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鸸鹋养殖基地,养殖鸸鹋的前景如何
蛴螬养殖前景如何
1.
人工养殖可从蛹期开始,将种蛹收集、移入木箱或瓦缸内饲养。
2.
待蛹羽化,投喂新鲜树叶,或块根类饲料,幼虫期最好投喂大量鸡粪,以1:3-4.5的比例与湿土混合养殖,经常洒水以保温湿,促进蛴螬生长。
3.
1-2个月收获一次,如收获量较大,可烘干碾碎制成蛴螬粉,再按需要量配入日粮。
蛴螬好养殖吗
前几年,山东半岛蛴螬大发生,对花生危害很大,如果养殖,种些不拌种的花生,就可以了。
鸸鹋的养殖前景与销售
没有。国家只对国计民生的养殖畜禽给予政策性扶持。引导。从而保证人民的菜篮子。
鳑鲏的养殖
4-5年
鳑鲏鱼寿命比较短,不过也要看怎么养殖。若是提供的生长环境适宜,有的也能活4-5年的时间。在养殖期间要保证水质,合理投喂饲料,还要有循环泵,且鱼缸底部要铺放沙子。鱼缸最好用稍微大些的,氧气更充足,也方便活动。另外,若是混养,要注意混养的鱼类 ,不能养太凶残的。
鸸鹋养殖前景
您好! 广州喜迎珍禽养殖公司有卖的,供参考!
鸸鹋的养殖为什么不挣钱
鸸鹋是可以个人饲养的。
经过驯化养殖的鸸鹋,主要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1. 以饲草为主食,耐粗饲,不与人类争食。经过人工驯化养后,仍保持了其草食特性,具有很强的粗纤维消化能力(盲肠特别发达) ,对优质的籽实类饲料需求量少。成年种鸵每天仅需供应1.5-2.0kg 精料, 其它为青草,就可以满足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营养需要。三月龄以下的幼鸟,青粗饲料可占40%,鸸鹋精料中通常可使用50%草粉。
2. 繁殖性能强,适于集约化生产。人工驯养的鸸鹋一般在18-30月龄达性成熟,寿命可达70年, 有效繁殖时间为40-50年这久。经产鸟鸟年产蛋80-120枚,至少可提供幼鸟约50只,当年每只幼鸟体重可达100公斤,按育成率90%屠宰率50%计,一只母鸟一年可提供鸸鹋肉2250公斤,相当于优良肉用母牛的11倍以上,母猪的2倍。
3. 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除雏鸸鹋需要一定的保温外,成年鸸鹋适应性广,三个月龄后的鸸鹋对气温的适应性极强,成年种鸟除产蛋时进屋外,其余时间均在露天生活。刮风、下雨、冷热天气对其均无不良影响。鸸鹋抗病力极强,除三个月龄以下的幼鸟会因营养不良造成死亡外,其它极少死亡。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任何传染性疾病造成大批死亡的报道。
4. 肉质鲜美,适于人类健康需要。鸸鹋肉在外观上与牛肉相似,属纯红肌富含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含时低,无药物残留,适合现代人类膳食潮流。肌肉细嫩,口感鲜美。
蛴螬养殖一年大概收入
选地整地
种植地黄要选择地势较高、土地肥沃、土层深厚疏松、排水性好沙质土壤的田块。
前茬作物是茄科、十字花科、棉花、芝蔴的田块不适合种地黄,更不能连茬种植。
于年前深耕翻土晾坯,春季栽培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然后翻耕整地,做成宽1米长不限呈龟背状的畦。
选种栽种
种植地黄一般都是以地下根茎繁殖法。所以先要培育根茎作为栽培用。
选种的方法是:在上年收获地黄时,选用粗壮、品相好、无病虫害的根茎储藏在地窖越冬,来年种植的时候刨出来做种栽。
地黄一般在3月中下旬种植,种植时,将种栽根茎去掉头尾,切成5厘米的小段,每段有2个以上的芽眼,两头切口沾上草木灰。
先在畦面上挖小坑,每坑内放2个根茎小段,然后盖上细土。种植密度为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栽种5000株左右,用种量为50公斤。
