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螺养殖基地,泥螺养殖基地
泥螺养殖基地
1、选择养殖场地 泥螺的养殖场地以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地势平坦、涂面稳定、涂质为泥质、表层泥油较厚的高潮区中、下段滩涂为佳。以泥为主的泥沙质滩涂,也适宜养殖。
2、建造养殖田 在养殖场地滩涂四周挖泥筑堤,建成土塘 。堤底宽1.5米左右 ,顶宽70-80厘米,高70-80厘米,土塘面积以300-700平方米为宜,以便于养殖管理。土塘建成后,在塘的内侧四周挖一道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环塘沟。养殖的涂面要进行浅翻,翻土20-30厘米,并把翻过的涂块捣碎、耙细、耙平,捉除敌害生物,再用推板堆平推光,使涂面平坦、涂泥细腻、光滑,建成泥螺养殖田。播苗前1-2天,用药物清塘。清塘后进水1-2次,冲刷掉残留药液,然后蓄水20-30厘米,进行播苗养殖。
3、播苗 用聚乙稀单丝织成的淌袋,在半人工育苗场或自然海区泥螺密集处。轻轻刮取泥螺苗,并用海水洗净,去除杂质后即可播入养殖田养殖。播苗季节以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最好选择阴天或早晚干潮时播苗,不要在雨天播苗。雨天淡水过多,不利于泥螺生长。播苗时,将螺苗装在筐里运至养殖场地,顺风撒播,播苗密度视涂质和养殖环境优劣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播苗 600-750克,苗种规格为12000-14000粒/公斤。若涂质好,可适当增加播苗密度。
4、养殖期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螺的生长情况以及塘内水色、水位、及时修补堤坝。及时换水,大潮汛的起水头开塘换新水1次。在风浪等因素引起塘内浮泥淤积过多时,要增加换水次数,并利用换水干塘露滩机会,下塘用手把表层涂泥摸细、摸匀。换水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水位,冬季气温低,蓄水要深些(3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结合晒涂,促使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小潮水时,通过施肥(施肥量为氮1ppm,磷0.1ppm)培育底栖硅藻,促进泥螺生长。
5、适时收获 泥螺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5月份就可开始收捕,此时,泥螺能达到200-240粒/公斤,起捕方法一般是人工拣捉。
泥螺养殖技术
(一)淡水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下面以黄鳝、泥鳅套养来介绍关键技术。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地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0.7—1米,无论是水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拦渔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 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塌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厦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 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黉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蛳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碧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 ,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 ,黏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章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为5—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6.5—7.5,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二)海水养殖技术
以下主要以养殖滩涂青蛤与泥螺混养技术为要点介绍海水养殖技术。
1.滩涂条件
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以高潮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
一是整理滩面,清除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二是在滩涂养殖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栏高50厘米,网目1.8~2.0厘米,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3.苗种放养
