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有关肉鸡的养殖和防医

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有关肉鸡的养殖和防医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有关肉鸡的养殖和防医

最新肉鸡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1、育雏

入雏前室温要达到30度左右,入雏后室温逐渐升至33—35度左右。笼养肉鸡一般在上层育雏,每笼育雏40--42只。开食用小料盘,提前加满饲料放置笼内。水线、饮水器要提前加水,育雏前三天,要24小时强光照,便于雏鸡迅速适应环境,尽早饮水采食。

2、限料与控水

为避免肉鸡生长速度过快,一般在20日龄以前,可适当控料以防止发生肉鸡腹水综合症和猝死症等营养代谢病,后期还可在料中添加1%-2%的大蒜,不仅可以预防肠炎,又可促进采食,并适当提前出栏日龄。如果鸡群采食不积极,可适当空料,在鸡群发病期间,在治疗如病毒性疾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全身败血性疾病感染时,可在用药前控水0.5-2小时,此外鸡群在进行饮水免疫时,也可控水2-4小时。

3、饮水管理

除因用药或做苗需控水之外,应保证24小时供水正常。应经常检查水线是否发生堵塞,这个问题是每个鸡场都头疼的问题,早发现,早维修非常重要。乳头漏水是非常讨厌的,流出的水不但浪费药物,而且进入接粪盘将粪便稀释终会流入料槽,一是浪费饲料二是有可能引发肠道疾病。

4、及时清粪

及时清粪非常重要,要求每天都要及时清理粪盘上的鸡粪,并及时开动刮粪机刮走。因为鸡粪积聚过多会发酵产生氨气,鸡粪积聚过多会发酵产生热量熏蒸着鸡只,突然清粪,鸡只一旦失去这个热量,就会产生相对的寒冷刺激,常会引起感冒。再者,清粪的时候会有一些粪便落地,清扫的时候应洒点水防止尘土飞扬。

5、温度管理

管理温度要恒定而且平稳过渡。育雏温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为基准,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每周降两度,忽冷忽热是养鸡之大忌。饲养员、技术员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时刻掌握外界温度,同时根据所需温度适度调整通风量。

6、通风管理

早期不能只注意保温而忽视通风,后期在加强通风的时候,也不要忽视保温,尤其是在鸡群发病、气候更替和昼夜温差大的季节,不可出现穿堂风,在寒冷的冬季,鸡舍内空气不佳,容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腹水症等环境性疾病。一般可在晴朗温暖的中午适当通风换气,并在鸡舍里用过氧乙酸消毒,还可中和氨气,在饲料内添入一些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减少粪便产生的氨臭味。

7、光照管理

目前饲养肉鸡大多施行24小时全天连续光照,或施行几小时连续光明,1小时黑暗,照强度。1天一5天每平方米,5瓦6天153天2.7瓦。16天以后15瓦。需要养殖户朋友注意的是养殖前十天不易用节能灯,出栏前一周不宜用节能灯。

肉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

养殖肉鸡首先要建造鸡舍,可以建立在交通便利、背风、光照充足、排灌正常、不积水的场地。在投喂饲料的时候以混合饲料为主,比如将玉米、南瓜、红薯、稻谷等结合一起喂养。最后就是做好防疫工作,每天定时清除鸡粪,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

1、建造鸡舍:鸡舍要建立在交通便利、背风、光照充足、排灌正常、不积水的场地,鸡舍要做好休息室、运动场的规划工作,然后要准备好水槽、食槽及温度调控设施。

2、饲料投喂:最好是投喂混合饲料,如果投喂同一种饲料,会造成营养不良,可以将玉米、南瓜、红薯、稻谷、木薯等结合起来一起喂养,比如玉米、稻谷可以磨成粉,南瓜和红薯可以煮熟。

3、疾病防治:鸡的常见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滴虫病等,要做好防疫工作,以免影响养殖效益。每天定时清除鸡粪,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不饲喂变质的饲料与饮用水,控制好养殖密度

肉鸡的饲养及管理

1、笼养肉鸡的鸡舍必须是无窗的全密闭全封闭环境,而且要用排风扇将舍内的空气排出,让新鲜空气由进气口进入舍内。当鸡舍内气温升高时,必须要给鸡舍安装湿帘降温,但气温降低时,可采用人工加温或利用鸡自身的热量,保持舍内的温度在舒适范围之内。