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定植,齐苗后就要间苗,按照株距20厘米定植,如果缺苗,要在阴天补苗。
地黄的除草都是由人工来进行,又因地黄的根系较浅,除草时不宜吃土太深。
地黄也是喜肥的作物,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要多施磷钾肥。
地黄对水的要求也很高,不同生长时间对水的需求也不一样,生长前期需水较大,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后期地下根茎膨大期,水分需求少,保持田间土壤干燥,还要防止雨后渍水而烂根。
病虫害防治
地黄的病虫害一般发生在六七两月,主要的病害有花叶病、枯萎病、斑枯病;主要的虫害有蛴螬、地老虎、红蜘蛛、蚜虫等。防治时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的综合方法根除,选择药剂时要用低毒的生物药剂,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采收加工
当地上叶片枯黄时就可以采收了,采收时间也就是在10月底至11月初。采挖时先把畦一边的土刨开,露出里面的根茎,再顺次取出根茎。刚采挖的根茎可以作为新鲜地黄上市销售,如果要加工成生地黄,就要进行烘烤,烤干后即为生地黄;而熟地黄,还需要用生地黄加黄酒蒸馏,然后再晒干。
再来看看收益
收入:一亩地可产地黄1000至1200斤,按照亩产量1100斤计算,地黄的价格在每斤5至10元不等,按照每斤6元计算,一亩地的收入为6600元。
投入:租地800元,种子费用500元,肥料、农药、人工管理等费用1500元。
利润:除去投入成本,利润为3800左右。
鸸鹋的经济价值及养殖前景
一年多
鸸鹋的人工养殖业已十分成熟。繁殖期通常雌雄成对生活。鸸鹋属于季节性繁殖的鸟类,鸸鹋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11月至翌年的4月,巢为树枝或树叶做成的低台窝,做巢、孵卵和育雏工作由雄鸸鹋完成。
在繁殖期内每只母鸟可以产蛋30枚左右,高峰期每三天产一枚,鸸鹋产蛋时间一般在下午5点左右。孵化48天左右雏鸟出壳,雏鸟身体有纵条斑纹。人工条件下,18-24月龄达到性成熟,体高约1.5米,体重约45-50公斤,一般年产蛋30-50枚,蛋墨绿色,大小13.9×9cm,重约600-700 克,抱卵、孵育养育雏鸟均由雄鸟负责,雏鸟生长快速,7-8月龄鸟即可进入供肉市场。
繁殖期长达30-40年。小雏鸸鹋经过三个月的育雏,一般体重可达到5公斤左右时,就可以转入大栏饲养,不再需要人工保温。商品鸸鹋10月龄左右出栏体重一般可达到40公斤左右。需要留种的鸸鹋则需要科学精心的饲养至20月龄以上才能产蛋繁殖。
1、场地选择 :
鸸鹋善奔跑,喜群居,喜欢在宽阔的场地上起舞、打滚。人工饲养条件下需有足够的运动场所并要求排水良好、不积水。场地选择南向或东南向的平坦或微有坡度的平地,土质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远离村落,而又交通方便,附近没有其他畜禽养殖场,以免交叉传染。栏舍要求通风良好,容易清洁卫生和消毒。
每100只鸸鹋应有100平方米的栏舍,配置运动场地面积250~300平方米为宜。鸸鹋的跳跃能力不强,可采用1.5米高的铁丝网或篱笆墙进行圈养,饲养鸸鹋的禽舍应该建在地势较高、干燥、空气流畅、有林荫遮蔽的地方。整个笼舍由运动场和饲养房舍两部分组成。
每对成年鸸鹋活动的运动场为长15米、宽5米,四周用竹竿或木栅、铁栏围成高约两米的花墙。花墙外再栽植一些树木,以防止阳光曝晒。运动场的一侧建一间长、宽、高分别为4米、3米、3米的饲养房,供鸸鹋避风、躲雨。 繁殖期可按1∶2的公母比进行单圈饲养。
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时,应将鸸鹋关在饲养房内饲养。同时,还要在室内铺一些树叶、杂草或麦秆,使室温保持在5℃以上。遇到晴天,可以让鸸鹋在运动场内活动几小时。运动场内的杂草、落叶可以任其自己择食。
