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点石斑鱼养殖,平潭赤点石斑鱼
野生赤点石斑鱼
1.东星斑
东星斑属于石斑鱼的一种,是高档鱼类,它的味道鲜美,具有滋养肾脏和延年益寿的功效,生长于一百米深海之下的东星鱼的营养价值极高,所以也是十分稀有,是菜桌上的珍贵佳肴。
2.皇帝星斑(豹星斑)
豹星斑因为其霸气的鱼身,所以有着皇帝斑的美称,这种斑鱼分布在西印度洋的日本南部至澳大利亚海域,长达70厘米,身子和头部呈现橄榄色和红褐色,奇鳍和头身中布有细小的蓝点,惹人注目。
3.杉斑
海杉斑属圆鳍鱼科,这是生长在北极海下两百米的鱼种,鱼皮像是甲鱼的裙边,其胶原蛋白丰富,骨头钙量很高,其圆鳍鱼卵在丹麦料理中很常见,一般与烚蛋或其他海鲜组合食用。
4.油缒
油缒和海鳗的外形十分相像,都是像蛇一样,油缒的价格相对高一些,五十多元一斤,不过味道上的评价就比较褒贬不一了。
5.老鼠斑
老鼠斑因为外形像老鼠而得名,它的头长嘴尖,身体扁平,通身白色却布满黑点,除了外形独特之外,它的肉质也十分细嫩,是高级宴席的常客。
6.西星斑
西星斑和东星斑同属石斑鱼,是暖水性名贵鱼类,肉质鲜嫩肥美。西星斑的价格一般是几十到一百多不等,而东斑鱼的价格在三百元左右。
7.黄皮老虎斑
野生的黄陂老虎斑生活在印尼海域,是许多人眼中的上等佳肴,可与不可久,为了保证其鲜美,通常有刺身和清蒸这两样做法,吃过一次的人都说终身难忘。
8.赤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的鱼身通红,在国人看来十分喜庆,人们总是钟情于红色的食物,所以赤点石斑鱼也成为了饭桌上的常客,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赤点石斑鱼在高级餐厅中很常见,在日本关西的夏天,赤点石斑鱼非常有名,可以与冬季的河豚相提并论,是超高级鱼类。
9.金钱龙趸
龙趸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鱼类,野生龙趸即使在大海中也十分罕见,许多渔民会用绳钩和拖网捕获它,尤其是超过150千克的龙趸更是难见,是全球都在探索的顶级食材,目前货源少,其价格也相当昂贵。
10.蓝瓜子斑
蓝瓜子鱼比红瓜子鱼更为少见,这种鱼类产自东南亚,鱼皮很厚,油润细嫩却富有弹性,蓝瓜子斑的个头比较大,一条鱼有七斤重,全身都是宝,其头和鱼腩可用于清蒸,鱼肉可翻炒食用,而鱼骨做汤。
红石斑鱼产地哪里
东海红石斑鱼是名贵海洋经济鱼类,批发价格一般在40~60元一斤,零售价格一般在50~100元一斤,具体价格因种类、产地、生长环境等不同而不同,例如野生石斑鱼几乎都在80元以上,而养殖石斑鱼多数都在40~60元一斤。
石斑鱼是暖水性大中型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全世界已知约有163种,我国沿海分布的有11属65种,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尤以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附近海域最丰富。
赤点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是石斑鱼。
石斑鱼体形特征,大同小异,一般体中长,侧扁,色彩艳丽,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背鳍和臀鳍硬棘,很是发达,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
赤点石斑鱼的做法
石斑鱼可分为很多种类:东星斑西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青斑麻斑金钱斑杉斑苏鼠斑红瓜子斑龙趸(巨石斑鱼)
(1)点带石斑鱼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可进行网箱养殖
(2)赤点石斑鱼背鳍Ⅺ,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浸制标本变白色)。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大部分6龄鱼(个别为5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肉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
(3)青石斑鱼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个别5龄)全部性成熟。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
(4)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主要的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鱼估计为85万粒,而62厘米的鱼约为290万粒。
野生红石斑鱼
清蒸石斑鱼的做法 【原料】 石斑鱼一条(重约1000克)。猪板油50克。 精盐5克、味精0.5克、绍酒15克、葱段5克。酱油25克、姜片10克。
