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知识,水产养殖知识推广
水产养殖知识
1、投饵率:100千克鱼吃多少饲料,用百分之几表示。如:投饵率为3%表示100千克鱼吃3千克饲料。
2、夏花: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5、水温: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⑴ 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⑵ 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6、透明度: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⑴ 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的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
⑵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⑶ 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7、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生态因子。
⑴ 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⑶ 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8、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
⑴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在一天24小时中,16小时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
⑵ 溶解氧多少往往是鱼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据统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
⑶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
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
④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9、氨态氮:又称氨氮,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氧化分解的产物。
⑴ 氨态氮包括离子氨和分子氨,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较易吸收的氮肥;分子氨的毒性较强,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分子氨应低于0.2mg/L。
⑵ 分子氨和离子氨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0时,氨态氮几乎无毒;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氨氮已经超标,千万不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否则,易引起氨氮中毒。
⑶ 氨氮中毒特点: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高产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⑷ 氨氮中毒症状: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动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后,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毫无反应。
⑸ 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有:
①换水。
②合理施用磷肥。
③全池泼洒沸石粉。
④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
⑤全池泼洒硫代硫酸钠。
⑥全池泼洒生物制剂。
⑦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曝气。
⑧应急时全池泼洒食盐,干扰阻止氨氮继续入侵鱼体,然后立即加换新水。
10、亚硝酸盐: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当溶氧不足情况下则生成亚硝酸盐。
⑴ 亚硝酸盐主要受水温,PH值和溶解氧影响,水温越高,PH值越大,溶解氧越高,则亚硝酸盐的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亚硝酸盐应低于0.1mg/L。
⑶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慢性反应,表现为摄食量下降,鳃丝及鳃盖内表面血管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体力衰退,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背部底面呈黄色,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草鱼会发生出血病。
⑷ 控制亚硝酸盐超量的方法同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
11、摄食性鱼类:指能直接吞食饵料的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青鱼等。
12、滤食性鱼类:指不能直接吞食人工饵料,只能摄取水中的饲料粉末和浮游生物的鱼类,主要指花鲢和白鲢。
13、饲料系数:指生产1千克鱼所需要的饲料量。如饲料系数为2.0,代表吃2千克饲料长1千克鱼。
14、三防:指防浮头泛池,防敌害侵扰,防洪涝逃鱼。
15、四消:指池塘消毒,鱼种消毒,水体消毒,食场、饵料、工具消毒。
16、八字精养法: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 、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
⑴ 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指水质、水温、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情况等。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
⑵ 种:包括优良的鱼苗、鱼种的繁殖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苗种的提纯优选以及投入品种的合理搭配。苗种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苗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⑶ 饵 :包括投饵的方法、饵料的种类、配合饲料的配方、饵料与水质的关系、饵料与鱼病的关系等。饵料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⑷ 密:指合理密养,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密度要比鲤、鲫为主养鱼的密度稀一些。
⑸ 混:指合理的混养搭配。包括不同品种的混养,以及同一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混养。这样既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的目的,又为轮捕轮放打下了基础,还为第二年的生产准备了大规格鱼种。
⑹ 轮:指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操作制度,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合理的池塘载鱼量,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⑺ 防:指防治鱼病,防治虫、鸟、兽的危害,防逃,防偷盗,防止水源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质的恶化和缺氧、浮头等,这是饲养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与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⑻ 管:是八字精养的关键,以上叙述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管字上。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巡塘,看管拦鱼设备等。要管好养殖的鱼,不仅要求饲养人员有较好的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17、肥、活、嫩、爽: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
⑴ 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
⑵ 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
⑶ 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
⑷“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
18、四看:四看是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看是投饵量的现场确定标准,投饵时应遵照执行。
⑴ 看水温:水温10℃以上即可开食,15℃以上可开始投嫩草、粉碎的贝类和少量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上,可逐渐加大投料量,在鱼类发病水温和季节时应限制投料。
⑵ 看水色:池塘水色以“肥、活、嫩、爽”为好,可正常投饵。
⑶ 看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
⑷ 看鱼类吃食情况:投料时根据鱼群争食情况适当调整投料时间和投料量,并借正常情况下早上10点鱼群争食情况判断水质的优劣。
19、五定:五定是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查”。做好这“五定”是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
⑴ 定质:是指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营养平衡,不含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在生产中,一定要选择优质饲料,不可随意变动饲料配方。
⑵ 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适当均匀投喂饲料,不能忽多忽少,每天的投饵量要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 般以投饵30分钟左右为宜。
⑶ 定时:指投饵要有一定的时间,应准时投饵。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应根据季节,水温和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高密度养殖投饵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⑷ 定位:是指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形成条件反射后方便管理。
⑸ 定查:指鱼类吃食完毕后,一定要检查残饵情况,以便及时判断鱼的吃食情况,以确定鱼类有无反常行为。
20、匀、好、足:在投饵时,应尽量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⑴ 匀:表示一年中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差不大。
⑵ 好:表示饵料、肥料的质量好。
