霉菌病

1、病原或病因最常见的为烟色曲霉素

2、症状主要发生于雏鸭,5~7日龄雏鸭最易感染。病鸭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时常见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当气囊破裂时,呼气发生尖锐的“嘎嘎”声。有的病鸭表现出曲霉性眼炎。

3、防治用制菌霉素按每日每鸭3~5毫克拌入饲料喂服,连喂3天停2天,连续2~3个疗程。以1:3000的硫酸铜溶液,作饮水用,连用3~5,每鸭口服黄连素500毫克、每天2次,连服3天。

(十)鸭黄曲霉素中毒病

1、病原或病因黄曲霉

2、症状病鸭初期症状为采食减少和生长缓慢,羽毛脱落,常见跛行,腿和趾部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病鸭死之前常见共济失调,抽搐,死亡时呈角弓反张。

3、防治无有效药物治疗。防治方法是更换掉含有黄曲霉素的饲料。

(十一)鸭佝偻症

1、病原或病因钙、磷和维生素D缺乏或比例失调

2、症状常发生于1~4周龄的幼鸭。表现为生长缓慢,行走时步态僵硬、费力,不愿走动或频频蹲卧,长骨骨端常增大,特别是跗关节骨质疏松,鸭嘴壳变软。

3、防治可一次喂15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或喂给维生素AD液或浓鱼肝油2-3滴,每天1-2次,连喂2天。同时合理调整日粮钙、磷的含量和比例,舍饲鸭尤为重要。

(十二)鸭骨短粗病(骨腱症)

1、病原或病因饲料中缺锰、胆碱、烟酸、叶酸、维生素B6,鸭舍潮湿等。

2、症状此病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首先在生长较快的鸭出现症状。病鸭初期双腿轻度弯曲,随后呈不同程度的“O”型或“X”型腿。腓肠肌腱向关节一侧滑动,重病例可完全滑出,使腿不能直立。

3、防治每千克饲料中应含有锰40~50毫克,胆大2000毫克,烟酸55毫克和合理的钙、磷会计师及比例。注意维生素B的补充,同时使饲养密度不要过高,防潮湿。

(十三)鸭有机磷农药中毒

1、病原或病因敌百虫、1605、1059、3911、敌敌喂、乐果、马拉松、二秦农(地亚农)等农药。

2、症状鸭中毒后瞳孔缩小,不安,食欲废绝,频频排粪,中毒严重口吐白沫、呕吐、张口呼吸,站立不稳,行走困难或两腿麻痹,最后倒地,全身抽搐昏迷而死。

3、防治肌注“解磷定”注射液,每只成鸭0.2~0.5毫升(每毫升含40毫克),并同时注射硫酸阿托品液,每只成鸭0.2~0.5毫升(每毫升含0.5毫克)。如果是1605中毒,也可灌服1~2%生石灰水(上清液)3~5毫升。

(十四)鸭食盐中毒

1、病原或病因鸭的最小食盐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4克。饲料中的含盐达3%以上,饮水中含盐量达0.5%以上即可引起中毒。

2、症状病鸭食欲不振或废绝,嗉囔扩张膨大,口和鼻流出粘性黄色分泌物,渴感强烈,出现下痢,两脚无力或完全麻痹、瘫痪,蹼向后弯曲,行走困难。病程后期极度衰弱,呼吸困难,抽搐,虚脱死亡。

3、防治日粮中食盐含盐量不能超过0.5%。如用咸鱼粉应测定其含盐量,控制日粮含盐量不超过标准。发现中毒,立即停喂含盐饲料,供给充分饮水和青绿饲料。

(十五)五氯酚中毒

1、病原或病因五氯酚钠

2、症状急性中毒几小时内死亡。慢性中毒时,病鸭会衰弱乏力,食欲减少,视力减退。皮肤接触中毒时,病禽的眼、口、腿、蹼疼痛,粘膜发红,局部脱毛,口渴、心跳和呼吸加快,肌肉痉挛。

3、防治禁止鸭群到施药区的水沟或池塘中放牧。中毒鸭群立即喂给较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液。肌注三磷酸腺苷,每只5~10毫升,效果较好。头部、口腔、肛门、腿、蹼等处用肥皂水洗擦。

