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奶牛舍应为多大面积,养50牛的牛舍要多大面积
1000头奶牛舍应为多大面积
大概6000平方米
牛舍内有何主要设施及要求?
根据牛的生理阶段,奶牛牛舍分哺乳犊牛舍、生长牛舍、成牛舍和产房。
(1)犊牛舍
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防止贼风和潮湿。为提高犊牛成活率,减少疾病,提高增重,犊牛自出生至哺乳期结束实行单体独立饲养模式。其中可移动犊牛栏(犊牛岛)应用效果最好。可移动牛栏便于清理栏下的污物,床位可保持干燥,犊牛转群后便于彻底清除垫草、粪便以及消毒和实施常规的卫生防疫措施。犊牛栏三面封闭,一面朝阳,无底面,有顶罩,前沿高180厘米,后沿高165厘米,长170~180厘米,舍宽70~90厘米。运动场围栏上设置奶桶(放奶、料、水)、草栏(放置青干草)。犊牛栏放置时,栏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犊牛间互相舔、吮。在气候温和的地方或季节,犊牛栏一般放置在室外更好(图1)。
图1 犊牛栏(岛)
(2)生长牛舍和成牛舍
生长牛舍和成牛舍都可采用拴系式或散栏式饲养,在排列上可采用单列或双列式。
①拴系式牛舍
又称颈枷式牛舍,每头牛都有固定的牛床,用颈枷拴住牛只,除运动外,饲喂、挤奶、刷拭及休息均在牛舍内。目前,拴系式饲养一般采用管道式挤奶。其优点是专人管理饲养,固定牛群,对每头牛的情况比较熟悉,管理细致,奶牛有较好的休息环境和采食空间,相互干扰小,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缺点是操作烦琐费力,劳动生产率较低,不利于推行机械化。母牛的关节、乳头易受损伤。牛舍内部设施主要有牛床、饲槽、走道、粪尿沟等。在双列式中,有对头式和对尾式两种。对尾式牛头向窗,有利于通风采光,传染疾病的机会少,挤奶、发情观察及清理粪便工作比较方便。缺点是饲喂不便。对头式的缺点与此相反(图2)。
图2 拴系双列牛床排列
(蒋兆春,2010)
牛床是奶牛采食、挤奶和休息的场所。奶牛在一天内约有50%的时间是在牛床躺着,因此,牛床应具有保温、不吸水、坚固耐用、易于清洁消毒等特点。牛床的长度取决于牛体大小和拴系方式,一般为1.45~1.80米(自饲槽后沿至粪尿沟)。牛床不宜过短或过长,过短时奶牛起卧受限,容易引起乳房损伤,发生乳房炎或腰肢受损等;牛床过长则粪便容易污染牛床和牛体。牛床的宽度取决于奶牛的体型和是否在牛舍内挤奶。一般奶牛的腹宽为75厘米左右,如果在牛舍内挤奶,牛床不宜太窄,否则挤奶员在两头牛中间挤奶会感到操作不便,且闷热,故常采用1.10~1.25米宽的牛床。同时,牛床应有适当的坡度,并高出清粪通道5厘米,以利冲洗和保持干燥,坡度常采用1%~1.5%,要注意坡度不宜太大,以免造成奶牛的子宫后垂或产后脱出。此外,牛床应采用水泥地面,并在后半部画线防滑。牛床上可铺设垫草或木屑,也可采用橡胶垫,一方面保持干燥,减少蹄病,另一方面又有益于卫生。
奶牛的拴系方式有固定颈枷(图3)、直链式颈枷和横链式颈枷等。直链式尺寸为:长链长130~150厘米,下端固定于饲槽前壁,上端拴在一根横栏上;短链长50厘米,两端用两个铁环穿在长链上,并能沿长链上下滑动(图4)。这种拴系方式,牛上下左右可自由活动,采食、休息均较为方便。为便于挤奶操作,防止牛只相互侵占床地,可在牛床之间设置由弯曲钢管制成的隔栏。隔栏的长度约为牛床地面长度的2/3,栏杆高80厘米,由前向后倾斜。
图3 硬式钢管颈枷
图4 链式颈枷,碗式自动饮水器
饲槽位于牛床前,通常为固定式筒槽。饲槽应坚固,表面应光滑,不透水,而且耐磨、耐酸。饲槽底部为圆弧形,有利于奶牛用舌采食,又便于清洗消毒。饲槽前沿设有牛栏杆,饲槽端部装置给水导管及水阀,饲槽两端设有窗栅的排水器,以防草、渣类堵塞阴井。现代化牛场多采用地面饲槽,即饲槽不突出地面,或略低于地面。这种饲槽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清洗容易。现代化的牧场都采用自动饮水器,可以保证奶牛有充足的饮水,可提高产奶量。一般每2头牛提供1个碗式自动饮水器,设在两栏之间。
饲料通道位于饲槽前,用作运送、分发饲料。通道宽为1.3(人工操作)~3.6米(机械操作),同时,通道常高出牛床地面5~10厘米。
牛舍内的清粪通道同时也是奶牛进出和挤奶员操作的通道,通道的宽度除了要满足清粪运输工具的往返外,还要考虑挤奶工具的通行和停放,而不致被牛粪等溅污。通道的宽度一般为1.6~2.0米,路面最好有大于1%的拱度,高度一般低于牛床,同时,路面要画线防止奶牛滑倒。
在牛床与清粪通道之间设有粪尿沟。粪尿沟通常为明沟,沟宽一般为30~40厘米,沟深为5~18厘米,沟底应有0.6%的排水坡度。也可采用深沟,加盖漏缝盖板,粪尿通过漏缝落入粪沟里。
②散栏式牛舍