2、根据肉鸡对营养的需求,必须要设计相应的饲料配方,这样才可以满足肉鸡在高密度笼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需要,笼养肉鸡饲料配方中的维生素一定要比地面平养鸡的饲料中的维生素高20%,这样才可以适应笼养肉鸡的需要。

3、或者采用3层重叠笼养全程规模化饲养商品肉鸡,就是从育雏第1天直到出栏都在笼内饲养,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饲养密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鸡舍以及土地利用率,同时又方便饲养管理。

肉鸡的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合理控料在养鸡中的积极作用:

1、减轻胃肠负担。这一点好理解,饥饿时能让始终高负荷运转的消化道得以短暂的休整。

2、促进消化功能。这方面也好理解,饥饿后使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得以加强。

3、注射、点眼滴鼻或刺种免疫时需要抓鸡,控料两到三个小时可以大大减少抓鸡产生的应激。这方面的机理是饱腹时鸡体的主要代谢是进行消化,所以消化系统内的血液量比空腹时增加许多,而其他系统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导致抗应激能力降低。

4、病后采食量增加太快时适当控料可以保护刚刚恢复的胃肠功能再次受损。这种情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病后采食量大增,增两天后又不增了。.

5、有利于宿便的排出。宿便是指超出正常排泄时间而未排出积存于肠内的粪便。它的颜色一般是黑绿色、黑色或茶褐色,呈泥巴状且均有恶臭气味与正常大便差异较大。养殖户都知道鸡在早晨经常排褐色粪便,俗称糖鸡屎,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宿便,这是鸡的自然天性,现在的肉鸡虽然经过多年的品种选育改良,仍不能改掉这一天性。宿便在体内时间越久对身体的损伤越大,而饥饿有利于宿便的排出。

6、近来科学家发现细胞内线粒体在进行氧化反应时,不仅产生细胞代谢所必须的能量载体ATP,同时还产生一定比例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能降低身体的抵抗力。饥饿时,线粒体产生的ATP和过氧化物的比值增大,即过氧化物减少,而且还能产生抑制过氧化物的酶。体内过氧化物水平下降,机体免疫能力增强。

如何控料

1、控料要随机进行,不固定每天的控料时间。早些年我总认为合理的控光能起到控料的作用,现在这个认识有了改变,不能否认间歇光照的功效,只是鸡舍实施间歇光照后鸡会很快就完全适应,因而也不会有过强的饥饿感。所以现在我提倡不定时不定期的控料,越没规律越好,这样能让鸡更充分的有明显的饥饿感,更能发挥饥饿的保健功效。

2、控料的实施次数。控料虽然有很多积极作用,对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肉鸡每日只采食正常量的60%的话,鸡群会非常健康,但是我们养鸡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让鸡活着。过多的控料必然影响鸡群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因此控料不宜太频繁,每次时间一到两个小时左右。肉鸡在养殖过程中控光该怎么进行还怎么进行,育雏时从第三天开始,可以一到两天一次,中期每两到三天一次,三十日龄后每三到四天一次或不进行控料,但是建议每次等料桶全部吃干净后再加料。蛋鸡可以采用不定期的推迟某一次的加料时间一个小时。

3、控料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控料的时间要短,逐步增加,让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避免任何应激的最根本方法。

鸡断喙断嘴相关知识

(1)断喙目的:鸡有雏啄的习性,特别是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鸡更为严重。雏啄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轻者至伤残,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还有节省饲料的效果,降低不必要的死亡率。

(2)鸡雏啄原因:原因较多而复杂,如日粮不平衡,密度大,通风不良,温度高,断水,光线强等,防止雏啄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断喙。

(3)断喙时间:肉仔鸡的断喙时间一般是在7日龄之前进行。这样可以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减少应激及早期啄羽的发生。

(4)断喙方法:断喙是借助于灼热的刀片,切除鸡上、下喙各一部分。一般用专门断喙器,雏期断喙器的孔径7~10日龄为4.4毫米,7~10日龄为4.8毫米。断喙方法是左手抓鸡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的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使鸡缩舌,选择适当的孔径,在离鼻孔2厘米处切断。灼烧时刀片在喙切面四周滚动以压平嘴角,这样可以阻止喙外缘重新生长,如不将喙周围压平,将有5%~10%的成鸡会重新生长喙。

(5)断喙器的选择:建议使用超高温的精品型的断喙器,质量好,效率高,耐用时间久,同时引起鸡的应激反应小。

肉鸡饲养技术指南

土鸡相对于普通肉鸡来说,养殖周期较长,同时其鸡肉紧致,比肉鸡鸡肉味道更好,也更有营养,那该怎么做才能养好土鸡呢?

