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

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

淡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纯净水的水质标准如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4月发布了GB1732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中,共设有感观指标4项、理化指标4项、卫生指标11项。

淡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表

序号Ⅰ类 Ⅱ类Ⅲ类 Ⅳ类Ⅴ类

1 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 H值(无量纲) 6 - 9

3 溶解氧 ≥饱和率90%(或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 0.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P计)≤ 0.02(湖、库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0.2)

9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5 1.0 1.5 2.0

10 铜≤ 0.01 1.0 1.0 1.0 1.0

11 锌≤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F-计)≤ 1.0 1.0 1.0 1.5 1.5

13 硒≤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

淡水养鱼水质标准

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 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 kg/m3。沸点:99.975℃(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也就是101.375kPa)。

凝固点:0℃

三相点:0.01℃

比热容:4.186kJ/(kg·℃)

临界温度:374.2℃

导热率: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

扩展资料:密度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

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₂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缔合分子存在。

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75kPa)时水分子多以(H₂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是种敞开结构,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淡水鱼养殖水质标准规范

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另外:依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我国地面水分五大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产养殖水质要求

尿素是农业生产使用比较多的肥料,它主要是促进作物的生长。

有些养殖户往鱼塘里撒尿素,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促进水草、有机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

养鱼的投喂饲料的成本不小,一些老养殖户为了减少这方面成本,就会釆用往鱼塘施撒尿素的办法。

尿素施撒到水塘后,其营养一部分被水草吸收,一部分成为有机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剂。水草的适量生长、有机物和浮游生物的适量繁殖,为鱼塘内的各类鱼提供了近乎自然的丰富食料,不仅能让鱼更快更健康地生长,而且,也会为养殖户节省不少的饲类成本,可谓一举双得。

二,改善水体。

尿素撒入鱼塘后,不仅能为鱼更多地提供自然食料,同时还有改善水体的功效。

夏季的高温,是鱼生长的黄金季节,水塘中的氮素消耗量极大,施撒尿素,既能防止水质恶化,又能保证水中的溶氧度,让水体保持鱼最适宜生长的草绿色,对防止各类鱼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减少垂钓成功率。

鱼塘施撒尿素还有另外二个功效:1,极大降低鱼的嗅觉程度,2,具有疏散鱼群作用。鱼的疏散和嗅觉降低,让垂钓者打的饵窝失于作用,垂钓成功率也就大大降低。而这种办法是一些对外开放垂钓养殖户釆取的减少损失、增加收入的一种不太地道的手段。

虽然鱼塘施撒尿素有以上这些作用,但如果施撒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鱼塘的水体和水体中的鱼造成负面影响或伤害。

因此,在施撒尿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阴雨天不施。

阴雨天,水体中的草、藻类光合作用弱,吸收氮、磷等元素能力差,而且,雨天水量大,肥料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二,闷热天不施。

闷热天,水体的溶氧度很低,如果再施撒尿素,水体中的有机质会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氧,水体中的溶氧度会进一步降低,水体缺氧会让鱼产生浮头泛塘现象。

三,水体混浊不施。

黏土矿粒过多是水体混浊的主要原因,如果此时施撒尿素,黏土矿粒会大量地吸附氮素,让尿素的作用,大打折扣。

四,尿素应搭配磷、钾等肥使用。

浮游生物不光对氮素有需求,对磷、钾肥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为了让浮游生物更好更多地繁殖,在施尿素的同时,也要适当施磷、钾肥。

五,水溶后再施肥。

如果施用颗粒状尿素、磷、钾肥,会因溶解不及时而沉入塘底,降低肥效。因此,在施肥前,应将肥料用水充分溶解后,再进行施撒。

六,鱼发病进食减少时,不宜施肥。

如果在鱼发病进食减少时施肥,繁殖出来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鱼即时进食,浮游生物会大量死亡,水体会发生变质,进一步加重鱼的病情。

七,施肥后几天不宜换水。

肥料在水体中,三天时间才能被浮游生物完全吸收,如果在此阶段对鱼塘进行换水,不仅损失肥性,而且也会放走一些浮游生物。

鱼塘施撒尿素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不能简单地一撒了事。只有科学、合理地施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水产养殖的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对水体比较关注的指标基本上有这几个:PH,DO(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水温,盐度。还有个别的会关注一下总碱度和硫化氢。

PH: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在中性或者弱碱性的水环境下比较适合生存,比如在ph7.5-8.2之间。淡水鱼类对ph的适应范围能更广一下,在ph6.5-9.0之间都可以。说句题外话,在观赏鱼养殖中,有专门玩草缸的爱好者,这种草缸的水环境要求是弱酸性。

溶解氧:有耐低氧的品种和不耐低氧的品种,但总体来说DO大于5mg/L比较好,当然,溶解氧过高,会使鱼类得气泡病。

氨氮:基本都要求低于0.2mg/L,高了会使养殖品种中毒。

亚硝酸盐:一般会要求低于0.1mg/L,高了的话会向氨氮转化,间接导致水产动物中毒。

总碱度:我只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了解到这个指标,要求在80-120mg/L。