(十六)鸭腮丝虫病(鸭乌龙线虫病)

1、病原或病因鸭腮丝虫

2、症状多寄生在幼鸭下颌部的皮下,其次是两腿胫部外侧的肌肉和嗉囔部的皮下严重感染时可在腹部、泄殖腔周围,甚至头顶部、肩部、尾部和眼睑皮下形成结节,俗称“疱疱”病,放牧鸭群容易感染此病。

3、防治用1%四咪唑(0.1~0.5毫升)注入病灶,7~12天病灶消失。用0.5%高锰酸钾溶液,以0.5~2毫升(根据患部大小增减)剂量注入患部2~10天内病灶消失

、要因地制宜发展养鹅生产。 鹅是草食性水禽,能充分消化和利用青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鹅非常喜欢干净,喜欢在水中嬉戏,且只有在水中才有利于其交配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水面供其洗浴或水质污染严重都会影响其健康、生产和繁殖。因此养鹅生产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水源充足、青草资源丰富的条件下适度发展。有些地区水源缺乏,却盲目大量养鹅,这样很难满足鹅的生理需要,也就很难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有的养殖户在院内修建一个小的水池作为鹅的水上运动场所,这对于小规模生产仔鹅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种鹅或大规模的仔鹅生产则不一定适合。如果不经常换水或消毒次数少,出现水质恶化,势必会影响鹅洗浴的积极性,也容易使鹅相互传播疾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引种和种质问题。 一个地区饲养什么样的品种合适以及种质的优劣是关系到养鹅生产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养鹅主要利用产品是肉用仔鹅,另外是毛绒。我国鹅的品种类型比较多,不仅在体型、外貌方面有差异,在生长速度、产蛋性能、毛绒质量和产量方面也有明显差别。一般而言,体型大的鹅种其繁殖性能多数比较低,生长速度较快,而产蛋多的鹅种其体重则较小,生长速度较慢。 根据目前养鹅的产品主要利用方向,四川白鹅、扬州白鹅、皖西白鹅是比较适合我省饲养的鹅种,他们都属于中型鹅,产蛋性能比较好,仔鹅早期生长速度比较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10周龄前后其体重可以超过3千克。在生产中也有采用杂交模式进行的,不仅能够降低鹅苗的成本,而且表现了杂交优势。不足之处在于有时由于种鹅的体重差别较大,配种的成功率相对较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调整。 3、育雏是关键。 雏鹅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较差,抗病力较弱,必须加以精心的饲养管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鹅群健康生长。首先要提供适宜的育雏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和饲养密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温高湿容易引起病菌大量繁殖,造成雏鹅发病率上升;大群饲养时要分割成小群,以免打堆时压死、压伤;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并注意防止贼风。其次要精心合理地饲养管理。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最好加适量的多维或葡萄糖等,增强抵抗力;饲喂要根据多餐少食的原则,先喂精料后喂青饲料,既避免挑食又满足雏鹅对营养的需要。 4、卫生防疫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鹅的抗病力强是相对的,在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饲养过程中,其疾病很少发生。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造成其生活环境恶化,加之鹅群相互争斗次数增加、饮水和采食的不自由,导致鹅群抗病力严重降低。所以我们要做好鹅病的防治工作,坚持消毒和防疫相结合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建立现代化大型养鹅场,在场地选择上十分重要,首要条件要有利于卫生防疫,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方便。通常场地应远离铁路和旅游胜地,火车和旅客来往频繁,容易传播病原,同时场地的地势要有利于防涝排水、污水处理及排放,以利环境保护,场地的周围及空间应无有毒有害物质及空气污染,确保安全生产。场内建筑物协布局要周密策划,生产区和生活区要严格划分,而且要有相当距离,彼此间应用围墙隔离,严防闲杂人员随意进出,传播病原。

雏鹅绒毛稀少,个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疾病防治,极易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雏鹅绒毛稀少,个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疾病防治,极易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精心准备育雏舍

