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产呀硝酸盐怎么解,养殖硝酸盐多少为正常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怎么形成的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在食物中,如粮食、蔬菜、肉类和鱼类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比如蔬菜中约有4毫克/千克,肉类约有3毫克/千克,蛋类约有5毫克/千克,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以达到10毫克/千克。许多天然的农副产品本身含有亚硝酸盐,并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用盐,为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有的为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涩,易潮解,易溶于水。除用于染料生产和某些有机合成、金属表面处理等工业外,在食品生产中亦用作食品着色剂和防腐剂。允许用于肉及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中,添加亚硝酸盐可以抑制肉毒芽孢杆菌,并使肉制品呈现鲜红色,但是亚硝酸盐的添加使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15g/kg。在肉制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不得超过50mg/kg,肉罐头中不得超过30mg/kg,而婴儿配方乳粉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2mg/kg。亚硝酸盐的急性中毒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还可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人体摄入0.2克~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可致死。中毒机理: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人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常见原因:
1、亚硝酸盐与食盐相似,个别餐饮单位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会引起急性中毒。2、在食品加工时,常用亚硝酸盐作为某些鱼、肉加工品的发色剂,有时放得过多,就会引起中毒。3、投毒4、发生中毒的另一原因是蔬菜:
①进食存放过久的熟菜如夜菜,室温越高,放得越久,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②进食贮存过久的蔬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绿叶蔬菜存放一天,其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几倍;
③腌制不透的酸菜:酸菜在腌渍完毕的2至4天,亚硝酸盐含量开始增高,7至8天含量最高9天以后逐渐下降。如果盐浓度在15%以下,初腌制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会更高。中毒案例: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2004年4月22日,北京朝阳区一个钢筋加工厂的16名工人,在中午吃了食堂的炖白菜后出现呕吐,头昏等现象,被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投毒:2004年5月19日长春大学大约百名大学生在学校食堂吃早饭后发生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是有人故意投毒。预防措施1、提高人们对有毒物质的防范意识,如严禁将亚硝酸盐与食盐混放在一起;包装或存放亚硝酸盐的容器应有醒目标志;
2、禁止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亚硝酸盐;
3、随买随吃,不要在室温下长期贮存蔬菜,尤其在高温季节,禁食腐烂变质蔬菜;4、尽量少吃或不吃隔夜的剩饭菜,咸鱼、咸蛋、咸菜等,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新鲜制作的菜;5、在腌制食品过程中注意腌制时间和温度以及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短,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开始下降。食盐在腌制食品过程中起抑菌防腐的作用,当浓度10-15%时,只有少数细菌生长,当浓度超过20%时,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会停止生长。所以腌菜宜在腌制半月后待腌透再食,且一次不可过量进食。亚硝酸盐的致癌性亚硝酸盐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长期大量食用含亚硝酸盐的食物有致癌的隐患。因为亚硝酸盐在自然界和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致癌机理:亚硝酸盐被吃到胃里后,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分解产物二级胺反应生成亚硝胺。胃内还有一类细菌叫硝酸还原菌,也能使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胃酸缺乏时,此类细菌生长旺盛。故不论胃酸多少均有利于亚硝胺的产生。常见原因:1、含亚硝酸盐量较高的水。2、食用含有较多亚硝酸盐的食物如咸鱼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等腌制食品。3、隔夜的熟蔬菜,有的亚硝酸盐含量未能引起急性中毒,长期食用可致癌。预防措施1、食用抑制亚硝胺形成的食物,如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抑制胃中的硝酸盐还原菌,使胃内的亚硝酸盐明显降低;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阻断亚硝胺的形成;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由于维生素C可防止胃中亚硝胺的形成,还有抑制亚硝胺的致突变作用。2、不喝存放过久的水和苦井水。3、尽量少吃或不吃隔夜的剩饭菜,咸鱼、咸蛋、咸菜等。4、尽量少食用腌制食品。亚硝酸盐的致畸性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六个月以内的胎儿对亚硝酸盐类特别敏感,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据研究表明五岁以下儿童发生脑癌的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亚硝酸盐对幼儿也有极大的危害,我国制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非常严格。例如2002年5月下旬国家卫生部对美国惠氏药厂爱尔兰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奶粉进行了抽检,抽检结果表明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2.25-3.83mg/kg,国家卫生标准为≤2mg/kg),于是国家卫生部立即禁止此奶粉的销售。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授乳途径进入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粘膜出现青紫斑。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