农村土鸡养殖技术要点

1、土鸡群中放几只大公鸡,可以有效的提高鸡群的活跃度,比例为1比15就可。

2、时常添加一些富含高蛋白的昆虫、粉虫、大麦虫等改善鸡的饮食,这些其实都很便宜,有的比饲料也便宜,或者选用自配料,玉米、大豆、麦糠等粗粮。

3、如果圈养的话,地上放点沙子,鸡没有牙齿,吃沙子能帮助消化。

4、饲料中添加2%的膨润土,能有效地提高鸡的体重,并且可以减少饲料成本。

5、保证饲料有营养,不用发霉的饲料。有些人觉得饲料一次性购买便宜,但是你还得考虑放不放得住,发霉的坚决不能给鸡吃,容易得腺肌胃炎。

6、保证土鸡的饮水,不能断水

最新肉鸡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方法

1、鸡有很高的生产性能,表现为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周转快肉鸡在短短的56天,平均体重即可从40克左右长到3000克以上,八周间增长70多倍,而此时的料肉比仅为2.1:1左右。2、肉鸡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要求有比较稳定适宜的环境。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1-2℃,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1周左右。肉鸡稍大以后也不耐热,在夏季高温时节,容易因中暑而死亡。肉鸡的迅速生长,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如饲养早期通风换气不足,就可能增加腹水症的发病率。3、肉鸡的抗病能力弱。(1) 肉鸡的快速生长,大部分营养都用于肌肉生长方面,抗病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一些常见性疾病,一旦发病还不易治好。肉鸡对疫苗的反应也不如蛋鸡敏感,常常不能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疾病。(2) 肉鸡的快速生长也使机体各部分负担沉重,特别是三周内的快速增长,使机体内部始终处在应激状态,因而容易发生肉鸡特有的猝死症和腹水症(遗传病)。3) 由于肉鸡的骨骼生长不能适应体重增长的需要,容易出现腿病。另外,由于肉鸡胸部在趴卧时长期支撑体重,如后期管理不善,常常会发生胸部囊肿。4、肉鸡的一个优点是性情温驯,运动速度较缓,适合于大规模的平养。肉鸡生产的特点1、生产周期短。从准备工作开始算起,一般二个月左右就可完成一批生产,具有资金周转快的优点。但是这种短时间内决定赢亏的情况,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很少发生失误。2、肉鸡饲养要有一定的规模。每只肉鸡的纯利润较低,一般为1-2元,要获得效益,需要饲养一定的规模。刚学习养肉鸡的农户,可以先从一批饲养300-500只开始,随着经验和资金的积累,每批可以养到1000-2000只。3、 肉鸡生产必须把“成功率放在第一位。饲养一只肉鸡的纯利才1-2元,一般肉鸡的成活率在90-92%以下时,利润就会很小或发生亏损。所以饲养肉鸡必须周密地计划,注意克服管理中的点滴漏洞,力争取得100%的成功。一批肉鸡饲养的失败,如发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可能会赔掉几批肉鸡所获得的利润。为了追求稳定的生产,在饲养条件不成熟时,不可盲目扩大饲养规模4、肉鸡生产的基础是能否维持稳定的生产环境。肉鸡虽然体重很大,但日龄很小,很娇嫩,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都较弱。肉鸡的管理工作,必须以维持舍内适宜的环境为中心,在加强鸡舍的控制环境能力上下大功夫,采取容易实施的环境控制措施。5、饲养肉鸡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最忌讳不同日龄的肉鸡饲养在同一鸡场内,这种饲养方式,不用半年,就会造成鸡场内各种疾病的循环感染,疾病越来越多,使肉鸡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越来越差。为了安全生产,提高成功率,饲养肉鸡必须采取养一批走一批的“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养完一批鸡后,必须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空舍二个星期后才能开始养下一批肉鸡。6、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是成功饲养肉鸡的基本保障。疾病是造成饲养肉鸡失败的主要原因。肉鸡抗病能力较弱,鸡群一旦发病就很难控制,即使控制住了,也会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一个完善的疫病防御措施。对待肉鸡的疾病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事先认清发生疾病的可能原因,堵塞一切漏洞,在消毒、隔离、免疫、用药、环境控制、营养等诸多方面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奏效7、肉鸡生产必须抓紧前期的管理,前期饲养的失误会直接波及整个饲养期。有人认为肉鸡饲养的成败关键在于前三周,实际上第一周、头三天甚至头一天的管理以及进雏前一天的准备工作,都会影响到整个饲养期。如果前期环境控制很适宜,鸡群生长很健壮,就容易安全地渡过饲养后期。很多后期的疾患都是以前期管理中的失误为基础的。8、肉鸡生产中的用药一般应该集中在前期。除特殊情况外,后期一般不再用药,特别是在售前的一周,考虑到鸡肉中可能存在的药残会影响到食用者的安全,是不允许用任何药物的。饲养后期肉鸡体重和采食量已经很大,如果此时鸡群发病而不得已用药,则投药量大,费用很高,而且这时的投药一般也难以奏效。所以理智的用药方法是在前期根据鸡群情况和环境变化等,预防性地投药并配合其它措施来保障鸡群的健康,以便安全度过饲养后期。9、肉鸡生产的后期管理应该以通风换气为重心。由于肉鸡后期体重大、采食量大、排泄量也大,它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出的体热、排泄出的水份、舍内累积的鸡粪产生的氨气以及舍内空气中浮游的尘埃等,如果不能及时排到舍外,舍内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不仅会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速度,还会增加肉鸡的死亡率。