散栏式牛舍是奶牛采食区、休息区和挤奶区分开,形成饲喂、挤奶、清粪等不同工种专门化岗位。因此,散栏式牛舍更便于实行工厂化生产,可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散栏式牛舍内部设备简单,牛在牛舍内可自由活动,显得更加舒适。在具有隔栏设备的情况下,可尽量减少牛体受损伤的危险。由于挤奶区与采食区、休息区分开,牛体较清洁,可提高牛奶的质量。散栏式饲养的缺点是不易做到个别饲养,而且由于共同使用饲槽和饮水设备,传播疾病的机会增多。散栏式牛舍在布局上,干奶牛、犊牛与产房靠近,而泌乳牛舍与挤奶厅靠近。
在温暖地区可造棚舍式奶牛舍。在炎热的南方可造开放式奶牛舍,整个休息处在露天,饲喂区在凉棚下。
散栏式牛舍牛床长为2.5米左右,其中牛床净长1.7米,前端长0.8米。牛床的隔栏由2~4根横杆组成,顶端横杆一般高为1.2米,底端横杆与牛床地面的间隔为35~45厘米,隔栏有多种形状。牛床一般高于通道15~20厘米,常用垫草的牛床面可比牛床边缘稍低些,不垫草的床面可与边缘平,并有4%以下的坡度,以保持牛床干燥(图5)。
图5 散栏式牛舍牛床
散栏式牛舍内的走道结构要视清粪的方式而定,一般为水泥地面,并有2%~3%的斜度,以利清洗。走道的宽为2~4.8米,带饲槽的牛床走道要宽些,当牛采食时,其尾后还有足够的空间让其他牛自由走动。如采用机械刮粪,则走道宽应与机械宽相适应;如采用水力冲洗牛粪,则走道应采用漏缝地板。
散栏式牛舍的饲槽多采用地面饲槽。采食隔栏大多采用硬式颈枷,每头牛之间的宽度为65厘米左右。
挤奶厅是奶牛场采用散栏式饲养和奶牛小区的重要配套设备。挤奶厅的形式比较多,分固定式和转动式两种:固定式又有列式挤奶台、鱼骨式挤奶台;转动式因母牛设立的方式有串联式、鱼骨式和放射式等。
列式挤奶台:挤奶时将牛赶进挤奶厅内的挤奶台上,两旁排列,在挤奶栏位中间设有挤奶员操作的地坑,列式挤奶棚高2.5米以上,坑道深0.8~1.0米,坑宽2~3米,坑道长度与挤奶机栏位有关,设计按挤奶机设备提供厂家要求进行。2个以上挤奶员操作,一边挤奶,一边进行挤奶准备。此时放出一批挤完的牛,放进一批待挤牛。挤奶员站在厅内两列挤奶台中间的地槽内,流水作业方便,同时识别牛只容易。根据需要可安排2×4至2×24栏位,以满足大(多至2000头)、中、小不同规模奶牛场的需要。
鱼骨式挤奶台:挤奶台两排挤奶机的排列形状有如鱼骨,这种挤奶台栏位一般按倾斜30°设计,这样就使得牛的乳房部位更接近挤奶员,有利于挤奶操作,减少走动距离,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基建投资低于列式。一般适于中等规模的奶牛场,栏位根据需要可从2× 6至2×16不等。鱼骨式挤奶厅棚高一般不低于2.5米,中间设有挤奶员操作的坑道。坑道深0.8厘米;坑宽2.0~3.0米;坑道长度与挤奶机栏位有关,设计按设备要求进行。坑道门的设计按挤奶机设备提供厂家要求建造。
转盘式挤奶台:利用可转动的环形挤奶台进行挤奶流水作业。其优点是奶牛鱼贯进入挤奶厅,挤奶员在入口处冲洗乳房,套奶杯,操作方便,每转一圈7~10分钟,转到出口处已挤完奶,劳动效率高,适于较大规模奶牛场。目前主要有鱼骨式转盘挤奶台和并列式转盘挤奶台。
为充分发挥挤奶厅的作用,应配备与之相适应的附属设备,如待挤区、机房、牛奶制冷间等。这些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应与挤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相适应。待挤区是将同一组挤奶的牛集中在一个区内等待挤奶。较为先进的待挤区内还配置有自动将牛赶向挤奶台集中的装置。待挤区常设计为方形,且宽度不大于挤奶厅,面积按每头牛1.6米2计算。牛在待挤区停留的时间一般以不超过0.5小时为宜。同时,应避免在挤奶厅入口处设置死角、门、隔墙或台阶、斜坡,以免造成牛只阻塞。待挤区的地面要易清洁、防滑、浅色、环境明亮、通风良好,且有3%~5%的坡度(由低到高至挤奶厅入口)。
在挤奶厅出口通往牛舍的走道旁设一滞留栏,栅门由挤奶员控制。在挤奶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进行治疗或需进行配种的牛,则在挤完奶放牛离开挤奶台,走近滞留栏时,将栅门开放,挡住返回牛舍的走道,将牛导入滞留栏。先进的挤奶台配有牛只自动分隔门,由电脑控制,在牛离开挤奶台后,自动识别,及时将门转换,把牛导入滞留栏,进行配种、修蹄、治疗等。在挤奶台旁通常设有机房、牛奶制冷间、更衣室、卫生间。
(3)产房
产房是专用于饲养围产期奶牛的地方。由于围产期奶牛的抵抗力较弱,产科疾病发病率也较高,因此,产房要求冬暖夏凉,舍内便于清洁和消毒,有条件时尽量铺设垫草。产房内的牛床数一般可按成母牛数的10%~13%设置,采用双列对尾式,牛床长2.2~2.4米,宽1.4~1.5米,以便于接产操作。产房一般采用链式颈枷或拴系。
奶牛
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