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狗蝼蛄养殖方法,那里有养殖蝼蛄
蝼蛄养殖怎么样
蝼蛄销量很小的,主要是中药材收一小部分,一般人卖不进去的,价格每年波动也很大,基本上没有利润。
蝼蛄养殖前景
我想养30头繁殖母牛。帮我分析下一年的利润,大概投资多少钱,还有厂房规划。非常...技术经验丰富 4、市场潜力大,一年收入客观应该可以在收回成本的情况下有不少盈利...
蝼蛄养殖怎么样才能养活
土狗怎么养?土狗在3个月之前,不要让它外出,控制它在安全区域活动;土狗的喂食要定时定量,并且保证营养均衡,并且7-8分饱即可;土狗2个月以后,可以在健康的时候带去打疫苗。
当土狗还在3个月之内时,身体比较瘦弱,但是小狗的天性非常活泼,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如果单独出去,很容易走丢或者发生意外,所以最好让狗狗待在室内。如果实在没办法控制,就应该把小狗栓起来,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小狗在安全区域内活动。
不要总给小土狗喂食剩饭剩菜,更不要把变质的食物喂给小狗吃,土狗本身就因为幼小而体弱,这样就容易生病。土狗可以喂食狗粮,狗粮营养更为均衡,喂食最好要定时定点,使小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般喂食小土狗时,只要7~8分饱就可以了,喂得过饱,小狗容易消化不良。每次喂食前最好将食盆洗净,这样可防止小狗吃坏肚子。
土狗在出生2个月后,从母体带来的抗体已几乎消除,此时各种病毒性疾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预防疫苗的注射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忽视,以免因小失大。
如果土狗总爱趴在地上,最好要制止它,因为长时间趴在地上,土狗的肚子就一直与地面接触,而地面相对来说比较阴凉,这样一直趴着,腹部容易着凉而引起拉稀或感冒。
5个月以内的小土狗最好多在家里适当玩耍,不要总去室外遛狗,因为这时的土狗骨骼都没有完全发育,长时间走路会导致四肢骨骼变形。
在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可以让土狗多晒晒太阳,紫外线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还能帮助狗狗更好地吸收钙质,有利于狗狗的骨骼生长。
狗窝一定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要始终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小土狗的健康生长。
2个月大的小土狗就可以开始进行适当的行为训练了,比如让它记住自己的名字,听从主人的召唤和定时定点的大小便等等。
蝼蛄能人工养殖吗
1、捕捉幼苗虫
虽然是人工养殖,但是蝼蛄的幼苗虫还是野生的,需要人工去捉幼苗的蝼蛄虫回来。蝼蛄虫害怕灯光,需要在晚上去捉,捉回来的幼苗经过筛选,只留下健康强壮的幼苗蝼蛄饲养。
2、选址
蝼蛄喜欢在阴凉潮湿的地方生存,但又不能要太多的水。所以既要保持土壤的干爽,也要温度湿润。因此建池的地方很重要,要把池子建在树阴地下,让池中总是保持阴凉干爽。
3、建池
蝼蛄需要在专门的池子中养殖,池子要大,基本规格在深5米左右,宽3米左右。以防蝼蛄跳出来了,还要在池子地下铺上腐质的土壤,和牛粪以供土壤的营养。
4、防治病毒
定期需要给土壤喷药剂,进行杀毒灭菌,以保持蝼蛄不生病。去农药市场,会有专门的针对蝼蛄养殖的农药。按照说明,把这些农药撒在池中的土壤上。
5、喂养管理
蝼蛄是素食昆虫,只吃素食的,像玉米、青菜叶子,和水果瓜皮之类的。还可以吃一些熟是素食,比如炒熟的豆子,或者花生。要少吃多餐,每次喂的时候,不要温太多,但可以一天多喂几次。
6、采收成虫
