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大棚建设,河南大棚蚯蚓养殖
蚯蚓大棚的建设
1、建设水池:主要有开放式饲养池和封闭式循环过滤饲养池两种养殖池,第一种比较适合大规模养殖,但是会有一些局限。2、投苗:生石灰融水后泼洒全池消毒,3天后灌水,灌水浸泡1周后清洗池子,冲干净后就可以将水放掉。3、投喂:黄鳝主要食肉,也吃少量的其他食物,放养前3天可以让它在水中自由觅食浮游生物。
黄鳝养殖技术 温室大棚
1、建设水池
(1)养殖池主要有开放式饲养池和封闭式循环过滤饲养池两种,第1种比较适合用于大规模养殖,但是会有一些局限,这种水池一般是用砖水泥修成,大概1池10多平米,深40cm,宽2米,有3cm宽的进出水管,一高一低。
(2)第2种比较适合在水源不充足的地方建立,这样就能使水循环利用,但是花费比较高,修建方法和开放式饲养池差不多,要加曝气池和一些净抽水设备。
2、投苗
(1)生石灰融水后可以泼洒全池进行消毒,3天后进行灌水,灌水浸泡1周后就能清洗池子,冲干净后就可以将水放掉,再重新灌上5-10cm的水层,准备放养。
(2)黄鳝苗下池前一定要先在石灰水里面浸泡20多分钟进行消毒杀菌后再投放,大概1个池子可以投放鳝苗15cm的黄鳝5斤左右。
(3)投放时一定不能太密,太密就会对水质影响很大,更换水的次数要多,否则容易发生病害。
3、投喂
(1)黄鳝主要吃肉,也会吃少量的其他食物,放养前3天可以让它在水里面自由觅食浮游生物,3天后就可以给其投喂一些蚯蚓、螺狮肉、蚌肉之类的食物,一般切碎后投喂比较好。
(2)投喂时大概是所有黄鳝总体重的1%,投喂后吃光就才能增加喂食量,可以给其增加蝉蛹、鱼粉、米粒等饲料。
(3)黄鳝正常吃食时,1天可以投喂2次,蛋白质含占1/3。
4、管理
(1)一般养殖一段时间后由于黄鳝的长势会有差异,所以一定要人工分苗一次,一斤8条左右就算是养成了。
(2)一定要定时更换池中的水,保持水质干净、清澈,这样能减少一些病菌危害。
(3)注意保持恒定的水温,一定不能出现一时高温,一时低温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黄鳝感冒。
黄鳝会在什么时候出来觅食
1、黄鳝一般是晚上出来觅食,当水温降到10°C左右时它们就会潜入泥中进行越冬,春季水温上升到10°C以上时,它们就会开始活动觅食。黄鳝属于热带及暖温带鱼类,是一种营底栖生活的鱼类,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一般会生活在水体底层,主要栖息在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有时还会生活在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
2、鳝鱼对饲料比较专一,尤其是收购的天然鳝种,进入新环境时,它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会出现拒绝摄食的态度,所以一般在前3天内可以不投食让其保持饥饿状态,3天后再开始投饲驯化。一般第4-5天傍晚可以给其投喂少量的蚯蚓或小野杂鱼,在10天之内一定要完成驯饲工作。
3、投喂饲料时一定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避免幼鳝因暴食而患病。当投喂的饲料鳝鱼吃不完时,就会在池水里面腐烂发臭,导致池水变质败坏,如果投得过少就会导致大鳝吃小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大棚养殖蚯蚓图片欣赏
蚯蚓是生活在土壤里的生物所以是有影响的
大棚养蚯蚓亩产多少
这蚯蚓又叫地龙,自己所养殖的品种是“太平二号”红蚯蚓,生长周期为2—3个月,具有繁殖率高、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大棚内养殖,能较好地控制温度、湿度及通风,极大地满足了蚯蚓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每亩年产量可达6000多斤。
说起蚯蚓的效益,廖刘义如数家珍,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作畜禽饲料,还是很好的鱼饵,深受垂钓爱好者青睐。又有“活犁耙”之称,可疏松土壤,有利农作物生长。此外,蚯蚓干还可入药,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目前,市场上成品蚯蚓的售价在每斤14元左右,种苗每斤可卖到25元。
蚯蚓大棚立体种养
还可以养蚯蚓,黄粉虫,土元,蜈蚣,蝎子,还可以种植蔬菜,牧草,药材等。
蚯蚓棚的设计
头部、围口节、刚毛;
1、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的口前叶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2、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
3、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蚯蚓生存对环境的要求如下:
1、温度:夏秋季要搭遮荫棚降温(桑园有天然的遮荫条件,但桑树在夏伐后到发芽生长密闭前仍需临时用遮荫物遮盖),冬季要棚室加火升温(可利用蚕室己有的设备)或桑园覆麦草保温升温,以利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
2、湿度: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3、酸碱度: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叫茧最多;
4、通气: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5、食物:投喂食物不足或质量不高会使蛆叫间争食,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长缓慢。
大棚里有蚯蚓好吗
蔬菜大棚里面蚯蚓太多是好事,不是坏事,证明土壤无污染,土质好,肥沃,因为蚯蚓是土地的好帮手,可以松土,他们排除蚯蚓粪是作物最好的肥料,所以蔬菜大棚里面有很多的蚯蚓是很好的事情,让土壤更疏松,更肥沃,蔬菜会生长的更好,不用化肥了
如何搭建蚯蚓棚
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无数的动物成为地球生命中的过客。
唯有一种动物,存活了6亿年直到现在,它就是蚯蚓。
蚯蚓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说,除了我们人类制造的的一些化学物质譬如塑料玻璃等,大自然存在的几乎所有的物质都能成为它们的食物。
