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养殖水体氨氮生物处理,氨氮养殖水体
氨氮养殖水体
氨态氮(NH3-N)简称:氨氮,是水体中氮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重要污染物。 氨氮检测:取1ml原水稀释到50ml,加入1ml酒石酸钾钠,1.5ml纳氏试剂,摇匀,静止10min。分光光度计波长调到420nm,测定。带入公式求得含量。公式由测定的标准曲线推导而来,原则上每换一次纳氏试剂,就要从新制定标准曲线。 如有需要,我可以详细介绍水体中氮的组织形式与关系。 希望能帮到你!!!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转化途径
氢氧化钠。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水中生物及人类都有较危害性。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气浮法、折点加氯法、电化学氧气法、离子交换法、物理吸附法和生物脱氨法等。
其中,电化学氧化法由于具有占地少、操作简单、绿色清洁等优点而引起广泛关注。
氨氮水产养殖
在《渔业水质标准》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所以在水产养殖中氨氮一定不能够超过标准含量。
养殖水体氨氮来源
1、农村生活条件变好,汽车量增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最终在污水中。
2、雷电电击空气中的氮气形成的氮氧化物。
3、耕地过程中使用的含有氮源的肥料,通过灌溉进入水体。
4、人和其他动物的排泄物中的含氮物质。
5、植物腐烂后产生的含氮物质。
氨氮 养鱼
氨氮过高,给鱼缸换水1/3,连续换水一周
氨氮养殖水体比例
鱼塘氨氮每升不超过0.02mg属正常。氨氮含量超标与pH值、不科学施用氮肥、缺氧等有关。发生氨浓度超标后使用降碱药物全池泼洒,降低氨氮比例;养殖的中后期,不能使用硫酸铵、尿素等含氮化学肥料,应该使用含磷、钾肥料;开动增氧机,促使分子状态的氨挥发到空气中,降低底层水中氨分子的含量。
氨氮养殖水体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标准中规定非离子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 mg/L;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养殖水体氮循环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氮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大气中的氮气,总量约3.9×1015 t。除了少数原核生物以外,其他所有的生物都不能直接利用氮气。目前,陆地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氮的总量达1.1×1010~1.4×1010 t。这部分氮素的数量尽管不算多,但是能够迅速地再循环,从而可以反复地供植物吸收利用。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氮总量约为3.0×1011 t,这部分氮素可以逐年分解成无机态氮供植物吸收利用。海洋中的有机氮约为5.0×1011 t,这部分氮素可以被海洋生物循环利用。
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养殖废水氨氮
在《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中,第五项规定的就是总氮,一级排放标准是小于等于3毫克/升,而二级标准是小于等于5毫克/升。这里的总氮不同于养殖用水检测中的氨氮。总氮是水体中存在的5种形式氮的总量,包括溶解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气、氨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态氮。
而养殖用水水化学分析测定的氨氮实际上是分子氨和离子氨含量之和,数值是小于总氮的。
养殖用水氨氮标准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超标是由池底老化、淤泥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水源水质不佳等因素所致。水体中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超标对水产动物的毒性较强,造成的危害相似于氨氮超标。
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多少为正常
1、四类水体的氨氮标准是小于1.5毫克/升。
2、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