【制法】 将石斑鱼宰杀,洗净。在鱼身两侧剞上5刀,将猪板油切成10片。在鱼的每个刀口处塞进猪板油,姜片各1片及葱段。再取杯子一只。放入精盐、酱油和绍酒,连同鱼一起上蒸笼,用旺火蒸至鱼刀纹露骨即可。拣去葱、姜、猪板油片,撒上味精,带上蒸过的酱油味料即可食用。 【特点】 鱼形完整,鱼肉鲜嫩,肥美细滑,精香馥郁。 香炸石斑鱼块的做法 【特点】 鱼块金黄,外酥脆,里软嫩,鲜香适口。 【原料】 净斑鱼300克。精盐1.5克、芝麻油5克、干淀粉40克,净鸡蛋40克,面包糠300克,烹调油1500克(实耗油100克)。 【制作过程】 常规宰杀石斑鱼。去鳞。去腮,剖腹去内脏,去头尾,改两片,剁成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块,用精盐、麻油腌过,将鸡蛋打散加淀粉,搅打成蛋糊,均匀的裹在鱼块上, 然后每块上拍面包糠渣。
旺火烧热炒锅,加烹调油,烧至五成热(约125℃)时,放入鱼块,用中火炸浸至金黄色。
野生石斑鱼哪里有
东北肯定是会有石斑鱼的。石斑鱼多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喜欢栖息在沿岸岛附近的礁石、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10~15米深的海底特别多见多岩礁洞穴和珊瑚地区,栖息水层随水温的变化而上升,春夏分布在水深10~30米的地方,盛夏季节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比较深的水域。
野生红星石斑鱼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现在食用的石斑鱼主要分养殖和野生的,野生的更贵重一些。当然,鱼的种类也分贵贱,比如老鼠斑、红星斑就很昂贵。野生红星斑一般800到1500每斤。
野生石斑鱼种类
石斑鱼有以下品种:
1.珍珠龙胆(虎龙斑)
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厚实,富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该鱼最适水温24-30℃,因其杂交优势,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70%左右。
2.青斑(斜带石斑)
斜带石斑又称点带石斑,与马拉巴石斑的色泽和外形相似,常被混为同一种鱼,因其体色都呈青褐色俗称青斑。两者区别之处是前者斑点为红色,后者斑点为黑色,在台湾养殖界斜带石斑称为红点青斑,马拉巴石斑称为黑点青斑。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斜带石斑一年四季均能产卵,而马拉巴石斑产卵期较短,因此近年斜带石斑已取代马拉巴石斑成为福建和台湾最主要养殖品种。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3.老虎斑(棕点石斑)
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4.龙胆(鞍带石斑)
鞍带石斑俗称龙胆石斑,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可谓大哥大和巨无霸,故也被称为“石斑之王”。据史料记载,目前发现最大的龙胆2.7m长,600kg重,在澳洲昆士兰,鞍带石斑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
5.东星斑(豹纹鳃棘鲈)
豹纹鳃棘鲈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型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东星斑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适宜生长水温为22-29℃。
6.老鼠斑(驼背鲈)
老鼠斑体长最大可达1750px,重量大约3.5kg。幼鱼体型优美,色彩靓丽,可作为观赏鱼。长成后味道鲜美,是售价最高的石斑鱼,有“斑中之皇”的美誉。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1-30℃,自鱼卵孵化至长到500g上市约需2年时间。
7.红斑(赤点石斑)
赤点石斑体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头和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浅。其体侧无纵带和横带,头部及体表密布橙红色斑点;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余各鳍棕褐色无显著斑点。尾鳍圆形,上半部黄色,下半部褐色。
因鱼身具有象征中国文化的吉祥红色,红斑是中式喜宴中颇受欢迎的高价位石斑鱼;在日本濑户地区有“梦幻之鱼”的美称,香港筵席上“清蒸海红斑”为名菜佳肴。赤点石斑生长水温适应范围15-32℃,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2-28℃。