青蛤苗种选择本地区中间培育的,规格700—800粒/千克,个体整齐,体表光泽,无损伤。播苗密度40千克/亩(2.8万一3.2万粒/亩),运输放养以阴天为宜,确保潜沙率达85%以上。泥螺苗种选择本海区的当年产天然苗种,规格以每千克3000粒右为宜,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80粒左右;播苗方法用小脸盘盛少量苗种,加入少量海水,用手轻轻地均匀撒播于养殖滩涂上。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4.养殖管理
青蛤、泥螺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防灾、防害、防逃、防偷等。 在养成期间应有专人看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台风季节要及时疏散上堆的苗种,以减少损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抽样测定
每半月随机取样进行生物学测定一次,根据生长状况与成活率情况采取分苗或补苗等相应技术措施。
6.采收
青蛤壳长达到3.5厘米就可收获。一般采捕旺季是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为宜。泥螺的养殖周期较短,一般放苗后经3个月养殖即可达到每千克250粒左右的商品规格。收获方法以人工收获为主。
田螺养殖基地
田螺养殖成本,种螺647元+培育水生饵料150元+活体饲料100元+医疗及其他费用100元+水电费50元=1047元。田螺养殖成利润。 一年可以增产160kg,目前市场售价在22元/公斤左右,除去成本,收入可达到2400元左右。
节省第二年的种苗费用,收益会更高,田螺池内还可以放入少量草鱼混养,利润会更高,综合以上,专养田螺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
泥螺养殖基地图片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滩涂养殖是海洋水产业之一,指利用位于海边潮间带的软泥或砂泥地带加以平整,筑堤、建坝等进行海水养殖。
滩涂养殖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
通常直接利用滩涂进行养殖的,以贝类(如贻贝、扇贝、蛤、牡蛎、泥蚶、缢蛏等)、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等)为主;经整治或改造后建成潮差式、半封闭式或封闭式的鱼塭(亦称鱼港)进行养殖的,以鱼(如鲻鱼、梭鱼、?鱼、鲷鱼、石斑鱼、鲳鱼、鳗鱼、遮目鱼、非洲鲫鱼等)、虾类(如对虾)居多。
山坑螺养殖基地
养殖环境:山坑螺的适应能力强,人工养殖只要选稻田、池塘、坑、沟渠都行,投放前先消毒,并在水体堆放有机肥和繁殖饵料。
饲养管理:高密度精养的要用米糠、麦麸、豆粉混合成饲料,按时投喂,还要控制好水温。
日常管理:每周换水1-2次,还要让水体撒切碎的稻草,平时防止鸭子、蛇、老鼠、鸟类等侵入。
黄泥螺养殖技术
蚂蟥学名水蛭,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靠吸血维生的水中生物。但在冰城养殖基地里长大的水蛭,终生以泥螺和漂螺为食物。开春后,养殖场里刚刚孵化出来的水蛭宝宝要在温室大棚里避寒,“一日三餐”吃漂螺。
当水蛭宝宝长大一些后,天气变暖,就可以投放到室外养殖池里放养了,这时的菜谱也从漂螺变成了泥螺。
泥螺的滩涂养殖
以杭州湾滩涂湿地举例,滩涂湿地一般拥有的河,海,滩,岛,泉,林,沙洲等自然资源,其丰度和密度俱佳,生物资源呈多样化。
植物资源主要以芦苇,白茅,罗布麻,水飞蓟,大米草,水杉,刺杉等。
动物资源有对虾,梭子蟹,文蛤,泥螺,竹蛏,海葵,黄鱼,鳗鱼以及野鸡,野兔,獐,丹顶鹤,黑嘴鸥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色,已成为生物繁衍和栖息的天然良好场所。而且湿地海洋性气候更为爽适宜人。
泥螺养殖基地在哪里
泥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潮间带滩涂的螺科动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在市场上一直颇为畅销,具有很好的养殖效益。今天小编将泥螺养殖技术给大家介绍如下:
1、选择养殖场地
泥螺的养殖场地以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地势平坦、涂面稳定、涂质为泥质、表层泥油较厚的高潮区中、下段滩涂为佳。以泥为主的泥沙质滩涂,也适宜养殖。
2、建造养殖田
在养殖场地滩涂四周挖泥筑堤,建成土塘 。堤底宽1.5米左右 ,顶宽70-80厘米,高70-80厘米,土塘面积以300-700平方米为宜,以便于养殖管理。土塘建成后,在塘的内侧四周挖一道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环塘沟。养殖的涂面要进行浅翻,翻土20-30厘米,并把翻过的涂块捣碎、耙细、耙平,捉除敌害生物,再用推板堆平推光,使涂面平坦、涂泥细腻、光滑,建成泥螺养殖田。播苗前1-2天,用药物清塘。清塘后进水1-2次,冲刷掉残留药液,然后蓄水20-30厘米,进行播苗养殖。
3、播苗