各种物质经过蚯蚓的吞食,然后以粪便的形式排除体外,为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达尔文盛赞蚯蚓是土壤中的精灵,如果没有了蚯蚓,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万物繁荣的景象。
那么,蚯蚓适合在什么环境中生存呢?这要从蚯蚓的生长习性说起。
蚯蚓喜欢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毕竟,它们主要以这些物质为主要食物。我们在树林中落叶比较多的地方,随便把土扒开就能发现蚯蚓的身影。
而现在为何在农田中很少发现蚯蚓呢?一方面是因为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环境不适合蚯蚓的生存,特别是农药,灭杀了大量的蚯蚓。
作为地球中存活时间最长的蚯蚓,它们不可能生命力如此脆弱,关键在于常年种植农作物,消耗了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养分,蚯蚓缺乏充足的食物而越来越少。
另外,蚯蚓适宜的土壤湿度在70%左右,过干或者过湿的土壤,同样不利于蚯蚓的生长。
蚯蚓粪被称为有机肥之王,现在很多人繁殖蚯蚓。因此,想要养殖蚯蚓,给它们提供最佳的生存环境,一定要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同时保持合适的湿度。
关于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的问题,老王就解答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谢谢!
蚯蚓大棚的建设与利用
答:12茬。
性成熟的蚯蚓一年之内最多可12次。在适宜的条件下,性成熟的蚯蚓能每月繁殖一次。刚产下的卵透明,呈椭圆或纺锤形,最初呈乳黄色,7天左右即变成红色,再经7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小蚯蚓。发育进行的时间因种而异,由一周到数月不等。环毛蚓需2-3周,正蚓需12-13周。寿命由一年到数年。正蚓有的可生活长达6年,一般一年后性成熟。
蚯蚓大棚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模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大棚,棚宽一般为5米,棚长30―60米,中间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走道填高0?3米左右,两边两条蚓床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粪料发酵
牛粪经5―10天堆放发酵,其间进行1―2次的翻堆混匀就可使用,含水量要求30%―40%。猪粪需用5%―10%(湿重)碎稻草(或其它草料)均匀混合后堆高1米左右的料堆进行发酵(含水量同牛粪),注意防止堆料太实,7―10天后进行翻堆,继续发酵,一般进行2―3天翻堆后,可使猪粪发酵腐熟,呈松软状,此时就可用作饲养蚯蚓的粪料。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蚯蚓产量的高低,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蚯蚓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蚓床内,料堆放高度20厘米左右,靠中间走道一侧留出20厘米空间留作放养蚓种。放养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边,至于蚓种放养没有一定的要求。但忌在蚓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饲养管理
①适时添料。适时添料是指蚓床中还有20%―30%饲料时,采收蚯蚓后就要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添加粪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夏季高温季节,猪粪可采用在贮粪池中加水成糊状发酵后,以条状形式直接浇在蚓床粪料上。如果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会自溶死亡。


②保湿通风。夏季高温天气尽量做到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采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3―5天洒水一次,冬季视具体情况而定。洒水时要做到匀、细,洒出水的冲力要小。另外,夏季高温季节通过掀开大棚四周的薄膜以利通风换气和降温。
③粪料疏松。粪料疏松除结合蚯蚓采收时进行疏松外,还需粪料板结情况,每月松土一次。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表层的卵茧翻入粪料底部,以免影响卵茧的孵化率。
④夏季降温。每年7―8月份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力争把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30℃以内,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采取的措施,一是搭棚遮荫,夏季用蓝色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二是在棚内蚓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三是每天下午浇水降温,千万不能用晒得很热的稻田水。
⑤冬季保温。冬季到来前,做好大棚密封保暖工作,在棚内蚓床上覆盖稻草,有条件的单位再在稻草外覆盖一层薄膜,力争把粪料温度最低控制在10℃―15℃以上,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敌害防除
经过这几年蚯蚓的饲养,发现蚯蚓的病害较少,主要是一些敌害要防除,如蝼蛄对蚯蚓的危害较大,它先吃卵茧,后吃小蚯蚓,在松土及采收蚯蚓时,一旦发现要及时将它处死。在秋、冬季一些鸟类,野外没东西吃,常来吃卵茧,另外还有老鼠、蛇、蚂蚁等也是蚯蚓的敌害。
蚯蚓采收
依据蚯蚓饲养密度大小和生产需要合理安排采收蚯蚓,原则上抓大留小。采收方法主要是用特制铁质扁刺小钉耙,把蚓床粪料铲出疏松,再用手拣出含蚯蚓较多的粪料堆放在塑料膜上,因蚯蚓怕光过15―20分钟后蚯蚓逐渐向下移动直到塑料薄膜,然后将表层粪料逐渐括掉放回蚓床,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净蚯蚓,此法比较简单实用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