8.油斑(云纹石斑)
云纹石斑体呈浅褐色或棕色,身上布满了云状的白色斑纹,标准体长为体高2.6-3.0倍。体侧有6条蟒蛇状暗棕色斜横带,第一与第二条斜向头部;其余各条横带均自背部伸向腹缘,并于腹部下方分叉;横带内具有淡色斑,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尾鳍圆形,头部于眼下方具有3条暗色细纹。
9.假油斑(褐石斑)
褐石斑头部及体侧呈灰褐色,体侧横带及斑块常不明显,仅有淡灰色小点呈线状或斑驳状散布,臀鳍下缘和尾鳍下角具有白色裙边。幼鱼淡黄褐色,体侧具有6条不规则的暗棕色横带,横带中另分布淡色斑块。
10.土斑(青石斑)
青石斑常被误认为是青斑,而将两者混为一谈。青石斑俗称土斑,体背棕褐色,腹侧浅褐色,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头部及体侧下半部散布着橘黄色斑点,其余部位分布灰白色小点。体侧有5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1和2条紧相邻,第3和4条位于背鳍与臀鳍之间,第5条位于尾柄上。各鳍均为灰褐色,背鳍和臀鳍边缘及尾鳍后缘有明显黄边。
11.杉斑(清水石斑)
“杉”是香港渔民对珊瑚的俗称,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清水石斑俗称杉斑,其外形和颜色及身上花纹与老虎斑非常相似,一般很难分辨。主要区别,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左右对称,老虎斑的一对眼睛则位于头顶。另外,杉斑体型较小,最大6-7斤,而老虎斑可以长到40多斤。
杉斑喜欢水清的环境,适宜水温23-29℃。每年两次从珊瑚礁不同区域游至某一个固定地点集结,成千上万的鱼群进行集体交配非常壮观,犹如鲑鱼溯河洄游产卵繁殖传宗接代。
12.金钱斑(蓝身大斑石斑)
蓝身大斑石斑标准体长为体高2.9-3.5倍,体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身上分布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头部则有黑色的小点斑及不规则的窄纹。各鳍也具有黑褐色的斑纹,偶鳍上斑纹比奇鳍上的小。幼鱼特征与成鱼相似,但体色较淡。
金钱斑为大型石斑鱼,已捕获记录2m长,180kg重。其性情温和不怕人,在世界著名的澳洲大堡礁是潜水员的宠儿。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2-30℃,150px鱼苗养殖一年可长至1.5kg,极具发展潜力。
13.花头梅(玳瑁石斑)
玳瑁石斑呈黄棕色,各鳍灰白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规则的六角形或圆形深棕色龟裂斑纹,斑点红棕色或黑色。灰白色间隔区狭窄形成网状图案,腹部的斑点独立且边缘分散;胸部有两条深棕色带,于胸鳍的基底下方融合,在腹侧形成一块灰白色区域。臀鳍和尾鳍的边缘与腹鳍的前沿有白色线状条纹及较宽的黑色带;胸鳍颜色较暗,带有深色不明显的斑点,花头梅适宜水温23-29℃。
14.芝麻斑(布氏石斑)
布氏石斑头部及体侧由淡褐色、红褐色或紫灰色组成,其上密集布满了如芝麻般的橘红色、金黄色或黄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方也具有斑点,尾鳍下方则呈暗色。胸鳍上有小黑点,尾鳍的边缘有鲜明的白边。幼鱼有7条不明显的暗带,前2条在颈部,最后1条在尾柄上,芝麻斑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30℃。
15.泰星斑(斑鳃棘鲈)
斑鳃棘鲈早期由泰国进口,即来自泰国的星斑,故得名泰星斑。其外形与东星斑相似,但身上斑点明显大于后者;头部和鳃盖处甚至有长条型斑点易区分。
泰星斑头部和身体及奇鳍呈红色、橘红色或棕色至灰绿色,布满蓝色黑边圆点;头部有少量斑点,后半身和鳍上的斑点较细,显正圆形且更多;头和鱼体腹部没有蓝色斑点,胸鳍底部和腋处有一个蓝点;腹鳍上没有蓝点,鳍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鳍后缘白色,接近后缘处有黑色纵带,泰星斑适宜水温25-32℃。
16.七带斑(七带石斑)
七带斑呈浅褐至灰褐色,体侧具有7~8条褐色横带;头部第1条色较浅不明显,一般只看到7条,其中第6带分成2条,因此也可视为8条横带。体侧褐色横带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纹,并与白色横带相间排列;各横带不分叉,白色横带共7~9条。各鳍深褐色,边缘白色,在灯光下反射出浅蓝色光泽;背鳍鳍棘部褐色和白色横带相间,鳍条部具有由白色横带延伸而成的3个白斑。七带斑生存水温范围9-34℃,适宜生长水温11-30℃。 七带石斑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的黄海和东海沿岸浅水区域,是石斑鱼在黄海唯一分布的品种,能够耐受7~8℃的低温,又称为“冷水石斑”。
17.黑石斑(条纹锯鮨)
