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菌与藻的区别,水产养殖贝类常用菌
水产养殖贝类常用菌种
塘鲺,又名塘角鱼,学名胡子鲶,在分类上属鲇形目、胡子鲶科。属于热带、亚热带鱼类,广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养殖区域集中于南方,尤其在广东省较多,在江门地区,粤西的茂名湛江一带,粤东的梅州一带都有养殖,其中以江门市崖西一带最为密集,仅崖西区域,占据整个广东养殖的20-30%。在南方主要养殖的品种为本地塘鲺和埃及塘鲺(革胡子鲶)。
一, 塘虱的生态习性
塘虱鱼,体长一般20厘米以上,体重150~250克,最大约500克。塘虱鱼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沟渠等处。最适生长温度20℃~33℃,杂食性,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
生来凶猛,属夜行性动物,性喜成群,怕光,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食量大,贪食,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昆虫、小杂鱼、虾、贝类等。多在夜间活动和取食,白天则潜入水底或洞穴中。
人工饲养后,亦能在白天摄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饲料。塘虱鱼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来源广,容易养殖,成本较低。
本地塘鲺的体形与其他鲶鱼相似,个体偏小,体色呈土黄色或黄色,属底栖鱼类,喜暗畏光,白天活动少、多潜伏在水底,夜间活动频繁,钻穴营居,常数群居一穴。它喜温怕冷,耐寒力较差,低温临界温度为7-8℃,最适生长水温22-32℃。耐低氧能力强,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以上即能正常生长,可高密度养殖,塘角鱼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小杂鱼,虾、螺、蚌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与其它鲶鱼相比,生长速度较慢,当年鱼苗可长至20—25厘米,体重100—150g;第2年可长至25—34厘米,体重250—300g。
埃及塘虱的食性与生物特征和本地塘鲺相似,但生长速度和体型比本地塘鲺要大得多。当年鱼苗经过3--4个月的饲养新技术,体重普遍地可达25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750克以上。
二,苗种培育
1,水花培育池塘的准备。
(1) 清塘
开花的池塘不宜过大,一般2-5亩即可,在水花下塘前的10-15天左右,清整好池塘,同时做好清塘工作。清塘可以选择生石灰,茶麸,漂白粉等清塘
生石灰的干法清塘用量为50-75千克,茶粕清塘每亩的用量为30千克作用。
(2) 加水
水花培育池塘一般注水70-80厘米,注水时需要使用60-80目的网目过滤,以免敌害生物的进入,施适量有机肥或者绿肥培养生物饵料,待清塘药物药性消失,经过试水无问题之后即可放苗。
(3) 解毒。
在珠三角地区,池塘主要水源为河涌水,水质条件不是很理想,故清塘后进水,在下苗之前,必须进行解毒处理,确保下苗安全,建议使用碧水爽500-1000毫升每亩进行净解毒处理
(4) 饵料生物的培育
泥鳅水花的开口饵料以轮虫最好,也可以投喂人工开口饵料,因此,在水花下苗之前,为了确保开花的成活率,必须做好饵料生物的培育,一般在水体解毒后次日施用“苗种培饵氧吧(氨基酸速溶粉)1包/亩+藻种(主要成分为脱氮菌调和粉)100-200克+ 水美(主要成分为磷酸氢钙)100克/亩”,(具体施用量要根据水花的灵活掌握,新塘或者沙质塘还要加虫酵素(发酵料)1公斤/亩),这时则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间,因为水花要求水质相对'清爽',不宜过老及大量浮游动物长起后下池,而是应当在下花后2-3天浮游生物达到高峰。
2,水花的运输
水花一般使用鱼苗袋打氧气运输。在水花的运输过程中,可以在苗袋内加入苗种免疫浸泡剂,每立方水使用30-50毫升,提升水花的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水花的下池
塘虱苗下塘前的处理:如用塑料充氧袋装运来的鳅苗,放养时应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可大于2℃。可将装苗袋漂浮于水中,使袋内外温度接近后(约20分钟),向袋内灌池水,让苗自动游出。
放苗时间:以晴天上午9-10时为佳。
放泥鳅苗前需要检查池塘中是否有蜻蜓幼虫、水蜈蚣等天敌。以免大量繁殖对水花和鱼苗的培育造成较大威胁。必要时,可以在池塘周边使用围网,避免敌害生物的进入。
下苗前2-3小时可以全程泼洒有机酸500-1000毫升每亩,有助于缓解水花下池后的应激。
水花苗的放养密度:视水质,池塘条件灵活调节水花的培育密度,培育密度控制在每亩20万尾左右。