硫化氢:基本也是要求低于0.1mg/L。

水温: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大菱鲆属于冷水性鱼类,水温在12-18度比较合适,海参在10-16度比较合适,水温高于20度就会进行夏眠。南美白对虾喜欢高水温,在22度以上生长速度比较快。

盐度:同水温一样,不同品种对盐度要求也不一样。淡水养殖品种就不说了,海水养殖品种有广盐性和狭盐性的区分,广盐性的品种在不同盐度下都可以生存,比如鲟鱼,花鲈,南美白对虾,虹鳟。而狭盐性品种只在一定盐度范围内才可以生存,比如海参等,而且水体的盐度不易短时间内变化太快。

淡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是多少

净水器净化出来的水的酸碱性是中性,适合人们饮用。

首先要了解何为酸性水和碱性水。酸性水是指不含任何矿物质,无法提供人身体营养的水,其中纯净水可归类为酸性水源。碱性水是含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能提升人体抵抗力。市面常见的有矿泉水、矿物质水、自来水等。

然而净水器出水是酸性还是碱性取决于原水水质和滤芯,常规的家用净水器配置的大多是具备阻拦、吸附方式的物理滤芯,虽说孔径微小,但过滤后的水源和原水水质一样,原水是碱性,过滤后就是碱性。还有一种反渗透纯水机过滤的水属于酸性水,纯水机内部配置了逆渗透过滤技术的膜,孔径在0.001微米,仅允许水分子通过,其他营养碱性成分会被当做废水排出,以确保水质的纯净度,纯水机过滤的水达到的纯净标准,适合人体饮用。

水产养殖业水质标准

1.行业标准是《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2.如果排水点用于农业灌溉,应该遵守农田用水标准,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这个标准更严格一些

3.如果要排入地表水系,就得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的标准,分五类

4.如果有处于饮用水源地附近,可能要执行《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的一级A标准

淡水养殖水质要求

1、建塘清塘

想要养殖好淡水对虾,就要选择无污染、水质较好的地方建塘,而且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让对虾生长的更快,建塘应该保证水深3m左右,并设置合理的进排水口,合理的增加投料和增氧设备,清除掉池塘的杂物和垃圾之后,暴晒一个星期,然后泼洒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

2、池塘进水

池塘消毒后,要往池塘注入肥水,一般往新水中投放适当的稀粪肥,保持池水为碱性环境,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批次加水,合理的控制池水的透明度,这样对于养殖对虾是有很大好处的。

3、虾苗投放

一般每公顷投放75~100万对虾苗,这样合理的放养密度,利于对虾快速育肥,放养过多,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引进虾苗之前,要对虾苗进行严格的筛查,避免虾苗携带病毒。

4、水质管理

虾苗生长到5cm之前,主要通过培水育肥方式管理水质,水质比较透明时,需要投放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的控制水的透明度,可以提升虾苗的生长速度。

5、投料管理

虾苗想要快速育肥,就要做好饲料的投喂工作,根据对虾的进食情况喂食。并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出现投喂过剩或者水中缺氧的现象,就要及时的控制南美白对虾的饲料投喂量,而且要及时更换水质。

淡水养殖用水标准

养鱼的水质检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水的颜色、透明程度以及温度。另一个是化学指标,涵盖的范围很广,比如酸碱度、硬度、溶氧量、氨氮等物质的含量。不同的鱼对水体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检测的标准并不固定,需要根据鱼儿的特性来改善水质。

总结,通过以上关于养鱼水质检测标准有哪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养鱼水质检测标准有哪些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淡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要求

《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成型于1995年,其中灌装产品菌落总数要求低于每毫升50单位为达标,矿泉水企业普遍采用了臭氧杀菌工,随之极易产生溴酸盐。而本次修改预示着矿泉水国标在溴酸盐上限制上将与国际矿泉水标准接轨。据悉,世卫对溴酸盐的限制就是0.01毫克/升,欧盟规定为0.003 mg/L,美国规定为0.01mg/L。 即将出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新国标将对矿泉水溴酸盐浓度加以限定,初定溴酸盐浓度应低于0.01毫克/升。

养鸡


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
  • 紫苏种植基地亩产多少斤,紫苏一年收几次亩产多少斤
  • 紫苏种植基地亩产多少斤,紫苏一年收几次亩产多少斤 >> 紫苏种植基地亩产多少斤,紫苏一年收几次亩产多少斤...

    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
  • 鸡饲料中粗纤维水平一般为多少,各种饲料在鸡日粮中应占多大比例
  • 鸡饲料中粗纤维水平一般为多少,各种饲料在鸡日粮中应占多大比例 >> 鸡饲料中粗纤维水平一般为多少,各种饲料在鸡日粮中应占多大比例...

    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淡水鱼养殖技术规范
  • 天气热了-鸡饲料好发霉-怎么办呀,夏天鸡吃了发霉的饲料怎么办
  • 天气热了-鸡饲料好发霉-怎么办呀,夏天鸡吃了发霉的饲料怎么办 >> 天气热了-鸡饲料好发霉-怎么办呀,夏天鸡吃了发霉的饲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