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蝗虫养殖,如何养殖秋蝗虫
蝗虫怎么养殖技术
蝗虫(蚂蚱)的养殖方法是什么呢?请阅读以下内容:
选择地址:
选择场地通风、阳光充裕的地方。
自然规则(天敌)
在建造棚地之前先用捕捉、诱杀、杀虫器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和蝼蛄等昆虫消灭干净。因为蚂蚁和蝼蛄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建造棚地之前将其消灭,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地面选择:
棚地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CM ,为了便于在雨季可以排水。土质要最好采用砂壤土,这种土不容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但是不能太软,因为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
建造棚地: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地的支架,再按照这个棚地的大小,用纱布做一个像蚊帐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一个门口(棚罩门),作用是不让蝗虫飞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地的面积要按照蝗虫的数量规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蝗虫。
蝗虫孵化:
蝗虫种卵孵化的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期适宜温度大概在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应在18~22%。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到孵化完成一般要50~60分钟。
蝗虫蜕皮:
蝗虫的成长要靠蜕皮来完成,当成长到一定长度时就需要蜕皮了,蜕皮时要停止进食。头朝下倒悬其体来进行蜕皮,蜕皮完成后一小时便可进食。蝗虫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蜕一次皮即为一龄,便是一岁,蜕皮五次后方能变为成虫。
蝗虫迁飞:
蝗虫的迁飞不止是为了取食,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发育的需要,迁飞可以增进蝗虫的食欲,特别是羽化至产卵前迁飞,可以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所以,为了能让蝗虫产卵的质量提高,我们应该在其产卵前后这两个时期给予蝗虫适当的人工干扰,让蝗虫在棚地内飞翔。
蝗虫怎么养殖技术好
选择品种
蚂蚱的种类非常多,并且蚂蚱的适应能力及抗性都非常强,我们可以人工养殖的都棉蝗、东亚飞蝗等品种,每个品种都有不同的养殖优势与劣势,其中我们最常见的养殖品种就是东亚飞蝗,不过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养,选择品种的时候要根据生长时间、产卵数量、体型大小、养殖环境、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慎重考虑,品种的不同就决定了养殖方向甚至是市场,所以我们具实际情况来选择品种。
场地搭建
首先我们就要将养殖场地建立在阳光照射较强,通风好的地方,建立时养殖场要高于地面,便于后期的排水,蚂蚱通常是在土壤中进行产卵,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蚂蚱产卵的沙质土壤,然后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叶片,便于蚂蚱的进食,养殖场的面积决定我们的养殖多少与密度,注意养殖场的封闭性,防止蚂蚱逃跑,蚂蚱逃跑后对农作物将会产生毁灭性的危害,做好防水防雨的措施,防止下雨时水量过大淹死蚂蚱。
饲养管理
建立好场地后就直接将种蝗投入即可,种蝗会开始交配产卵,产卵后幼蚂蚱逐渐孵化,孵化后6天左右就会开始换皮,这个时候是幼蚂蚱生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有足够的饲料保证幼蚂蚱成功脱皮,如果不够的话就会导致蚂蚱的生长出现问题,甚至是换皮失败,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会出现大吃小,被咬伤等各种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当蚂蚱成功换皮五次后,就已经差不多成熟了,这个时候留下部分的产卵蚂蚱,其余的就可以捕捉上市了。
防止逃跑
蚂蚱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的昆虫,与其他的特种业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人工养殖会使其产生较大的价值,但是也增加了蚂蚱的数量,增加了隐患,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逃措施,在养殖场地周围要设置染好除虫剂的隔离带,场内备好喷雾器,发现有逃跑现象及时喷洒进行捕杀,防止对外环境造成危害。
蝗虫怎么养殖技术图解
1、蚂蚱喜欢在阳光充足、排水性好、安静的环境下生活,但喜欢吃各种农作物,选择土地时,尽量选择没有农作物生长的向阳地养殖。选好地后,建立一个两米高的大棚,并把周围密封好,然后消毒杀菌,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孵化管理
(1)刚买来的蚂蚱,要放在光照充足、地面平整的棚子里,用细土掩盖,把棚子内的温度调整到25~30度左右,每天给予12小时的阳光照射,连续13天左右,蚂蚱就能孵化成功。温度在14度以下或者40度以上的话,就会停食死亡,因此孵化期间必须控制温度。
