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高温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高温给我们水产养殖带来了什么
连续高温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
连续高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连续的高温天气,使池塘的水温大幅提高,已超过部分水产动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如南美白对虾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目前已超过32℃,池塘水温达到35℃左右,导致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出现厌食情况,摄食大幅下降,生长减慢,抗病力与免疫力下降。
2、连续的高温天气,导致各类病菌及虫害繁殖速度加快,致使水产养殖品种极易感染疾病。如南美白对虾厌食症、白便病、黑鳃病、纤毛虫病等情况发生增加。
3、连续的高温天气,造成水色过浓,透明度降低,水体容易出现分层,也容易发生突变,池塘容易缺氧浮头等。同时也会出现亚硝酸盐、氨氮等指标偏高,PH值下降等情况。
主要对策措施
1、控制好投饲量。
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成活率、残饵量、水质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投喂的饲料必须控制在1.5小时以内吃完为宜,切勿有饲料浪费的现象出现。天气晴好、通风、水温适宜时可适当多喂,突然出现雷阵雨、暴风雨、寒流侵袭时要少喂或停喂;水质良好时可适当多喂,水质变差或恶化时少喂或停喂;池塘溶解氧充足时可适当多喂,池塘出现亚缺氧或缺氧情况时要少喂或停喂;池虾出现厌食症、白便症等症状的池塘要少喂或停喂,池虾摄食正常的池塘可适当多喂。
2、加强水质管理。
(1)加强池塘增氧。应坚持每天午后开动增氧机2小时左右,及时消除水体分层,夜间要提前开动增氧机,并延长开机时间,以降低池塘水温,避免虾塘缺氧泛池。
(2)适量加注新水。根据池塘水质状况,适时适量加注新水,使养殖池塘的水位保持在最高水位。但要注意的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每天的进水量应控制在5厘米以内,切勿大排大灌。
(3)做好水质检测。重点是亚硝酸盐、氨氮、PH值等指标,要求亚硝酸盐、氨氮等指标不能出现,PH值控制在8.5―9.0范围内。其它: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水色以油绿色、草绿色为佳,溶解氧必须保持4毫克/升以上。
(4)做好水质调节。每半月泼洒池塘解毒宝1次,每周施放EM原露、水产专用氨基酸活性1次,保持水色呈油绿色或草绿色,而且水的颜色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20―30厘米,不能出现水质分层,出现云块状与条状等情况。
3、做好轮捕工作。
一旦当南美白对虾达到商品规格时,必须仔细分析放养量、成活率、投饲量、池虾规格、水质和底质状况等。若放养充足、成活率高,当池塘虾规格达到100尾/公斤左右,或者投饲量达到250公斤左右时,则应做好南美白对虾的轮捕工作。轮捕应采用地笼诱捕,防止捕捞量过多而影响虾的产量。
4、做好疾病预防。
(1)定期开展水体消毒。一般每隔15天左右,每亩每米水深可用二氧化氯片100克抛洒至池塘最深处,或者用增效戊二醛200毫升进行全池泼洒,预防黑鳃病、褐斑病、鱼类出血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2)增强抗病能力。饲料中适量添加免疫制剂、酶制剂、饲料级生物活菌等,以促进鱼、虾、鳖等水产品良好生长,增强免病能力和抗病能力。
(3)定期使用生态制剂。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以调节水质激发有益菌群迅速繁殖,吸收和消耗水体中有害物质,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使水质得到净化,从而保证各类水产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
1、鱼的疾病爆发率比较高
2、鱼的摄食速度比较快导致新陈代谢也加快,水质容易恶化
3、病原体的繁殖速度也会加快
4、鱼的养殖周期缩短
容易缺氧!水底腐殖质产生沼气!