肉鸡的饲养后期,体重每天几乎能增长1.4两左右,而死亡一只就要损失20元左右,后期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10、养成的肉鸡必须及时出售。从表1可知,肉鸡累积料肉比随周龄增加而增大,可见到8周之后,饲养时间越长,则效益越低。从表2可知8周龄后,日增重也开始下降。所以为了取得较好效益,应该注意科学地饲养管理,让鸡尽快地达到出售体重,尽早出售、及时出售11、肉鸡生产必须使用高能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饲料。没有充足的营养,肉鸡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其生长潜力,就不可能长得那么快、那么好。必须用优质原料来生产肉鸡饲料,在饲料上稍有疏漏,即可能严重影响生产。肉鸡长得快,很容易暴露出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生长,还影响鸡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严重时鸡群会出现营养缺乏症。饲料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或掺杂使假,或某些毒素的混入,饲料存放不当、使用不当、霉变等都有可能影响饲养效果。12、 肉鸡生产一般都使用颗粒饲料。与粉料相比,使用颗粒饲料浪费少,增重也快。表4、表5是使用粉料和颗粒料时对生产成绩和肉鸡采食行为的影响。13、肉鸡生产虽然也需要很多体力投入,但从以上分析看,肉鸡生产主要是用技能、智慧来管理的生产。对鸡种鸡苗的选择现有的肉鸡品种生长速度都很快,但在体质强健性和生命活力方面存在差异。应选用腿病、猝死症、腹水症等遗传性疾病较少,抗逆性较强的鸡种。从管理技术较好的种鸡场购入健壮的雏鸡是很重要的。雏鸡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雏鸡体质柔弱,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一周内的死亡率很高,就很难取得理想的饲养成绩。1.优质雏鸡苗应该具备的特性:1、生长快、生活力强。2、鸡苗最好来自具有一定规模和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高产、没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3、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能够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免疫。4、体重适中,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5、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6、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7、在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应在0.5%以内。肉鸡场选址与鸡舍的要求1、场址选择:饲养300-500只肉鸡,可以养在庭院内,但此时院内就不能再饲养蛋鸡、鸭、鹅等其它禽类,以免其它禽类的疾病传染给肉鸡。a. 饲养规模扩大到1000只以上时,就应该搬到村外,以免村内鸡群间疾病的相互感染。为了便于管理,几家可以在村外联合饲养,但合在一起的规模不要过大,一般不要超过2万只,并且必须一起进雏,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统一防疫管理。b. 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鸡舍南向或南偏东向,以利夏季通风或冬季保温。c. 应该远离其它养殖场,距离应不少于5公里,距公路不应少于100米。d. 地面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放污水和雨水。2、鸡舍要求肉鸡舍的结构和使用材料直接关系到舍内环境控制能力的强弱和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肉鸡饲养的成败,必须根据肉鸡生产的特点来设计建造或改进肉鸡舍。肉鸡舍大致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 肉鸡舍应有相当的隔热保暖性能a. 肉鸡生产基本上是个育雏过程,需要较高较稳定的温度。生长后期为提高饲料利用率,舍温要求能维持在20℃左右。b. 40日龄以后的肉鸡不耐高温,夏季的高温影响生长,易因中暑而死亡。在建筑上要考虑隔热能力,特别是房顶结构,一定要设法减少夏季太阳辐射热的进入。2) 肉鸡舍应具有相当良好的通风换气能力肉鸡饲养的后期,舍内环境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通风换气,还要考虑到肉鸡地面平养的饲养特点。无论采取自然通风还是机械通风,整个地面都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均匀气流。机械纵向通风是比较先进的方法。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可在开间的顶部设一直径为50cm的带盖天窗,以便排出顶部废气。除一般的窗户外,每个开间的前后在贴近地面处需设高50cm、宽70cm左右的地窗,以利于地面肉鸡空间的通风换气,窗上要安装能防老鼠和野鸟的铁丝网。(3) 肉鸡舍的设计还必须便于消毒防疫疫病的预防是饲养肉鸡的重要环节,根据肉鸡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特点,鸡舍必须便于冲刷消毒。鸡舍地基应高出自然地面25cm以上,舍内应有2-3%的坡度,有条件的应该做成水泥地面。房顶和墙壁应该平整,尽可能地减少容易沉积灰尘细菌等污物的地方。舍外四周需要有25-30cm深的排水沟并需硬化处理。如果肉鸡舍能满足控制微生物的环境需要,满足前期育雏和后期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克服昼夜温差和季节变动对舍内环境的影响,肉鸡的饲养成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肉鸡养殖常见疾病