5,水花的培育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放入苗池前,可以先将水花放入暂养小网箱内,每万尾鱼花用“鱼美(主要成分为黄豆粉等)10克+安多(复合维生素)10克+酵母多糖10克”喂饱水花,待水花吃饱后在上风口放入池塘。)蛋黄等人工饵料进行投喂,饱食后下池,有助于水花成活率的提高。
刚下塘鱼苗必须要有充足实物来源,前3-5天能否保障所有鱼苗摄食,是标苗成活率的核心影响因素。
放苗1-4天内鱼苗主要摄食池塘的有益菌类、藻类和浮游动物。当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不足时,塘虱水花得不到充足的饵料,成活率就会降低,因此在下塘当天开始全池泼洒“鱼美剂”,10-20克/万尾/次。以后每天投喂3-5次,每10万尾苗每次用 (“鱼美剂”200-400克/亩+安多(复合维生素)200克/亩+酵母多糖100克/亩),具体用量要根据鱼苗的长势灵活增加其他塘虱苗期粉料等人工饲料。直到苗种出售。
刚下塘的前三天每次投喂量一定要足够,每天投喂次数3-5餐为好。
防止水体老化:每隔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厘米左右,每五天补一次营养和菌种“苗种培饵氧吧1包/亩+藻种100克+水美100克/亩”。
饲喂2周后,就要改为以投饵为主。开始可撒喂微末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的混合,经过几天,逐步过渡到颗粒饲料。
开花的过程中,亦可以全程投喂粉料,每10万鱼花使用2斤料左右每天,每天投喂3-5次,每天视鱼苗的生长情况逐步加量10%-30%,直到15天后开始逐步转喂颗粒料。
塘虱属于肉食性鱼类,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大小相残非常厉害,故在仔稚鱼阶段的饵料一定要充足,达到3公分后,及时分筛。
敌害生物的管理:池四周用沙龙网或塑胶板密围以防敌害侵入,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收获时能完全排干。 放苗前须将池底晒干后泛入新水,水深20~30cm,池底置放长约15cm 的小塑胶管让其躲藏休息或在池中种植不超过总面积的1/2 的水浮莲、浮萍等。
鱼苗放养鱼种放养根据养殖要求确定放养时间,放养密度可放养体长3~5cm 的鱼种60~200 尾/m2,且同池中放养的鱼体规格大小要一致,必要时在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分筛。
6,水花培育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处理
气泡病:水花下池前1小时使用“苯扎溴铵30-50g/亩”能最大限度防治气泡病。
寄生虫病:常常导致鱼花出现白嘴白尾的症状。水花下池7天左右,全池泼洒“纤灭100克+原虫膏150克=1亩”,连用2次。
下塘十天后,苗种的体质还处在比较弱的阶段,水体里沉积了残饵正好适合寄生虫的生长和侵袭,这时需要后天补上可抗寄生虫侵袭的铠甲,内服纤灭3-5天可保苗种安全度过第二关。
治疗白头白嘴:使用“虫虫草100克+原虫膏200克+浓戊二醛125毫升=1亩”。
保肝护胆稳加料
由于鱼苗在幼鱼期消化、代谢和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在转料时很容易出现腹水、肠炎。因此在转料时使用活力团(EM菌,投喂量的2%拌料)连续拌料4天。提高肠道的消化吸收效率,增强鱼苗的免疫力和体质,内服后加料稳定。
塘鲺标苗塘一般没有增氧机,增氧剂的使用就会非常重要,判断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缺氧死亡。最先出现缺氧时间为水蛛大量繁殖时,这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增氧。在养殖过程中判断鱼苗是否缺氧的方法就是观察鱼苗是否集群。如果鱼苗集群,使用粒粒氧后鱼苗散开,就说明是缺氧造成。否则,有可能是虫害引起,鱼苗缺氧的时间段集中在傍晚和早上。
二, 鱼种培育
到鱼苗培育结束时,鱼苗的规格为2.5~3厘米,如果把这些鱼苗作为成鱼养殖的鱼种,成活率低,高产稳产没保障。因此,要进行二级培育,把鱼苗下池培育20~30天,培育成5~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适应成鱼养殖的需要。
鱼种培育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小水体培育;二是将小规格鱼种放入一个适当面积的普通池塘培育。
1、培育池地建造:暂养池宜建在大塘边靠近水的地方,依规模而定,一般每亩大塘需配备10-20平方米的水泥池或者小土池。水泥池底部及池壁用水泥浆抹平,池深1。5-1.6米。池底铺一层20厘米厚的淤泥。经晒底消毒后,便可加水.池底放置竹筒、瓦管、石块作为洞穴,供鱼种栖息,池内种植水葫芦遮阳或在池上设置遮阳网;水源充足。同时设进水口、排水口和水位控制口,池底向排水口一端倾斜,池底高的一端设进水口。在排水口的出水口处设集苗池。水位控制口兼作溢水口,用40目筛网封住溢水口。
培育池一般加水50-60公分左右。注水时间筛绢过滤,严防敌害入池,然后施入肥水产品,使池水呈淡黄绿色,试水无问题后再放入鱼苗。