首先根据进雏数量计算雏舍面积,对舍内照明、通风、和保温设施进行彻底检查和维修。进雏前要对育雏舍彻底清扫和消毒,用高压水冲洗育雏舍地板、墙壁,晾干后铺上垫料。同时还要按育雏数量备足优质青绿饲料、精饲料、药品和疫苗等必需品。

2 选择健壮的雏鹅

健壮的雏鹅是保证育雏成活率的前提条件,而对于弱雏、病雏要及时淘汰。健康的雏鹅绒毛粗长,有光泽;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脐部周围没有水肿和炎症;手握雏鹅,挣扎有力,腹部柔软有弹性,叫声大;体重符合品种要求。

3 选择适宜的育雏方式

鹅的育雏方式以地面垫料平养为主。育雏室要求保温性能好,垫料柔软、吸水性好、不易霉变:可选用锯屑、稻壳、稻草、麦秸等作垫料。有条件的可进行网上平面育雏,使雏鹅与粪便彻底隔离,减少疾病的发生。网上平养的高度以距地面60~70cm为宜,便于喂料及饮水。

4 提供适宜的育雏条件

4.1 温度

雏鹅体积小,绒毛稀薄,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易拥挤扎堆,导致窒息而死亡;若鹅舍温度超过32℃,雏鹅则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因此,适宜的育雏温度是:1~5日龄为27℃~28℃,6~10日龄为25℃~26℃,11~15日龄为22℃~24℃,16~20日龄为20℃~22℃,20日龄以后为18℃。

4.2 湿度

鹅虽属于水禽,但干燥的舍内环境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当环境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扎堆、呼吸困难、腹泻、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啄羽,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啄光,造成雏鹅发育不良,生产力、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增高。因此,采用地面垫料育雏时,一定要避免饮水外溢,防止垫料潮湿、发霉,并及时更换潮湿垫料。

4.3 通风换气

雏鹅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粪便、垫料发酵还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而雏鹅对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的含量超标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运动失调等症状,最后仰头、抽搐、瘫痪而死。因此,必须及时对鹅舍进行通风换气。一般夏秋季节打开门窗即可,冬春季节,在通风前先使舍温升高2℃~3℃,然后逐渐打开门窗或换气扇,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鹅体。通风时间多安排在中午前后,避开早晚时间。

4.4 光照

育雏期间,一般要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熟悉环境,增加运动,便于雏鹅采食、饮水,满足其营养需要。适宜的光照时间:1~3日龄为24小时,4~15日龄为18小时,16日龄后逐渐减为自然光照,但晚上需开灯加喂饲料。光照强度:1~7日龄为每15平方米用1个40瓦灯泡,8~14日龄为每15平方米用1个25瓦灯泡。灯泡距鹅背部2m左右、

4.5 饲养密度

一般雏鹅地面饲养时的密度:1~2周龄为20~25只/平方米,3周龄为15只/平方米,4周龄为12只/平方米,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逐渐降低。

5 “潮口”与开食

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第一次下水运动与饮水俗称为“潮口”。雏鹅出壳后24小时左右,即可“潮口”,一般在水盆中进行,将30℃左右温开水倒入盆中,深度3cm左右,把雏鹅放入水盆中,把个别雏鹅喙浸入水中,让其饮水,反复几次。在饮水中可加入0.02%高锰酸钾,起到消毒饮水、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一般用2~3天即可。对于长途运输的雏鹅,为了迅速恢复体力、提高成活率,可以在饮水中加5%葡萄糖和维生素C,并按比例加入速溶多维电解质。雏鹅开食时间一般在出壳后24~30小时。开食料一般用黏性较小的籼米,把米煮成半熟,用清水淋过,使饭粒松散,吃时不黏嘴,最好掺一些切成细丝状的青菜叶,如菠菜叶、白菜叶、油菜叶等。开食时不要用料槽或料盘,直接将料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便于全群同时采食。第一次喂食,雏鹅吃到半饱即可。

