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养殖青蟹,有养殖青蟹吗
青蟹人工养殖
不好,因为青蟹体型较大,肉比多毛蟹好,口感很不错,生长速度很快。
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一般养殖青蟹3个月左右,通常就能够长到1斤左右,但是因为养殖技术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将青蟹养到1斤大的时间一般还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养殖方法而有所差异
青蟹人工养殖设备
A、温室条件
试验温室为钢架双层太阳板保温温室,面积1200平方米(20×60),育苗水体面积1000平方米。具备充气增氧设施、管道加温设备,温室透光率约50%,安装200瓦的白炽灯5只,供夜间照明用。为了方便均匀地投喂饲料,设置3条人行道。
B、放苗前的准备
在放苗前10天左右,放水30厘米,用生石灰乳液100ppm严格消毒。消毒24小时后,启动增氧设施充氧。接下来投放水草,水草主要是水花生,将捞回的水草用高浓度的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地投放到温室里。水草投放面积约占水体面积的80%。接着逐渐将水升温至20~22℃。
C、蟹苗的放养
应先将蟹苗运输箱放入水中,浸润30秒左右,然后取出水面,放5分钟左右,再放入水中30秒,如此反复4~5次再放苗。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轻轻抓起一小把苗,慢慢抖动,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虽然经过3小时的运输,大眼幼体几乎没有死亡
青蟹人工养殖方法
1.亲蟹培育
选择生殖腺丰满,附肢齐全,活力强的雌蟹作为亲本。用10~2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小型土池为培育池。以新鲜的文蛤、方格星虫或者杂鱼虾为饵料,日投喂量为青蟹体重的10%。一般水温在24~28℃,盐度19‰~26‰,日换水量为80%的条件下,经10~20天培育,多数雌蟹抱卵。抱卵蟹再经10~12天培育,胚胎外观颜色由黄色变为棕黑色,镜检胚胎膜内幼体心跳在每分钟150次以上,预兆幼体即将破膜而出。此时将抱卵蟹移入孵化池。
2.幼体孵化
用容积为1立方米或2立方米的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为孵化池。经消毒处理后,加入过滤海水,同时投入一定数量的小球藻或扁藻和一定量的轮虫。移入待孵的亲蟹后,缓缓充气。移入池的第二天早上6~8点钟即可孵出幼体。
3.幼体培育
用20~3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大型水槽作为幼体培育池。幼体孵出后,停止充气20分钟,活力弱的幼体下沉池底,选出池水上层活力强的幼体移入培育池培育。培育密度为每立方米2~4万尾。青蟹幼体破膜出来为蚤状幼体,要经过六期发育变态才变成仔蟹。前五期为蚤状幼体期,第六期为大眼幼体,由大眼幼体蜕壳变态为仔蟹。
幼体培育的全过程,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pH值在7.8~8.4之间,盐度为20‰~26‰,水温在24~30℃之间。各项因子要相对稳定,任何一项急剧变化都会引起幼体死亡。充气量的调节,在蚤状幼体I期至IV期为弱充气;蚤状幼体V期稍加强;大眼幼体及仔蟹期为强充气。
培育期间各期幼体池的换水量及换水网目为蚤状幼体I期至II期每日添加水,其量为总水量的20%;蚤状幼体III~V期每日换水30%~40%,换水网目为80目,大眼幼体期日换水量50%~60%,使用网目为40目,仔蟹期日换水量为60%~70%,使用网目为18目。
青蟹幼体破膜出来后即需摄食饵料,培育过程的饵料系列为蚤状幼体I~II期,投喂轮虫,日投饵量蚤状幼体I期为每尾幼体24个,蚤状II期为每尾幼体30个;蚤状幼体III~V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蚤状III期日投喂量为每尾幼体40个,N期为每尾幼体80个,V期为每尾幼体100个;大眼幼体期和仔蟹期投喂杂鱼虾肉或文蛤肉的肉糜,日投喂量大眼幼体期为幼体体重的200%,仔蟹期为幼体体重的300%。
幼体培育的全过程均加入小球藻或扁藻。使池水呈浅绿色,一方面作为饵料的补充,另一方面可调节水质,使幼体环境相对保持稳定。在水温24~20℃之间,从蚤状幼体I期至仔蟹I期约需23~25天完成变态过程。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要经常镜检幼体生长发育情况,做好日常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定期投放防菌类药物预防疾病发生。
青蟹人工养殖技术
世界最大青蟹养殖基地是宁波的一市镇。
一市镇是世界最大的青蟹养殖区,养殖面积达1.2万余亩。以前野生青蟹苗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对品质和产量的把控无法形成标准化。为了让青蟹养殖进一步提质增效,从去年开始,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与旗隆水产科技公司合作,在一市镇设立人工繁育青蟹苗基地。
青蟹人工养殖生长速度
换两次、半个月换一次水
水质清洁 想要让青蟹健康生长,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下雨后要及时进行换水,天气炎热时每隔半个月要给青蟹换一次水,并且要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防止青蟹缺氧死亡。
3.
