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有养殖的吗,山东大鹅养殖
鹅有养殖的吗
1、舍饲育肥法
舍饲育肥法是将鹅饲养在光线较暗的舍内,增加鹅的饲养量,加大饲养密度,控制鹅的运动范围,减少鹅的活动,以降低鹅的能量消耗。这期间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为主,每天喂3~4次(晚上加喂1次),随意采食,吃饱不吃为止,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55%、米糠27%、豆粕7%、鱼粉3%、矿物质添加剂1. 5%、贝壳粉2%、骨粉1%、石粉3%、食盐0.5%。
2、上棚育肥法
上棚育肥法是用木料搭建成一个棚架,离地面50~60 cm高(便于通风以及粪便的积累或清理),棚架上用木杆分别隔成若干小栏,每个小栏大小6~9 m2为宜,每个小栏可饲养30~35只鹅,每个小栏的周围悬挂食槽和水槽(离网底30~40 cm高),每个小栏都装满鹅,以限制鹅的活动。每天喂3~4次(晚上加喂1次),随意采食,吃饱不吃为止,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55%、米糠27%、豆粕7%、鱼粉3%、矿物质添加剂1.5%、贝壳粉2%、骨粉1%、石粉3%、食盐0.5%。
鹅能养殖吗
雏鹅出壳后,便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由于雏鹅个体小,对环境的抵抗力差,各生理机能还不完善,其御寒抗热,调节体温和对外界环境适应性都较差,这时往往会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为此,在育雏期必须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注意做好保温、防湿、防集堆、放牧(包括放水)以及分群等管理工作。
温度
温度对雏鹅的健康影响极大。育雏舍的温度应高低适宜,供温均匀。刚出壳的雏鹅,个体小,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一般出雏后需保温2~3周。
合理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面积饲养12~15只雏鹅,每群以100~150只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分散,28日龄时每平方米8~9只鹅。如果在网上育雏,开始可以将多余的网面积挡上,随着密度的增加,再逐渐放开。有条件时可以留一空栏,间隔3~5天,将另一栏的鹅传入。倒出的栏,经擦洗消毒后,再以同样的方法转其它栏的鹅。育雏期间经5~6次周转,每一次都在洁净的环境下饲养鹅雏。这对于提高成活大有好处,此法可以结合上疫苗时进行。
雏鹅的饲养密度与雏鹅的运动、育雏室空气质量及室内温度关系极为密切。在生产实践中,饲养密度过大,雏鹅运动受限,舍内温度偏高,空气质量不好,雏鹅生长发育受限;饲养密度太小,除降低育雏室的利用率外,育雏舍温度偏低。及时合理地分群,能使雏鹅生长均匀,可提高雏鹅的成活率。
分群方法有如下几种:一要根据雏鹅出雏的时间及体重来分群。二要根据雏鹅采食能力来分群。凡采食快,食管膨大部明显者为强者;凡采食慢,食管膨大部不明显者为弱者,将强弱分群。三要根据雏鹅性别分群。在出雏后几小时内可用翻肛法来鉴别雏鹅的公母,在3日龄后也可用翻肛法来区别公母,将鉴别出的公母分群饲喂。
此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经常注意检查鹅群健康状况,注意鹅粪是否正常。一旦发现体质瘦弱,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粪便异常者,应及时剔出,隔离饲养。
防湿
雏鹅最怕潮湿和寒冷,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导致各种疾病。若湿度高,温度也高,则雏鹅体热散发受到抑制,因而形成体热积累,产生闷热感而造成物质代谢能力衰退,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因此,育雏舍要切实防止潮湿,经常注意保持干燥。防止办法:育雏舍应选址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为佳。在确保育雏舍内没有“贼风”侵入,温度稳定时,育雏舍的门窗应经常打开,保证舍内有足够的光照。注意保持地面干燥,每次喂料后要增添垫草,隔日更换1次。
通风
采用负压通风,注意通风均匀,最大风速每秒0.2~0.5米,每次通风的温差不要超过1度。
放牧和放水
放牧和放水可促进雏鹅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和适应性。但是时间不宜过早、不宜过长。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它是保证雏鹅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睡眠不足,会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5日龄内的雏鹅,每次喂饲后,应给予10~15分钟运动。
搞好卫生工作
定期消毒对减少舍内细菌、病毒的数量,降低污染十分有效。可每周进行一次,在消毒前尽可能清除舍内的羽毛、灰尘和粪便等,并且通风一定的时间后关闭门窗,用1:250的农福或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由上而下,使雾滴自然下落,以地面见湿为宜。杨兴武
光照控制
育雏期光照的目的是为使雏鹅均匀一致地生长,0~3日龄提供每日24小时的光照时间,3~8日龄23小时光照时间,8日龄以后应从每日23小时光照逐渐降低到自然光照。并顺利过渡到中雏期光照。
温度调节
