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用硅藻泥,硅藻泥白料能搞养殖吗
水产养殖用硅藻泥好不好
答:1、外塘调水
藻类对水产养殖而言,最大的功能就是调节水环境,硅藻大量培养可用于外塘调水,硅藻有很强的稳定性,稳定水环境。
2、提供营养
硅藻因含有丰富的营养,且生命周期较长,被大家所认可,能为养殖动物提供部分营养。
3.洁净污染水源
水产硅藻水怎么培养
硅藻是幼虾的优质饵料,生活在此种水体的 对虾 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
水产养殖中硅藻水怎样才能清
硅藻泥
是通过硅藻沉淀并经历亿万年的矿化后形成硅藻矿物,是大自然的结晶。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结构多孔,吸附性能是木炭的数千倍。研究表明,硅藻泥是环保多功能材料,具有吸收甲醛,净化空气等作用。硅藻泥是不错选择,但也要买到好的。
鉴别硅藻泥的真假:
1.喷壶喷射雾状水的测试法:用喷壶离墙8厘米左右喷射墙面,如果是真的硅藻泥,那它的呼吸特性就会彰显,墙上的水会被迅速吸收,用手触摸感觉不到任何水啧。在同个喷射点可以连续30下以上。
2.看比重:拿产品放水里对比,哪个下沉的低就表明他的硅藻泥不存,掺杂的石头多。
3.用火机烧:
硅藻泥
有1000℃的耐火度,是很好的阻燃材料。
水产养殖如何培养硅藻绿藻
答:有的会吃。因为虾虎鱼种类繁多,食物取向不一样,虾虎鱼的食性很杂,主要摄食虾、蠕虫、卵、蟹等甲壳类、小型鱼类、蛤类幼体,有的摄食底栖硅藻;生活在淡水的种类也食水生昆虫和蠕虫。生活力强,离水不易死亡。性成熟期较早,一般肉食性种类一年成熟,植食性种类两年成熟。虾虎鱼大都游泳力不强,活动范围较窄。少数种类有生殖洄游习性,进入河川。
养鱼硅藻好不好
养鱼还是陆藻青苔最好。
陆藻青苔是植物体小形,植株纤细,绿色或黄绿色。匍匐茎长3-8cm,具不规则一回或二回羽状分枝,茎上生许多各种形状的鳞毛。茎叶阔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具狭长尖端,叶基部具2折皱,边缘平展或内卷,全缘或有细锯齿;中肋明显,至叶尖消失;枝叶较小,卵圆形,叶细胞长方形或不规则六角形
水产养殖用硅藻泥好不好用
可以。
硅藻在自然中有着广泛的分布,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数量和种类都可以占到 90%以上,它们是近海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是浮游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决定着近海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着渔业产量。硅藻光合作用具有调水功能和饵料价值。
海洋浮游硅藻是海洋微藻中的单细胞浮游生态类群,作为海洋水产养殖业的饵料历史悠久最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它们具有培养生长周期短、繁殖快、生物量大等特点。
水产养殖用硅藻泥好不好呢
硅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任何其 他增氧设施无法比拟的,水体中溶解氧80- 90%是来自于藻类产氧;蓝藻、绿藻光合作 用时往往聚集在水体表面,硅藻有底栖和悬 浮藻类之分,其产生的氧气充满整个水柱, 所以硅藻水池塘一般是不会出现底层水缺氧 问题。硅藻组织结构的特殊性,能够在较少 的光源下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无论阳光明媚 还是春雨绵绵,水体中优质藻相在白天能为 养殖水体提供充足的溶解氧,晚上消耗溶氧 相对也较少,没有硅藻的藻相是做不到的。
水产用硅藻种
水产养殖的话如果是养龙虾可以用狐尾藻如果养鱼的话就用小球藻
硅藻泥养鱼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说一下藻类,很多人养鱼,如果你开灯的话或者放在太阳晒到的地方,没过几天就会发现生长出许多藻类,清理起来真的很麻烦,想要清除它们,只有了解藻类,才有办法来对他的繁殖做一些抑制的动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鱼缸里的藻类都是什么种类,其实它有很多种的分法,在海洋或淡水藻类的科学,他叫做藻类学,在美国藻类采集计划中,它有三十万种的种类,所以非常的多,基本上如果要分的简单一些,就是以它的色素来区分:红藻 褐藻 绿藻 硅藻,还有跳蚤…… ……
如果以它的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区分的话就太复杂了。
而我们在鱼缸中常见的就是所谓的绿藻跟褐藻,当然,绿藻跟褐藻它又分为非常多的种类,比如绿藻,它有一些是短短的绒绒的毛毛,而有一些它长得非常长
藻类其实在水中凡是温度,酸碱度,溶氧量,光照度,浊度,导电度各种的氮磷,有机碳,阳离子,阴离子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所以藻类也可以反过来去看它的水质环境,例如藻类在做光合作用的时候它的酸碱值会上升,水中的溶氧量就会增加
而藻类大量生长的时候,水中的透明度就会下降,因为生长的时候它会吸收水体中的盐类,降低水中盐类的浓度。同时藻类生长的时候还会释放某些有机物到水中来改变水质。所以藻类跟鱼缸中的水质是互相影响的。
藻类和一般的植物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它没有维管束的组织,没有根茎叶,同样也不会开花结果,但是他的每个细胞里都会有叶绿素这就是他们不同的地方
产生什么样的藻类跟光照还有它环境提供的营养有直接的关系,光照的部分就表示他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表示它要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他营养的来源之一,还有一些有机盐类的肥土。那藻类的ph值大概在4-11之间,当ph值大概在8.62的时候会长得比较好,藻类越长越多,它的ph值也会越来越高,养鱼人一般都会发现,当消化系统如果没有很健全的时候,鱼的大便在转换氨的速率就比较慢,也就是环境里存在着亚硝酸盐,跟氨类的氮循环还没有很完整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褐藻,当你的消化系统健全的时候它出现绿藻的机会就会变很大,同时褐藻就比较难以生存。
所以很多的老玩家会说绿藻没有关系,它会产生氧气,水中的溶氧量增加所以会比较无害,那褐藻的话可能你鱼缸中的氨类跟亚硝酸盐会比较多,可能会对整个环境来讲,鱼会比较呆滞,没有办法健康成长
至于除藻,首先要做的就是移除它的营养源,如果是绿藻的话我们就灯关掉,或者把强光照射的地方遮挡起来,再有就是藻类它也是一种细胞,你也可以下一些除藻的药。
除藻也是有顺序的,1刷缸,2换水,3杀藻,你必须先把鱼缸里面的藻用刷子刷干净,这时候水体就会变成绿色,把缸底的藻类和水同时抽出来,只留很少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加水,加水完毕后,再来做一些措施来除藻,除藻以后再来管控它的生长速度和消灭速度,最好是用臭氧加移除光源,再来吃藻类的工具鱼,这样就可以还给你一缸清澈透亮的水
硅藻土可以养鱼吗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5千米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分布 地热能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 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 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以下5个地热带: (1)环太平洋地热带。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欧亚、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即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到墨西哥、智利,从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到中国沿海和日本。世界许多地热田都位于这个地热带,如美国的盖瑟斯地热田、墨西哥的普列托、新西兰的怀腊开、中国台湾的马槽和日本的松川、大岳等地热田。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欧亚板块与非洲、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从意大利直至中国的云南、西藏。如意大利的拉德瑞罗地热田和中国西藏的羊八井及云南的腾冲地热田均属这个地热带。 (3)大西洋中脊地热带。大西洋板块的开裂部位,包括冰岛和亚速尔群岛的一些地热田。 (4)红海、亚丁湾、东非大裂谷地热带。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的地热田。 (5)其他地热区。