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蜂养殖视频,蜂养殖技术问答
养蜂技术指导中蜂
1、环境:中蜂养殖场周围环境必须要安静,若周围环境过于嘈杂蜂群将无法正常发展,严重时蜂群甚至弃巢迁飞到其他地方重新筑巢,因此在环境过于嘈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也不要频繁开箱检查且检查时要轻拿轻放。
2、储蜜:储蜜是蜂群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若储蜜不足且又无蜜可采时蜂群往往会迁飞到蜜源丰富的地方,因此养中蜂一定要密切观察蜂巢中储蜜情况,若储蜜不足则要及时人工补饲,另外取蜜时也要给蜂群留足口粮。
3、病害:蜂群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极限值,若病虫害严重且蜂群无法抵御时往往会弃巢而逃,例如胡蜂侵袭严重时蜂群会迁飞到其他地方,另外巢虫也是中蜂飞逃的重要原因,因此养蜂人要加强中蜂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中蜂(中华蜜蜂)弃巢而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蜂群经常受到人畜或其他噪音的惊扰,其二是蜂巢中储蜜不足且外界蜜源又匮乏,其三是蜂群无法抵御病虫害时往往弃巢而逃,要使中蜂不逃就必须确保不发生上述三种情况。
初级中蜂养殖技术
蜂蜜是初级农产品,不需要任何手续都可以销售,但是如果要到超市去卖的话,需要商标,工业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养蜂证,动物防疫证,卫生许可证等,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关系,就基本别想了
养殖中蜂技术
中蜂存储蜂王是有要求的,一般存储依据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王台的存储方法
一般王台不建议存储,就算要存储,控制在五天内比较好,不然很容易导致蜂王无法交尾或者不产卵。存储的时候可以在王台封盖以后直接将王台装在两节王笼中,放进无王群或者储王群中存储,如果是王台存储,建议存储时间越短越好,毕竟蜂王出房以后里面有王台壳子。
第二:处女王的存储
处女王是王台中的蜂王出房,没有进行交尾和试飞的时候进行存储,其实这个时候蜂王需要进行很多工作,而且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不建议存储的,存储时间越短越好。存储方式是将处女王关在隔王笼中,然后放在储王群中存储。
第三:产卵王的存储
这是最理想的存储蜂王,由于已经产卵稳定,就算存储了不容易影响发育,而且在蜂群中比较稳定,是一般选择存储的蜂王。存储方法是将蜂王放在储王群中存储。
一般存储蜂王的蜂群由于蜂群内的蜂王多,消耗的蜂王浆也多,所以想要存储蜂王,必然需要较强的群势。
由于工蜂随着年龄的变化分工不同,而且工蜂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蜂王的辨认能力增强,所以为了增大工蜂对蜂王的接受率,一般采用幼蜂组成强群来储王,幼蜂辨别蜂王能力差,只要看到蜂王都会进行饲喂。
土蜂养蜂技术指导
在养土蜂前,一些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例如活框蜂箱等,做好养蜂场地的规划。如果规模不大的话,那么在自己家门前后都可以进行。然后要保证自己充分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捕捉蜂群了,在充分了解蜜蜂的习性之后,例如采蜜、采水等。找到蜜蜂的巢穴,然后进行收取,如果可以将巢脾一同收取的话,那么也尽量将巢脾收回来。也可在蜜蜂的路线上进行诱捕。
在捕捉蜂群之后,要做好过箱工作,及时将其转移到活框蜂箱中。养殖中不管是管理还是收取蜂蜜都非常方便。在过箱时,首先要将巢脾固定在巢框中,然后再放入蜂箱中。放好后便可以将蜂群转移到蜂箱中,然后再在巢口放置好防逃片即可。过箱之后,我们要做好饲喂工作,饲料可用白糖水或者是蜂蜜水等。蜂群稳定之后,查看蜂王的情况,如果没有蜂王的话要及时介入王台,也可让蜂群自己建造。过箱之后,每天晚上都要饲喂一次,为奖励饲喂。
中蜂养殖技术要点
蜜蜂要养好、养强最初你的地方得有蜜粉源;这是必备的条件,后者便是技巧、蜂群的生命力。
1、是王要好:
好的蜂群好王是必不能少的,选强群抗病力好的做种群育出的王才会出康健的王!由于群适大量蜂收罗力好,里边的食物充足温度高,从而蜂王之身情况好就没来由出来体弱多病。这便是要强群育王的缘故原由。
2、是脾要好:
好的蜂王要有好的脾才行!否则再好的蜂王也没有发挥之地。这也是蜂群强弱的要害之一;都知道蜂王喜好在新脾上产卵。但是新脾又从那边得呢,有许多人就诉苦它的蜂不造脾;明显就只有三脾蜂他确要放四脾大概五脾,搞得每脾都没几多蜂。
这么你的蜂永久都不会造脾,蜂王产子得不到好的保温,脾又越来越老,老脾出的蜂体小并且寿命短,脾老就容易生虫,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以是要蜂强必须换老脾,换脾也不是说一次全部拿出不消;是渐渐更换法;要是有五脾那你就抽失两脾。大概有的人会舍不得,觉得丢了惋惜。有的脾上会有零散的仔或糖。那你把脾放边一点放到三公分的清闲细致别把王留在上面,如许过几天就会把仔出完;糖也会般运得差未几。要是有也未几了,可以把它甩出,用摇蜜机更好!