肉鸡炸毛也有可能是得病导致:羽毛松乱,翅膀、尾巴下垂,体温高,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鸡新城疫、禽霍乱、鸡伤寒等。

羽毛松乱、冠发白、体质瘦弱,多见于慢性病如鸡白痢、结核病、球虫病、蛔虫病等。

小鸡羽毛生长不良,体态蓬松粗燥,常见于烟酸缺乏症。羽毛中物色素沉着,产生白色羽毛,可能缺乏叶酸。

肉鸡炸毛还有可能是即将或已经出现呼吸道疾病。

另一种原因是鸡肠道吸收不好,营养不良所致。

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

1.1 病毒性疾病

1.1.1 新城疫、传染性囊病 新城疫和传染性囊病是影响放养雏鸡成活率的主要传染病。这是因为:①放养鸡所养鸡种大多数是本地鸡,各种鸡场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初次免疫时间不易确定。②套用现代肉鸡、蛋鸡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尽合理,免疫方法不得当等,易感染传染性囊病,表现为接种新城疫疫苗后不能产生应有的抗体,造成免疫失败。③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以及饲养管理不善,如环境温度骤变、饲养密度过大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免疫效果。在放养期,放养鸡因其饲养环境的特殊性,免疫接种时,常常采用饮水法进行免疫。饮水法常因群体过大,易造成饮水不均;鸡采食青绿饲料和饮用坑洼地的积水,饮水减少,直接影响饮水量和免疫效果,经常发生散发性新城疫。尽管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流行,但散发性非典型新城疫仍是危害放养鸡的疫病之一。这是由于散发性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于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并且常常诱发其他疾病,伴有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被其他疾病的外表症状所掩盖,往往不引起人们注意,而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在生产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2 马立克氏病

多年来人们思想上普遍认为本地鸡抗病力强,不用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然而,调查中发现,马立克氏病对本地鸡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主要是有些放养鸡场购买商品蛋鸡鉴别雏时,一不声明要求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二仅顾眼前利益少花些钱,不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结果快到仔鸡上市时,大面积鸡只消瘦、死亡,经检验方知得了马立克氏病。但为时已晚,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来年的防疫也极为不利。通过对放养鸡场的调查发现,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无论是本地鸡还是专门化配套品种均未出现病例,而个别未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鸡场,其规模越大、饲养管理越差的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高者可达20%~30%。

