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什么时候产卵最好,黄花鱼从卵到成鱼要用多少时间
黄花鱼从卵到成鱼要用多少时间?
放苗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经过五个月的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400克以上) 要是从卵算起的话,要7--8个月才能养大
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又
名黄花、大鲜、黄瓜鱼、大黄花鱼。中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为传统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
形态 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
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 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分布和种群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
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中国沿海的大黄鱼
可分为3个种群:①东海北部、中部群。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
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②闽、粤东
群。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江
口)。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③粤西群。主要分布于珠
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
生物学特性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
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
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旱雀∮味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
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繁殖 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
区,水深一般在东海、黄海区不超过20米,但在岱衢洋产卵场最深可达20~30米,在南海区不超过30米;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中国沿海大黄鱼的产卵场约10个,有江苏的吕泗洋,浙江的岱衢洋、大戢洋、猫头洋、大目洋及乐清湾,福建的官井洋、东引渔场,广东的南澳渔场和硇洲岛渔场。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旺汛期浙江产卵场水温达17~19℃,20℃以上(吕泗洋为21~22℃,官井洋22~24℃)时渔汛结束。产卵场盐度范围在吕泗洋和官井洋为28~31,岱衢洋和大戢洋为17~28。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由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 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各地方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各群中个体的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的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的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的大黄鱼处于上述两群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大黄鱼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55毫米,重3.8千克。
利用 大黄鱼肉质较好且味美,“松鼠黄鱼”为筵席佳肴。大部分
鲜销,其他盐渍成“瓜鲞”,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
制成罐头。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
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药用。
黄花鱼什么时候产卵什么时候过冬
黄花鱼每年4―6月到沿海地区产卵,冬季在深海区过冬。
黄花鱼生活习性:
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物,秋末返回深海。小黄鱼具有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食性,对食物选择性小,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鱼虾等,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鱼类主要为y虎鱼,虾类则有毛虾、糠虾、 脊尾白虾和鼓虾等。
在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海域,小黄鱼主要摄食游泳动物,但在不同的生活时期(越冬期、 产卵期和索饵期)摄食强度不同,其中越冬期 (1~3月)摄食强度最弱,产卵期(4~5月)居中,索饵期(6~12月)最为旺盛。
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 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黄鱼是“大黄鱼”、“小黄鱼”的通称。大黄鱼也叫“大黄花”、“大黄”。体长大约40―50厘米。金黄色,有细长的尾。平时在深海区生活,每年4―6月到沿海地区产卵,产卵后就在当地寻食,以食鱼、虾为主,秋季到来后又返回深海。小黄鱼也称“黄花鱼”、“小鲜”。鱼纲,石首鱼科。体形酷似大黄鱼,但尾部较短,鳞较大,椎骨28―30枚。长约20厘米。金黄色。冬季在深海区过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然后分散在近海,以幼小动物为食,秋末返回深海 。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鱼纲,石首鱼科。 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大黄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 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有时价值极贱,虽贩夫走卒、贫困人家,也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到处可见。一闻雷声,鱼沉海底,捞网不易,鱼价也随之增高了。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
每年4―6月到沿海地区产卵,冬季在深海区过冬
大黄鱼
大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