鱼苗消毒:鲶于进入池前,应用2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液浸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杀菌。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视水质及饲养管理条件而定,通常体长3厘米左右的鲶鱼苗,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0尾左右,若计划培育成更大规格的鱼种,密度可低些。要注意同一池子一定要放养同一种规格的鱼种,避免出现大吃小的现象。养殖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要用鱼筛把长得特别快的鱼种筛出放入其他池子养殖。
4、合理投喂:经“勤投少喂”为原则。标苗期投喂的量和方式,决定了苗的规格分化程度。鱼种培育阶段以投喂塘虱鱼种阶段的配合饲料为主,投饵要做到定时、定质、日投量为鱼体重的5-8%,每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度,可用盆或网片搭成几个食台,分布池塘四周,放入后沉入水中让鱼苗吃食。
5、日常管理:要保持苗池水质调节清新,呈黄绿肥嫩。日灌注新水30-50%左右。如苗池水质调节有污染迹象,应立即加注新水80%,并进行冲氧。同时,应密切观察鱼苗活动情况,注意做好鱼疾病防治工作。对主要因水质调节污染、细菌繁殖侵主鱼体所引起的鱼疾病,如水霉疾病、肠胃疾病、气泡疾病等,可用下法防治:(1)加注新水;(2)下池前1小时使用苯扎溴铵50-100毫升每亩米全池泼洒。可以预防气泡病。(3)定期内服虫虫草,纤灭等驱虫的中草药可以预防车轮虫等常见的寄生虫,定期内服EM菌和VC,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肠道的功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水产养殖常用微生物菌
专利名称:调水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
调水菌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精心选培活菌菌种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活菌水质改良剂,它以从自然界分离的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菌群组成的EM菌为主导菌种,通过复壮和培养,利用微生物菌群在各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互为生长基质,采用独特的发酵工艺形成共生和增殖,再复配微生物营养保护剂及天然调水剂,最后形成一个菌群复杂、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复合型微生物水质调节和改良制剂。
功效1、高效分解水体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和有机碎屑,消除底泥污染,降低水体BOD指标,快速增加水体溶氧,解救因缺氧造成的浮头、泛塘等现象;2、消除水中氨基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源,促进优良藻类的生长,快速培养浮游生物饵料;3、抑制水体致病菌的定植和侵袭,杀灭致病因子,尤其对水霉菌、鳃霉菌、嗜水气单胞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协同消解重金属、农药、藻毒素及化学工业污染,降低水体COD指标;5、维持水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6、稳定水体pH值,保持水体有益微生物和藻类的种群数量,抑制卵藻、微囊藻等有害藻类的生长。
理化性状淡红色液体。
主要成分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天然调水剂。
有效成分含量每毫升含益生菌20×108个。
使用范围适应于所有海、淡水水产动物育苗池和养成池。
用法用100倍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用量1、调节水质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250-500毫升直接泼洒,每10-15天泼洒一次,高温季节或水质恶化时可加倍泼洒。
2、改良水质高密度换水养殖池,每次换水后,每立方水体用调水菌2毫升直接泼洒。
3、环境处理养殖池注水前,用100倍调水菌稀释液均匀喷洒池底和池壁四周。
4、肥水处理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1000毫升,配25千克粪便(各种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后投入水体。
5、应激处理遇到浮头或泛塘,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5000毫升直接泼洒。
注意