用聚乙稀单丝织成的淌袋,在半人工育苗场或自然海区泥螺密集处。轻轻刮取泥螺苗,并用海水洗净,去除杂质后即可播入养殖田养殖。播苗季节以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最好选择阴天或早晚干潮时播苗,不要在雨天播苗。雨天淡水过多,不利于泥螺生长。播苗时,将螺苗装在筐里运至养殖场地,顺风撒播,播苗密度视涂质和养殖环境优劣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播苗 600-750克,苗种规格为12000-14000粒/公斤。若涂质好,可适当增加播苗密度。
4、养殖期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螺的生长情况以及塘内水色、水位、及时修补堤坝。及时换水,大潮汛的起水头开塘换新水1次。在风浪等因素引起塘内浮泥淤积过多时,要增加换水次数,并利用换水干塘露滩机会,下塘用手把表层涂泥摸细、摸匀。换水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水位,冬季气温低,蓄水要深些(3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结合晒涂,促使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小潮水时,通过施肥(施肥量为氮1ppm,磷0.1ppm)培育底栖硅藻,促进泥螺生长。
5、适时收获
泥螺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5月份就可开始收捕,此时,泥螺能达到200-240粒/公斤,起捕方法一般是人工拣捉。
泥螺适应性强、易养殖,因此只要养殖场地符合泥鳅的生长习性便可养殖,而在减名,并不应特别的投喂,做好相应的管理即可等待收获。
泥螺 养殖
泥螺是养殖的!
泥螺是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潮间带滩涂,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养殖泥螺是个不错的养殖项目。
1、选择场地
泥螺的养殖场地以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地势平坦、涂面稳定、涂质为泥质、表层泥油较厚的高潮区中、下段滩涂为佳。以泥为主的泥沙质滩涂,也适宜养殖。
2、建造养殖田
在养殖场的滩涂四周挖泥筑堤,建成土塘 。堤底宽1.5米左右 ,顶宽70-80厘米,高70-80厘米,土塘面积以300-700平方米为宜,以便于养殖管理。土塘建成后,在塘的内侧四周挖一道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环塘沟。养殖的涂面要进行浅翻,翻土20-30厘米,并把翻过的涂块捣碎、耙细、耙平,捉除敌害生物,再用推板堆平推光,使涂面平坦、涂泥细腻、光滑,建成泥螺养殖田。播苗前1-2天,用药物清塘。清塘后进水1-2次,冲刷掉残留药液,然后蓄水20-30厘米,进行播苗养殖。
3、播苗
用聚乙烯单丝织成的淌袋,在半人工育苗场或自然海区泥螺密集处。轻轻刮取泥螺苗,并用海水洗净,去除杂质后即可播入养殖田养殖。播苗季节以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最好选择阴天或早晚干潮时播苗,不要在雨天播苗。雨天淡水过多,不利于泥螺生长。播苗时,将螺苗装在筐里运至养殖场地,顺风撒播,播苗密度视土质和养殖环境优劣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播苗600-750克,苗种规格为12000-14000粒/公斤。若土质好,可适当增加播苗密度。
4、养殖期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螺的生长情况以及塘内水色、水位、及时修补堤坝。及时换水,大潮汛的起水头开塘换新水1次。在风浪等因素引起塘内浮泥淤积过多时,要增加换水次数,并利用换水干塘露滩机会,下塘用手把表层涂泥摸细、摸匀。换水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水位,冬季气温低,蓄水要深些(3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结合晒涂,促使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小潮水时,通过施肥(施肥量为氮1ppm,磷0.1ppm)培育底栖硅藻,促进泥螺生长。
5、适时收获 泥螺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5月份就可开始收捕,此时,泥螺能达到200-240粒/公斤,起捕方法一般是人工拣捉。
泥螺有人工养殖的吗
花螺又叫做泥螺、南风螺,主要产地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沿海,此外日本沿海、泰国沿海均有少量分布,是近年来畅销海内外的海产品。中国花螺产地中,冯家湾花螺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地包括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东郊镇、龙楼镇、昌洒镇、锦山镇、冯坡镇、翁田镇、铺前镇、和文城镇清澜区域,花螺养殖面积为100公顷,年产量达1.5万吨。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