关于养殖虾需要有哪些经验
找到些<虾病害症状与的防治技术>,让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白斑综合症
病症:病虾离群空胃,摄食量大减,头胸甲与腹甲容易剥开,甲壳上见规则形状之白斑。病虾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若水质稳定营养全面,则可维持1个月左右。死亡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即大虾死亡速度高于小虾。
2、黄头病
病症:病虾活力低下,食欲减退,在水面胡乱游动,头胸甲呈现黄色或者发白,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
3、白对虾红体病
病症:主要发生于南美白对虾。绝大部分病虾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即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仅仅5-7天,而后转人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以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发现。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染,死亡率较高,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
4、传染性皮下与组织坏死病
病症:病虾离群不摄食,间断浮上水面。濒死对虾微微发红,肝胰腺、头胸甲变淡黄色或白色。
对虾细菌真菌病
1、红腿病
病症:病虾附肢变红,头胸甲鳃区呈黄色或浅红色,肝胰脏萎缩糜烂,病虾发病2小时后开始色变成茶红色。
2、烂眼病
病症:病虾漂浮于水面翻滚,眼球肿胀,由黑色变成褐色,进而溃烂,有的只剩下眼柄,一般在高温季节常见,病虾大都在1周内死亡,死亡率在30%左右,养殖密度高有机质丰富及盐度低的水域容易发生。
3、烂鳃病
病症: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鳃丝溃烂,病虾呼吸困难,摄食不振。
4、肠炎病
病症:病虾游动缓慢,在低倍镜下检查可见胃部有淡黄色的菌落,病虾摄食不振,该病在对虾幼体阶段极易发生,死亡率极高,在2-3天内可达95%。
5、荧光病
病症:由亮弧菌、发光假单胞菌、哈维氏发光杆菌等感染,病虾在黑暗处发荧光,夜晚可见水色闪闪发光,虾由断触须,摄食减少,在池边缓慢游动。对虾育苗阶段发生较多。
6、镰刀菌病
病症:病虾鳃、头胸甲、附肢、腹甲有黑色的斑块,镰刀菌寄生于鳃部时引起鳃组织坏死变黑,该病与甲壳溃疡和黑鳃病相似,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如发现菌丝及分生孢子,则可确诊。
7、甲壳溃疡病(褐斑病)
病症:病虾的体表甲壳和附肢上有黑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疡,斑点的边缘较浅,中间部颜色稍深,病情严重则溃疡初迅速扩大形成黑斑,造成虾陆续死亡。
对虾其他病
1、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症:病虾鳃部变成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呈灰黑色绒毛状,蜕皮困难少呼吸困难,底质含有大量腐植质且老化的池塘易发生此病,且容易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而发生大量死亡。
2、丝状藻类附着症
病症:病虾鳃部为黑色或褐色,附肢似有棉絮状附着物,鳃丝变成黄色或褐色,附有丝状物,病虾呼吸困难,通常在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易诱发。
2002年华南地区对虾病害流行情况:1、淡水半咸淡水养殖养殖对虾常常诸多病一起发作,白斑、红体、断须、烂腮、黑鳃、寄生虫等搀杂一起。海水养殖区域多出现红体、断须病,出现较多公孙虾现象。2、暴发性死亡较少出现,上半年虽然病害发生频繁,但是死亡率相对病害发生率不高,下半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养殖40天左右是病害发生高峰期。在淡水半咸淡水养殖区稍微会提前一点。
2003年对虾病害流行初探:1、目前发病情况较2003年有很大不同,诸多病害羼杂发生的情况在海水养殖区域常有发生。2、暴发性死亡率上升。3、病害发作高峰期提前,有的池塘甚至在放苗十来天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死亡。据专家介绍,是对虾种质的问题。
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养虾的主要工作是养水、维护底质。因为对虾患病,多属于条件致病,水质恶化导致对虾摄食下降、体质变差,条件致病菌、病毒侵袭对虾,对虾开始发生病害。一旦对虾发生病害,可以通过细心观察水环境、患病虾体情况、测试水质因子、底泥状况来了解病害源侧重那一方面:是病毒病为主要病害因子还是细菌病为主要病害因子,是天气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还是pH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等等。因为目前对虾病害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因此我们通常以防为主。
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来临之时以三步骤处理:第一步:消毒剂处理水体中病菌病毒,目前常用的消毒剂主要为卤素类消毒剂,比如三氯异氰尿酸、有机碘等。施用消毒剂处理之后看对虾体质状况决定下一步处理措施。第二步:经过第一步处理之后,如果对虾体质较差,则需要减轻消毒剂用量,或者不用消毒剂,转而使用内服保肝强健药。如果对虾体质还好,则可以在施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保肝强健药、抗菌素等。第三步:如果对虾体质好转,则可在加大内服强壮药剂的基础上,使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色,将用过药物的水体纠正过来。如果对虾疾病仍然不好转,则需要调整用药策略,换一种消毒剂、抗菌素来用。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