当你把脾抽了它们就会造脾,条件是有蜜粉源。如许造了新脾蜂王就会下整板的蛋,一脾满仔出了就会有差未几两脾蜂!到时你再用以上的要领再把老脾镌汰。你的蜂群就会成直线上升,这便是镌汰老脾让蜂群得到生命力的要领!脾最多用两年,第一年用来繁殖、第二年用来装蜜粉;下半年就必须舍弃。
3、是箱要好:
好的蜂得要有好的箱,无裂缝的最好了,裂缝是巢虫繁殖的地方。用木箱太阳晒大概水泡都变形,变形就会裂缝。有的大到比巢虫还大,巢虫那来的便是娥子晚上进去在里边下的蛋蛋。
由于里边有吃的它想给它的后代提供一个好的生长情况,这也是天然规律。要杜绝它就得把裂缝补上,
用牛粪补,大概有许多人都以为谁人脏;对蜂来说不脏,牛粪补来它不会因太阳晒而紧缩。
固然没牛粪怎么办?那就用白腊补。有蜂蜡的混一半蜂蜡,没的就用白腊!巢门不行开太高。开到雄蜂和蜂王能出来也便是七个毫米就可以了,有的开得连马蜂都可以自由进出。这便是逃蜂和巢虫繁殖的重要缘故原由,有些蜂友的地方热怕开小了蜜蜂受不了;那你就做个沙盖,这么娥子进不去又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4、是蜂箱放址条件好:
蜂箱摆放的位置。简朴一句便是炎天背阴,冬天背风。有的蜂强不起来这也是重要缘故原由之一,太阳直晒箱里温度过高。从而引起分蜂热。这里说一下用泡沫箱盖了,太阳从早晒到晚,但是一点没问题。由于泡沫隔热,表面再怎么晒它不传热!以是内里温度不高。冬天表面再怎么冷里边也不受影响,以是说木箱就必须用泡沫箱遮阴。冬天保暖,但冬天又不行太过保暖,太过保暖蜂会动;一是出来冷死,二是损耗饲料。
中蜂养殖技术指导
1、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好坏对蜜蜂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保证蜂箱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外面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要保证有着良好的通透性、不积水且温度适中。最好是在有树木的小丘陵及山地中。然后蜂箱的规格要保证适宜蜜蜂的生长,蜂箱不可出现洞口与裂缝,防止出现盗蜂现象。最好将蜂箱离地50厘米左右,这样既能够保证光照,又可以做好遮阴排水工作。
2、蜂种选择
蜜蜂现在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因此也逐渐形成了非常多不同品种的品种,所以我们不能够随便引种。而且因为现在我国的本土蜜蜂受到外来品种的维系鹅,因此国家也进行乱引种,防止品种混乱。并且我国各地的蜜蜂品种都有所差异,例如北方的蜜蜂有着较强的耐寒能力,非常怕热,所以是不适宜在南方养殖的。因此我们在引种的时候为了保证蜂种的纯正性,尽量以自留种为主。
3、饲料管理
我们在养殖蜜蜂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有充足的糖饲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蜂蜜了,蜂蜜是蜜蜂的主要饲料之一,能够增强蜜蜂的体质,延长生长周期。不过我国蜜蜂的采粉能力是比较弱的,一般情况下蜂群内都处于缺粉状态,因此导致中蜂的繁殖能力差。因此我们要需要饲喂适量的花粉,在繁殖期开始每次都要喂足喂饱。每次饲喂的时候将花粉做成膏状,然后放在距离蜂箱不远的地方,让蜜蜂搬回蜂箱。
4、温度管理
温度是蜜蜂健康生长的关键,而调控蜂箱温度的最佳方法便是蜂脾的多少了。保持蜂箱恒温,是管理温度的首要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幼蜂的生长能力,还便于清洁蜂箱,防止敌害入侵。在蜂群越冬前要准备好充足的饲料,当温度低于6度的时候。在蜂箱内放入适量的草把,填满隔板。当温度逐渐回升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将草把拿出,便于蜜蜂的生长及繁殖。
最新养中蜂技术
箱外看蜂的技术。
养蜂讲究多看少动,这样才有利于蜂群的健康,才能节省养蜂人的开箱查蜂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多看”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要要有针对性。
1、通过箱外观察来判断蜂群是否有疾病。
很多蜂群疾病都是可以从箱外观察出来的。举两个例子:
(1)、出入的蜜蜂如果身体内部有寄生虫,说明蜂群有蜂螨或者是蜂麻蝇。
(2)、巢门口不断有缺胳膊少腿的蜜蜂,说明蜂群有蜂螨或者巢虫。
2、通过箱外观察来判断蜂群是否有紧急的负面情况。
新手养蜂要掌握哪些技术?
(1)、蜜蜂在巢门口比较亢奋,或者是焦虑的情绪,说明蜂群失王或者是缺蜜。
(2)、蜜蜂在巢门口有打架的情况,说明蜂群有盗蜂现象。
3、通过箱外观察蜂群是否在繁育新蜂。
(1)、蜂箱巢门口不断有蜜蜂采集花粉进入,说明蜂王在产卵,蜂群在繁育幼蜂。反之则是有蜂王停产的可能。
(2)、在午后有颜色浅黄的蜜蜂出来在空中盘旋,说明蜂群出了一批新蜂。
4、通过箱外观察蜂群是否有分蜂和逃蜂行为。
(1)、出入蜜蜂工作井然有序且积极,说明蜂群进蜜进粉效果好。反之则说明蜂群工作怠慢,一旦是大的蜂群则有可能是分蜂前兆。
(2)、蜂群不进花粉、不进蜂蜜,且有蜜蜂经常在外面“闲逛”,说明蜂群有可能要逃群。
箱外看蜂技术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只有数量掌握了才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养蜂效率,要想蜜蜂养好,这一方面的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中蜂养蜂知识和技术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饲养管理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2、中蜂囊状幼虫病:其病原,是一种过滤性病毒。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腐臭物不具粘性,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患病群逐渐变弱,极易引起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的强群培育蜂王,以更换病群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另外,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不耐高温,蜂具和蜂蜜可用煮沸消毒。蜂箱清洗干净后晒干,再用硫磺烟熏10~15分钟,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药物防治,可随意采用下列中一种:
(1)半枝莲(狭叶韩信草、向天盏、探耳草):用干草一两,加入适量清水,先以猛火煮沸,继以微火续煎15~20分钟,滤渣后,趁热配成浓糖浆,于傍晚可喂8~10框蜂。每隔5~7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2)雄蒜醇合剂:每10框蜂,用精筛雄黄1克、鲜蒜6~8克,捣碎成泥,加75%乙醇(酒精)10毫升,再加蒸馏水40毫升,装入广口瓶内摇匀备用。使用时,将蜂抖入箱底,用清洁的手提喷雾器装进药液,对脾喷雾,每脾两面各喷3~4下,放回原处。喷脾后第三天,病虫尸即被工蜂拖光,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治疗后不易复发。
(3)用马鞭草1两、墨旱莲1两、大蒜头半两,加入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4)用马鞭草1两、积雪草1两、车前草1两、刺苋半两,加入适量水蒸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5)病毒灵:每框蜂用半片,严重的每框用一片,溶解后配入浓糖浆,每隔3-5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3、巢虫:就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大巢虫和小巢虫两种,会为害巢脾和蜂蜡,特别喜爱侵袭旧巢脾。它们钻入巢房,穿孔蛀食蜡质,并吐丝连结粪粒,围成坠道作为掩护,因此也称为“绵虫”。
大巢虫对巢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在温暖季节,1-2只受精雌蛾的子代,在两月内就可使整个继箱中贮存的巢脾报废。小巢虫则潜入巢房底蛀害,坠道所穿过的蜜蜂虫、蛹皆受损伤。蜂蛹受害后,工蜂便啮开蛹房封盖,准备抛弃,于是蛹的白色头部便显露出来,俗称为“白头翁”。巢前如看到被工蜂抛弃的死蛹,就很可能是巢虫为害引起的。大、小巢虫为害严重时,能削弱蜂群,甚至引起逃群。
