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殖鲮鱼,鲮鱼高效养殖
鲮鱼高效养殖方法
水质要求:海拔150米至800米,靠近山涧溪流,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环境安静。
赤鳞鱼属底层鱼,喜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养殖条件要求严格。泰山溪流以砂石为底,石上富生藻类,溪水常流低温,经流弯曲,含氧丰富,各种矿物质含量低,正是赤鳞鱼特需的生态环境。赤鳞鱼离开泰山水不易成活,自古有“赤鳞鱼不下山”之说。
鲮鱼最高效养殖技术
水花下塘前的准备
池塘清塘消毒后,一周后开始注水,注水深80厘米左右,次日每亩施用浮游生物培育专用产品“苗种培饵氧吧”3-5包+“以诺调水王”250-400毫升。(鲮鱼水花每亩放养50—80万尾),再经过2-3天浮游生物就完全达到高峰,这时正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间。
水花下塘
为了解除水花应激反应和机械损伤,在下池前1-3小时要每亩用“诱食应激灵”或“泼洒姜”50g+“霉平”10g兑水全池泼洒。水花下塘前应“调温”20分钟,再把水花放入水花暂养箱中,每万尾用“鱼美”10g+“牛奶”10g喂饱水花,待水花吃饱后在上风口放入池塘。
水花培养(替代豆浆喂养鱼苗)
水花下塘后,不需要用豆浆喂苗种,直接按照以下方法:第二天开始要全池泼洒“鱼美”,10g/万尾,每天2次。以后每天用1-2次“鱼美”,500g/亩.天,具体用量要根据鱼苗的长势灵活增加。水花下池后每5天每亩用一次“培饵氧吧”1包/亩+“以诺调水王”250ml/亩,直到苗种出售。
鲥鱼 养殖
代替鲥鱼的是美洲鲥鱼。
美洲鲥鱼,又称美国鲥鱼,是在长江鲥鱼(又称中华鲥鱼)濒临灭绝的情况下,作为替代种于2003年引入中国。已在全国12个省市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成为国内最珍贵的养殖种类之一。目前,我国美洲鲥鱼的养殖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还有待完善。
鲽鱼 养殖
鼓眼鱼,也叫偏口鱼、鲽鱼、比目鱼等;为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以海洋捕捞为主,人工养殖较少。
扁口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中国黄海和渤海、东海。乳山近海,东海零星可见。冬季栖息于水深60~80米的水域,翌年春末夏初向浅海移动。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生殖期,之后散布于30~60米的海域索饵。3龄左右性成熟。黄海北部为主要产卵场之一。以海洋捕捞为主。
鮰鱼 养殖
500克。
鲮鱼的体型并不大,常见鲮鱼个体的体重只有1斤左右。超过1斤的鲮鱼虽然也有,不过数量是比较少的。目前比较大的鲮鱼可以长到4公斤左右,但这么大的鲮鱼非常少见。具体来看,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鲮鱼的体型。比如水温,水温适宜,鲮鱼的食欲就好,发育也好,体型相对就大一些。另外,水质、食物等因素对其体型也都有影响。
鲮鱼 养殖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白粉2.5公斤、亩清塘消毒。水质管理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夏花分塘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鱼苗分塘放养养殖时间为6朋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目前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第一段6朋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 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亩产可达500-600 公斤。投饲管理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囗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病害防治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鮸鱼 养殖
牛尾巴鱼养殖技术:
牛尾巴鱼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龙脷”、牛舌头、鳎目,滨州亦叫鳎米鱼,是一种近海大型底栖经济鱼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口感爽滑、出肉率高、鱼肉久煮而不老等特点
养殖场地的选择
