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螺养殖,东风螺养殖全过程视频
东风螺养殖多久有收成
东风螺喜阴怕光,夜间活动觅食,主要栖息在近海水下5~10米的的泥沙海底,适宜海区盐度19~30°;适宜生存水温为15~31℃,最适宜水温25~28℃;适应pH值7.8~8.8之间。
当水温低于12℃时会大面积死亡;pH值、水温环境因子波动激烈,将出现吃料慢、消化不良等应激现象;故人工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气温、水温、水质影响因子(盐度、pH值等)变化,提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东风螺养殖技术
一般会选择在清澈的海水、没有污染、引水的距离较短、排水非常方便、没有淡水的冲击、海水的盐度高、在夏季水温较低、受台风的影响要小些、地面比较平缓的地方。
水源是有条件要求的:一般周年盐度保持25‰—35‰之间,而PH值在7.8—8.5之间,最高温度小于等于超过33℃。
东风螺要养多久出栏
养殖技术及病害处理方法
首先放养密度科学合理 管理方式不同,放养的密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东风螺放养的密度越高,风险系数就越大,且生长较慢,如果控制不当。其次注意小杂鱼投喂健康 众所周知,东风螺是肉食性贝类,能够主动觅食。在自然海域中,主要觅食对象为双壳类和其他动物。
东风螺养殖场
水质的好坏是方斑东风螺育苗的关键因素,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两级沉淀,保证滤除敌害生物以及有害杂质。
亲螺清洗干净后,移到培育池强化培养,投喂新鲜海鱼或冰冻海鱼,打碎去外壳的蟹类,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雌雄开始交配,排精放卵,将卵囊移到育苗池中孵化培育,连续充气;水温25℃以上时,亲螺产卵后5天左右可孵出面盘幼虫,投喂等鞭金藻、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等混合单胞藻。
经过15~30天培育,幼虫出现足和吸管,开始变态附着,由浮游习性转化为附着,由滤食浮游藻类转化为摄食鱼、虾和蟹肉。
此时要投放附着沙,铺上附着沙后,再将卵囊移到池中孵化培育,直到幼虫变态附着。
根据幼虫的生长和附着沙的清洁程度,每10~15天换洗附着沙一次,并且将稚螺过筛分大小进行养殖。
投喂稚螺的饵料为鲜杂鱼、蟹类、虾类和煮熟的杂鱼、蟹类和虾类。
养殖东风螺成本大吗
通常情况之下,每生产1斤等等花螺,需要投入30元左右。包括种苗12.5元,饵料6元,人工费和水电费12元,合计30.5元。那么,一斤花螺的利润也有9.5元。而一个平方米的水面可以生产12斤花螺,利润114元。那么,一亩池塘的花螺,可以获得利润76038元。由此可见,花螺养殖的效益挺高的。
东风螺养殖周期
养殖场地
一般选择海水清澈、无污染、引水距离较短、排水方便、没有淡水冲击、周年盐度高、夏季水
温较低、受台风影响小、地面平缓的地方。
2.水源
水源条件要求周年盐度保持25‰35‰之间,PH值在7.88.5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33℃。
3.养殖管理
螺苗选择和放养密度选择活力强、外壳色泽好、没有外伤、壳高。
5.主要病害防治
方斑东风螺病害较少。在水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出现腹足肿大或腐烂,每天可采用
3ppm5ppm的复方新诺明或2ppm3ppm氟哌酸浸泡3小时5小时,连续3天5天即可有效治疗。
养殖东风螺如何产量高
东风螺每天饲喂的时间为早上和晚上,饲料以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为主,投喂前应该先去除骨、壳,然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每日的饲喂量为东风螺体重的5%-10%,养殖8-10个月后,即可捕捞上市。
病害防治
东风螺爆发性病害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和条件性,在病害流行季到来之前,使用EM菌、利生素等药剂进行全池泼洒,或者用板兰根、金银花、弧菌速消等药物杀菌,用药期间停止投食,加大换水量。
养东风螺现在赚钱吗
若是想从事水产养殖的话,一般都是需要办水产养殖证,具体办理手续流程如下:
1、养殖户到地方水产站提出申请(须提交以下材料);
①身份证复印件(养殖户或企业法人)。
②提交所在村委会养殖证明。
③租赁合同或承包合同。
2、申请表信息填好后,报请所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审核、盖章;
3、水产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审核;
4、实地绘制池塘图纸(填写审核表、养殖证正本);
5、报请渔业主管部门审核(临翔区农业局);
6、报请地方人民政府审核、发证;
7、区水产站通知办证人员领证。
东风螺养殖风险大不大
福寿螺(黄金螺、苹果螺)
福寿螺是常见的一种螺类,别称黄金螺、大瓶螺、苹果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鹦鹉螺(鹦嘴螺)
鹦鹉螺是稀有的大型海洋螺类,因螺旋形外壳形似鹦鹉嘴而得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目、鹦鹉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共有2属6种,常见的有异鹦鹉螺、大脐鹦鹉螺、珍珠鹦鹉螺、帕劳鹦鹉螺等。
花螺(东风螺、东风螺)
花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学名东风螺,别称海猪螺、甜螺、南风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狭舌目、蛾螺科、花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常见的有方斑东风螺和泥东风螺两种,被列为21世纪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品种之一。
泥螺(泥蛳、梅螺)
泥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别称泥蛳、麦螺、梅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软体动物(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香螺(马螺、响螺)
香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别称马螺、响螺、金丝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狭舌目、蛾螺科、香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尤以黄海、渤海产量最高。
田螺(中国圆田螺)
田螺是常见的一种螺类,学名中华圆田螺,别称螺坨,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稻田、沟渠、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自古以来就是备受青睐的水产品之一。
鸡心螺(芋螺、芋头螺)
鸡心螺是常见的一种海洋螺类,学名芋螺,别称锥形蜗牛、芋头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芋螺科、芋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中,常见的有紫罗兰芋螺、海军上将芋螺、协和芋螺等。
织纹螺(麦螺、乌螺)
织纹螺是常见的一种螺类,别称海狮螺、麦螺、乌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有剧毒,不能食用。
唐冠螺(冠螺)
唐冠螺是一种大型海洋螺类,因贝壳形状酷似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别称冠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唐冠螺科、唐冠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肉可食用,壳可供观赏或用于雕刻。
锥螺(尖尾螺、笋锥螺)
锥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因螺壳呈锥形而得名,别称尖尾螺、笋锥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锥螺属软体动物,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