大巢虫以老熟幼虫蛀入框梁或巢箱框槽内结茧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渐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卵期约9日,幼虫期约52日,结茧至羽化需12日,夏秋完成一代约经历两个半月。
小巢虫是以老熟的幼虫潜在巢底坠道、箱框缝隙、箱底蜡屑或保温物中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300-400粒。卵期4~5日,幼虫期约50日,结茧至羽化约需9~10日。茧白色楔状,表面附有粪便,夏秋每代历时2~2.5个月。
防治巢虫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将预防措施和药物熏杀结合起来,具体应抓以下四个要点:一是常年饲养强群;二是巢脾及时更新,不用过旧的巢脾;三是保持蜂脾相称,抽出的空脾应及时妥善保存;四是勤扫箱底,及时清除蜡屑污物。同时要抓好两个关键:第一,越夏期蜂箱不能受到太阳光的直射。因越夏阶段气温高,蜂团散开,只有一部分蜜蜂保护巢脾,如果不注意遮荫降温,蜜蜂就散得更开,巢虫就容易进入巢脾为害;第二,越夏期间断子不能过久。在大暑以后,蜂王有一段停卵期,而老蜂驱除巢虫的能力较弱,因此,若到9月上旬蜂王还没有产卵,就应给予奖励饲喂和必要的帮助,促进蜂王产卵,以便及早利用青年蜂抵御巢虫的入侵。
4、胡蜂:是蜜蜂的大敌。它不但会捕杀蜜蜂,劫食蜜蜂的蜜囊和蜂巢中的贮蜜,而且还会用蜜蜂的肌体饲喂幼虫。胡蜂为害,还会引起蜜蜂逃群。特别是我县山区蜂场,常因胡蜂为害而遭到巨大损失。
当野外蜜源丰富的时候,胡蜂也采食花粉和花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由于外界蜜源比较丰富,而且胡蜂还没有大量繁殖,故很少侵犯蜜蜂。到6月底山乌桕流蜜结束后,胡蜂的活动就开始转向蜂场。7月至9月上旬,外界蜜花源枯竭,又正值胡蜂繁殖的高峰期,因此严重为害蜜蜂。到10月份,胡蜂开始逐渐减少;至11月上旬,就只有少量为害了。
胡蜂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为23~30℃;18℃以下和35℃以上活动减少。晴天胡蜂多在早晚活动,阴天或雨后则终日活动。如果气候适宜,胡蜂从早到晚都在蜂场上活动甚至在蜂箱的巢门口过夜。
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黄胡蜂和小胡蜂三种。它们多营巢于地穴、树洞、壁洞、墙角或树枝上,以雌蜂潜伏越冬。春天3~4月所见的胡蜂均系雌蜂,此期若能大量诱杀,8~9月份胡蜂的为害就会大大减轻。新胡蜂出房后,雌蜂即开始专门产卵。
胡蜂到蜂场活动时,先在蜂场上空打转,然后落在树枝上,寻找目标。看准后,就冲条蜂箱巢门口,发出嗡嗡响声,吓唬守卫蜂。此时守卫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并发出蜂臭 ;巢内部分蜜蜂得到信号后也涌出巢门。如果大胡蜂大批侵入箱内,蜜蜂将无法抵御,以至全群弃巢迁飞。
为了防除胡蜂为害,必须寻找其巢穴,进行消灭,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胡蜂活动的季节里,蜂巢应换成圆孔巢门或曲道巢门。养蜂者也应随时守在蜂场上,用竹编的小拍或木板条拍杀胡蜂。另外,也可以把打死的胡蜂,集中放在蜂群附近或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进行诱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更喜啃同类的尸体。它们一见胡蜂尸体,就会立即扑上,我们可以趁它们啃咬尸体尚未飞起之前进行拍杀。也可以用有关杀虫农药拌在切碎的牛肉、猪肉或蛙肉中,做成毒饵盛于瓷盘或瓦片上,放在蜂场附近进行诱杀。但使用毒饵时,应注意人畜安全。
中蜂养殖实用技术
双色蜂养蜂方法:
1、饲喂:饲喂是蜜蜂养殖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大致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分蜂是蜜蜂扩大种群数量最主要的方式,大致可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小规模中蜂养殖时一般是让蜂群自然分蜂,而意蜂养殖和大规模中蜂养殖则多采用人工分蜂。