⑶ 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或过饱。
⑷ 必须强调指出,在当前饵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饵料成本,充分发挥饵料的生产潜力,应坚持做到一年中连续不断的投喂足够数量的饵料,特别是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坚持每天投饵,以保证鱼类吃食均匀。渔谚有“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或“一天不投,三天白投”的说法,形象的说明时断时续的投饵对鱼类生长所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同样的单位投饵量(即每放养1kg摄食该种饵料的鱼类一年的投饵量),年投饵次数比正常少30%-50%(即每次投饵量多),青鱼、草鱼、鲂鱼、鲤鱼、鲫鱼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50%,滤食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30%。因此,投饵必须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的要求。
水产养殖知识肥水
水产养殖的肥水的本质就是增加水体内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其作用有两个方面,1.提高水体增氧的能力,促进水体各种物质的循环,保证鱼虾蟹贝生命活力;直接增加了饵料生物的数量,为养殖动物提供营养优良的物质。
水产养殖知识大全对话
农林水牧包括:植物保护、水产类专业、农学类专业、林学类专业、园艺等等都是,还有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农林牧水指:农业林业牧畜业水产业。农林牧渔:农业林业牧畜业渔业。没区别,一样。
水产养殖知识分享
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叫法
1.鱼苗
鱼苗:从鱼卵中孵出来的小鱼,体长7~8毫米,称鱼苗或水花。
2.夏花
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
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
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水温
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⑴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⑵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透明度
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1)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2)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酸碱度
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因子。
⑴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⑶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溶解氧
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
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
肥、活、嫩、爽
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
⑴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
⑵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
⑶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
⑷“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无油膜浮沫,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
其实鱼类养殖的常识还有技术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就先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这几个,还不了解的养殖户朋友可以多看多了解。
水产养殖知识培训
他们叫农业技术指导人员。
他们的工作:
1. 采集、分类、加工、处理农业技术 信息,向农户发送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和 生产资料等信息;
2. 向农民推荐农作物、畜禽、水产的 优良品种并传授与之配套的种养技术;
3. 向农民传授动植物营养知识、病虫 害诊断防治技术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等先进、 实用的生产技术;
4. 进行农业生产的田间或现场技术 指导;
5. 开发推广农业科技产品,解答农业 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问题,提供农业生 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咨询;
6. 编写有关生产的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培训。
水产养殖知识科普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分为海水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
水产养殖知识大全
建池大小丶水深、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养殖技术等知识。
水产养殖知识总结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水产养殖的江塘主。今天就让我为你解答一下从事水产养殖需要哪些知识。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呢,我们还需要做个简单的分类,就是我们所从事的水产养殖的面积有多大?超过300亩以上的,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用人和管人了,因为大面积的塘口不可能靠你自己一个人做起来的,你最需要的还是知人善用,并且做好权责分明,以及利益分配,这样才能很好的把一个大面积塘口做大做强。而今天主要针对300亩以内的家庭作坊式的塘口,简单讲讲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第一,针对鱼苗知识,简单讲,有以下三点:
1,会计算鱼苗的合理投放密度。因为每个鱼塘,自身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可以放养的种类和密度也各不相同,需要去学习和合理的运用,才能确保鱼塘利润最大化。
2,要懂得何时进鱼苗以及会分辨鱼苗皮毛好坏。一个鱼塘进苗是个大事,一般我们会选择三九天气,气温在5-10℃为最佳,这个气温,对鱼苗是最好的,能把损耗降到最低。还有就是要会分辨鱼的皮毛好坏,鱼皮毛不好,或者太嫩,都会导致损耗,所以,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因为这是起点!如果你进的苗有问题,那么后续的养殖损耗就非常大。
第二,要会看水色。所谓养鱼先养水,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水产人,你必须学会观察水色。真正的一塘好水,肯定是“活、嫩、爽”,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茶色水(硅藻为主)。而鱼塘容易出现的水问题,一是蓝藻,再来就是瘦水,水质老化。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水华和水浑!(具体就不一一展开了,不了解的可以关注我)
第三,基本的电工和机械维修知识。因为鱼塘基本都会配备饲料机和增氧机,水泵,铁船,打药机,拌料机等。而这些机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我们如果具备一些基本的电工和机械维修知识,就不会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一筹莫展。
第四,会懂得分析市场,这个有点难,但也必须要有这种敏锐感。因为基本上这几年鱼价都比较疲软,如何在这个疲软的市场里面,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来出鱼,卖个相对好一点的价格,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几年我们在这个方面做的还是相对不错,这是我们在低迷的行情里面还能相对从容的原因。
第五,要会懂得合理的饲料投喂,熟悉各个阶段的投饵系数。在科学合理的投喂上面尤其要下苦功。如果对鱼的投饵系数熟练掌握,不但会节约饲料成本,还可以减少鱼的损耗,提高鱼的产量!因为养鱼投喂饲料上一直有个误区困扰养殖户,就是“喂的多,长的快,死的快”,从这短短的九个字,就可以看到问题了,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只会事倍功半!
第六,会简单的研判鱼病,实在不行,就要懂得及时发现新鲜死鱼,让相关技术人员协助解决。老养殖户都知道,鱼病是搞水产养殖避无可避的问题,所以必须要简单了解。再不济,要学会发现,然后让专业人士教你怎么解决。养鱼从来都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才是关键!而做到预防,最重要的是及时发现,所以,我在做水产早期的时候,我就是做到及时发现,然后及时反馈给技术员,他们就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第七,懂得合理使用增氧机和水泵。增氧机的三开三不开原则,是每个养殖户必须要学会的,还有就是要懂得利用水泵,像我们在九十月(白露)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鱼塘缺氧翻塘的季节,我们都会利用水泵注入新水,防范于未然。当然了,如果能做到有活水注入的话,就不用花钱用水泵打水了。
第八,最好有点水性。因为常年与水打交道,最好还是学会游泳,有基本的自救能力!
其实,还有许多方面细节的问题,但是,基本学会以上八点,你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基本无碍了。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专注于水产养殖的江塘主。谢谢你的问题邀请!
水产养殖知识网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前460年著有《养鱼经》,为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一切可供养殖的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水体)产量;开拓水产养殖的新领域、新途径,发展工厂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流水、网箱(包括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套混等养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挖掘水产生产潜力;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获得较快发展。水产养殖业是利用适宜水域养殖水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事业。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事水产养殖的时期较之采捕天然水产资源的捕捞业为晚。水产养殖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影响及控制水域能力的增强。
养鸭
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