1、投放“调水菌”前三天,后五天内禁止使用有杀菌作用的化学药品及抗生素药物;2、“调水菌”底部稍有沉淀或浮有少量白沫均属正常,使用前先将桶内菌液摇匀后再开盖使用;3、使用“调水菌”要即配即用,如有剩余应密封保存,发现气味不酸或腐臭说明已变质,勿再使用;4、使用本品不受天气、光照和水温影响,大风、暴雨前夕泼洒使用效果更好;5、制作“调水菌”稀释液或发酵料时最好用井水,若用自来水应除氯或放置24小时后使用;6、本品使用安全,使用三天后随时可以换水。
发明内容本发明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①取蛋白胨5%,红糖20%,磷酸二氢钙10%,硫酸镁1%,氯化钾5%,氯化钠5%,矿物元素4%,水50%,制成培养液备用。
②取EM菌种和①培养液按1∶49的比例倒入发酵罐中,保持pH4.0-5.0,温度23-28℃,厌氧发酵培养4-10天,待料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制得EM菌菌液,备用。
③80目筛选的黄原胶,备用。
④取③备用的黄原胶按0.1-0.3%添加量加入EM菌菌液中,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装瓶。
本发明具有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对水环境无二次污染,对水产养殖动物无毒副作用,对水产养殖底质环境有明显修复功能等优点,是顺应当今社会回归自然,珍惜水和生命,追求绿色食品,发展健康养殖,实现健康消费的必由之路。
权利要求
本发明水产微生态制剂调水菌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①取蛋白胨5%,红糖20%,磷酸二氢钙10%,硫酸镁1%,氯化钾5%,氯化钠5%,矿物元素4%,水50%,制成培养液备用。
②取EM菌种和①培养液按1∶49的比例倒入发酵罐中,保持pH4.0-5.0,温度23-28℃,厌氧发酵培养4-10天,待料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制得EM菌菌液,备用。
③80目筛选的黄原胶,备用。
④取③备用的黄原胶按0.1-0.3%添加量加入EM菌菌液中,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装瓶。
全文摘要
调水菌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精心选培活菌菌种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活菌水质改良剂,它以从自然界分离的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菌群组成的EM菌为主导菌种,通过复壮和培养,利用微生物菌群在各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互为生长基质,采用独特的发酵工艺形成共生和增殖,再复配微生物营养保护剂及天然调水剂,最后形成一个菌群复杂、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复合型微生物水质调节和改良制剂。
文档编号C02F3/34GK101082028SQ20061002718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邹国忠 申请人:上海泓宝绿色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淡水贝类养殖品种
水温0℃,盐度18-20%
最多放置三天,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
我国的沿海城市是养殖贝类的主要产地。世界上贝类有60多个品种,而中国则占一般左右,目前养殖最多的贝类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幼小的扇贝比大的扇贝移动能力更强,栉孔扇贝耐低温,在-1.5℃的水温中也能生存,但是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5~25℃,在-2℃和35℃以上,贝会死亡。最适宜生长的海水比重为1.017~1.026。
水产养殖贝类常用菌种有
因为醋与海鲜长时间同烧,会使海鲜肉质变粗、变柴。同时因为醋的祛腥威力过强,久烹还会将海鲜的鲜味全部去净。很多海鲜菜品会用到食醋,例如糖醋味、茄汁味的海鲜菜。那怎么样处理最佳呢?
我们的方法是:将所有的调料都放入锅中正常烹饪,只留醋在出锅前淋入,不要让醋汁渗入原料食材太久,然后马上上桌,此时客人吃到的菜品既有酸味,又有海鲜的鲜美质感。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菌种
1.
避免和消毒剂同时用。
2.
搭配能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的菌种(比如芽孢杆菌)效果更好。
3.
光合细菌本身蛋白含量高,水体虫子较多不易使用。
4.
几乎无副作用,每月定期使用3-5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池塘里还有鱼虾的农户而言,阴雨天该如何保持水质稳定?培水培菌必不可少。但在养殖实践中,很多养殖户反映,阴雨天和水温低时不能培菌,否则费时费力还有副作用,因为此时藻类都容易衰落和死亡,何况活菌?