蝼蛄的养殖周期,一般一年就丰收一次。通常都是来年的春天丰收,这时的蝼蛄已经长的非常肥大了。用大网子把蝼蛄从池子地下捞出,再把收获的蝼蛄清洗干净,祛除内脏,晒干或烘干就可以了。
蝼蛄有养殖的吗
养蝼蛄一平方约四公斤左右。
蝼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害虫,在我国南方的危害较为严重,不过蝼蛄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广泛用于泌尿系结石及水肿等临床医疗上,对肾炎及尿毒症等液也有着一定防治效果。
蝼蛄是属于害虫的,因此在养殖的时候要防止蝼蛄出逃,对种植作物造成威胁。一定要做好防逃工作,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蝼蛄哪里有养殖的
人工养殖蝼蛄每年可以采收一次,不过主要还是根据品种的不同有所变化,其中华北蝼蛄则需要两年一次,在采收的时候要将饲养池内的有机土用大孔筛选捡出成虫,然后去除脏污物质,不可全部采收,要留取一部分为第二年的养殖做准备,如果虫粪较多的话,那么要及时更换土壤,采收后去掉蝼蛄的头、翅膀及脚等,清除内脏后将其洗干净,然后用热水烫死,将其晒干后用油炸成小吃食品。
蝼蛄养殖基地
蜣螂在国内目前并没有规模养殖,因在蜣螂的作用在国内还没被推广开来,在澳大利亚,原有的蜣螂品种只喜爱食用小粒的粪便如袋鼠粪,而不喜欢外来的牛、羊的粪便。
蜣螂可以清理动物的粪便,抑制其他以粪便为食的害虫,以及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
饲养设施
1、地上虫笼养殖法。在室外用三角铁架设虫笼长3m、宽2.5m,地下四周用不锈钢丝网围住,深100cm。地上部用孔径0.5cm的尼龙网罩住。在虫笼四周距虫笼20~30cm处挖排水沟,沟深90cm,宽20cm。在虫笼的一侧面留一门,便于操作与管理。种虫按1㎡投放20 对,同时,要及时投放新鲜猪粪,以后每2~3天投料一次。
2、地下虫笼养殖法。在地下挖塘5个,圆形,直径100cm,深80cm,塘的四周及底均用不锈钢网围住,上露20cm,后用土填满填实,上面用尼龙网做成盖子盖上,每个虫笼放种虫20 对,并同时投放新鲜猪粪,管理同上。
3、水泥池养殖法。建造水泥池5个,正方形长、宽、高各100cm,壁厚 15cm。里面填满填实泥土,根据屎克螂所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在土壤中适当加水。池中泥土距池面10cm。上面用不锈钢钢丝或尼龙网扎成的盖子封盖,使 盖面与土面留有10cm的空间。每池投入成虫20对。一切管理方法同上。针对水池不透水的特性,在水泥池上面加罩,以防积水。
4、砖墙养殖场饲养法。进行较大规模养殖时,在背风向阳的高燥平坦地段,围地130~150㎡,砖墙高140cm,地下墙基1m,砖墙上面用水泥封项,面上每30cm安上钢丝钩1个,以便固定上面的尼龙网,网的孔径0.5cm,为支撑尼龙网,里面竖3~4根水泥 柱,柱高180~190cm,以水泥柱为支点向四周辐射拉上铅丝数根,以架住尼龙网不至下陷。在墙的一侧与墙高留一门。
门与墙之间不留任何空隙,以防成虫 逃逸。为了保持养殖场内干燥不积水,在场内开一十字形排水沟,有一暗沟通到外面,出水口用不锈钢丝网挡住。以防止成虫外逃及其它野生动物钻入侵害虫体。投 虫的密度及管理方法与上面其它饲养法相同。但要在投新鲜猪粪的地方,临时搭上可移动的遮阴棚、以防新鲜猪粪被晒干而降低利用率。
饲养管理
1、选择种虫。饲养的种虫,以5~6 月份最佳,因这部分成虫都为越冬成虫,一旦放养,一个月就能产卵。7 月份气温太高,种虫在运输中易死亡。同时在这时期,又有大雨或暴雨,饲料易被冲走,也会造成种虫死亡(有防雨棚的除外)。放养种虫时,选择个体大、强壮、 翅足完整无损的个体,按雌雄1:1左右投放,以提高成活率和繁殖率。