育雏温度是否恰当,可以由雏鹅的体态和叫声来判断。当温度适宜时,雏鹅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均匀散布于育雏栏的周围,睡眠姿态自然,头颈伸长,全身放松,入睡深,不易惊醒。当温度过低时,雏鹅互相挤在一起,以求取暖,或密集于热源处,绒毛竖起,并不断发出长而尖锐的叫声,并常常把头颈藏于翼下而睡;若温度太高时,雏鹅分散或远离热源处,张口呼吸,食欲减退,频频饮水,不时发出高而短促的叫声,起卧不安,难以入睡。发现上述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调节温度。鹅育雏期所需温度,因品种、日龄、育雏季节、雏鹅强弱而有所不同,可作为育雏时参考,给温是否适宜应根据鹅雏的表现和实际情况来调整。
鹅养殖条件
鹅的耐寒温度是零度,如果环境温度低于零度,鹅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鹅可能会出现血液不循环、行动缓慢、死亡的现象,冬季养殖鹅时,不宜将其放在室外养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取圈养的方法养殖。
要在空地上搭建一个大棚,并在大棚中放置食槽和水槽,然后将鹅赶入其中,养殖的过程中,要在大棚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白炽灯,并在每天特定的时间开关灯,为鹅提供充足的光照。
鹅为什么没有规模养殖
狮头鹅也有缺点的。那就是它的食量比较大。
老话说“家有万担粮,不养扁嘴王”,就是说鹅和鸭子的食量非常大,养殖的风险也很大。而狮头鹅生长快,肯定食量大。
并且它和普通鹅相比,因为觅食能力很差,基本都要靠人喂食,食量就更大了。如果少量养殖,农民感觉不划算。而规模养殖的话,成本又太高了,所以就不愿意养殖,而更加青睐食量更是的土鸡。
其次是产蛋率低。
虽然多数人养鹅并不是为了产蛋,但是如果不产蛋,自己购买鹅苗成本太高了。而狮头鹅的产蛋量比普通的鹅还要低很多,一般一年也就能产蛋25-35个左右,并且它的产蛋期很短,产蛋的高峰期是在2-4年,等到第五年之后就失去了繁殖能力。
最后,不适合各地推广养殖。
狮头鹅的名气是很高,特别是在广东地区,但是它却是一种小众的鹅品种,不适合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目前主要是集中在广东潮汕市周边一些地方养殖。
再加上很多人本来就不喜欢养鹅,认为养鹅比较的麻烦,难度也较大,它们的食量大,而且领域性强,会攻击行人,同时声音很大,比较吵闹,养鹅又不干净,它们吃得多,排的也多。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更应该提高警惕,及时消毒杀菌,如此一来才能保证狮头鹅的安全和卫生。
也是因为养殖鹅的人少了,并且它还有这些生理限制,也就导致了狮头鹅的数量不多,而老话常说“物以稀为贵”,这也是狮头鹅的价格贵的原因。
鹅养殖养鹅
1⃣ 让鸡鸭鹅”8分饱“,这样机体快速采食饲料,减少饲料在地面存留时间,可以有效减少霉菌蓄积性疾病的感染几率。
2⃣ 同时散养禽饲养周期比较长,放开了吃料,成本高,吃饱了觅食性降低,活动量也会减少。
3⃣ 当天气多变时,如下雨☔️ 、转群、做疫苗 等应激时,定期定量控料,机体本身处于饥饿状态,都会及时进棚吃料,减少淋雨导致的感冒和各种应激,抗体能力就会不同。
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七分管理,三分预防
鹅有养殖的吗有病毒吗
吃烤鸭一般不会引起禽流感的。禽流感是由于禽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有些患者由于
密切接触了携带禽流感病毒的活禽,这样就有可能会感染禽流感病毒,从而出现禽流感,但是禽流感病毒并不耐热,所以使用了加工熟的禽类,不会引起禽流感病毒感染的,
所以没有必要太担心,像烤鸭烤鸡这样的食物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要预防禽流感的发生,首先要在禽流感高发的季节,注意避免接触活禽。另外要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强抵抗力。另外,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鹅有养殖的吗图片
我喜欢空旷的草地活动空间要吃鹅专用饲料场地要卫生注意消毒
养殖有养鹅的
养鸭跟养鹅那是不同的。
养鹅比较难养。
特别是小鹅在20龄前是最麻烦的。
太热太冷都容易死。
养鹅要有地方放牧,鹅跟鸭最大的不同是鹅吃草。
要想赚钱要尽可能地多让鹅吃草。
然后补喂精料,就是大鸭饲料。
晚上也要喂,让它使尽吃,尽可能短地让鹅提前出栏。
但要少批量,多次饲养。
要一批大量地喂除非你销路不愁。
能喂多少别人给你销多少。
不能找到销售点。
最好不要一批喂太多。
根据你的市场来决定多少。
在鹅长到70龄左右赶快销售,不然就会越喂越亏。
还有要有宽的水塘,鹅离了水那是不行的。
鸭主要吃饲料没有鹅的利润高。
一个人喂200只左右的鹅,但可以喂上千的鸭。
因为鸭主要呆在水中。
饿了就上岸吃,吃了又下水。
鹅少了草它不会全吃饲料。
一定要吃草。
200只鹅一天可以吃掉2亩的草地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所以养鹅一要有放牧的地方,二要做好防病。
鹅好养殖吗
养殖肉鹅或者蛋鹅效益都是不错,不过还要属养殖天鹅的效益最高最好养殖。肉鹅可以养殖朗德鹅,长的快;蛋鹅可以养殖百子鹅,下蛋多;天鹅可以养殖黑天鹅,观赏价值以及肉用价值都较高。
鹅在哪里养殖最好
狮头鹅是世界上的大型鹅之一,原产潮汕地区,现广泛养殖,其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
当地人对狮头鹅的喜爱,不仅体现在爱吃鹅肉的热情,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涌现出不少著名卤鹅烹饪手法,如:澄海区的苏南、金平区的春梅里、龙湖区的鸥汀,每个地方都各有一套卤制狮头鹅的手法。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