6 加强饲养管理

6.1 合理饲喂,保证营养

雏鹅消化器官功能不健全,因此要饲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和优质青饲料。饲喂时可先精后青,少喂多餐。2~3日龄雏鹅;每天喂6次,日粮中精料占50%;4~10日龄:每天喂8~9次,精料占30%;11~20日龄;每天喂5~6次,以食青饲料为主,开始放牧,口粮中精料占10%~20%;21~28日龄:每天喂3~4次,精料占日粮的7%~8%,并延长放牧时间。

6.2 及时分群,降低饲养密度

及时分群是保证雏鹅健康生长、提高育雏成活率和均匀度的重要措施。分群时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在10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为150~180只;第二次分群在20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为80~100只。若发现残、瘫、患病、瘦弱、食欲不振及行动迟缓者,应及早隔离治疗或淘汰。

6.3 适时放牧

放牧能使雏鹅提早适应外界环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力,提高经济效益。放牧应选在无风晴天的中午,把鹅赶到鹅舍附近的草地上进行,牧地由近到远。放牧时间为20~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中午赶回舍中休息。

7 做好疫病的预防和治疗

7.1 隔离饲养

雏鹅应隔离饲养,不能与成年鹅和外来人员接触,育雏舍门口设消毒间和消毒池,定期用百毒杀、新洁尔灭、消毒宁等对雏鹅、鹅舍及用具进行喷雾消毒。

7.2 接种疫苗

如果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雏鹅可在3日龄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2ml,1~2周后再接种1次;也可对刚出壳的雏鹅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ml或高免蛋黄1ml。

7.3 饲料中添加药物

为了预防雏鹅腹泻,可在饲料中拌入硫酸新霉素,每100克拌料150斤;若发现少数雏鹅腹泻,可使用阿莫西林,每袋饮水150公斤,饮水8~10小时;雏鹅感冒时可用抗病毒,加水300斤,连用2~3天,同时口服磺胺嘧啶,首次1/2片(0.25g)/只,以后每隔8小时服1/4片/只,连用2~4天。也可以在料中加入适量的板蓝根、大青叶、黄芪、红花、党参等中药制剂,以提高雏鹅的免疫力。

鸭子怎么养殖的

饲养鸭子的周期

要120天的母鸭才可以下蛋,俗话说:鸭子生蛋,先是去油,后是去膘,生到最后刮心血。到了夏季,鸭子因连续生几个月的蛋,身体瘦弱,这时如果让它们继续生蛋,就会大伤元气,严重影响秋季产蛋。因此,大暑天一到,就要把生蛋的鸭子统统关起来,拔掉翅膀和尾巴上的几根大毛,连续3天只喂水,不喂食,迫使鸭子把蛋仔全部摘尽。

鸭子停蛋以后,用精饲料喂养20天,让鸭恢复元气,换上新毛。这样到了立秋后,鸭子又可以正常产蛋了。

冬天一般在37-38天就可以出栏,夏季一般在41-43天出栏, 一平米就多养6只。一般在2公斤左右

饲养鸭子的方法

1、雏鸭时期: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

2、4天左右大的鸭子: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

3、15天大的鸭子: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

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鸭子饲养注意事项

温度

育雏温度合适而平稳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关键。一般要求夜间温度高于白天1-20C,有利于鸭的休息,忌忽高忽低。

湿度

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份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要高些。若湿度过低则脚趾干瘪,精神不振,影响健康和生长,我国南方一般都能达到要求。

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湿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50-60%即可。

养驴


鸭子旱鸭怎么养殖,云南旱鸭养殖基地
  • 狗獾子的养殖基地,狗獾子养殖与利润
  • 狗獾子的养殖基地,狗獾子养殖与利润 >> 狗獾子的养殖基地,狗獾子养殖与利润...

    鸭子旱鸭怎么养殖,云南旱鸭养殖基地
  • 白雪姬的养殖,白雪姬种植
  • 白雪姬的养殖,白雪姬种植 >> 白雪姬的养殖,白雪姬种植...

    鸭子旱鸭怎么养殖,云南旱鸭养殖基地
  • 蚂蝗幼苗养殖技术视频,蚂蝗幼苗养殖技术
  • 蚂蝗幼苗养殖技术视频,蚂蝗幼苗养殖技术 >> 蚂蝗幼苗养殖技术视频,蚂蝗幼苗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