3、介王:介王是指为无王群介绍一只新王,在养蜂生产中蜂群难免出现意外失王,此时便要给蜂群重新介绍一只新蜂王,另外养蜂场引入其他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将蜂王介入蜂群中。
4、并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并成一群,例如早春可将两个或多个弱群人工合并成一个群势相对较强的生产群,另外蜂群失王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也可将蜂群合并到其他有王蜂群中。
5、防病:病害防治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蜂群一旦爆发病虫害轻者直接影响养蜂效益,严重时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波及全场蜂,事实上很多人养蜂失败都是病害防治不到位引起的。
蜂群管理
1、春季:春繁是蜜蜂春季管理的重点,只有春繁做好了才能确保全年的养蜂效益,具体方法是先根据当地的气候确定合适的开繁时间,然后坚持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以促使蜂群快速繁殖。
2、夏季:防暑是蜜蜂夏季管理的重点,首先养蜂人要取出蜂箱中的蜜脾和废旧巢脾以利通风,然后在蜂箱上面搭上遮阳棚来遮阴防晒,遇极端高温天气还要洒冷水或放冰块来给蜂箱降温。
3、秋季:秋繁是蜜蜂秋季管理的重点,秋繁好坏也是蜂群能否顺利越冬的决定因素,原因是利用秋繁可为蜂群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而这些越冬蜂则是蜂群能否顺利越冬的基础条件。
4、冬季:越冬是蜜蜂冬季管理的重点,其一群势必须要能支撑到翌年春季,其二蜂群中必须有足够的越冬饲料,其三蜂箱保温必须做到宁寒勿热,三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越冬都可能失败。
注意事项
1、蜜蜂养殖要尽可能的饲养成强群,原因是强群不管是抗病力还是采集力都要远远高于弱群,而饲养强群的有效办法是取强补弱或合并蜂群。
2、蜜蜂养殖要尽量避免发生分蜂热,原因是蜂群发生分蜂热时生产效率将大大降低,尤其是大流蜜期发生分蜂热对蜂蜜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
3、蜜蜂养殖要及时更换老弱病残王,原因是蜂王能力不足时对蜂群的影响将特别明显,因此养蜂人要及时培育新王并及时替换掉老弱病残王。
4、蜜蜂养殖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原因是爆发病虫害对蜂群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切勿平时不注意预防而等到病虫害爆发后才去进行补救。
中蜂养蜂学
养蜂需要学习很多项技术,但是对于初学者,第一步是学习蜜蜂的习性,第二步是学习如何留住蜜蜂,第三步是学习如何日常简单管理蜜蜂。其他的技术需要更深入地学习。接下来秦安西北贾二哥就为想要养蜂或者是新手养蜂人,讲解一下,初学养蜂需要学习的三个方面。
第蜜蜂的习俗
想养蜂,就要先了解蜜蜂的习性。蜜蜂是一种半驯养的社会性昆虫,由:一只蜂王和少量季节性雄蜂,以及大部分的工蜂组成。蜂王只负责产卵,雄蜂只有交配的时候才有用,工蜂负责所有的劳作。中蜂很飞逃,易分蜂,爱蜇人。
第如何留住蜜蜂
养蜜蜂,不像养阿猫阿狗,如果你不懂他们,那随时和你说拜拜,所以如何留住蜜蜂是一切的开始。首先蜜蜂有恋子情节和靠王的天性。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第如何日常简单管理蜂群
蜂群的管理细分很多,初学者要先从简单日常管理开始学习。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养蜂还有很多的技术需要去学习,一般养蜂人都是先学习入门技术,再边养边学习其他技术,通过日常所遇到的问题,一步一步成长,这就是养蜜蜂。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