2、精饲料要求 :
(1).满足各阶段鸸鹋的营养要求,粗蛋白的含量需达到17%~20%、代谢能达2650~2700千卡/公斤。4~6月龄为长架子阶段,应增加蛋白质、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
(2).注意原料品质,花生麸、肉糠应新鲜,不得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3). 鸸鹋属草食性动物,喜食多种植物的茎叶,如三叶草、苜蓿、豆叶、番薯叶、蒲公英等都是鸸鹋喜食的青绿饲料。鸸鹋对营养的需求不是很严格,但应满足其基本需要。青饲料以柱花草、黑麦草、象草等牧草以及豆科类野草为好。
竹节草、牛捆草、水浮莲、番薯苗、嫩枝、树叶等也可饲喂。若能多种青料混合饲喂,有利于增强鸸鹋的抗病力。精料的投喂量为每天每只0.5公斤左右,并与新鲜的饲草切碎后搅拌混匀,草料与精料比为1∶1,每天投喂2次。冬季缺少杂草和树叶时,必须提供足够的青饲料,如蔬菜、麦苗等。每天投喂2次**。一般就能保证鸸鹋的健康成长繁殖。
3、饲养管理要求:
(1).保证有足够、卫生清洁的饮水。
(2).按定额,每天定时定量喂以足够的精饲料和青饲料。4~5月龄,每只鸸鹋需精饲料0.5公斤、青饲料1.25公斤;6~7月龄,需精饲料0.55公斤、青饲料1.5公斤;8~9月龄,需精饲料0.6公斤,青饲料1.75公斤;10~11月龄,需精饲料0.65公斤,青饲料1.75公斤。
(3).每天饲喂精料、青料、饮水、打扫卫生等工作,应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
(4).勤于观察。每天对鸸鹋的精神状态、食欲、饮水量、粪便、行为等要进行仔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4、疾病的控制 :
鸸鹋人工养殖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型养殖业,其疾病状况还不明朗,因此需采取如下综合防治措施。
(1).饲养区应严禁外人进入,饲养员上班须穿工作服、换上作业鞋。
(2).场地内外应保持清洁卫生,无积水;每天清理粪便1次,每周消毒1~2次;发现有尖锐的金属、竹片、硬木等异物要及时清理,以免造成损伤;周围环境也要保持干净、整洁,每季消毒1~2次。
(3).饮水卫生,青饲料要消毒、漂洗后才能饲喂。
(4).做好球虫病的预防及蛔虫病的定期驱虫工作。
(5).突然受惊或天气突然变化等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须及时喂以抗菌素和维生素,避免疾病的发生。
(6).鸸鹋进场15天左右,无异常反应则可注射新城疫油剂苗。
蛞蝓养殖价值
鼻涕虫学名“蜒蚰”,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住宅的阴暗处。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喜食植物,为农业的害虫。蛞蝓应该根据其生长习性进行养殖。习性如下:
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鸸鹋好养殖吗
鸸鹋和鸵鸟,鸵鸟养殖效益好。
鸸鹋,鸸鹋科鸸鹋属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低危物种。鸸鹋形似非洲鸵鸟而较小,属于平胸类,没有龙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长而卷曲自颈部向身体的两侧覆盖,翅膀退化,完全无法飞翔。其栖息于澳洲森林和开阔地带,吃树叶和野果,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