牛尾巴鱼分布范围很广,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均产,属大型优质舌鳎。厂址选择在我市的北海新区,此地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典型的温暖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由于厂址周边近距离内无居民聚集区,底质好,水质清新,悬浮物少,水源充足几乎无污染,潮流畅通,地处海水养殖区域,交通、通信便利,所以实属天然的“海洋牧场”。
池塘建设
牛尾巴鱼的养殖对池子形状没有特殊要求,但由于它喜欢黑暗且安静的环境,又有伏底和附壁生活习性、腹面下方的摄食方式,决定了其不适宜于进行网箱养殖,更适于工厂化养殖。养殖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水面一般在 40~50米
2 ,水深一般在40~50厘米,牛尾巴鱼较适宜高温生长,较浅的水深有利于提高池塘水温。每座车间总水体一般在300~500米3 。养殖车间主要有供水系统和配套的辅助设施,要求池中心排水,进排水渠道分开并循环流畅,避免养殖用水污染,排水时能将池水迅速全部排干,及时加注新水,可以更好地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为整个养殖周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放养前的准备
1.鱼苗的质量 牛尾巴鱼鱼苗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
①选择规格整齐、体色正常、有活力、无伤无病、摄食良好、伏底伏壁能力强的鱼苗。
②由于雌鱼生长速度是雄鱼的2~3倍,同龄雌雄鱼体重相差最高达十几倍。为确保种质优良,选择我市牛尾巴鱼资源修复行动增殖站的自育鱼苗,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该鱼苗是利用渤海湾自然个体作为亲体而繁殖,出雌率达到20%以上,具有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
2.鱼苗的消毒 放养前对鱼体进行消毒,防止鱼苗带病入池。一般采用药浴的方法,用量及药浴时间:40~50毫克/升的PVP-I(含有效碘10%)15~20分钟、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5~10分钟。要特别注意药浴时应根据鱼种的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而掌握好浓度和时间,以免鱼种出现严重应激。单次药浴的数量不宜太多,鱼种消毒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防止鱼体受到损伤而影响生长。
3.鱼苗的密度 放养密度要根据水质情况和换水量而定,若每天6小时能达到一个循环,每平方米放养6厘米的鱼苗300~400尾、8~10厘米的150~200 尾、15~20 厘米的 80~100 尾。要是换水量大时可适当加大放苗量,但是不可出现鱼在池底重叠的现象。由于牛尾巴鱼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明显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鱼体大小和重量会有很大的差距,应及时进行筛选,尽量保持同一池中的鱼体大小基本一致,更有利于健康生长。
适时放苗
牛尾巴鱼在3~32℃可以存活,但是较适应高温生长,低水温摄食差,生长缓慢。入池前要逐渐调整好池水各项指标,保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一般选择水温在15~24℃,透明度要求35~50厘米,水的pH范围为7.5~8.5,水中溶氧大于5毫克/升,盐度在20左右就可适时放苗。
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养殖过程中,前期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后期投喂配合饲料和小杂鱼。饲料的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由于牛尾巴鱼属于肉食鱼类,所以饵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要占到50%以上、脂肪含量不低于10%。投喂饲料鱼时要新鲜,不能投喂污染或变质的饲料鱼。
投饵量应根据吃食情况及水质环境情况进行调整,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量的1%~2%。由于牛尾巴鱼是腹面下方的摄食方式,摄食比较分散,因而集群抢食的现象不明显,所以要仔细观察它的摄食状况,尽量均匀分散投喂,在水温稍低的时候摄食量会减少,要少投或不投喂。水质较差时也要少投,每天投喂两次。
