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虾最大能养到多大,河虾能长多大-怎么把河虾养大
河虾能长多大,怎么把河虾养大
河虾一般可以长到3-8厘米。这种动物的学名叫日本沼虾,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很多湖泊和水库中都有发现。它喜欢在水草丛生的缓流处生活,到了冬季会向深水的地方越冬,通常会潜伏在洞穴、石块之间,活动力下降,也不爱吃东西。
河虾能长多大河虾一般可以长到3-8厘米。这种动物的学名叫日本沼虾,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很多湖泊和水库中都有发现。它喜欢在水草丛生的缓流处生活,到了冬季会向深水的地方越冬,通常会潜伏在洞穴、石块之间,活动力下降,也不爱吃东西。
怎么把河虾养大1、建立池塘:饲养河虾需要一个池塘,池塘一般要建立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而且不能有污染。池塘的面积不需要太大,通常在3-5亩为宜,深度控制在2米左右。为了防止池塘中存在有害菌,需要做好清塘工作。
2、放养密度:养河虾一定要注意密度,如果是虾苗的话,每亩可以放养15-20万尾,一般在清晨的时候,将虾苗投放到池子里。通常一年可以放养两季,春季在2-3月份,夏季在6-7月份,放养的规格要一致。
3、投放饵料:河虾本身的食性比较杂,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花生饼、豆饼等,也可以投喂蚯蚓或螺蚌,通常动物性饵料要占比40%,剩下的是植物性饵料。一定要荤素搭配,不要用单一的食物喂养。
怎么养河虾 如何养河虾
1、虾塘处理。河虾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远离工业废水污染源,虾池最好建在采光良好的位置。一个虾塘大概3亩宽,2米深为宜,底部为沙质、淤泥少,进、排水口要布设2.5厘米规格的密网,做好防逃和防止塘外野杂鱼人侵。选好方位和规格以后,要对虾塘进行消毒处理。建议在放苗前半个月在每亩施放生石灰75~100千克用来消毒。
2、饵料准备。虾苗放养前1周,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亩施基肥(发酵畜粪)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养基础饵料,注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3、虾苗放养。前期工作准备好以后就可以放养虾苗啦,放养最关键的就是密度把控。一般情况下,我们以2米水深的池塘为例,假设计划产量要达到80公斤,那么建议每亩放养虾苗8~8.5万尾。当然,如果池塘条件好并配有增氧机,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4、饲料投喂。青虾食性杂,人工饲养的话虾苗下塘1个月内最好投喂全价破碎颗粒饵料。前半月每天每亩投喂0.5~1.0千克,后半月1.5~2.0千克,上午7~8时,下午5~6时投喂,上午投喂比例约为日总投量的35%,下午为65%。投饵时应沿池边四周均匀抛撒,池塘中间只需少量投放。
5、日常管理。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亩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既改善水质和底质,又杀菌促进脱壳生长
6、8~10月,青虾存塘量急剧增加,又是气候多变季节,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加强巡塘,及时加水或开机增氧。冬季停食后,要定期加水和适量施肥,控制好水质和水位,以减少青苔和黑壳虾的发生。另外,青虾对敌百虫和菊酯类农药很敏感,要严禁这一类农药进入池塘,避免中毒。
青虾常见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
青虾的抗病能力较强,通常较少发生疾病。但如果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差,投饵管理不善,也会患病。常见的虾病主要有烂鳃病和红体病2种。
(1)烂鳃病
又称黑鳃病。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本病幼体和成体均会感染,死亡率高。患病的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病虾多在底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变弱,幼体变态期延长或不 能变态,腹部卷曲,体色变白,不摄食。成虾浮于水面,行动缓慢呆滞。病虾的鳃部呈黑色,但并非鳃产生了黑色素,而是附着了许多黑色和褐色的污物。有些病虾除黑鳃外, 其头胸甲和腹甲侧面均有黑斑。鳃丝坏死,组织脱落,最后呼吸困难,导致死亡。该病主要由弧菌属细菌所引起的,用显微镜检查鳃丝,可发现局部鳃丝组织已脱落或呈空泡变 性状态,组织内充满着运动活泼的弧状杆菌。
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池塘或网箱底部严重污染,水体中有机物多,溶氧较低,氨氮量高,这就为弧菌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致使青虾呼吸和清理鳃部污物的功能减弱。这样,水 体中大量有机腐屑随着虾的呼吸水流粘附在鳃丝上,使鳃丝腐烂而死亡。
防治方法
①养殖前,水体或容器均需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养虾池必须做好清塘工作;网箱在使用前要洗净,阳光曝晒杀菌。②降低养殖密度,投饵要适当,以防止多余过剩的饵料腐 烂变质,污染水体。③清除池底或网箱底部的污物,经常排出下层水,加注新鲜水,以减少病原体繁殖机会。④发病青虾可用1~2毫克/千克的土霉素和1毫克/千克的呋喃西林全 池(箱)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天。或用2毫克/千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⑤发病的池水经严格消毒后,才能排出。严禁将发病的池水再用于养虾。
(2)红体病
又称红腿病。发病初期青虾尾柄色泽变红,以后红色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游泳足,最后影响到头胸部的步足呈红色。严重时,附肢和腹部都呈红色。该病常在放苗、除 野、选捕后1~3天发病,多由操作不善而引起。常呈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发生在7~8月的高温季节。病虾活动能力减弱,在池(箱)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反应迟钝 ,食欲下降或停止摄食。
发病原因
属青虾受伤而感染细菌所致。根据发病症状和显微镜检查,可能也是弧菌属的细菌引起的。
防治方法
该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往往呈急性型,尽管采用药物治疗,但仍有不少患病青虾死亡。预防方法主要是操作要细致、轻快、带水作业,不能使青虾堆压,尽量 保证虾体完整,防止青虾附肢受伤。如发现青虾患红体病,可采用青虾烂鳃病的药物进行治疗。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