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蛰养殖水太肥了怎么办,海蜇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海蛰养殖水太肥了怎么办
在养殖周期内,海蜇缩水的现象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中后期,正常的海蜇随着个体的增大,颜色也逐渐加深,但是缩水的海蜇颜色加深,个体变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放养密度过大,导致养殖中后期饵料不足,由于饵料的制约,造成整体长势缓慢,容易出现缩水现象;
2、底质、水质环境恶化引起。养殖中后期底质、水质污染严重,由于海蜇体内水分含量高,长时间处于这种恶劣的水环境中,导致渗透压失衡,进而出现缩水现象,可通过调水、改底有效缓解;
处理方案:
1、每五天使用一次生物肽肥,可快速改善;
2、按说明书使用底不臭,可有效的改良底质,调节水环境。
养海蜇用什么肥水好
1、用于工厂化、高位池及池塘养殖的放苗前水质处理,快速降解和络合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2、用作季胺盐、重金属(如硫酸铜、高锰酸钾)、有机磷(如敌百虫)、菊酯类、抗生素等使用后的毒素降解;中毒严重时配合速解宝效果更好。
3、配合肥水产品、生物制剂及增氧剂使用,可起到明显增效,对于难肥的池塘,效果极佳。
4、暴雨天气、突然倒藻、水质变白、变红、变黑时使用,可缓解水产动物应激反应,保持水质稳定。
5、用作伊乐藻、轮叶黑藻叶面矿物质盐的处理。
6、水体“脏”或“浑浊”时使用,能提高透明度,水质变得清爽;在老化池塘定期使用,能避免水分层和底质发热现象。
7、调节过高的PH值,配合乳酸菌使用,稳定水质酸碱度,降低老化水体的浑浊度,使水质清爽。
8、可应对由于水质不好引起的鱼虾蟹吃食不好、海参不下摊、海蜇顶网等。
9、在蓝藻、轮虫过多时局部使用或配合其他相关产品使用,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10、水产动物产生应激时,配合应激卫士使用,快速解除应激因子,快速恢复体质。
【用法用量】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1、鱼苗室、工厂化养殖:1m³水体用本品2~3ml,即2~3ppm。
2、池塘养殖:解毒时每瓶本品用量4~5亩▪米,配合肥水、调水时每瓶本品用量为5~6亩,情况严重时酌情加量。
3、鳝鱼养殖:1m³网箱水体使用本品1.67~2.5ml(即每瓶使用200-300m³网箱水体)。
养殖海蜇水太肥怎么办
水母一般要用食盐、明矾经过3次加工、腌制,滤去水分后才能去除毒素。 加工完毕,在水母食用前还要经过反复浸泡、漂洗,脱去食盐、明矾,清洗完后还需将海蜇用食醋浸10分钟以上,
先进20~30公分的淡水,盐度降低后,海蜇、水母会自然死亡,如没有条件加淡水,可每亩1米水深使用明矾一斤半处理;待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
第二天使用解毒专用,2~3亩/瓶,然后再使用渔水旺·091速肥型进行快速肥水。
海蛰养殖水太肥了怎么办呢
海蜇掉触角,应是水质不良所致。一般在池塘养殖海蜇时,为了保持池塘的水质,水体必须经常换。通过换水,不仅为海蜇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而且可以保证水体肥活嫩爽,对海蜇的生长起到刺激、促进作用。
换水必须坚持少换、勤换,避免大排、大灌。 海蜇养殖,基本上采用的是不投饵的方法,因此换水(补充水体的天然饵料)对海蜇养殖非常重要。 海蜇养殖注意事项: 海哲养殖过程中,一般造成海蜇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手捞网捕获方法落后;海蜇病害引起的海蜇死亡;个别性成熟早的海蜇产卵后体质衰弱而下沉溶化,败坏水质, 引起海蜇死亡。
海蜇养殖技术与肥水
1、池塘选择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清塘消毒池塘经过彻底清淤后,冬春季干池,曝晒。池塘消毒前经过2次浸泡,每次池塘进水7-10天后排干。放苗前3O天清塘,用生石灰lOO-120kg/亩或漂白粉1O-20kg/亩,以杀灭残留的致病因子。
3、水质调控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60目的围网。解毒肥水,放苗前全池泼洒“绿水解毒安”每瓶3-5亩或“氨基酸解霸”每桶5-8亩,第二天使用“肥水膏”+“贝蜇乐”或“生物酵素肥”+“肥水精华素”每亩500-1000g,促进硅藻和小球藻繁殖,透明度维持在40-50cm,pH维持在8.0即可放苗。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养殖水温的适应范围是15-35℃,水温的最适范围是22-28℃;盐度的适应范围是8-38‰,最适范围是18-25‰;pH适应范围7.8-8.5,最适pH为7.9-8.3;水体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为宜;溶解氧4mg/L以上。
4、放苗苗种选择:苗种选择体态较好、游姿舒展、个体活跃、大小均匀的个体,伞经一般在1.5cm以上,最好5-8cm,活力强,色呈浅红色或金黄色。放苗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阳光直射。苗种运输到池塘边时,打开袋口,自然适应 10分钟-20分钟后慢慢将蜇苗放人池塘,切忌在大风天气、下风口或岸边浅水区投放,以避免幼苗冲上岸边致死。放苗密度:伞经5-8cm的苗40-80只/亩,伞径1.5-2cm以上的苗500-800只/亩。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提高苗的成活率和活力,促使蜇苗快速生长。
5、海蜇各阶段养殖注意事项(1)幼蜇入池选择规格在2cm左右、健康无畸形、活力好的幼蜇,在天气晴朗、无风、水温在19℃左右时人池,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这样幼体适应环境快,存活有保证。(2)15天的海蜇形状似鸡蛋大小,伞径在7-8cm,多在上风处聚集,在傍晚浮上水面。在水中游动时,触须伸展,伞动频率高,有力,不间断摄食小型浮游生物,食量很大,体重在60g左右。在放苗15天内,定期泼洒“肥水膏”或“贝蜇乐”每亩500-1000g,水质不宜过肥,保证水中生物饵料充足。(3)30天的海蜇伞径在15cm左右,基本上全池可见,此时是海蜇增重速度加快期,体重在1000g以上,体色有白色、深红色、紫红色3种。适当添加辅助饵料或自己发酵饵料(豆粕50斤,麦麸30斤,玉米粉10斤,“水产诱食酵母”5袋,“强效EM”2瓶,水40斤混合发酵三天,有酸香味即可)促进海蜇快速增长。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或“速调107”每瓶3-5亩稳定pH,定期使用“底巧”+“底生氧”或“底速安”配合“臭氧水安”每袋2-4亩改善底质,促进蛏子、对虾健康生长。(4)45天的海蜇伞径在28cm以上,伞动频率舒缓,体重约4000g,全池可见,上风处居多,惊动后快速下潜。这一阶段除满足前面的条件外,还应及时补充新鲜海水。管理人员巡池时,用长竿将触网的海蜇轻轻推离网边,以免海蜇磨伤伞头,影响销售。(5)60天的海蜇伞径在35cm以上,伞动频率缓慢,体重在8000g以上即收获。
养殖加盟
养殖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