(2)另外,为了提高产卵率,在产卵期间,可在地面上先洒点水,然后铺一些杂草、麦糠等,以保证棚内湿度、温度适宜。
3、幼虫管理
刚孵化出来的蝗虫,生命力极度脆弱,所以要饲喂一些小麦、嫩菜叶等,以促进其快速蜕皮,一般5~7天蜕一次皮,待一个月后蜕完5次皮,就可提供大量的食物,让其快速生长。饲喂期间,一定不要去触碰它或移动它,以免死亡。
4、饲养管理
在蝗虫成长期间,合理喂食有营养的食物,如小麦、玉米粒、谷子等。
5、成虫管理
蚂蚱长成成虫后,要控制好棚内的水分、湿度及饲料,以促进产卵交配。产卵期间,为了提高产卵率,必须控制食量。
蝗虫养殖技术推广
1、选址
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消灭天敌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
5、建棚
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纱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这个装制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
扩展资料:
飞蝗的习性:
1、孵化
种卵孵化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适宜温度介于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经过 50-60分钟,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孵化最多。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
2、蜕皮
飞蝗成长靠蜕皮来完成,当生长到一定长度需要蜕皮时,则停止进食。头朝下倒悬其体,进行脱皮。(要有附着物)一小时后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壮的蜕皮块,弱的蜕皮慢,蜕一次皮即为一龄。从孵化到成虫需蜕五次皮,方能变为成虫。
3、群居性
一龄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龄蝗蝻喜欢在光裸地上,龄期越大,聚集性越显著,起初小片,后来一大片,互相拥挤重叠,甚至堆积成几寸高
4、迁飞
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发育的需要,迁飞可以增进食欲,特别是在羽化至产卵前迁飞,能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所以,蝗虫产卵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飞翔,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
蝗虫养殖技术视频
棕头鸦雀的别名又叫黄头、黄腾、红头仔。该鸟体长约5—6厘米左右(不包括尾长),像一只浑圆的棕红色小球。其头部的冠羽有点蓬松。头部和双翅呈棕红色,与体长差不多的尾巴也呈棕红色,胸腹的羽毛呈淡棕红色,眼睛黑而发亮,也有称红珠眼,紫金砂眼的,即像暗红的木头颜色为上品。嘴巴小而结实,老鸟的嘴呈黑色。该鸟喜斗,趾爪强健尖利。棕头鸦雀是体型小巧玲珑活泼好动人见人爱的小鸟。但养好该鸟比别的鸟要麻烦一些,家庭饲养不是很多。
饲养棕头鸦雀有两中玩法,一种是驯养其打斗,一种是观其形听其声。该鸟好强争胜。打斗时激烈异常。鸟在打斗时会嘴、爪并用,性烈的一方会将对方打得头破血流,甚至脚趾都折断。该鸟被打败后就会一沮不起,很难恢复到最初状态。故对被打败的棕头鸦雀又被养鸟者称为敲破灯泡,意为再无用处了。该鸟的鸣叫声清脆动听,该鸟单独叫时常发出“披哟、披哟、”的拖长声,成群结队时边向前推进,边不停的鸣叫,发出“披哟、披哟、唧唧唧”的声音,好像在不住地招唤同类。养一只在家,会在傍晚和清晨听到其如清风摇钤般悦耳的叫声。
棕头鸦雀在外观上很难区分雌雄,故挑选该鸟时,可选精神饱满,羽毛紧贴全身,羽毛干燥,眼球突出有神,嘴宽嘴根厚实粗壮,嘴下锋毛粗硬,趾爪齐全,脚杆粗壮有纹罗斑者为好。
棕头鸦雀不畏人,生鸟入笼后很快就能自主进食。饲养棕头鸦雀有专用的黄藤笼,花鸟市场上有出售,也有专供棕头鸦雀打斗的笼具,但市面上较少,也可用方型的绣眼笼饲养。棕头鸦雀在笼中应单只饲养,成双养着一是不好看,二是对培养其好斗性不利。饲料以粟谷为主,辅以稗籽苏籽菜籽,再喂点黄豆粉。本人在饲养过程中,也在笼中摆一小缸绣眼鸟的粒料,棕头鸦雀也爱食之。能用多种饲料喂养,对加强该鸟的营养大有好处。每天再喂养几条小黄虫,在笼子上再串上熟虾和牛肉干,任其啄食可锻炼其嘴劲,使打斗时更加剽悍凶猛有力。但该鸟在吃食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贪,故在喂该鸟喜食的熟山芋和熟南瓜时,一定要少量,否则该鸟会因贪吃而胀死。在喂虫时也不能用过大的。本人曾因喂其一只小蚂蚱,该鸟将蚂蚱啄死后猛吞,食之一半,吞不下又吐不出来,活活梗死,每每想起来心疼不已。
棕头鸦雀也爱干净,但又不像其他鸟儿喜欢水浴,故在隔一段时间,适当地向其喷些水,淋湿其羽毛即可,或放在盆中让其自浴。冬天特别要注意保暖,要用笼罩罩住,切不可受风寒,并要给其多晒太阳。
平时棕头鸦雀总在笼中不停地跳动,细看它,亮亮的眼睛放着光彩,嘴角弯弯似鹰咀,抓住笼丝的双脚强健有力,真是只好斗鸟。
我把自己拍摄两鸟打斗的视频传上,让大家看看小鸟的争斗,最后左边笼中那只打败了,永远不会再打了,养在笼中也只能听听叫声。也希望有养鸟爱好者相互探讨养鸟经。有各种各样的乐趣生活才丰富多彩,不枉来世上走一趟。
蝗虫养殖技术哪里有
中华剑角蝗虫养殖时间北方在阴历2月至10月中旬,南方一年四季均可养殖。
养殖技术:
1、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
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5、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