饲料管理 青蟹是肉食性的动物,主要以动物内脏、小鱼小虾、田螺贝壳等为食,有利于青蟹的肉质更加鲜嫩,但除了动物性饲料以外,还要给青蟹提供蔬菜、水草等。
青蟹人工养殖流程
1.亲蟹培育
选择生殖腺丰满,附肢齐全,活力强的雌蟹作为亲本。用10~2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小型土池为培育池。以新鲜的文蛤、方格星虫或者杂鱼虾为饵料,日投喂量为青蟹体重的10%。一般水温在24~28℃,盐度19‰~26‰,日换水量为80%的条件下,经10~20天培育,多数雌蟹抱卵。抱卵蟹再经10~12天培育,胚胎外观颜色由黄色变为棕黑色,镜检胚胎膜内幼体心跳在每分钟150次以上,预兆幼体即将破膜而出。此时将抱卵蟹移入孵化池。
2.幼体孵化
用容积为1立方米或2立方米的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为孵化池。经消毒处理后,加入过滤海水,同时投入一定数量的小球藻或扁藻和一定量的轮虫。移入待孵的亲蟹后,缓缓充气。移入池的第二天早上6~8点钟即可孵出幼体。
3.幼体培育
用20~3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大型水槽作为幼体培育池。幼体孵出后,停止充气20分钟,活力弱的幼体下沉池底,选出池水上层活力强的幼体移入培育池培育。培育密度为每立方米2~4万尾。青蟹幼体破膜出来为蚤状幼体,要经过六期发育变态才变成仔蟹。前五期为蚤状幼体期,第六期为大眼幼体,由大眼幼体蜕壳变态为仔蟹。
幼体培育的全过程,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pH值在7.8~8.4之间,盐度为20‰~26‰,水温在24~30℃之间。各项因子要相对稳定,任何一项急剧变化都会引起幼体死亡。充气量的调节,在蚤状幼体I期至IV期为弱充气;蚤状幼体V期稍加强;大眼幼体及仔蟹期为强充气。
培育期间各期幼体池的换水量及换水网目为蚤状幼体I期至II期每日添加水,其量为总水量的20%;蚤状幼体III~V期每日换水30%~40%,换水网目为80目,大眼幼体期日换水量50%~60%,使用网目为40目,仔蟹期日换水量为60%~70%,使用网目为18目。
青蟹幼体破膜出来后即需摄食饵料,培育过程的饵料系列为蚤状幼体I~II期,投喂轮虫,日投饵量蚤状幼体I期为每尾幼体24个,蚤状II期为每尾幼体30个;蚤状幼体III~V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蚤状III期日投喂量为每尾幼体40个,N期为每尾幼体80个,V期为每尾幼体100个;大眼幼体期和仔蟹期投喂杂鱼虾肉或文蛤肉的肉糜,日投喂量大眼幼体期为幼体体重的200%,仔蟹期为幼体体重的300%。
幼体培育的全过程均加入小球藻或扁藻。使池水呈浅绿色,一方面作为饵料的补充,另一方面可调节水质,使幼体环境相对保持稳定。在水温24~20℃之间,从蚤状幼体I期至仔蟹I期约需23~25天完成变态过程。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要经常镜检幼体生长发育情况,做好日常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定期投放防菌类药物预防疾病发生。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的饲料一般主要以荤料为主并搭配适量的植物型饲料,以少量多次为投喂原则,不能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在投喂完毕后及时捞出食物残渣,保证水质的干净。
2、水质管理:在青蟹的脱壳期保证水质的干净清澈,要求水中还有充足的溶氧量。
3、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1次,在下雨后需要及时换水并做好防逃措施。
青蟹人工养殖与野生的有什么区别
锯缘青蟹因体色青绿而得名。
锯缘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
甲面及附肢呈青缘色。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
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大而钝。
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
甲宽可达20厘米,体重有1.5千克。
锯缘青蟹相对于拟穴青蟹,其螯足的网状花纹更加明显,闽浙渔民俗称为“花脚蟳”; 食量大,性格也比拟穴青蟹凶猛,人工养殖的难度也较高,我国多以养殖拟穴青蟹为主。
养殖加盟
养殖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