条纹锯鮨周身排列整齐的栉鳞,体表呈烟灰色、褐色或蓝黑色,皮肤上有显著的菱形白色斑点。各鳍较大布满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鳍的边缘深绿或浅绿色。成鱼头部有明显的倒“八”字翡翠斑纹,身体两侧也有翡翠条斑。黑石斑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出肉率较高,据记载最大个体长2m,重176kg。其适宜水温为5-30℃,生长的最适温度17-25℃。
赤点石斑鱼图片
市场上常见的石斑鱼有以下品种:
1.珍珠龙胆(虎龙斑)
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厚实,富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该鱼最适水温24-30℃,因其杂交优势,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70%左右。
2.青斑(斜带石斑)
斜带石斑又称点带石斑,与马拉巴石斑的色泽和外形相似,常被混为同一种鱼,因其体色都呈青褐色俗称青斑。两者区别之处是前者斑点为红色,后者斑点为黑色,在台湾养殖界斜带石斑称为红点青斑,马拉巴石斑称为黑点青斑。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斜带石斑一年四季均能产卵,而马拉巴石斑产卵期较短,因此近年斜带石斑已取代马拉巴石斑成为福建和台湾最主要养殖品种。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3.老虎斑(棕点石斑)
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4.龙胆(鞍带石斑)
鞍带石斑俗称龙胆石斑,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可谓大哥大和巨无霸,故也被称为“石斑之王”。据史料记载,目前发现最大的龙胆2.7m长,600kg重,在澳洲昆士兰,鞍带石斑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
5.东星斑(豹纹鳃棘鲈)
豹纹鳃棘鲈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型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东星斑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适宜生长水温为22-29℃。
6.老鼠斑(驼背鲈)
老鼠斑体长最大可达1750px,重量大约3.5kg。幼鱼体型优美,色彩靓丽,可作为观赏鱼。长成后味道鲜美,是售价最高的石斑鱼,有“斑中之皇”的美誉。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1-30℃,自鱼卵孵化至长到500g上市约需2年时间。
7.红斑(赤点石斑)
赤点石斑体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头和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浅。其体侧无纵带和横带,头部及体表密布橙红色斑点;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余各鳍棕褐色无显著斑点。尾鳍圆形,上半部黄色,下半部褐色。
因鱼身具有象征中国文化的吉祥红色,红斑是中式喜宴中颇受欢迎的高价位石斑鱼;在日本濑户地区有“梦幻之鱼”的美称,香港筵席上“清蒸海红斑”为名菜佳肴。赤点石斑生长水温适应范围15-32℃,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2-28℃。
8.油斑(云纹石斑)
云纹石斑体呈浅褐色或棕色,身上布满了云状的白色斑纹,标准体长为体高2.6-3.0倍。体侧有6条蟒蛇状暗棕色斜横带,第一与第二条斜向头部;其余各条横带均自背部伸向腹缘,并于腹部下方分叉;横带内具有淡色斑,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尾鳍圆形,头部于眼下方具有3条暗色细纹。
9.假油斑(褐石斑)
褐石斑头部及体侧呈灰褐色,体侧横带及斑块常不明显,仅有淡灰色小点呈线状或斑驳状散布,臀鳍下缘和尾鳍下角具有白色裙边。幼鱼淡黄褐色,体侧具有6条不规则的暗棕色横带,横带中另分布淡色斑块。
10.土斑(青石斑)
青石斑常被误认为是青斑,而将两者混为一谈。青石斑俗称土斑,体背棕褐色,腹侧浅褐色,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头部及体侧下半部散布着橘黄色斑点,其余部位分布灰白色小点。体侧有5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1和2条紧相邻,第3和4条位于背鳍与臀鳍之间,第5条位于尾柄上。各鳍均为灰褐色,背鳍和臀鳍边缘及尾鳍后缘有明显黄边。
11.杉斑(清水石斑)