根据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阴雨天的水体同样适宜活菌生存,只是水体多变,对活菌抗逆性要求较高,但并不是活菌不能生长和发挥作用。而阴雨天藻类之所以容易衰落和死亡,主要是因为阴雨天缺乏藻类生长所需要的阳光,而且阴雨天水体容易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加上水温易变等特点,导致一些老化藻类衰落和死亡。
笔者认为,阴雨天可以培养活菌。一般情况下,活菌生长的限制因子是营养、水温和对活菌有毒的物质。也就是说只要水温适宜活菌生长,并含有和其生长所需的营养,活菌就可以生长和发挥作用(前提是水体中没有对活菌有毒的物质)。
但培菌之前需先调查水质情况和了解活菌生存条件,慎用消耗氧气的芽孢杆菌,多使用光合细菌和复合菌等菌种。这是因为此类活菌可以有效分解阴雨天水体所产生的有毒物质,消除有毒物质对鱼虾蟹的应激,稳定水质,而且此类活菌的繁殖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滋生,预防阴雨天过后疾病的暴发。
水产养殖用哪几种菌
em菌就是一种混合型的益生菌,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水产畜牧业、环保等领域。
em菌在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中的菌种各不相同,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用途选择专用菌种。
使用方法
市面上的em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水状的原液,一种是粉状的菌种。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如果用量少,可以选择原液,无需发酵扩培,直接兑水稀释就能使用。如果用量很大,建议用粉状菌种,节省成本。
使用时先要将em菌进行发酵
发酵比例:10克装的粉剂em菌1瓶:4斤红糖:30斤水。先将红糖用水化开,然后与em菌、水混合搅匀密封,放在30度的环境中发酵,7天左右即可发酵成功。
在种植上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要选择种植专用的em菌种。
发酵堆肥:发酵堆肥原料可用家畜禽粪便、豆饼、秸秆、谷壳、杂草、食用菌栽培料等,将发酵菌液按1:200的比例稀释,再与堆肥原料混合拌匀,湿度控制在60%左右(抓一把原料手握见水不滴为宜),堆成堆压紧实,用塑料薄膜覆盖,15天左右即可发酵成优质的有机肥。
作追肥:作追肥时可以用灌根、冲施、叶面喷施。使用方法:将发酵菌液按1:300的比例兑清水稀释用来灌根和冲施,一次不能太多,每株用量250毫升左右;灌根和冲施可以在阴天进行,或在晴天的早上和傍晚进行。
叶面喷施:将发酵菌液按1:500倍的比例兑清水稀释后进行喷施,叶面喷施可以多次使用,间隔7天喷一次,但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性的肥料和农药混用。
浸种:将发酵菌液按1:300的比例兑清水稀释,浸种3小时后播种。
发酵饲料:用发酵菌液按1:200的比例兑清水稀释后与饲料混合拌匀,再倒入容器中压实密封发酵,2天后即可用来喂猪喂鸡等家畜家禽,1斤菌液可以发酵100斤饲料。
饮用水:将发酵菌液按1:500的比例兑清水稀释后,供家畜家禽饮用。
消毒圈舍:将em菌原液按1:50的比例兑清水稀释后用来喷洒圈舍,每隔7天喷一次,可以消除恶臭、除氨气味,净化环境。
在水产上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要选择水产专用的em菌
全池泼洒:每亩用1公斤发酵菌液用水稀释200倍,10个小时后全池泼洒,一般一个星期泼洒一次,下雨时泼洒效果最好。
拌料:将发酵菌液按1:200的比例兑清水稀释,然后喷洒在鱼饲料上,边喷边搅拌,全部饲料都喷湿为宜,喷后马上投喂。
预防泛塘,如出现鱼浮头的现象,可以每亩用em菌原液2公斤按1:100倍的比例稀释后在水面泼洒,2天泼洒1次。
水产养殖常用的七种有益菌