除板块边界形成的地热带外,在板块内部靠近边界的部位,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也有高热流区,可以蕴藏一些中低温地热,如中亚、东欧地区的一些地热田和中国的胶东、辽东半岛及华北平原的地热田。 作用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 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他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但在引入发电机组前应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离出去。这种发电方式最为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有背压式和凝汽式两种发电系统。 2.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目前热水型地热电站有两种循环系统: (1)闪蒸系统。当高压热水从热水井中抽至地面,于压力降低部分热水会沸腾并“闪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做功;而分离后的热水可继续利用后排出,当然最好是再回注入地层。 (2)双循环系统。地热水首先流经热交换器,将地热能传给另一种低沸点的工作流体,使之沸腾而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后进入凝汽器,再通过热交换器而完成发电循环。地热水则从热交换器回注入地层。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含盐量大、腐蚀性强和不凝结气体含量高的地热资源。发展双循环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开发高效的热交换器。 地热供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因为这种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备受各国重视,特别是位于高寒地区的西方国家,其中冰岛开发利用得最好。该国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从地下抽取7740吨80℃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热给工厂供热,如用做干燥谷物和食品的热源, 用做硅藻土生产、木材、造纸、制革、纺织、酿酒、制糖等生产过程的热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两家地热应用工厂就是冰岛的硅藻土厂和新西兰的纸浆加工厂。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和供热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之一。 地热务农 地热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利用地热水养鱼,在28℃水温下可加速鱼的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等。将地热能直接用于农业在我国日益广泛,北京、天津、西藏和云南等地都建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地热温室。各地还利用地热大力发展养殖业,如培养菌种、养殖鳗鱼、罗非鱼、罗氏沼虾等。 地热行医 地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诱人的前景,目前热矿水就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很珍惜。由于地热水从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温度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元素,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如含碳酸的矿泉水供饮用,可调节胃酸、平衡人体酸碱度;含铁矿泉水饮用后,可治疗缺铁贫血症; 氢泉、硫水氢泉洗浴可治疗神经衰弱和关节炎、皮肤病等。 由于温泉的医疗作用及伴随温泉出现的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使温泉常常成为旅游胜地,吸引大批疗养者和旅游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个温泉疗养院,每年吸引1亿人到这些疗养院休养。我国利用地热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含有各种矿物元素的温泉众多,因此充分发挥地热的医疗作用,发展温泉疗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 未来随着与地热利用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能更精确地查明更多的地热资源;钻更深的钻井将地热从地层深处取出,因此地热利用也必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地热能在应用中要注意地表的热应力承受能力,不能形成过大的覆盖率,这会对地表温度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应用前景广阔的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做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的情况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 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还不是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能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 原理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地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瓦/米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千米,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太瓦(功率单位,1太瓦=1012千瓦)。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千瓦/米2,地球表面某一点24小时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千瓦/时2,相当于有102000太瓦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 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1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太瓦,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 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跃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利弊 优点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无需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缺点 (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说来,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的辐照度最大,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1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有1000瓦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则只有200瓦左右。而在冬季大致只有一半,阴天一般只有1/5左右,这样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 (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目前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
养驴
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