“杉”是香港渔民对珊瑚的俗称,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清水石斑俗称杉斑,其外形和颜色及身上花纹与老虎斑非常相似,一般很难分辨。主要区别,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左右对称,老虎斑的一对眼睛则位于头顶。另外,杉斑体型较小,最大6-7斤,而老虎斑可以长到40多斤。
杉斑喜欢水清的环境,适宜水温23-29℃。每年两次从珊瑚礁不同区域游至某一个固定地点集结,成千上万的鱼群进行集体交配非常壮观,犹如鲑鱼溯河洄游产卵繁殖传宗接代。
12.金钱斑(蓝身大斑石斑)
蓝身大斑石斑标准体长为体高2.9-3.5倍,体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身上分布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头部则有黑色的小点斑及不规则的窄纹。各鳍也具有黑褐色的斑纹,偶鳍上斑纹比奇鳍上的小。幼鱼特征与成鱼相似,但体色较淡。
金钱斑为大型石斑鱼,已捕获记录2m长,180kg重。其性情温和不怕人,在世界著名的澳洲大堡礁是潜水员的宠儿。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2-30℃,150px鱼苗养殖一年可长至1.5kg,极具发展潜力。
13.花头梅(玳瑁石斑)
玳瑁石斑呈黄棕色,各鳍灰白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规则的六角形或圆形深棕色龟裂斑纹,斑点红棕色或黑色。灰白色间隔区狭窄形成网状图案,腹部的斑点独立且边缘分散;胸部有两条深棕色带,于胸鳍的基底下方融合,在腹侧形成一块灰白色区域。臀鳍和尾鳍的边缘与腹鳍的前沿有白色线状条纹及较宽的黑色带;胸鳍颜色较暗,带有深色不明显的斑点,花头梅适宜水温23-29℃。
14.芝麻斑(布氏石斑)
布氏石斑头部及体侧由淡褐色、红褐色或紫灰色组成,其上密集布满了如芝麻般的橘红色、金黄色或黄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方也具有斑点,尾鳍下方则呈暗色。胸鳍上有小黑点,尾鳍的边缘有鲜明的白边。幼鱼有7条不明显的暗带,前2条在颈部,最后1条在尾柄上,芝麻斑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30℃。
15.泰星斑(斑鳃棘鲈)
斑鳃棘鲈早期由泰国进口,即来自泰国的星斑,故得名泰星斑。其外形与东星斑相似,但身上斑点明显大于后者;头部和鳃盖处甚至有长条型斑点易区分。
泰星斑头部和身体及奇鳍呈红色、橘红色或棕色至灰绿色,布满蓝色黑边圆点;头部有少量斑点,后半身和鳍上的斑点较细,显正圆形且更多;头和鱼体腹部没有蓝色斑点,胸鳍底部和腋处有一个蓝点;腹鳍上没有蓝点,鳍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鳍后缘白色,接近后缘处有黑色纵带,泰星斑适宜水温25-32℃。
16.七带斑(七带石斑)
七带斑呈浅褐至灰褐色,体侧具有7~8条褐色横带;头部第1条色较浅不明显,一般只看到7条,其中第6带分成2条,因此也可视为8条横带。体侧褐色横带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纹,并与白色横带相间排列;各横带不分叉,白色横带共7~9条。各鳍深褐色,边缘白色,在灯光下反射出浅蓝色光泽;背鳍鳍棘部褐色和白色横带相间,鳍条部具有由白色横带延伸而成的3个白斑。七带斑生存水温范围9-34℃,适宜生长水温11-30℃。 七带石斑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的黄海和东海沿岸浅水区域,是石斑鱼在黄海唯一分布的品种,能够耐受7~8℃的低温,又称为“冷水石斑”。
17.黑石斑(条纹锯鮨)
条纹锯鮨周身排列整齐的栉鳞,体表呈烟灰色、褐色或蓝黑色,皮肤上有显著的菱形白色斑点。各鳍较大布满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鳍的边缘深绿或浅绿色。成鱼头部有明显的倒“八”字翡翠斑纹,身体两侧也有翡翠条斑。黑石斑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出肉率较高,据记载最大个体长2m,重176kg。其适宜水温为5-30℃,生长的最适温度17-25℃。
赤点石斑鱼价格
1、产地不同:
青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各地岛屿岩礁附近,而石斑鱼生活在海边石头缝隙。
2、价格不同:
青斑鱼的价格稍微贵一点,而石斑鱼的价格比较便宜一点。
3、体型颜色不同:
青斑鱼,体长椭圆形,头较大,大于体高,体表颜色鲜艳有光泽,暗色横斑,而石斑鱼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常呈褐色或红色。青斑鱼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3倍,头背部弧形;眶间区窄,中央微凸,眼较小,短于吻长;而石斑鱼,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养蛙
养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