光合菌肥水:光合菌可以抑制虾塘底层超标的氨氮含量和过多的有机质,同时光合菌在不消耗氧气的情况下,通过光合作用分解转化塘口有害物质增加氧气,为有益藻类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为虾塘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浮游生物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
酵母菌肥水:这里的酵母菌特指水产养殖中的酵母菌。酵母菌在虾塘里通过微生物分解发酵后,能够将有害物质转化为肥水必须的氨基酸和游离磷元素和氮元素。这样间接改底,培藻培菌。
菌类的养殖
1.蘑菇菌棒在家中养殖时需要搭建一个支架。家中的空间较小,而且将蘑菇菌棒直接放在地上养殖,容易弄脏地面,而且蘑菇也比较容易被害虫啃食,所以最好使用木条搭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框架,注意搭建的框架必需比蘑菇的菌棒窄一点。
2、处理菌棒
在家中养殖蘑菇的菌棒,也需要对菌棒进行适当的处理,首先需要将蘑菇菌棒上的外包装去除,然后使用刀片或者剪刀在菌棒上戳出一些小孔,让蘑菇可以顺利的长出,并且在放置蘑菇时需要注意,最好将蘑菇菌棒的顶部向外放置。
3、定期喷水
蘑菇生长的环境较为潮湿,所以在养殖蘑菇的过程中,还需要向蘑菇菌棒上喷洒适量的水分,保持环境的湿润。同时在为蘑菇提供水分时也需要注意水源选择,一般可以使用微量元素较为丰富的河水或者井水浇灌植株。
贝类养殖技术
乌龟会趁贝伸出其肉时将其咬叼出并吃掉.而且有时,龟也会被贝喷排出的脏物和病菌感染.建议不要.贝也吃泥.用池塘里的淤泥(干静的河沙铺上做背景很好,但要干净,洗静.)加上稍微淹过贝一点点的水,就想是在浅滩上一样,很好看.离开水不能活.但几个小时没问题.不过要携带,最好装水.贝吃什么,我已经说了.水底泥沙,苔藻和小水虫.如果要养观赏,用玻璃露天缸凹凸不平,模仿浅滩铺上石子泥杀,但如果污染了水质就不好看了.装上水位稍微淹过贝一些的水,放入贝几个.一般吃以上微生物和沉淀泡烂过的鱼类饲料.龟粮在内.但每次喂完吃干净后要清洗一次.而且,贝本身就喜脏.懒的管那么多就不会起到什么观赏效果.因为贝会不停的吐出泥沙污染水质.没什么精力管理就直接拿桶用井水.河水或存放过的自来水养好了.水很脏了就换.
水产养殖贝类常用菌种有哪些
不可以,食用菌种虽然要属于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的项目,但是要达到货车载重量的80%以上这种事显然是不存在的,既然只是菌种完全可以带上客车当做行李拿回家。
高速公路免费《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
白菜类: 大白菜、普通白菜(油菜、小青菜)、菜薹
甘蓝类: 菜花、芥蓝、西兰花、结球甘蓝
根菜类: 萝卜、胡萝卜、芜菁
绿叶菜类: 芹菜、菠菜、莴笋、生菜、空心菜、香菜、茼蒿、茴香、苋菜、木耳菜
葱蒜类: 洋葱、大葱、香葱、蒜苗、蒜苔、韭菜、大蒜、生姜
茄果类 :茄子、青椒、辣椒、西红柿
豆类 :扁豆、荚豆、豇豆、豌豆、四季豆、毛豆、蚕豆、豆芽、豌豆苗、四棱豆
瓜类 :黄瓜、丝瓜、冬瓜、西葫芦、苦瓜、南瓜、佛手瓜、蛇瓜、节瓜、瓠瓜
水生蔬菜 :莲藕、荸荠、水芹、茭白
新鲜食用菌 :平菇、原菇、金针菇、滑菇、蘑菇、木耳(不含干木耳)
多年生和杂类蔬菜 :竹笋、芦笋、金针菜(黄花菜)、香椿
仁果类: 苹果、梨、海棠、山楂
核果类: 桃、李、杏、杨梅、樱桃
浆果类 :葡萄、提子、草莓、猕猴桃、石榴、桑葚
柑橘类: 橙、桔、柑、柚、柠檬
热带及亚热带水果 :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橄榄、枇杷、椰子、芒果、杨桃、木瓜、火龙果、番石榴、莲雾
什果类 :枣、柿子、无花果
瓜果类: 西瓜、甜瓜、哈密瓜、香瓜、伊丽莎白瓜、华莱士瓜
鲜活水品(仅指活的、新鲜):鱼类、虾类、贝类、蟹类其它水产品 海带、紫菜、海蜇、海参活的畜禽家畜 猪、牛、羊、马、驴(骡)家禽鸡、鸭、鹅、家兔、食用蛙类其他 蜜蜂(转地放蜂)新鲜的肉、蛋、奶 新鲜的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新鲜的家畜肉和家禽肉、新鲜奶等等。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