1.1.3 呼吸道疾病

调查中发现,在育雏期间,往往由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忽高忽低、卫生条件差等而引起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放养阶段,春季、夏季和秋季,舍内外通风条件好,所以一般较少患呼吸道疾病。而到了冬季,为了保温却忽视了通风换气,致使舍内粉尘、氨气、硫化氢的浓度增高,呼吸道病时有发生。

1.1.4 鸡痘

放养鸡一般饲养在林地、田间、草地。潮湿的草地、林地是孳生蚊蝇的地方,周围环境中蚊蝇多,易患该病。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若伴有葡萄球菌病并发感染时,可造成鸡大批死亡。尽管调查中未发现大面积流行,但个别发生鸡痘的鸡场,其感染率在20%以上。预防的重点,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孳生;二是在秋季来临前刺种鸡痘疫苗。

1.2 细菌性疾病

1.2.1 沙门氏杆菌病

调查中发现,沙门氏杆菌是严重危害雏鸡成活率的病因之一。鸡白痢杆菌病在放养鸡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有些种鸡场未做鸡白痢杆菌病净化,一是带菌鸡通过种蛋传给下一代;二是种鸡孵化场的孵化条件、卫生状况、管理等较差,而造成水平传播;三是放养鸡场育雏条件较差,温度忽高忽低,卫生条件差,易诱发本病;四是不能按时预防性投药。以上这些因素是造成放养鸡育雏期间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育雏期间,给3~7日龄雏鸡投喂适量的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雏鸡鸡白痢杆菌病发病率,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1.2.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育雏期间,饲养管理不良、鸡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多种不良因素,均可降低鸡的抵抗力,诱发或促进大肠肝菌病的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多变季节多见。放养鸡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受外界应激因素(雨淋、温度变化等)的影响,易感染或并发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既是放养鸡最易患也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的发生贯穿于整个饲养周期,而且常与某些疾病并发感染,或继发于某些疾病流行过程中,其危害甚大。

1.3 寄生虫病

1.3.1 球虫病

球虫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下的小鸡,其中15~4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放养鸡接触地面,被病鸡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土地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天热多雨、鸡群过分拥挤、运动场太潮湿、大小鸡混群饲养、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以及日粮搭配不当,都是诱发本病流行的因素。调查中,尽管死亡率不是太高,但各场均有病例发生。在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上双管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3.2 线虫、绦虫病 线虫、绦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

放养鸡场大多数能做到定期驱虫,但有时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堆沤发酵以及清除场内的污物,使得虫卵“接力传染”,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到定期药物驱虫。

1.4 其他

1.4.1 啄癖

这往往是由于鸡群太大,不同品种、年龄、强弱不一的混养;日粮搭配不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饲料、钙,食盐不足或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补料不足、时间无规律均可引起啄癖。

1.4.2 营养性缺乏症

导致放养鸡营养不良有以下诸多因素:患有某些寄生虫病;因鸡群太大,食槽、水槽太少,布置不合适;补料量不足,时间太短或不适宜,日粮搭配不当;牧地植被差以及过载均可能引起营养不良,降低鸡群整齐度,推迟上市时间,降低经济效益。

养蜂


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有关肉鸡的养殖和防医
  • 特种养殖证可以养什么动物,可以养殖的特种动物
  • 特种养殖证可以养什么动物,可以养殖的特种动物 >> 特种养殖证可以养什么动物,可以养殖的特种动物...

    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有关肉鸡的养殖和防医
  • 瘦身鱼养殖项目简介,瘦身鱼养殖风险
  • 瘦身鱼养殖项目简介,瘦身鱼养殖风险 >> 瘦身鱼养殖项目简介,瘦身鱼养殖风险...

    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有关肉鸡的养殖和防医
  • 紫云英蜂蜜结晶吗,紫云英蜂蜜怎么样
  • 紫云英蜂蜜结晶吗,紫云英蜂蜜怎么样 >> 紫云英蜂蜜结晶吗,紫云英蜂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