2. 定期检测 鱼苗入池后要定期测量其体长,分析其生长情况,8~10厘米的鱼苗养殖10个月左右体重可以达到500克/尾左右,之后生长速度有所加快,养殖顺利的一年可达到700克/尾左右。定期取样检测水的盐度、溶解氧、pH 等指标,根据水质的情况及时排放老水,加注新水,适当调整管理措施。
3.病害防治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鱼的病害重在预防,可通过增加换水量改善水质。每隔10~15天消毒1次,1个月左右用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浴1次,时间可在10~15分钟,或根据鱼的反应灵活掌握,并及时彻底清刷消毒池底和池壁。牛尾巴鱼属于新兴养殖品种,养殖过程中暂时还没有遇到严重的病害流行。
一般特有的病害为腹水病、胀腹病和烂鳍病等,均由细菌引起,可用土霉素、菌毒杀星、恩诺沙星等进行内服或药浴。实际用量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规范用药,所用药物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4.建立巡查档案 每天早、中、晚要坚持巡池,详细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建立巡池档案。为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要及时清理好鱼池及周边污染物,池子外壁每天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次。仔细观察鱼的动态,发现有病鱼时要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鲮鱼高效养殖设备
长江刀鱼亲本培育
长江刀鱼亲本最早是采用捕捞长江刀鱼幼苗在人工条件下进行驯养,进而培育成亲本。驯养期间每年进行优选,选择体形好、无病、无伤、符合长江刀鱼特征的个体,经过数年时间精心培育,个体达到100克以上作为亲本,雌雄放养比例1∶1.2,放养密度1尾/米2 。
长江刀鱼亲本采用生态工厂化池塘培育,培育池塘为长方形圆角池,面积 2800 米2 ,水深1.2米,池中设置专门投喂平台,采用水车式增氧与微孔增氧相结合方式。亲本培育过程中全程投喂长江刀鱼亲本专用饲料,饲料蛋白质≥45%,脂肪≥15%,配合投喂糠虾、鲮鱼苗等生物饵料,培育水温12~32℃,pH 7.5~8.5,氨氮<0.5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
产卵孵化
1.产卵网设置
长江刀鱼产卵网采用40目聚乙烯网布做成漏斗状,通过水流自动收集鱼卵。
2.受精卵收集
每年4-5月,水温18℃以上时长江刀鱼开始产卵,一般在夜间(20:00-4:00)进行,每天早上8:00开始检查产卵情况,及时将产好的卵收集起来,放入孵化设施进行孵化。
3.受精卵孵化
长江刀鱼孵化用水需要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温 20~24℃,水体溶氧 6 毫克/升以上,pH7.5~8.5,氨氮、亚硝酸盐不得检出。在孵化过程中将水温控制在20~22℃,定期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及时清除死胚胎,保持水质的清新。
鱼苗培育
1.水花暂养与转运
刚孵出的水花垂直地游于水中,游泳能力弱,水花在原孵化池暂养两天,待鱼苗游泳能力较强时,采用虹吸法将鱼苗收集到水桶中,转运到鱼苗专用培育池塘中。
2.水花培育
池塘采用20米×20米水泥池,配备纯氧增氧设备,进、排水设施良好。苗种入池前10天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采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池200千克,浸泡5天后用水冲洗,洗干净后加水曝气5天。鱼苗进场前对水体氨氮、水温、pH、溶氧、浮游生物组成等进行检测。鱼苗放养前调节苗种与养殖池水温,温度差不高于0.5℃,放养密度200~250尾/米
3 。
鱼苗放养后,在卵黄囊吸收完之前进行投喂,使用轮虫开口,保证池塘中轮虫丰度300个/毫升以上。待鱼苗生长到1.5厘米以上就可以投喂无节幼体或者丰年虫,开始每万尾鱼苗投喂丰年虫10克/天,逐次增加。投喂采用灯光引诱、滴定投喂的方法,每次投喂4小时,采用24小时饱和投喂。随着鱼苗的生长,
鲻鱼 养殖
白眼鱼的养殖方式
1、饵料的投喂与施肥
:饵料投喂主要是指混养的其他品种,白眼鱼在养殖前期,由于池塘天然饵料充足,不需要投放任何饵料。
养殖中期随着混养品种摄食量的加大,池内的天然饵料开始不能满足各混养品种的需求,这时要根据其他混养品种的主次适当增加投量饵
2、水质管理:养殖期间要做好水质调节,水质处理至关最要,鲻鱼苗种放养后,水深要保持在0.5~0.7 m,若温度降低,水位要调至到1 m以下
3、病害防治:养殖白眼鱼虽然发病率很少,但苗种体质娇嫩,喜跳跃,往往在运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鱼体损伤严重而死亡,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