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保护各类群的动物,说一说我们如何保护小动物
全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激发人类创造世界的灵感。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这需要经受长期的考验。生物多样性直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全球人口的极速扩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态系统自我演替的自然规律。动物栖息环境的破碎化和城市化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此外,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危机。目前与人类社会紧密相关的动物类群主要由昆虫、鱼类、两爬类、鸟类、哺乳动物和植物组成。因此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必须首先采取相应措施维持上述生物类群的多样性水平。不同类群应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从而可以具针对性并有效地维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样性。下面我就不同动物类群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个人见解。
昆虫类:蜜蜂、蝴蝶
蜜蜂对人类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蜂蜜的生产,很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均需要这些传粉媒介。蝴蝶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灵敏性环境变化指示生物,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所以保护蜜蜂、蝴蝶的多样性至关重要。蝴蝶、蜜蜂作为传粉媒介,其生活离不开植物,因此增加植被覆盖面,尤其是花卉果树可以为蜜蜂蝴蝶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另外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这些昆虫及其幼虫的伤害。最后,建立人工繁殖箱(蜂巢)、在不影响生态平衡下可以引入其他蝴蝶品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植被损坏等等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蜜蜂蝴蝶的物种多样性。
鱼类:淡水鱼、海水鱼
我国渔业的发展离不开鱼类多样性的保护,野生鱼类可以为渔场养殖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野生鱼类的种数和数量的下降直接导致天然优良基因的流失,进一步影响渔业的发展。针对鱼类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增加鱼类精子库数量、提高鱼类人工繁殖饲养技术、加强鱼类疾病防控措施、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合理捕捞保证种群数量稳定、合理放生、重点保护稀有鱼类、做好防治河流海洋等水体污染工作、建立淡水海洋生物保护区和建造海底山脉丰富鱼类栖息地结构等。
两爬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皮肤通透性高以及其水陆兼栖的生活史使其对环境因子的变化尤为敏感,尤其是气候环境,水质变化,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爬行动物作为变温动物,其生存同样依赖于气候环境,其他动物多样性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爬行动物的生存。因此保护两栖爬行动物迫在眉睫,世界各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保护两栖爬行动物。例如,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建造人工庇护所、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围田造湖、合规施用农药化肥、禁止捕捉贩卖两栖爬行动物、杜绝外来物种入侵等。
鸟类:候鸟、留鸟
鸟类不仅是农林业害虫老鼠的天敌,也是植物种子传播的媒介。鸟语花香也为人类的生活增添色彩。鸟类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鸟类多样性下降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全球人民都有保护鸟类的责任和义务。首先禁止捕鸟猎鸟行为、禁止破坏鸟巢并建造人工鸟巢、冬季定期投放饲料、禁止乱砍乱伐,再次针对稀有种建立保护区,尤其针对候鸟迁徙地和留鸟越冬场所加以重点保护、人工驯养帮助受伤鸟类的恢复、减少围网的使用防止鸟类被网缠住。最后在基层积极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让保护野生动物理念深入人心。
哺乳类:陆生兽类、海洋兽类
哺乳动物的生物进化地位与我们人类最为接近,所以保护哺乳动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我国已经详细制定了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针对不同保护动物建立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区。不仅如此,还要严格禁止野生动物的猎杀和买卖食用野生动物产品、及时放生迷路的陆生哺乳动物和搁浅的鲸豚类。合理规划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要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修建生态廊道尽量减少交通车辆对哺乳动物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帮助濒危物种人工授精繁殖饲养后代,提高种群数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的出现几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动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
在制定动物保护措施之前,需要了解现存的动物种群特征及其栖息环境特征。自2011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已在国家环保部的支持下,为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已经开展了蝴蝶、鸟类、两栖动物和哺乳类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工作。共建立了338个鸟类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822条、样点1343个;建立了115个两栖动物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385条、围栏陷阱166个、样方118个和人工庇护所37个;建立了113个蝴蝶观测样区、600条样线,样线总里程达到5800余公里,在长江经济流域建立了58个标准化的哺乳动物观测区,共设置了3480台红外相机。初步形成了覆盖各生物地理区域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 简称China BON),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自治区,为今后制定动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雄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