你好!我是楚乡农,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水产类养殖大国,每年养殖水产品都是数以万计,很对农民朋友也在水产品养殖这类上面发家致富。不过水产品养殖也并不是我们平时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日常的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我们比较棘手的,比如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怎么样才能快速的去除呢?随着现代水产品养殖越来越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我们不断的通过投喂饵料来加快生长速度,这样一来养殖水体中积累的残饵、排泄物等含氮有机物越来越多,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等物质严重超标。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很容易引起有害细菌及条件致病菌的大量产生,同时使水产品得疾病率升高,体质下降,抗应激能力降低。目前我们主要是采取物理和化学还有微生物等方法来降低水体中过多的有机物浓度,利用微生物制剂降解有机废物,抑制病原,增加水产类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经常换水使池塘的水质保持清晰,可以配合使用一些EM菌来减少池塘氨氮。定期对水体进行抽样调查,适当合理调节和净化水质。以上文中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还请留言评论指出改正。我是楚乡农,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水产养殖硝酸盐水质标准
海缸no3控制在12.5以下。
海缸no3的来源:水里自带,喂食,死亡的生物,活石释放。
不论是爆藻的后期还是日常的水质维护,硝酸盐(NO3)含量检测都应该是我们最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硝酸盐含量的高和低会直接影响珊瑚生长的状态。
水产亚硝酸盐如何处理
1、鱼塘氨氮正常,但亚硝酸盐超高的原因: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加大、鱼虾排泄物的增多,残饵、粪便腐烂发酵及外源性氮元素的引入,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2、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鱼虾体表的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导致死亡。
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正常指标是多少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硝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750px,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一定阶段内海水、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生物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残留量;对靶系统(人体、生态系或生物资源等)影响的剂量与效应定量因果关系为主要依据,先行评定海水水质基准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
螃蟹塘亚硝酸盐是亚硝态氮,主要涉及到水体中的氮循环,要讲其来源就先从氨化作用说起。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氨态氮的过程即为氨化作用。 亚硝酸盐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血红素氧化为变态血红素,此变态血红素无法运输氧气,血液载氧能力降低,出现组织缺氧,所以亚硝酸盐对血液是红颜色的养殖动物,毒性大的多。那么对我们虾蟹就没有影响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亚硝酸盐的出现代表着水质的恶化;2、虾蟹蜕壳后,鳃发育不够完全,很容易导致蜕壳后死亡,这一点是我们平时很常见的(一般只死软壳虾蟹都是水质恶化和细菌感染);3、影响蜕壳期间的翻倍率甚至会引起死亡。
食盐对水产养殖亚硝酸盐的作用
亚硝酸盐是一种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毒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使氧合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高铁(Fe3+)血红蛋白,又称变性血红蛋白,后者失去携氧能力,造成血液缺氧,进而导致器官和机体缺氧。
水体中的硝酸盐还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量繁殖,将池塘中的残饵、动物粪便等有机物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水体环境中硝酸盐的含量和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力。
在氮循环中,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亚硝酸,它在水中与阳离子结合后就形成亚硝酸盐。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怎么形成的呢
腌菜中的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
因为有些蔬菜能从土壤中浓集硝酸盐,发酵初期,在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可将其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腌菜的原理:
有些蔬菜能从土壤中浓集硝酸盐如萝卜、大白菜、雪里红、大头菜、莴笋等含硝酸盐较高。以这些蔬菜为原料腌制,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可将其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使用食盐的浓度对其影响也很大,食盐浓度为5%、温度37℃左右,产生的亚硝酸盐最多。腌制的2~4天,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7~8天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20天后明显下降。变质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更高。所以食用刚腌制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及变质腐烂的腌菜极不安全。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亚硝酸盐作为肉制品护色剂,可与肉品中的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玫瑰色亚硝基肌红蛋白,增进肉的色泽;还可增进肉的风味和防腐剂的作用,防止肉毒梭菌的生和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在我国海水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氨氮含量不得超过0.20mg/l。养殖水体氨氮含量最好控制在0.10mg/l以内。当超过这个标准时,表现为水产养殖动物浮头明显,呼吸急促、亢奋,水体当中丧失平衡,时而浮起时而下沉,体表粘液增多,如抽搐,情况严重的时候就会造成养殖动物的直接中毒死亡!
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区别
循环水养殖模式会产生比传统养殖模式浓度更高的养殖尾水,养殖尾水中的成分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等固体废物,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溶解性废物,以及各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造成恶劣的污染问题。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