2、勤喂饲料。投入种虫后,及时投料。起初每天投料,以后视取食情况,随时补充。一每2~3天1次。在食料选择上,虽然人粪优于猪粪,猪粪优于生粪,但根据来源与习惯,以猪粪作饲料最为方便,投放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粪便、生霉或晒干的都不宜饲喂。
3、注意敌害。在饲养中发现,蚯蚓、蝼蛄是主要敌害。常将土室钻破或钻通,导致泥球毁坏而使幼虫或蛹体死亡。为避免其为害,要注意降低土壤湿度与选择高燥含肥量低的沙壤土。
蝼蛄的养殖技术
好养的。
蝼蛄饲养以大饲养池为好,池的四周用砖块砌成,以水泥抹平,下部填100厘米厚的壤土,稍作压实,为其创造深入越冬或挖掘产卵、育儿的环境。
再填人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腐殖质的土,表面撒上一层发酵后的马粪、碎麦秆、谷糠等作为活动和保护层,以供成虫、若虫潜入,挖掘隧道,觅食,寻偶交配或躲避天敌的侵袭,再在上面松散地放上一层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作为遮荫、保湿用。池口罩上铁窗纱盖子,防止成虫晚间逃逸。
哪里有养殖蝼蛄的养殖场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
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
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
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
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
;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蝼蛄可以养殖吗
1、建造饲养池
如果是大规模的饲养蝼蛄的话,那么首先就需要建立由砖块、石块为原材的饲养池。根据养殖数量控制好饲养池的数量及面积,饲养池底部要填上0.8-1米左右的土壤,踩紧压实。然后在上面再添加25厘米左右的肥料或者是有机物质丰富的土壤,再覆盖一层松散的粮食秸秆,为蝼蛄提高休息场所。最后在饲养池口盖好铁纱等,一是为了防止蝼蛄逃跑,二是为蝼蛄遮阴、提高饲养池的温度。
2、适时投种
准备蝼蛄种的时候可以利用蝼蛄较强的向光性,在每年4月与9月蝼蛄活动的旺盛期利用灯光在农田附近诱捕蝼蛄。捕捉到蝼蛄后,要去除身体残缺、受伤、瘦小及生病的成虫。保证种蝼蛄的品质优质,优质的品种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蝼蛄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将捕捉到的蝼蛄全部用于养殖,一定要经过筛选,才可适时投种进行养殖,否则会影响到自己的养殖效益。
3、饲养管理
蝼蛄的食性非常杂,主要以蔬菜叶及粮食茎叶为主,不过人工养殖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些饭粒、炒熟的粮食作物等精饲。一般在每天的傍晚进行投喂,投喂量不可过大,避免投喂后有残留饲料。每天必须投喂一次青饲,精饲两天一次,投喂时以多投少量为主。不可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可将饲料做晒干处理,提高饲料的贮藏性。夏冬季要做好降温保温工作,防止蝼蛄无法适应温度变化。
4、采收加工
人工养殖蝼蛄每年可以采收一次,不过主要还是根据品种的不同有所变化,其中华北蝼蛄则需要两年一次。在采收的时候要将饲养池内的有机土用大孔筛选捡出成虫,然后去除脏污物质,不可全部采收,要留取一部分为第二年的养殖做准备。如果虫粪较多的话,那么要及时更换土壤。采收后去掉蝼蛄的头、翅膀及脚等。清除内脏后将其洗干净,然后用热水烫死,将其晒干后用油炸成小吃食品。
特种养殖
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